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魁山图腾 |
释义 | 在云南玉溪新平县鲁魁山上,有方、杨、普、李、张、矣、范、罗、王、赵等十个姓氏宗族,而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一个到几个的图腾物。 鲁魁山姓氏图腾如方姓氏族总的图腾物为杰吾鸟(古鸟名),自称“杰吾颇”,其亚宗支分为獐子方、猪食槽方;杨姓氏族总的图腾物为香芝麻棵,更宗支分为岩羊杨、绵羊杨;普姓氏族总的图腾物为石蚌,亚宗支有细芽菜(田字菜)普、大象(牙筷)普;李姓氏族总的图腾物为老鸹花藤,其中又分出香芝麻棵李;矣姓氏族有水牛范、铜饭箩范;张姓氏族为绿斑鸠张;罗姓氏族为蔑饭箩罗;王姓氏族为老鸹(乌鸦)王。 鲁魁山各个氏族,都把自己的图腾物视为自己缘起的祖宗,保佑自己宗族的吉罗神(吉祥神),因而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禁忌,禁伤害、食用、接触和亵渎等等。当我们了解鲁魁山氏族(宗族或胞族)时,只要问他们禁忌些什么,即可从他们对答的禁忌物中,了解到这个宗族的图腾和源流。在同一图腾内不许开婚媾姻,互相间必须以班辈亲属称谓,如父、母、兄、弟、妹等,小辈人不许直接叫唤长辈人的名字。同一图腾必须以“窝哦”(我家)自称,有共同的坟山,还有积谷称为“小公众”(有别于村积谷“大公众”)。只要图腾物相同,即使是两个氏族,均可以找到他们有共同缘起的祖先的亲切语言。图腾物成为了氏族内部共同联系的纽带。 鲁魁山的图腾制,从古以来就代代相传,直到解放前夕。但鲁魁山的姓氏,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根据鲁魁山各氏族彝文“玛绍书”(谱牒)记载,鲁魁山彝族最早是采用彝族的父子连名制谱系,而后采用班辈夫妻连名制谱系,它常又是以生辰十二属相为头一个字的字派班辈名谱,无所谓姓氏。到了明清之际,才开始使用姓氏夫妻连名谱制。对于鲁魁山姓氏的启用,《新平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二十年,吴三桂叛。其部将郭壮图至鲁魁山,授贼首勒昂为伪守备,改名杨宗周”。“杨氏、方氏、普氏、李氏,其先鲁魁山野夷,清康熙二十七年招抚诸夷,杨宗周、方从化、普为善、李尚义等投诚,各授土职,相传至今凡九代,世谓杨、方、普、李为夷族即本此”。后来,人们将“杨、方、普、李为夷族”改为“杨、方、普、李、矣倮倮”的口头禅。鲁魁山彝族汉姓的启用,是清初的事情,是朝廷在改土归流中赐予或习汉俗改用汉姓的。 在鲁魁山,同一图腾表示着同一氏族、宗族或胞族,同一氏族一般都是采用同一姓氏的;但是,同一的姓氏超越了鲁魁山的范围,就不一定是同一氏族、宗族或胞族了。如鲁魁山的方氏,同峨山塔甸,新干前进、新化、老厂,元江青龙的锅锣底等地方的方氏,是同一原始氏族,他们有共同的源流传说,共同的图腾物杰吾鸟,共同在一起祭谱。鲁魁山的杨氏和新平梭克的杨氏就不是同一个原始氏族。鲁魁山的普氏和新干前进的普氏是同一个原始氏族,但是和新化的普氏就不是同一个原始氏族了。 是否为图腾制相同的同一原始氏族的区分,是在祭谱中实现的。祭谱,彝语叫“谱拉”,是滇南彝族各氏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一般在每年十月择丑牛日举行。本氏族男子平均摊派钱财作费用,祭祀时本氏族的人都到一起(远地方的宗支亦可只派一位大班辈者为代表前来,但他们又要在宗族或胞族内部另行祭谱),杀牛宰鸡,欢聚认宗族亲戚的班辈。在祭祀中,请呗玛(巫师)念“谱拉书”(为指路经的另一型),追溯氏族祖先连名谱以及祖先迁居的源流。坝玛念到哪个分宗支的祖先名谱,那个分宗支就同跪祭献、举奠。如1956年鲁魁山方氏祭谱,新平新化、峨山塔甸、元江青龙的方氏,都派代表前来,同认自己为“杰吾颇”。 据彝族传说和彝文记载,彝族曾经历了漫长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权时代,然后才进入了父权时代。从鲁魁山最早的一些图腾传说看,有许多是在女子与异物接触而孕的基础上,将自然物奉为自己的亲族或祖宗,形成各种各样的图腾制和图腾传说的。如方姓氏族,他们的最初图腾物是杰吾鸟,传说方姓氏族的最早始祖母,是听到杰吾鸟的晨啼而孕子,以后繁衍起方姓氏族来,杰吾鸟随时在保佑着方姓氏族,因此将杰吾鸟推拥为自己的祖先。至今,方姓氏族已不知杰吾鸟为何种具体鸟类了,但仍自称杰吾颇(即杰吾氏族)。又如杨姓氏族最初的图腾物是香芝麻棵,自称“沐和薄颇”(彝语香芝麻棵氏族),传说自己的祖先因喝香芝麻棵茶面孕子,从而认为香芝麻棵是自己的祖先。 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解体和父系社会的确立,图腾制度也在发生着裂变,出现了许多亚宗图腾制。鲁魁山方姓氏族,鼻文玛绍书及关于源流的传说称他们最初属于慕阿武的子孙,居于禄丰一带,后来又分做三支,一支留禄丰,一支下此久,一支到劳乌。劳乌这一支后来分居到临安(建水)的坝尾,以后这支氏族分居新平、峨山等各地。鲁魁山这一支是从峨山塔甸的黑呢再分居到新平的么祖尾,又从么祖尾分居上去的。初到鲁魁山时为三兄弟,几百年后,发展到二百多家,其中又有一支从鲁魁山分居到元江青龙。仅就鲁魁山和新平、蛾山等地方姓氏族图腾制的裂变来看,居住在鲁魁山的方姓氏族,从杰吾方裂变出了獐子方,在獐子方下,又分出了猪食槽方,居住于昌源乡的裂变出了黑头翁方,居住于新化布者的又分出了白鹇鸟方,居住新化丫口村的又分出了罗么树(彝语,一种大叶子茶树)方,居住于老厂的又分出了蕉瓜方,居住于峨山塔甸的又分出了箭竹方。裂变后的图腾制又都有各自的图腾传说,如獐子方氏传说:自己的祖先到山上狩猎,看见一只獐于从草丛里钻出来,他就穷追了过去,总追不着。追着追着,山草把他的脚拇趾绕裹住了,由于只顾使力跑,脚拇趾被勒断了,獐于也就跑了。后来,认为獐子是龙的化身,有神灵保佑,相信獐子也会保佑自己,于是,这宗支方氏就以獐子为图腾。 亚宗支图腾制的特点,已从早期图腾制那种女子与异物接触而孕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胎记中聪颖而出,演变成为对自然力表现出恐惧心理的新一类图腾制,以及图腾禁忌的传说。如鲁魁山岩羊杨氏传说:自己宗支的祖先到山上打猎,从崖下往上射站在崖层中的岩羊时,岩羊逃跑,蹬下一块石头,把他给砸死了。自此,这个宗支就以岩羊为图腾。绵羊杨氏则传说:自己的祖先到山里干活,路上踩着一条长蛇,身子被蛇给紧紧地箍裹住了,处境很危险。适逢一群绵羊从这里经过,绵羊把蛇踩死吃了,人得救了。自此,这个宗支把绵羊当做龙的化身,以绵羊为图腾,也称龙杨氏族。 裂变出来的亚宗支图腾制中,有些已经演变为氏族间的联合。譬如,矣姓氏族在鲁魁山是一个不上二十户的小氏族,属木通树矣;而李姓氏族是鲁魁山对门磨盘山的一个大氏族。部分老鸹花图腾的李氏迁居鲁魁山后,矣李两氏的图腾物联合起来,矣氏改以老鸹花藤为图腾,称矣改李氏。 在晚期的鲁魁山图腾制中,还出现了谐音图腾。如王姓氏族原是居住在峨山岔河一带的汉族,没有奉行图腾制,后来他们迁居于鲁魁山脚,然后上鲁魁山居住,在图腾制盛行的环境里,他们被同化了。于是,取其老王谐音,以老鸹(乌鸦)为图腾。 图腾制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也曾广泛地实行过,至今尚较完整地存留着图腾制的民族、支系或氏族,为数已鲜,鲁魁山的图腾制是其中一个,对人类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