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孝王刻石 |
释义 | 鲁孝王刻石 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早期的西汉刻石。形体为隶书,但也夹杂一些篆字结构。计“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竖画的字脚拖得特长,现代率真天然,无雕凿习气。古朴茂密,开启东汉典型隶书的先河。----《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又名《五凤二年刻石》。共十三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公元前56年刻,纵38.4厘米,横73.6厘米。存山东曲阜孔庙。 此石于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重修曲阜孔庙时,得自鲁灵光殿基西南三十步之太子钓鱼池。灵光殿建于汉景帝之子鲁共王刘余之世。 《鲁孝王刻石》为现存最早的西汉刻石之一。此石自明清以来迭经著录。西汉前期(武帝以前)的隶书,承袭秦隶,篆隶夹杂。由《鲁孝王刻石》可以看出,其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较浓,其“年”字长脚与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汉简(如《流沙坠简》)同趣。明赵崡《石墨镌华》云:“西汉石刻传者极少,此字简质古朴。”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其“浑沦朴古,隶法之未雕凿者也。”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字几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以视东汉诸碑,有如登泰岱而观傲莱诸峰,直足俯视睥睨也。” 此刻拓本传世者以明拓较多,字口虽已残泐,但字尚完整。清初拓字渐细瘦但无裂痕。近托多裂纹,字亦漫漶不可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