词条 | 路湛沁 |
释义 | 路湛沁,结构工程专家,资深教授,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力学行为、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等几个重要科研方向成果显著,为我国结构工程设计及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平简介路湛沁,1921年1月27日出生于河北唐山,祖籍江苏无锡。其父当时是 唐山机车车辆工厂的技术员,路湛沁小学就读于唐山铁路扶轮小学,后入河北通县潞河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唐山丰滦中学读高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其兄路湛渊随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内迁,经湖南湘潭杨家滩辗转至贵州平越,路湛沁则随父留在唐山继续读书。高中毕业后,遵循父亲的嘱咐,前往内地投考大学。当时一些重要的大学都已迁往西南地区,路程非常遥远。1940年夏,他只身南下,取道海路,经秦皇岛、上海、镇海,越过日寇封锁线,辗转西行。途经江西赣州时,获悉即将举行高校统考,当即便在赣州报名参加,报考的第一志愿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41年起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第二志愿为西南联大。参加完高考后继续西行,经湖南到贵州平越。不久,得知如愿考取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学,条件简陋,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但立志报效祖国的学生们都精神饱满,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气氛。路湛沁就在这种艰苦而又奋发的情形下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1944年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印公路施工现场实习,随后在公路总局机械筑路总队任工务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于1946年迁回唐山。路湛沁在上海遇见他的老师顾宜孙先生。顾先生邀请他回校任教,他欣然答应,受聘为顾宜孙先生的助教,从此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工程教育事业。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学习外国科技 推动学科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路湛沁被唐山工学院(1946 年改为此校名)选派前往当时学习前苏联科技的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进修深造。在那里,许多教师和教材都来自前苏联,主要用俄文学习。他跟随来自莫斯科土建学院的两位专家研修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同时也学习前苏联教学方面的经验。在1950年至1954年进修深造期间,还兼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结构教研室副主任。1953年,在哈工大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讨会上,路湛沁主持了工程结构(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方面的讨论,向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同行们介绍了对当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设计、考试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体会,展示了当时的教学成果,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在哈工大学习期间,他还主持翻译了前苏联大学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该教材20世纪50年代出版后,被国内各高等院校工民建专业结构工程教学所采用,为当时我国高等学校的结构工程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夏天,路湛沁回到唐山铁道学院(1952年改为此名),继续从事教学工作。鉴于他在结构工程方面的造诣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1957年又选派路湛沁赴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进修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学科专业,同时对前苏联高校的教学及科研状况进行考察。在为期两年多的进修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还参加了莫斯科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有关课题试验与科研项目。 铁路系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开拓者 1959年夏,路湛沁结束了在前苏联的进修,回到了唐山铁道学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由于国家铁路建设的需要,在全国铁路院校中,唐山铁道学院于1956年首先增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当时该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都是一些年青教师。他们借鉴前苏联教育经验,团结互助相互切磋,从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唐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几十年来为我国的铁路与交通建设培养了成批的专业人才,在我国的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路湛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对科研的重要性以及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有很深的体会。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对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学科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对结构工程试验室的现代化建设更是不遗余力。筹建初期条件很差、困难重重,他和助手陈家夔从一台长柱压力机开始,逐渐增购设备,精心策划试验室的规划和设计,使试验室基本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试验技术手段。原来小型的结构工程实验室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结构试验中心,已装备有大型结构模拟动力试验装置,确保了西南交大土建类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重视。1984年他作为著名专家被教育部聘为世界银行贷款第二个大学发展项目审议委员会成员,对国内6个兄弟院校的试验设备发展项目提出了相应建议,得到大家的尊重。 路湛沁对西南交大的学科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特别是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方向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自己在科研方面更是身体力行,从1978年起便结合当时国家建委重点科研项目进行研究,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力学行为、结构抗震性能、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等几个重要科研方向的基础性试验项目,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路湛沁在进行这些科研的同时,还结合教学,培养了大批的研究生。随着这些研究生的成长,成为一批又一批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才,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梯队及稳定的科研方向。“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试验”等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相应的研究论文集及刊物上,其中一些成果为我国工程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路湛沁在学校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学工作和科研之外,他还先后兼任了一些行政工作。自1954年起,路湛沁曾先后兼任过唐山铁道学院及西南交大峨眉建校设计室、西南交大科研处、结构教研室、桥隧系等部门的负责人,还担任过复刊后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主编,以及主管科研的副校长等职务。在这些行政工作中,路湛沁任劳任怨,克己奉公,履行了职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推动我国混凝土结构理论和抗震性能研究 路湛沁在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为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照搬照抄前苏联的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原建筑工程部颁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10-74,与我国的建设需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路湛沁对这种状况很早就给予了关注和思考。1978年科学大会后,即组建了科研小组,针对上述状况开展了实验研究工作,决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规范数据,以适应我国建设发展的需要。 路湛沁的科研重点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以及偏压长柱偏心距增大系数等问题。当时的试验条件非常简陋,设备场地也很不完善,他和助手们克服种种困难,发扬艰苦拼搏精神,因陋就简,深入而系统地进行了数百根钢筋混凝土试件的试验。无论是试验数量或是试验数据的完善性,在当时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试验表明,从加载开始直到构件破坏,破坏区段的平均截面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然而,如将平截面假定用于截面承载力计算,必须确定截面受压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他领导科研小组,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采用0.003 3作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取值,该结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所采用。TJ 10-74设计规范中的偏压长柱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公式源自前苏联规范,在计算时往往需要反复迭代,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不合理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参考当时国际上各主要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他提出了以控制截面的极限转动—曲率作为主要参数的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公式,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所采用。结合路湛沁科研的进行和取得的成果,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曾3次在西南交大召开规范课题科学研究成果讨论会。他被聘为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的顾问,并被选为全国钢筋混凝土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及顾问。 路湛沁在科研方面不断创新,推动了我国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是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对地震效应极为敏感。通过对国内外的历次地震灾害调查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尤其是短柱震害较为严重,其破坏往往导致整个结构物的倒塌。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譬如日本就于1979年成立了钢筋混凝土短柱委员会,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路湛沁领导的科研团队从1982年开始,也及时地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了研究计划,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当时学校的结构工程实验室没有抗震试验加载设备,要做试验首先要解决设备问题。他便派遣他的研究生到国内其他研究机构考察,并和学生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有关资料,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研制出了一套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低周往复抗震试验加载设备。该设备在加载能力及操控性能等方面当时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他领导科研团队利用这种先进的试验加载设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从而揭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规律,以及各种设计参数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能力的影响。其中关于纵向受拉钢筋率过大会使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产生低延性的粘结破坏,因而应限制最大配筋率等结论,为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在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在美国休斯敦大学召开的“国际混凝土剪切专题研讨会议”,共邀请了世界各国专家约50名,路湛沁也是被邀请者之一,在这次研讨会上提交了“Seismic Behavior of RC and SRC Columns”(钢筋混凝土与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论文。 填补我国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空白 路湛沁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这些科研成果,他觉得搞科研离不开创新与开拓,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他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内置型钢的一种新的组合结构形式,具有极佳的抗震性能,已在日本等国家得到广泛的运用。由于这种结构形式相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用钢量较高,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较少采用,只有个别工程采用了这种结构,基本上仍参照了日本或前苏联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需要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然而当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很少,也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规范,这种空白状况严重阻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路湛沁领导的科研团队于80 年代中期至90年代,对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剪力墙以及框架结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无论是试验数量还是试验参数范围都居国内前列,从而为我国第一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了准确详实的试验数据,成为该规范的主要编制者之一。该规范中关于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刚度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偏压长柱偏心距增大系数计算方法等,均采用了路湛沁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此后,他针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工程造价高等问题,又进一步研究了钢筋混凝土与型钢混凝土的混合结构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已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得到应用。 教书育人 桃李成蹊 路湛沁从事教学数十年,对年轻人才的培养更是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在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加上在专业研究领域中的高深造诣,讲的课深入浅出而富有启发性,学生们都非常爱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如今大都已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业务精英和科研队伍中的重要骨干力量。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后,路湛沁开始招收研究生,对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除了给研究生上课,还带他们做试验,一起搞科研;经常教导学生要潜心学术研究,扎扎实实地搞好自己的专业,为学科建设做出贡献;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单纯灌输,最喜欢用建议和商量的口吻,启发学生的思路。他还经常教导学生,要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否则就表明你对该问题的理解还不透彻。在科研学术方面,经常平等地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从不武断,更不因为自己是学术权威而轻易训诫批评别人。在他身上,有儒雅的风范和平易近人的亲切之感。他既是一位谦谦君子,更是一位忠厚长者;不仅在学业上指导着学生,更以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凡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以及听过他授课的学生,无不为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和坦诚大度所感染。他的治学方法及人格魅力,对学生一生成长都影响巨大。这些年来,路湛沁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许多高足如今也已成为成就卓著的教授、专家,在教学岗位上或是科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南交大自1981年成立教师职称评审组以来,路湛沁一直担任评审委员。1988年至1999年,学校为了加快人才培养,又成立了教师职称破格评审委员会,他担任主任。职称评定中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复杂问题,他总是从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的大局出发,既严格把关,又破除资历等限制,使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如今已85岁的路湛沁,仍然担任着学校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这不仅说明了他的学术地位和在学科领域中的影响,而且充分显示了学校对他的倚重,同时也表达了广大教师对他的由衷敬佩和高度信任。 简历1921年1月27日 生于河北唐山,原籍江苏无锡。 1934年 唐山扶轮小学毕业。 1937年 通县潞河中学初中毕业。 1940年 唐山丰滦中学高中毕业。 1944年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土木工程系毕业。 1950-1954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土木系钢混结构专业结业。 1957-1959年 莫斯科铁路运输工程学院桥梁隧道系进修教师。 1946-1993年 唐山工学院(后称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1983年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1993年—现在 退休后返聘任《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主编。 主要论著[1] 萨赫诺夫斯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路湛沁,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2] 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路湛沁,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 [3] 路湛沁.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载面强度的试验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报告选集(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19-61. [4] 路湛沁.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弯强度和延性.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7,22(1):1-11. [5] 路湛沁.劲性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力分析与计算.土木工程学报,1996,29(2):37-45. [6] Zhan-Qin lu(路湛沁). Seismic Behavior of RC and SRC Short Columns. Concrete Shear in Earthguake . Edited by T. C. C. HSU and S. T. MAU. LONDON and NEW YORK :EI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TD, 1992:65-7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