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冠球
释义

鲁冠球,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15岁辍学,做过锻工。鲁冠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人。他创造了一个在细分领域里的民族品牌——万向集团。现已发展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1985年被《半月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万向是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第一家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的乡镇企业,第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乡镇企业,第一家产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生产成的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中文名:鲁冠球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45年1月

职业:企业家

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

鲁冠球,男,1945年出生于浙江萧山宁围。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财富:54亿元人民币

出生地:浙江萧山宁围

教育背景:初中

主要公司:万向集团

总部所在地:浙江杭州

首次证券市场融资:深圳(1994年1月)

主要行业:汽车配件

1969年创办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是万向集团的前身。1991年万向产值已经过亿。当年5月,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

2006年万向投资金融、农业等领域。年营业收入计划超过260亿元。

鲁冠球于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他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去年万向集团的销售额达到68亿元,今年8月份万向集团用280万美元收购了UAI。

您最钦佩的企业家是谁?所谓惺惺相惜,冯根生(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和我互相钦佩。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信任理解,相互钦佩的。

您最欣赏的企业是哪家?

(未回答)

15年里,对您触动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么?

都可以借鉴,都有可学之处,哪个最好很难讲。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您认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态是什么?

不满足。民企“常青树” 如果从打通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的通道来看,万向集团其实已经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先行者。民企长青树仍然有梦,鲁冠球造车的决心异常坚决,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看到"万向制造"的汽车。--> 被过滤广告

概述

鲁冠球于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他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去年万向集团的销售额达到68亿元,今年8月份万向集团用280万美元收购了UAI,这是一个有摘牌可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的叔叔是万向集团的顾问。虽然万向集团今天还没有股份化,仍被称作乡镇企业,但万向集团事实上已是一家民营企业。 在探求鲁冠球成功的奥秘时,有记者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名字叫鲁冠球。是否是从小就想当企业家,要誉冠全球?”他听罢开心地笑了:“不!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我记忆时曾想过当这个家、那个家,就是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的。”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鲁冠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毕业,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3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镇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鲁冠球想,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赚些钱。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支持,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鲁冠球的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带着他的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和自己准备盖房的材料,把所有资金投到了厂里,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的命运上。 鲁冠球接手的时候,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鲁冠球组织30多名业务骨干,兵分几路,天南海北,到处探听汽车万向节的生产销售情况,周旋于各地汽车零配件公司之间,为产品找销路。

当年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县召开。得到消息后,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带了销售科长,满载“钱潮牌”万向节产品直奔胶南。因为是乡镇企业,根本进不了场洽谈业务。鲁冠球说:“那我们就在场外摆地摊”。他与供销科长就把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一连3天。那些进进出出的财大气粗的汽车客商,连眼也不斜一下。鲁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顾客就派出几人到里面订货会上探个究竟。一打听,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咬”着,谁也不肯让步。这时鲁冠球就测算着:“假若自己的产品降价20%,也还有薄利。好!那我们降价。”说着就马上要供销员贴出降价广告。这一下摊前顾客就蜂拥而至了,“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比订货会上的差,而且还比许多厂家好,价格要比其他厂家低20%,一下就过来了不少订货单、要货单。晚上,他们回旅社一统计,订出210万元。这一炮就打响了。

鲁冠球深有体会说: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竞争。因此,他以后就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原材料涨价时,别的厂都在提高价格,他就是坚持不提价,把原料涨价损失,用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来消化掉,坚持薄利多销,从而使“钱潮牌”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

鲁冠球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事实证明,鲁冠球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他吃过许多没有自主权的苦,因而坚决主张在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奖金。到1993年止,鲁冠球共放弃的承包奖金已达300余万元。

“现在我们厂是搞股份制了,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商场,工农商都有了,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江南乡村是富了些。今后我厂要开始第二次创业,把现有的集团股份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术密集型大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再扩大规模,向大西北进军。要把企业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办万向节厂,去发展经济。”这就是鲁冠球的胸怀,一代农民的胸怀。

鲁冠球认为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将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相结合,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呢?他创立了一个“两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职工的“脑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厂内建立了一套激励型的结构工资制,即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的构造式——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占总收入25%左右,这是福利性质的,只要按时上下班,就能得到这部分报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劳动效益分配,即奖金。这部分是“大头”,占总收入50%以上。是激励型,全浮动的。有效劳动可给奖金,效益超高,奖金越高;无效劳动,就不给奖金;如果是有害劳动,不但不给奖金,而且还要受罚。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档次,如1992年有的职工年收入可达15933元,最低的只有668元。这种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按资分配,即按资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为了体现投资的合理、鼓励职工长期为厂作贡献,他允许合同工、固定工向厂里投资,一年工龄投资1500元,平均工龄10年的,即可投资15000元,按分红率20.07%计算,一个职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这部分占总收入25%,一个工龄15年的职工年总收入平均可超过1万元。这种分配形式,使职工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鲁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能发财,就能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市(县)甚至越出市(县)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专生。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著名管理专家、浙江大学王爱民教授,是他的长期顾问。鲁冠球自己也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星期三这天,他都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术方面自主负责。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业里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他在厂内分小核算单位,对各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厂内,把厂内原来工人向仓库、向上道工序的领用制,一律改为买卖制,使人人讲究经济核算,同时,对各分厂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在承包合同签字会上,他宣布:“凡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提高,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你们都有权去干,自主地去闯。凡是企业有的自主权,你们都拥有,凡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可来集团总公司找我。”这样,他对各分厂大胆放权,让他们去闯,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术有了,质量问题就成了鲁冠球考虑的头等大事。鲁冠球在质量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从安徽芜湖客户寄来要求退货的信,说发到那里的万向节出现了裂逢,鲁冠球拿着信纸,立即找来了供销科长,对他说:“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其它地方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30多人,跑遍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生锈、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或有病疵的,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新的合格产品。这一背,就背回来了3万多套。鲁冠球把它堆在厂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带头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统统送进了废品公司,一合计,共损失43万元。工人们心痛了:“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元钱,我们几百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鲁冠球却铁青着脸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一个厂的信誉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哪个人出了次品,就罚款,就砸饭碗。”这一来,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马虎了。

鲁冠球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在改进设备上狠下功夫。他将厂里的设备折旧制度,由15年逐渐改为5年,折旧率改为20%,将税后利润的80%用于更新设备,并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精尖的机床,先后投入设备的资金达1500万美元。这样从制度管理、质量意识和设备上三管齐下,狠抓质量,使“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断提高: 1986年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 1987年荣获产品质量银质奖并成为全国同行中惟一的国优产品;企业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2年被列为全国大型企业,还被评选为中国百家知名企业第43位,乡镇企业第一位。由于管理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机械工业部把杭州万向节厂列为全国3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厂之一。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但鲁冠球看得更远,看到的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说:“单是会赚本国的钱,不算什么本领,有本领,就要去占领国际市场,赚外国人口袋里的钱。” 鲁冠球抓住质量、价格,以优质低价,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外商打起了交道。他到处搜集国外万向节的市场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面,广交会、泰国评选会,大的小的交易会都参加,200套、300套等小批量都卖。国际市场竞争是激烈的。鲁冠球和全厂职工憋着一口气,齐心协力开发出60多个新品种,凭自己的实力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前西德、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不仅是万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万向人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课堂”里,学会了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同时也使鲁冠球认识到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让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设立自己的公司。设立海外公司的地点选择在美国。鲁冠球认为,一则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市场辐射面广,只有取胜美国,方能取胜全球;二则美国拥有通用、福特、克来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最大型国际公司,万向的产品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必须要进入最高领域。

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集团创办万向美国公司时订了三大目标,第一在美国树立万向的形象,把产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主机配套的领域;第二搜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以拓展新的领域;第三优化组合国际资源,尤其是要让国际资本为我所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三大目标最后都得到了实现。 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公司之门,为其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来,鲁冠球满怀豪情。万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又绘制了一幅中长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0年实现两个三级跳,由省前10位跻身于全国100强,世界1000强;由省级集团跨入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人物经历

鲁冠球1945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镇。

1985年至1990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当代中国最佳农民企业家、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金杯奖、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奖、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94年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中国经营大师、中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之一、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之一、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等。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不断学习,并在企业工作中不断地实践,鲁冠球在理论上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获得了高级经济师和政工师的职称。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已有50多篇论文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全国和地方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中有6篇载于《求是》杂志, 1994年,鲁冠球在接受“全国十大杰出职工”颁奖时,中央领导尉健行向李瑞环介绍时说:“鲁冠球十年前我在中组部时,他就是全国优秀党员了,现在又是全国十大杰出职工,他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家。”李鹏总理在接见鲁冠球时,曾勉励他说:“鲁冠球,你要好好干,争当世界冠军。”

如果从打通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的通道来看,万向集团其实已经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先行者。民企长青树仍然有梦,鲁冠球造车的决心异常坚决,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看到"万向制造"的汽车。

精选语录

根据自己的实力来做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

纵观鲁冠球的访谈和演讲,用的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实力”。虽然他一口萧山话常常让外人听得云山雾罩,但他却讲得抑扬顿挫、底气十足,每到兴奋处,还会用一只手拍着对方的肩膀、俯身凑近,另一只手摇晃着大拇指高声地说:“要有实力!”

在谈到一些领域出现“二次国有化”现象时,鲁冠球颇不以为然:“不要抱怨,我们自己干。如果我有本事他就会给我,不给我说明还是我实力不够。”

在回答现有政策环境对万向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没有制约时,鲁冠球答道:“关键是实力,不要去管政策,只要自己功到自然成。‘等、靠、要’都没有用,要靠自己。要凭实力讲话,凭实力做事。政治上、经济上都是这样的,其他都是虚假的、伪装的。”

“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干,一切都是干出来的。”

鲁冠球一直被誉为企业的“常青树”,创业至今已经40多年却一直屹立不倒,许多和他同时代的企业家在喧嚣一时后都早已烟消云散。

在总结自己的“长寿”秘诀时,鲁冠球说:“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那么你一定能成功。怨天尤人没有出路,消极悲观走向死路。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地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鲁冠球坚持企业发展要学会乌龟的稳健:“企业发展慢一点,少失误。一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有科学决策,做事不要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

创业之路

鲁冠球于70年代末期创建了万向,他把当时的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去年万向集团的销售额达到68亿元,今年8月份万向集团用280万美元收购了UAI,这是一个有摘牌可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叔叔是万向集团的顾问。虽然万向集团今天还没有股份化,仍被称作乡镇企业,但万向集团事实上已是一家民营企业。

在探求鲁冠球成功的奥秘时,有记者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名字叫鲁冠球。是否是从小就想当企业家,要誉冠全球?”他听罢开心地笑了:“不!我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我记忆时曾想过当这个家、那个家,就是没想过要当企业家。我办企业是逼上梁山的。”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鲁冠球的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作,工资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初中毕业,经人帮忙,鲁冠球被介绍到萧山县铁业社当了个打铁的小学徒。

3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镇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鲁冠球想,如果在本村办一个米面加工厂,一定很受大家欢迎,而且可赚些钱。亲友们得知鲁冠球的这一想法后,都很支持,纷纷回家翻箱倒柜,勒紧裤腰带凑了3000元,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然而,那样一个年代是禁止私人经营的,鲁冠球的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没过多久,鲁冠球又钻了“停产闹革命”的空子,在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越做越红火。

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带着他的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和自己准备盖房的材料,把所有资金投到了厂里,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的命运上。

鲁冠球接手的时候,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生产的万向节产品大量积压,没有销路,工厂有半年不能按时给职工发工资了。鲁冠球组织30多名业务骨干,兵分几路,天南海北,到处探听汽车万向节的生产销售情况,周旋于各地汽车零配件公司之间,为产品找销路。

当年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在山东胶南县召开。得到消息后,鲁冠球租了两辆汽车,带了销售科长,满载“钱潮牌”万向节产品直奔胶南。因为是乡镇企业,根本进不了场洽谈业务。鲁冠球说:“那我们就在场外摆地摊”。他与供销科长就把带去的万向节,用塑料布摊开,摆满一地,一连3天。那些进进出出的财大气粗的汽车客商,连眼也不斜一下。鲁冠球想着如何吸引顾客就派出几人到里面订货会上探个究竟。一打听,原来买方与卖方正在价格上“咬”着,谁也不肯让步。这时鲁冠球就测算着:“假若自己的产品降价20%,也还有薄利。好!那我们降价。”说着就马上要供销员贴出降价广告。这一下摊前顾客就蜂拥而至了,“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比订货会上的差,而且还比许多厂家好,价格要比其他厂家低20%,一下就过来了不少订货单、要货单。晚上,他们回旅社一统计,订出210万元。这一炮就打响了。

鲁冠球深有体会说:市场竞争,就是价格、质量、成本竞争。因此,他以后就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参与市场竞争。在原材料涨价时,别的厂都在提高价格,他就是坚持不提价,把原料涨价损失,用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来消化掉,坚持薄利多销,从而使“钱潮牌”产品牢牢占领了国内外大部分市场,创出了“万向节奇效”。

鲁冠球的目光没有停留在这些成绩上,他这时看得更远,谋得更深了。

1983年3月,为了获得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鲁冠球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事实证明,鲁冠球的眼光和气魄没有错,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额完成154万元,以后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额完成。他吃过许多没有自主权的苦,因而坚决主张在承包责任制中,只要经营自主权,不拿奖金。到1993年止,鲁冠球共放弃的承包奖金已达300余万元。

“现在我们厂是搞股份制了,办起了农场。养鳗场、蛇场、商场,工农商都有了,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江南乡村是富了些。今后我厂要开始第二次创业,把现有的集团股份公司,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术密集型大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再扩大规模,向大西北进军。要把企业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办万向节厂,去发展经济。”这就是鲁冠球的胸怀,一代农民的胸怀。

鲁冠球认为一个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必须靠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按经济规律办事。将利益原则和效益原则相结合,这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所在。如何把利益和效益原则结合起来呢?他创立了一个“两袋投入”的概念,就是抓职工的“脑袋投入”和“口袋投入”。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厂内建立了一套激励型的结构工资制,即按劳分配、按效分配、按资分配的构造式——

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量分配,这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占总收入25%左右,这是福利性质的,只要按时上下班,就能得到这部分报酬。

按效分配,就是按劳动效益分配,即奖金。这部分是“大头”,占总收入50%以上。是激励型,全浮动的。有效劳动可给奖金,效益超高,奖金越高;无效劳动,就不给奖金;如果是有害劳动,不但不给奖金,而且还要受罚。按效分配合理地拉开了收入档次,如1992年有的职工年收入可达15933元,最低的只有668元。这种分配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劳动意识,极大地调动了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按资分配,即按资金投入多少分配红利。为了体现投资的合理、鼓励职工长期为厂作贡献,他允许合同工、固定工向厂里投资,一年工龄投资1500元,平均工龄10年的,即可投资15000元,按分红率20.07%计算,一个职工即可分得3000多元,这部分占总收入25%,一个工龄15年的职工年总收入平均可超过1万元。这种分配形式,使职工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鲁冠球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但科技要人去掌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能发财,就能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求贤若渴的鲁冠球宣布:以优厚的待遇从全国各地商调工程师和技术员,愿付出一定的“培养费”,向各大专院校争取分配大学生。同时他又在本厂、本乡、本市(县)甚至越出市(县)界招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进厂,送厂内职工进高等院校代培。他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方招收、培养了一大批大专生。同时,他又向专家、教授发出聘书,组织一个厂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请到厂里向他们咨询请教。著名管理专家、浙江大学王爱民教授,是他的长期顾问。鲁冠球自己也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举办的现代化管理学习班,每周星期三这天,他都从萧山赶到杭州市区的浙大参加学习。

他对发挥人才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对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就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到他们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真算得上是“一流”的,其工资都在原基础上向上加两级,奖金少的几百元,高的上千元以上,厂里把这些人的户口都落在县城。在使用上更是一尊重、二放手,让他们在技术方面自主负责。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他又想出了企业里要造就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他在厂内分小核算单位,对各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厂内,把厂内原来工人向仓库、向上道工序的领用制,一律改为买卖制,使人人讲究经济核算,同时,对各分厂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在承包合同签字会上,他宣布:“凡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提高,对国家有贡献的事,你们都有权去干,自主地去闯。凡是企业有的自主权,你们都拥有,凡是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都可来集团总公司找我。”这样,他对各分厂大胆放权,让他们去闯,去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

人才有了,技术有了,质量问题就成了鲁冠球考虑的头等大事。鲁冠球在质量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一次,鲁冠球接到一封从安徽芜湖客户寄来要求退货的信,说发到那里的万向节出现了裂逢,鲁冠球拿着信纸,立即找来了供销科长,对他说:“我们厂的信誉最重要,你马上把合格产品连夜送去,换回不合格次品。”由此鲁冠球想:那些已发出去的货,其它地方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呢?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信誉,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他立即组织30多人,跑遍全国各地,走访用户,凡有不合格的产品,不管是本身质量问题,还是用户保管不善生锈、运输途中碰撞造成损坏或有病疵的,统统背回来,免费调换新的合格产品。这一背,就背回来了3万多套。鲁冠球把它堆在厂中间,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要大家对照次品找原因。原因找好以后,他就带头把这些次品装进麻袋,统统送进了废品公司,一合计,共损失43万元。工人们心痛了:“鲁厂长,这些产品再维修一下总可以用吧。”也有人发牢骚:“这几十万元钱,我们几百年也赚不了那么多呀!你太大方了。”但鲁冠球却铁青着脸说:“生产出这样的次品不仅是对‘钱潮牌’万向节信誉的损害,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犯罪。一个厂的信誉是最重要的。今后凡是哪个人出了次品,就罚款,就砸饭碗。”这一来,谁也不敢对产品有丝毫马虎了。

鲁冠球在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又在改进设备上狠下功夫。他将厂里的设备折旧制度,由15年逐渐改为5年,折旧率改为20%,将税后利润的80%用于更新设备,并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精尖的机床,先后投入设备的资金达1500万美元。这样从制度管理、质量意识和设备上三管齐下,狠抓质量,使“钱潮牌”万向节质量不断提高: 1986年荣获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 1987年荣获产品质量银质奖并成为全国同行中惟一的国优产品;企业于1990年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1992年被列为全国大型企业,还被评选为中国百家知名企业第43位,乡镇企业第一位。由于管理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机械工业部把杭州万向节厂列为全国3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厂之一。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但鲁冠球看得更远,看到的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他说:“单是会赚本国的钱,不算什么本领,有本领,就要去占领国际市场,赚外国人口袋里的钱。”

鲁冠球抓住质量、价格,以优质低价,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进国际市场,与外商打起了交道。他到处搜集国外万向节的市场信息,寻找一切机会,让“钱潮牌”万向节在外国人面前露面,广交会、泰国评选会,大的小的交易会都参加,200套、300套等小批量都卖。国际市场竞争是激烈的。鲁冠球和全厂职工憋着一口气,齐心协力开发出60多个新品种,凭自己的实力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前西德、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不仅是万向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了一席之地,万向人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课堂”里,学会了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同时也使鲁冠球认识到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让企业走出去,在国外设立自己的公司。设立海外公司的地点选择在美国。鲁冠球认为,一则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其市场辐射面广,只有取胜美国,方能取胜全球;二则美国拥有通用、福特、克来斯勒等代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最大型国际公司,万向的产品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必须要进入最高领域。

经过多方努力,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集团创办万向美国公司时订了三大目标,第一在美国树立万向的形象,把产品打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主机配套的领域;第二搜集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以拓展新的领域;第三优化组合国际资源,尤其是要让国际资本为我所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三大目标最后都得到了实现。

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终于叩开了通用公司之门,为其走向世界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展望未来,鲁冠球满怀豪情。万向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又绘制了一幅中长期发展的美好蓝图:到2010年实现两个三级跳,由省前10位跻身于全国100强,世界1000强;由省级集团跨入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鲁冠球和他的万向集团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鲁氏家族

66岁的鲁冠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和他的家族以194亿元的资产控制额荣登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控制榜第一家族,他也是排行榜上控制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人之一。

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称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农民的传奇故事。

鲁冠球,这位至今都带着浓重乡音的浙江老汉,15岁辍学,做过打铁匠,3年的铁匠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产生狂热的爱好。他把一间农机小作坊打造成中国乡镇企业的佼佼者,并把持万向集团的方向盘稳步前行,在数不清的桂冠和乡镇企业大多昙花一现的背景面前,鲁冠球奇迹般地成为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在WTO与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之际,鲁冠球再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不仅成为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至此,他手中的上市公司内有万向钱潮(11.16,-1.13,-9.19%),外有UAL。从一个洗脚上田的打铁匠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企业家,鲁冠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民传奇般的成长故事。

鲁冠球首次创业是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后因被人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才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这一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1969年,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接管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第二次创业。他依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万向节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这种“多角经营”,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1990年开始,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他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凭借良好的商业触觉和早年打下的根基,1992年后的万向已在跨国并购和金融领域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呼之欲出。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这是鲁冠球为整合海外资源而投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万向美国公司最初主要负责将中国生产的产品销售到美国,通过“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和“让利换市场”等方式,整合海内外两套资源。1997年8月,万向集团生产的万向节正式敲开世界汽车业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门,成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配套产品。2001年8月28日,他一举收购NASDAQ上市公司UAL。现如今鲁冠球已经将40多家海外企业揽入自己的企业帝国版图之内,在美国就有28家。国际市场万向占了十分之一,万向在中国成为了一块举世瞩目的世界名牌。

回首鲁冠球的创业轨迹不难发现,鲁对时局的精确把握和商业手段的扎实运用方能把握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机会,现在的他依然处于时代大潮的浪尖。去年7月18日,杭州市政府对万向给予300万元巨额奖励,半年后杭州萧山区政府又因万向对地方经济的突出贡献,奖励其宝马车一辆。在媒体和官方众口一辞的好评面前,万向这家影响力非凡的企业并没有在功劳簿上睡着,万向的产业布局正在向纵深推进。

正在成为猜想的是,万向,是否是一个中国版的通用?到目前为止,国家发改委已经接到了浙江40家民营企业的申请,要求取得汽车整车生产目录,而万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申请者之一。

万向集团

集团简介

万向集团创立于1969年7月8日,是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集团主业

致力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拥有万向节、轴承、等速驱动轴、传动轴、制动器、减震器、滚动体、橡胶密封件8大系列,及悬架、制动2大系统产品。

成长目标

成就为一家拥有思想的现代化公司。

主要举措

实施“三接轨”,即接轨跨国公司运作;接轨先进技术;接轨国际主流市场。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服务网络,为全球主机及大众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服务。

人物特写

他出现在会客室门口时,步伐有些缓慢,表情淡然。这不像经常开怀大笑,从照片上似乎就能听到声如洪钟的鲁冠球。他实在是有些累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他的时间安排也和共和国生日同步运转:每到国家庆祝自己光辉的节点时,鲁冠球的经历都会被作为这些时刻正确性的佐证:改革开放,承包责任制,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一个时刻,他还是钱塘江边一家员工不到400人的汽车零配件厂的厂长;第二个时刻,他的产品已经进入美国汽车配件厂商的视线;第三个时刻,他成为一家总资产300亿元的跨国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并且是从1998年开始至今的全国人大代表。 人们总是期待他将人生经历和这些共和国历史上的坐标一一对应,说出一些华彩篇章。可鲁冠球的讲述里没有这么多里程碑式的曲折起伏,他手往下一切,斩钉截铁地说:“做,就是做。”他点着右手食指,那儿有一块上世纪60年代留下来的碎铁片,“那时候没有淬火设备,两个人一起打铁,看看温度差不多了,‘啪’打下来,铁块炸开,碎铁射进另一个人大腿,他被送到医院,休息了一个月;我右手一挡,挡在手里,我用布把手指缠起来,继续干。铁块就留在那里,现在都没取出来。” 从1981年开始,几乎每隔三四年,就有一次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整,“有时候叫经济整顿,有时候叫宏观调控”。每次都被认为是乡镇企业的困局,又每次都变成万向集团的生机。“环境是不一样的,知道这一点就要好好干,不要去争。做出来给大家看,我们该不该有地位。” 鲁冠球说的“我们”,包括两个意思:农民,乡镇企业。

人物事迹

挤进“计划”的缝隙

鲁冠球出生在农家,16岁时的理想是当工人。“很简单的道理,要摆脱贫困。农民真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早上三四点钟,天蒙蒙亮就出来种菜,好的卖给城里人吃,坏的、差的自己吃。晚上,蚊子很多还在外面劳作,就这样,都富不起来。”

“正好有个机会‘大跃进’,城市里需要工人,我们就去了。一开始14块钱,还有两块衣服费。我干了3年,工资最高涨到35.5块,拿了两个月。”后来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吃树皮草根,吃的人都浮肿了,虚胖啊!”鲁冠球拍打着自己的手臂,“城里养不活我们了,现在叫下岗,那时候叫精简。1961年,全国精简2000万工人,我是其中一个。不想回农村,怎么办?当工人三年有了点手艺,开始在农村修自行车、钢丝车,一个人开始,就是要摆脱贫困。”

这种寻求脱贫的个人努力,从新中国成立后就没有间断过。“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我们萧山、绍兴照样也有民营企业存在。”鲁冠球说,“那时候都计划经济,私人搞机械要用计划的电就不行。我搞了6年,搬了7个地方。”这段时间最大的苦闷是“不被承认,没有被评上先进,拼命干也没有什么荣誉。”他想入党,从70年代初开始写入党申请书,一共写了3次,他个人进入组织的努力直到1984年才成功,但他的企业比他更早获得了接近体制的机会。

“1969年,正好有个机遇,中央有个文件,每个人民公社,可以搞一个农机修配厂。我和6个人一起办起了宁围公社农机厂。”这是在铁桶般的统购统销年代,挤进“计划”的第一道缝隙。宁围公社农机厂的任务是为公社周边提供配套生产的农具。工厂性质是集体所有,但实际启动资产是鲁冠球和其他6个人凑的4000块钱。这个出资方式使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写作中国企业史时,把宁围公社农机厂区别于华西村这类乡镇企业:“后者始终依托在村级政府的肌体上,而前者的崛起则大半是个人创造。这种差异在一开始并不起眼,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乡镇企业一直是他们共用的一个概念,直到企业产权的归属成为一个问题时,他们的命运才开始向不同的方向飞奔。”

产权归属不是企业初创时的重点,鲁冠球必须解决的是为自己想做的事业求得合法的生存权。此后,企业发展每走到体制红线边缘时,鲁冠球个人的经济利益一再被放弃,换取了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1969年这条路走对了,把那个‘红帽子’戴上了。”鲁冠球告诉本刊记者,“乡党委委员跟我讲好条件的,60块一个月,很好。我拿了5个月,后来说乡党委书记的工资才53块钱,好,减掉我7块,可以可以。”

办企业40年,鲁冠球从未亏损。“我们干啊,真的干!锻工,切割,调度,把关都是我。后来生病了,筋疲力尽,去医院看病,自行车都骑不动,厂里一个员工用自行车载我去。验血结果出来,医生以为我在黄疸指数的指标后加了个零。”

鲁冠球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卫生院开病假条让他必须卧床休息。“我揣着假条就工作,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就吃腌菜。我们食堂里4大缸腌菜,就是我一个人吃完的。有人骂我假积极,肝炎是传染病,要害人的。我和小孩吃饭都分开,就夫人和我一起吃,她说,我不陪你谁陪你?就是这样子,拼命干两个月,一天都不休息,一身一身地出虚汗。后来我想,不这么出汗排泄掉,听医生的躺床上休息,我可能早就死了。”

只能从小事做起

1979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其中一条是:城市工业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参照社队可能承担的能力,可以有计划地把部分产品和零部件扩散给社会企业生产。这是乡镇企业进入国家经济体系的唯一机会,也决定了鲁冠球们的发展路径:只能从一些冷门的、细小得不值一提的行业萌芽,此后成就了大量的“微型世界冠军”。鲁冠球把低起点归结为自己的实力,他对本刊记者说:“我很想做大事,但是我实力不够,只能从小事做起。”

1979年,鲁冠球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他判断中国将大力发展汽车业,决定砍掉其他项目,专攻万向节。万向节是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像一个十字架,大的长度近一尺,小的长不过一手指,4个头的横断面平光如镜子,磨掉一根头发的1/6就得换新的。鲁冠球梦想造轿车,但他事业起步是从汽车底部这个不起眼的零件开始的。

报纸信息一直是鲁冠球做企业的重要判断依据。90年代初就有专门的秘书给他读报、剪报,现在每天要看三四万字的信息。“你们用电脑,我是用这里。”鲁冠球指着锃亮的脑门,“你要去深入研究报纸内容,有时候机密都有。发言的人不是故意泄密,是没有经济头脑,关键看你用不用心。”

当时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6家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中,选择3个做定点。乡镇企业本不在选择范围内,连考核标准的文件都拿不到。鲁冠球用人托人、国营对国营的名义,把整顿企业的条例弄到手,按照400个考题标准,进行整改,最后以99.4的最高分,与青岛、广州的两家同行国营企业一起被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选为定点厂。

这是他第一次被大国企选中,和此后若干次对体制界限的突破一样,鲁冠球都解释为“机遇”。“国家也要做做试验,我们都是试验品。关键你要符合他的要求,符合他标准就可以去争取。”

1983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句著名的政治语录,肯定了鲁冠球这类非国营企业家存在的合理性。鲁冠球在这一年承包企业,3年下来,企业取得巨大发展,员工收入大幅增加,其个人累计奖金44.9万元,他全捐出来包揽全厂没有买足的国库券数量,给乡里修学校……他因此成为《人民日报》1986年通讯《乡土奇葩》的主角。

“这是一篇乡镇企业报道的巅峰之作,全国来学习,鲁冠球成为‘共同富裕’的一个代表。”吴晓波对本刊记者说。他在1990年和鲁冠球成为朋友。这一年,吴晓波是初出茅庐的新华社记者,鲁冠球被选为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吴晓波描述了第一次鲁冠球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第一次采访商界著名人物,我不知道问什么,胡乱海聊中,鲁冠球突然转身对秘书说,拿一支笔来,我把吴记者刚说的一句话记下来。”

鲁冠球在企业经营上的强人风范始终伴随着其待人接物的谦和姿态。万向此后在进入资本市场,拿到财务公司牌照,成立跨国公司方面,一再被选为民营企业的第一家。他的公司从没有过丑闻,从创立至今150多个季度,从未亏损。在海外也为国家争了面子,美国伊利诺伊州将每年8月12日定为“万向日”。发展方向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倡导一致,10年前就大力投入新能源,“如今这一块是做得最好的”。他仍然和地方政府保持很好的关系,万向集团的布局证明了企业对地方的忠诚。虽然分公司遍布全球,但万向总部一直还在1969年建立农机厂的地方,白色6层楼房,让《华尔街日报》记者进入这里时惊叹这个跨国公司的朴素。“总部建在哪里,税收就在哪里,万向去年就有13.9个亿的税收,这有个利益问题。”鲁冠球对本刊记者说,“而且,企业不管建在哪里,归根结底是发展生产。如果企业和当地政府处得好,生产力发展得好,就不一定要去大城市。”

花钱买不管

1990年1月,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成立,农业部部长何康出任会长,鲁冠球成为副会长。这是农民企业家能得到的带有官方色彩的最高职务。官方的肯定让鲁冠球对乡镇企业家的身份充满了自信。他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对着前面绿油油的田野,大声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工业城。

1992,鲁冠球提出“花钱买不管”,和政府明晰万向产权。在共和国企业史上,鲁冠球是产权意识最早苏醒的企业家之一。他将企业净资产的一半1500万元划给宁围镇政府。后来,当地政府的一家客车厂濒临倒闭,宁围镇政府以股权换得万向的援手,最终政府的股份变为1/3。这笔交易在今天看,是成功而且幸运的。鲁冠球在自己声誉的高峰完成了这次变革。

“尤其高明的是,这个产权设计外部边界清晰,内部边界却模糊。鲁冠球没有为自己争取个人股份。他聪明地绕开了最敏感的地带,却为日后的渐变留下无限空间。通过这次产权界定,鲁冠球获得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却又没有丧失集体企业的性质。”吴晓波评论说。

万向早期产权结构的设计奠定了它的公司文化,老员工和最高领导者之间并没有大企业常有的那么明显的等级紧张感。采访中,他们可以时不时打断他的话,修正他的回答。他们讲起鲁冠球的一个小故事:他从不揣钱。有一次在机场送他,他一个人进了安检,飞机晚点,他连打电话通知家里的钱都没有,还是找陌生人借的钱。鲁冠球在一边憨憨地笑着,好像在听别人的笑话,然后补充:“在北京机场。”

证明我们的事业是对的

1993年,乡镇企业家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光辉的职业。这一年的《经济日报》称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板块,当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5%,全国社会总产值的38%,国家税收的1/4,均来自乡镇企业。带领这支经济力量的代表,“北有禹作敏,南有鲁冠球”。

禹作敏是另一位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以能干、桀骜闻名。1993年,他因包庇犯下命案的手下,暴力抗法,被拘捕判刑。鲁冠球三日不出,后来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其中写道:“我们面临经营者的自身素质障碍。这种障碍的病因是部分农民能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负载的历史使命……这一障碍的真正根源,其实是传统的小农意识与现代精神的冲突,显然,我们今天需要一次彻底的决裂。”

2009年9月12日,再来解释1993年思考的“农民能人的历史使命”,鲁冠球告诉本刊记者:“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把周围的人带动着富起来。只有他们富起来,才能证明我们的事业是对的。禹作敏把一个村庄带起来了,但周围还是很穷,还是被各种思想包围着,他还没有等到大家都理解你的时候。他把自己估计得太高。”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乡镇企业家?这些农民能人在求得体制的理解接纳时,也需要思考自身的改变。鲁冠球是第一个公开表现出具备这样思考维度的乡村企业家。他初中就辍学了,但“很爱学习,在他的床头柜里,有画满了条线圆点的《资本论》,有松下幸之助传记,有最新版本的经济专著。每天再忙他也要抽出一两个小时读书,做笔记。他爱和浙江大学的老师和媒体记者讨论问题,这个习惯至今保持”。吴晓波对本刊记者说。

鲁冠球写过一篇讲业余时间如何利用的文章,以自己的安排举例:“我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公司,晚上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他提出了很多超越这个阶级视野的理论。比如“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机制,“对按劳分配的再认识”和乡镇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他的远见“让他领导的乡镇企业具备了大工业的气质”,吴晓波评论说。

一定要大家都富起来

创业至今40年,万向由农机厂成为跨国集团,毗邻企业总部的一家小饭馆,也随之变成了国际大饭店,鲁冠球的生活内容却几乎没有变化。他不逛街,不配手机,没有钱包,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农家小楼里,没有任何造型,即使和萧山90年代的农民别墅比都算是土的。小楼周围正在拆迁,楼前有一畦约七八十平方米的土地,闲时种种蔬菜,这是他少量的休闲。本刊记者问:“你买的第一件奢侈品是什么?”他一脸茫然,扭头问企业的年轻员工:“什么是奢侈品?”

他仍然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从窗口看出去,还是农民早起下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1993年思考的历史使命,如今看来仍然任重道远。“农民依然是社会的最底层。”鲁冠球说。他从1998年开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此前还当了两届党代表,每年的提案都是关于乡镇企业和农民的。“他们说,你会发言讲话,党代表5年才讲一次,让你当人大代表,每年都可以讲一次。”“为农民讲话的人太少了。”他叹息着说。

从2006年至今,鲁冠球的提案完全围绕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出的解决途径是:明确农民土地的法律地位,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还有从立法和政策上,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它们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从工业化中分享财富的关键渠道。

万向有资格做这样的提议,它的存在已经惠及40万农村劳动力。2000年以后,杭州城市扩容。由于民营经济发达,萧山地区整体农转非,鲁冠球也正式从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他认为这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正途:“如果我们二元经济结构,还是解决不了,只有城市化。像杭州萧山,再过10年,就完全融为一体了。”

“我早就摆脱贫困了。”鲁冠球伸出手比画,“1969年办宁围农机厂的时候,我戴120块钱的上海牌手表,骑158块钱的永久牌自行车,听18块钱的红灯牌收音机,有110块存款在信用社,还有4000块钱在一个企业里。那已经是很好。但早上晚上来家里吃饭,来信借钱的,每天不停,你根本没有办法生活。这个时候就感觉,一定要大家都富起来。”

“一定要周围都好,你的企业才会好,农民都富裕起来了,你的富裕才会持久。为什么过去地主被打倒?他是少数人。”他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杭州万向节厂成功之路

图书信息

书名:《杭州万向节厂成功之路》

编辑: 杭州万向节厂

时间: 1984年6月

页数: 67页

图书前言

本书介绍杭州万向节厂(原萧山万向节厂)的成功之道。

杭州万向节厂原先是一个只有七名职工,八十四平方米旧屋的“铁匠铺”,资金匮乏,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厂长鲁冠球带领职工树雄心,立大志,锐意改革,开拓前进。他们充分发挥经营上有较大自主权这一优势,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办企业,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全面整顿,致力于提高企业素质;破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建立了一套科学、严明的管理体系,企业日益兴旺发达。现在它已经成为全国产量最高。品种最多,成本最低的万向节专业厂。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

杭州万向节厂是乡镇企业的学习榜样。他们的成功表明:乡镇企业必须由能人当家。企业领导的思想必须适应经济规律和管理科学的要求,由靠拉关系吃饭急速改变为靠科技和信息吃饭。他们的成功也表明:“先天不足”的乡镇企业,并不是低人一等的。只要勇于创新,善于经营,是能够自立于现代工业之林,赶上和超过先进水平的。他们的成功还表明:乡镇企业潜力很大,只要予以更多的支持、关心和扶持,定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杭州万向节厂及其厂长鲁冠球,在许多方面值得广大乡镇企业学习。他们的经营思想、改革实践、创新精神、管理方法、工作作风都值得学习;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注重提高企业素质的战略思想。这是乡镇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对于杭州万向节厂的成功经验,及鲁冠球科学治厂的思想和事迹,本书都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相信该书对它的读者会有所裨益。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蒙浙江日报农村部大力协作,多方支持。谨在此表示谢意。

图书目录

前言

杭州万向节厂跻身全国同行前列

鲁冠球成功之路

乡镇企业的榜样(浙江日报评论员)

杭州市社队企业局关于杭州万向节厂改革经验的调查报告(按语部分)

管理出效益 改革闯新路 (鲁冠球)

杭州万向节厂高标准整顿企业狠抓影响经济效益的薄弱环节

附录:杭州万向节厂企业管理制度

参考资料

1.简介 

2.鲁冠球专栏 

扩展阅读:

1

中华名人大辞典

2

更多资料http://www.kan180.com/html/tzmj/200811/05-6193.html

3

http://www.kan180.com/html/tzmj/200811/05-6194.html

开放分类:
人物名人企业家浙江人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29次
最近更新:2012-04-19
创建者:2002arrow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heeh1238 

qkshun 

半月沙川 

萧等茶凉 

东方梦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2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