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卢石头 |
释义 | 卢石头(1868—1898)烈士,于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十一月二日,生于凤山县仁寿上里后协庄(今冈山镇后协里)一农家。由于家境清苦,祇好日日赶着牛车工作,其后把牛车卖掉,另行组「歌仔戏团」,至各地流浪演出,以图糊口。由于歌仔戏中所述大多「忠孝节义」之故事,致使卢石头于耳濡目染之余,终养成忠于民族之观念。故每于野台戏演出之时,即暗示演出人员借机指桑骂槐,奚落日本人,并以暗示台胞勿忘抗日。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二月,中日马关条约成立,清廷将台湾、澎湖割让与日本,全台军民大为愤慨,誓死不愿为异国奴,乃由士绅邱逢甲等发动成立民主国,建年永清,制旗蓝色黄虎,以台湾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宣布台湾独立,与日对抗。然日本军阀恃其船坚炮利之势,于五月登陆基隆,九月,终亡台湾。时卢年二十有七,于目睹日军进占台湾之际,内心自誓:「我皇汉民族,今沦为异族统治,实为莫大之耻」,故每于野台戏演出之时,即暗示演出人员借机指桑骂槐,奚落日本人,并以暗示台胞勿忘抗日。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卢石头骑一白马亲率歌仔戏团至各地演出,某日路过凤山草店尾(今三民路)时,恰遇一日本红帽兵(日本宪兵),日人视其骑着白马一副威风凛凛之状时,心中颇不是味道,乃令其下马,骂曰:「马鹿野狼,台人焉可骑白马!」夺其马并饱以老拳。此时卢石头面对残暴之日本宪兵祇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既身受奇耻,深悟亡国之苦,更思台胞被日人如是之欺压者,实多得不胜枚举,抗日工作于焉展开。遂于凤山地区名集人马,暗中连系,并回故乡冈山后协筹组「抗日义勇队」,积极准备抗日活动,因平时四出演戏,交游广阔,附和者乃从最初之三十余人,而增为三百余人,声势日益壮大,并与各地之抗日组织取得连络,正式从事抗日活动。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八月,楠梓抗日志士李少开之队伍,被日兵围攻,身负重伤,派人至冈山向卢石头求援,卢石头立即应允,亲率人马,南下驰援。然卢之队伍甫入梓官乡境时,即被典宝溪桥头堡之日军哨兵 察觉,急告赤嵌村之日军海防部队。当卢之队伍,正渡典宝溪河时,而赤嵌村之日军亦已赶到,进入桥头阵地,以轻重机枪平射炮,对准卢石头渡河队伍,猛烈狂射。而卢石头所率之「抗日义勇队」全凭「勇敢」与「牺牲」之念,其所持之武器,不外乎土制鸟枪、炸弹、弯刀、长矛,焉能抵敌日军之猛烈炮火;兼以围攻李少开之日军,亦闻警前来,占领典宝溪南岸,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况至为剧烈,而卢石头三百多位勇士,于两面受敌之余,又当太阳正将西下,烈日极为刺眼,然彼等虽逆着阳光,仍奋不顾身,盲目还击,愈战愈勇,奈终因众寡悬殊,于典宝溪桥中,全为日军炮火击倒,下沈溪中,壮烈成仁,使当时之典宝溪流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天地为之阴沈,对他们之抗日精神同表哀悼!言然亦因日军全力集中赤嵌与楠梓两地兵力以围攻卢之队伍,致使李少开之队伍得以脱险,故此南台湾「典宝抗日事件」终得与南投李铁虎之抗日事迹,同垂青史,日军之伤亡,亦甚惨重。 卢石头成人就义后,附近居民于敬佩感念之余,为使其之威灵能有栖身之所,乃于民国六年于典宝溪畔(典宝桥附近)搭建草寮供奉。复于民国二十一年由村民余朝阳发起兴建「忠义祠」一座。民国五十二年经梓官乡公所命名为「保护堂」,并赠匾纪念。民国六十一年,大舍甲居民杨围,发起重建整修,使成为目前之小祠堂,并尊称卢石头烈士为「卢圣伯公」,至今远近慕名而来,追悼祭拜之人,络绎不绝,于是一些热心之士乃更发起筹建规模更大之纪念堂(圣安宫),现该堂(圣安宫)新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庄严肃穆,以表达民众对卢石头烈士等之崇敬之意,其余查得年籍之烈士,亦均从祀入宫,馨香千古。 卢石头烈士,英年三十岁,求仁得仁,「志坚金石」,终不辱其父名「石头」之寓意,父子九泉相会,亦应含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