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
释义 |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前身为莱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1958年开办,1984年随学校升格为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2002年撤系建院,改为现名。经过近50年的努力奋斗,该院已发展成为具有坚实的办学基础、优良的学风传统、较高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特色较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的院系,成为山东省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高级语文应用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该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生源来自20个省,文理兼招。现有在校本科生1677人,其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1590人,汉语言专业87人。在校研究生98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全日制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形式培养了上万名具有较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一台具有较高效能的工作母机。自上世纪80年代烟台市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区以来,本院担负起为其培养语文骨干教师的任务,为实验区各类学校输送了两千多名合格教师,有力地支持了实验区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该院毕业生已遍布山东省,特别是鲁东地区中小学,已成为山东省语文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为山东省、特别是鲁东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多次表扬。2006年本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在办好师范教育基础上,该院积极投身国家语文现代化建设,根据国家人才需求,大力发展语文应用教育,1999年率先在山东省开办汉语言专业,文理兼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语言文字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涉外语文教学和涉外语文工作的专门人才。同年该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该专业在该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其现代化建设特色,在传统中文专业改造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和促进了传统专业的现代化适应性改造和建设。毕业生以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规格受到普遍欢迎。2005年12月省教育厅对本改革试点专业进行了鉴定验收,认为本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达到了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2006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至此,该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汉语言两个本科专业全部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该院这两个专业既具有很强的专业亲合力,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结构和专业优势,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成为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专业组合。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竞争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受到广泛欢迎,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平均年底就业率达95.2%。同时,在教学中还形成了良好的文学创作传统,培养了以张炜、矫健为代表的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鲁东大学作家群”。 多年来该院立足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是鲁东大学最早开始培养研究生的院系之一。现开设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等硕士研究生专业和语文教学论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已有一部教材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优秀研究生教材,近三年来,每年有一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毕业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受到相关单位好评。现在学院正在按学科建设规划积极筹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 该院自1989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先后有日、俄、韩等国家数百名留学生来院学习,教学中创建了留学生“双轨制”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留学生欢迎。该教学法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二、师资队伍与结构该院现有教师86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兼职教师18人,外籍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65人具有主讲教师资格,占专任教师总数97%。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5人,硕士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6人,讲师23人,助教6人,其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57%。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和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共15人。该院还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黄昌宁教授等校外专家多名,定期在该院开设名师讲坛。 该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研究所、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辞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采取以项目组队伍的方式,以本院教师为主体组建开放式研究队伍,积极开展专业科学研究。设有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现代语文学、思想品德教育等七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和二级学科都已配备了高学历、高职称、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做到了所有主干课程由教授、副教授或博士担任主讲教师。 该院重视师德建设,重视教师专业进修,采取在岗全员进修、“借炉炼钢”、合作项目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努力办好“名师讲坛”,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队伍中的高级专家成分。目前,汉语言文学院基本建成了一支有师德、懂教育、业务精、能力强、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成功获批“山东省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中心”。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该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在教学观念,教师队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与教学条件现代化建设上下了很大工夫,近五年获省、校级教改项目3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1篇,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励22项,其中省级4项。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教学现代化建设方面已走在同类院系前列。学院先后接待了十余所兄弟院系专题考察访问,两次在全国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全国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一直关心学院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多次亲临指导,认为 汉语言文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建立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7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同志视察汉语言文学院专业和学科建设工作时,充分肯定学院教学现代化建设工作,并为学院题词“爱我语文、爱我文化、爱我中华”,勉励学生继续努力。 该院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在培养模式改革和建设上,建立了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汉语言专业通用教学平台,该平台由通用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拓展三级组成,逐级扩展,有分有合,使这两个有亲和力的专业形成互为依托,优势互补的结构关系,在落实“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中文人才规格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上有所创新,走到了全省同类学校文科改革的前列。 2、在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上,建立了 “四·四”辐射型课程设置体系,以专业必修课为核心组成了四个课程群模块,按照基础课-骨干选修课-拓展选修课-专题研究四个层面组织教学,以保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提高素质。该体系2001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为了保证该课程体系高质量运转,制定长远规划,狠抓课程建设,现已建成 10门校优质课,5门校精品课,两门省精品课,精优课程已占基础课的88.2%,基本实现了基础课程的精优化。 3、 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结合课程建设,制定了由课本、必读文选和参考文献组成的三级教材体系,并通过本院教学局域网有效使用。为了加强学生外向型特色培养,根据专业特点,从1996年开始有计划地建设双语课程,培养双语教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籍教师。现已落实10门双语课,多数课程已确定一定数量的外语阅读资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上,建立了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语音分析实验室、汉语汉字认知与教学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CAI实验室,并建有电子阅览室、电子自修室、多媒体教室等多个功能室,实验室面积近千平米,设备总值512万元,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实验和实训的所需条件。同时在互联网上开发了该院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v-server网站,建成了由教学资源(讲义、课件、视频、资料)、教学互动交流(教学论坛、网络作业、写作园地、教学邮箱)、教学评价(评教评学系统、考试系统)三大模块组成的完整的电子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该专业课课有网站,教师人人有自己的教学网点,有公开的教学邮箱。该院已有30多门课程建立了电子教学软件包。通过电子化把课堂延伸、教师延伸、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落到了实处。 5、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建立了课程实践和综合实习体系,1996年以来与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海阳市共建了教育实习基地。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6、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上,加强了考试学研究,建立了网络考试系统,2002年首先在现代汉语课考试上进行实验,获得了成功。该项成果200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该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根据形势发展和本院实际制定了以二级学科建设为基点,以提升一级学科整体水平为目标,以“三重点”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的发展规划,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学科团队。国家级团队以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为核心,该中心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力争建成辞书领域具有国家水平和世界一定知名度的科研机构。省级团队以山东省“十五”、“十一五”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为核心。校级团队以校重点实验室中文信息处理、校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文献学等学科为核心。这些学科已具有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开展国际国内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的资质,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绩。近五年汉语言文学院学科建设经费达335万元,重点学科数量已达所在一级学科内二级学科总数的62.5%。近五年发表论文416篇,出版专著71部。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与科技开发项目39项,其中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863工程课题1项,国家973、863工程子课题8项;省社科规划项目、省古籍整理项目、国家语委、国家汉办等省部级项目16项,省教育厅等厅局级项目12项。该院有4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17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五、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院 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音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正门对面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写作实习、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 汉语言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及汉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应用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200092 (二)主要专业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计算语言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中文信息处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自然科学基础等。课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写作实习与社会调查、专业实习。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 正门对面 (一)培养目标: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大力进行教育改革,通过三年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教育,把研究生培养成智德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热爱党和祖国,道德品质高尚,遵纪守法,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知识广博,学术视野广阔,治学态度严谨,外语水平较高,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独立地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新闻出版等相关工作。 336 26038 (二)研究方向课 1、汉语词汇学336260 37 2、汉语语义学同济大学四平路 3、汉语语法学kaoyangj 4、汉语史济 (三)主要专业课程设置:语言学史、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语法史、训诂学、文字学、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学、汉语修辞学、汉语词汇史、汉语语音史、中国古代语文学专书导读、语言学学术前沿。 彰武 (四)培养方法与方式共 导师组和导师分工负责培养相结合,导师讲授、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研讨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21- (五)社会与教学实践 48号 第三学期方言调查。第四学期教学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访学,写出访学提纲及访学总结报告。 文秘专业 考 (一)培养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为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懂管理并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复合型的现代文秘人才。 kaoyantj (二)主要专业课程: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基础写作、公文写作、档案管理学、公关实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英语应用文写作等。 3362 3039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写作实习、机关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021-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灵活熟练、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其成为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商务、外交、文秘、文化交流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 (二)主要专业课程:普通话口语表达、实用汉字学、实用词汇学、实用语法学、古代汉语、实用修辞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现代文学作品选讲、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文秘与公关常识、中国文化专题、计算机。 共济 (三)主要教学实践环节:课外辅导、语言考察、实习、毕业论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专业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音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写作实习、教育实习、见习、教育调查、社会调查或毕业论文等。 汉语言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及汉语言学、中国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汉语言文字的教学科研、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应用实际工作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专业课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计算语言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中文信息处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自然科学基础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写作实习与社会调查、专业实习。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 (一)培养目标: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大力进行教育改革,通过三年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教育,把研究生培养成智德体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高级人才:热爱党和祖国,道德品质高尚,遵纪守法,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知识广博,学术视野广阔,治学态度严谨,外语水平较高,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独立地从事高校教学、科学研究和新闻出版等相关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汉语词汇学 2、汉语语义学 3、汉语语法学 4、汉语史 (三)主要专业课程设置:语言学史、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语法史、训诂学、文字学、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汉语语音学、汉语修辞学、汉语词汇史、汉语语音史、中国古代语文学专书导读、语言学学术前沿。 (四)培养方法与方式 导师组和导师分工负责培养相结合,导师讲授、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研讨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社会与教学实践 第三学期方言调查。第四学期教学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访学,写出访学提纲及访学总结报告。 文秘专业 (一)培养目标: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为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懂管理并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复合型的现代文秘人才。 (二)主要专业课程: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基础写作、公文写作、档案管理学、公关实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英语应用文写作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写作实习、机关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以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民俗、文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灵活熟练、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其成为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商务、外交、文秘、文化交流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主要专业课程:普通话口语表达、实用汉字学、实用词汇学、实用语法学、古代汉语、实用修辞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现代文学作品选讲、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文秘与公关常识、中国文化专题、计算机。 (三)主要教学实践环节:课外辅导、语言考察、实习、毕业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