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城乡
释义

鲁城乡位于苍山县城西30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3万亩,人口3.6万人,58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山区、库区、矿区乡镇,206国道横贯东西,西靠枣庄及京福高速公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沿革

该乡以辖区内鲁城村命名,抗日战争前属临沂县。1941年属边联县。1944年属赵 县。1947年划分赵鎛、苍山两县后,仍属赵 县。1950年“苍、赵合并”后并入苍山县,属鲁城区。1958年秋建立鲁城公社。1984年4月撤社改乡。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探明铁矿石储量达4.2亿吨,石英石达6亿吨,以此为原料加工形成的硅砂是生产玻璃的优质原料,经提纯加工后,可以广泛用于电子元件、化工、太阳能管、显示器等高科技领域。建于1975年的济钢集团石门铁矿坐落在境内,以开采、生产加工石英晶砂生产为主的金诺集团、新纪元公司等民营企业,成为鲁南硅砂生产基地。

自然条件

鲁城乡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神山、响水泉两个流域树木郁葱,水流潺潺,风景秀丽,楼子汉墓群、下寺院遗址被列为重点保护遗址,发生在境内匡王村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源远流长,会宝湖水上旅游可令人在那波光粼粼,一碧万倾的湖面上饱览湖光山色,享受凌波逍遥之乐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近几年来,累计投资近千万元,铺筑硬化道路30万平方米,正在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建立了移动、联通电话基站,架设了综合信息网,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

历史

鲁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楼子汉墓群、下寺院遗址被列为重点保护遗址,发生在境内匡王村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渊源流长。

鲁城乡匡山脚下有个匡王村,是西汉丞相匡衡故里。“凿壁偷光”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丞邑(今苍山县)人,著名经济学家,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丞相。匡衡少年时酷爱读书,父母送他到邻村(今老书房村)上学。每天放学后,匡衡仍在学校读书到傍晚,母亲就站在村边石头上翘首盼望,天长日久,石头竟然留下了一双脚印,人称望子石,后有人在此居住,渐成村落,名望子石村,后讹传为王子石村。由于家境贫穷,买不起灯油,匡衡就暗暗在隔壁一家富户的墙上凿了个洞,晚上借着从洞中透过来的一束光亮读书。后来,匡衡听说邻村财主家有不少藏书,就自愿去他家当长工,并商定不要工钱,只要能看书就可。

据史料记载,匡衡青少年就学富五车,才智出众,能文学,精经传。时太子太傅、兰陵人萧望之,少府梁丘贺将其推荐给汉宣帝,后被宣帝委派到平原任地方官。汉元帝即位后召他回朝,先后担任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昭三年(公元前33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为百官之长,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竟宁初年,因上疏规劝汉成帝刘骜沉湎于酒色,受有司弹劾“诬陷”,被贬为庶人,返回故里,后死于家中,被安葬在今峄城西南7公里王庄乡匡谈村北密林中。墓碑书:“汉王相乐安侯匡衡之墓”。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峄县知县张玉树立。

城镇建设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库区扶贫开发两个工作重点,建设资源型强乡。金诺硅砂集团、新纪元公司、福利铁矿、东钢公司等18家民营企业运行良好,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益不断提升。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牧草资源优势发展网箱养鱼5500箱,培养畜牧养殖大户25家。逐步发展壮大了花生、大棚菜、露天菜、林果等支柱产业,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一体化生产经营。

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税收完成198万元,同比增长22%,人均纯收入1360元,同比增长10%。全乡经济运行良好,各项事业稳步前进,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心思上的大好局面。

鲁城是一个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地方,是一个民风淳朴、生机盎然的地方,是一个潜力巨大、充满希望的地方。党委书记赵金巨、乡长赵家和诚邀四海宾朋、八方客商来鲁城投资兴业,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了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近年来,鲁城乡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实行“建”、“管”结合,大力建设小城镇,使鲁城乡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大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硬件”。从雷雨口至北鲁城全长7.2公里的“鲁平”线现在已经建成通车,在鲁平线沿街两侧安装了高规格的路灯60盏,并建商品房25栋;全长3.3公里的环湖路以及从雷雨口至泉沟全长3公里的雷泉线也已经建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使原先的土路交通状况大大改观,从而大大完善了该乡的交通运输,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增强了发展后劲,大大带动了经济发展。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为了美化环境,做好小城镇绿化工作,该乡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群众,以“鲁城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发动群众大力绿化道路,植树造林,在道路两旁共植高规格的高杆女贞1100余株,蜀荟450株,搞好乡区公共绿地建设,增加了人均公共绿地,提高了绿化档次。使该乡充满了绿色与祥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该乡实行“建”、“管”结合,“建”要先行,“管”要跟上。该乡采用两支队伍,一支是由乡属单位组成的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另一支是由乡上聘用40名清洁工组成的环卫队伍,两支队伍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该乡的绿化、亮化和净化。充分发挥由派出所、司法所、广播站、文化站、工商所、环境综治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统一管理、指挥和协调,进一步实施小城镇管理的综合执法,加强该乡乡村两级在小城镇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力量。

目前,鲁城乡通过“建”、“管”结合使小城镇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鲁城全羊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鲁南古镇峰城(今临沂苍山鲁城镇)选中鲁城的山羊为御用膳菜.用鲁城山羊做的全羊席宴,味道鲜美,造型别致,菜名考究,风味独特.痛吃之后,乾隆皇帝龙心大悦,赞不绝口.此后清宫中边有了全羊宴.到满汉时期,全羊宴已成为宫中大宴之一,成为宫廷招待伊斯兰教主教官的最高标准的宴席!

历史名人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承(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匡王村人,另一说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经学家,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他曾拜当时的博士学习《诗经》。由于勤奋学习,他对《诗》的理解十分独特透彻,当时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是说听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但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经学家们所推重,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劝元帝 “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下引同),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名胜古迹

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雷雨口事件和楼子惨案,乡驻地西北部有响水泉、龙湾温泉、观音洞等名胜。楼子古墓群(位于鲁城乡楼子村东北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