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卢龙县 |
释义 |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卢龙县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 中文名称:卢龙县 所属地区:中国 河北 下辖地区:卢龙镇、石门镇 电话区号:0335 邮政区码:066400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46’至1 面积:021平方千米 人口:41.5万人(2008年) 著名景点:石幢 县域乡镇(石门镇 刘田各庄镇 潘庄镇 燕河营镇 双望镇 下寨乡 刘家营乡 陈官屯乡 木井乡 蛤泊乡 印庄乡) 统计公报(综合 农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国内贸易 对外经济及招商引资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 财政、金融和保险 教育、文化和卫生) 地理位置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5'54"至119°08'6"、北纬39°43'00″至40°08'42″之间。东西横距28公里,南北纵距47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市为邻。东距秦皇岛市区82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432公里。 基本县情邮编:066400 代码:130324 区号:0335 拼音:Lú Lóng Xiàn,Lulong Xian 卢龙县位于河北省东部,青龙河下游。总面积945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2006年)。全县辖6个镇、6个 乡:卢龙镇、潘庄镇、燕河营镇、双望镇、刘田各庄镇、石门镇、下寨乡、刘家营乡、陈官屯乡、印庄乡、蛤泊乡、木井乡。县政府驻卢龙镇,距省会石家庄市区432千米。 地处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区。主要河流有滦河、青龙河。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降水量725毫米,年均气温10.7℃。矿藏有煤、建筑砂、石灰石、花岗岩、白云岩、硅石、重晶石等。京哈、京秦、大秦铁路和山广、京沈南线公路过境。古迹有明长城、金重修大佛顶尊陀罗尼经幢、武山古人类遗址、沈庄龙虎寺、夷齐读书处。 行政区划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隶属于秦皇岛市,总面积96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548个行政村,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所辖6个镇分别为:卢龙镇(辖80个行政村)、潘庄镇(辖27个行政村)、燕河营镇(辖35个行政村)、双望镇(辖45个行政村)、刘田各庄镇(辖76个行政村)、石门镇(辖49个行政村);6个乡分别为:下寨乡(辖37个行政村)、刘家营乡(辖15个行政村)、陈官屯乡(辖34个行政村)、印庄乡(辖40个行政村)、蛤泊乡(辖49个行政村)、木井乡(辖55个行政村)。 简介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8年,卢龙县被确定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并列入河北省秦(秦皇岛)—唐(唐山)—沧(沧州)环渤海湾开放序列。卢龙县交通发达,京哈、京秦、大秦、三条铁路和205 、102两条国道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县境内乡乡通油路。现代化通讯网覆盖全县,电力条件优越。 历史沿革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1913年(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翌年复置卢龙县,属津海道。1928年直辖于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建迁卢抚昌和卢抚昌联合县,1945年复卢龙县治。属冀东行署。1949年8月,属唐专署。1958年11月,析卢龙并入昌黎、迁安两县。1961年6月复置卢龙县。1983年5月始,属秦皇岛市管辖。建国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致力于县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60年代到80年代的接力治水,形成了“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卢龙精神,多次获得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于1992年实现了水利化,步入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为卢龙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88年,卢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247个开放县之一,并列入河北省秦(皇岛)一唐(山)-沧(州)环渤海开放区序列。90年代末开始,县委、县政府又着力实施龙头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域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以甘薯、酒葡萄和养殖三大产业为龙头的产业化建设模式已基本形成。1991年,卢龙被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2000年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酒葡萄生产基地县”。卢龙镇卢龙镇 镇政府驻范庄村。面积110.7平方千米,人口3.35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村委会:城镇;范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南关、头石、上杨、古树、韩楼、孟庄、南道、石桥、孙庄、崔庄、北道、陈庄、新一、达连巷、三里庄、倪家庙、蔡家坟、范家峪、马家峪、东胡庄、张各庄、招军屯、王永庄、常家沟、朱庄子、西菜园、夹河滩、大莫营、尹庄子、刘家沟、小李庄、西胡庄、冯家沟、陈家沟、尹家沟、下枣园、田庄子、邵家峪、董家沟、东菜园、五里台、上枣园、小王庄、雷店子、武家沟、时家沟、杨河港、王郎庄、白庄子、油粉店、红坡子、杨家山、马台子、赵庄子、谭家沟、饮马河、陈庄子、小高庄、郑虎庄、葛菜园、南马庄子、小刘各庄、朱家仙河、刘太和庄、田家仙河、北刘家沟、汤池王庄、张毛各庄、北苏家沟、胡家仙河、李家仙河、东苏家沟。 教会历史1723-1735雍正年间,天主教自迁安建昌营传入卢龙地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永平府(卢龙县)府城北大街建主教座堂及主教公署附属建筑,1900年6月27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一)被义和团烧毁,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重建工程开始,1909年宣统元年落成。主要建筑有圣母无染原罪天主堂、主教公署、小修院、仁爱修女会会院、男女私立小学各一所、育婴院一所、诊所一处、礼堂一所,共计建房200间。主教座堂和大部分建筑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已落实教产。1899年11月21日光绪二十五年,教宗良十三世委任武致中神父(Ernest François Geurts, C.M.)为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主教。1900年2月4日,武致中主教的祝圣大典在北京西什库主教座堂举行,祝圣礼由北京代牧区樊国梁(Pierre Marie Alphonse Favier)主教主礼、正定教区代牧包儒略主教(Bishop Jules Bruguière)和献县教区代牧步天衢主教(Bishop Henri-Joseph Bulté, S.J.)襄礼。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历1月2日)天主教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即日后的永平教区)建立。从北京代牧区分出一部分设立直隶东北代牧区,主教驻扎永平府(卢龙县)。首任代牧(主教)为荷兰遣使会士武致中(曾任宣化主教坐堂本堂神父)。辖卢龙、临榆、昌黎、丰润、抚宁、遵化、迁安、滦县、乐亭、玉田等地。民国之后,到20世纪30年代初,则发展到“数百家,计一千六百二十三名口,概居(卢龙)城内北街及城外雷家店子、黄官营、乔各庄等村,近年滦河以西亦日渐兴盛,较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也” 。1924年民国十三年,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改称永平代牧区。1928年民国十七年,教宗比约十一世(Pius XI)任命刘世杰神父(Eugenio Lebouille, C.M.)为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助理主教。1928年11月18日,刘世杰主教在永平府卢龙主教座堂,由武致中主教主礼、直隶西南代牧区(正定教区)宗座代牧文致和主教(Bishop Franciscus Hubertus Schraven, C.M.)和直隶海滨(天津教区)代牧区文贵宾主教(Jean de Vienne de Hautefeuille)襄礼祝圣为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永平教区)助理主教。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公历7月21日),永平教区武致中主教安逝于永平府卢龙县主教坐堂,葬于卢龙城东教会公墓。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公历7月21日),刘士杰助理主教继任为永平教区正权主教。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因主教府被日军抢占,教区被迫迁往唐山市区。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直隶东北宗座代牧区正式改称永平教区。1948年3月6日刘世杰主教荣休回国,1958年4月20日,篮柏露神父祝圣为唐山教区(永平教区)主教,1976年7月28日震亡。1980年,原永平教区更名为天主教唐山教区。1981年12月20日刘景和神父祝圣为唐山教区主教。2000年1月6日,方建平神父祝圣为唐山教区助理主教,2010年11月17日继任为唐山教区正权主教。 县域乡镇石门镇石门镇 镇政府驻石门街村。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13个村委会:石门街、孟石门、张庄坨、刘庄坨、钓鱼台、胡石门、宣庄坨、铁石门、霍家铺、高各庄、李官营、莫台营、刘士营、常庄子、刘黄岭、马北寨、孙北寨、贺北寨、霍家沟、贾北口、孟团店、胡黄岭、杜团店、团山子、王黄岭、塔子峪、孔家沟、杨黄岭、马黄岭、付团店、李黄岭、唱石门、龙庄坨、李庄坨、王家沟、东阚、 西阚、南阚、西安、南祖石门、阎大岭店、尤大岭店、卢大岭店、齐大岭店、马大岭店、炮石岭沟、西马山沟。 刘田各庄镇刘田各庄镇 镇政府驻刘田各庄村。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4.63万。辖76个村委会:刘田各庄、王田各庄、石田各庄、董田各庄、赵田各庄、高田各庄、万田各庄、大王翟坨、小王翟坨、柳河北山、前下荆子、后下荆子、小王柳河、大王柳河、孙田各庄、张田各庄、李田各庄、大陆家岭、邵时各庄、贾时各庄、孟时各庄、马时各庄、康时各庄、小陆家岭、前茶芽山、后茶芽山、滕田各庄、张翟坨、陈翟坨、后双庙、前双庙、大寺前、大寺后、骆驼营、曹柳河、栾家岭、温翟坨、上荆子、冯家山、王家岭、李家岭、薛家庄、周家港、于各庄、李柳河、苇子峪、南石桥、杜家沟、魏家岭、赵官庄、前下庄、后下庄、东方沟、萝卜园、凉水泉、赵翟坨、杨家台、山善庄、新庄子、水长峪、前下庄、魏官庄、六百户、河北、塔上、潘营、柳行、黑庄、东山、北山、枣林。 潘庄镇潘庄镇 镇政府驻潘庄村。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2.59万。辖27个村委会:潘庄、沈庄、大岭、苇家沟、荆子峪、赵各庄、东蔡庄、西蔡庄、上新庄、下新庄、富申庄、翁家沟、卸甲庄、亮甲峪、柴家哨、张各庄、白家窝、毛各庄、宣家沟、桃林营、苏家沟、秀各庄、滤马庄、大万石山、小万石山、大杨各庄、小杨各庄。 燕河营镇燕河营镇 镇政府驻燕河营街。面积108.7平方千米,人口3.61万。辖35个村委会:燕河营一街、燕河营二街、燕河营三街、燕河营四街、上兴隆庄、下兴隆庄、小新各庄、亮马山、燕窝庄、西吴庄、大新庄、耿各庄、户部寨、重峪口、城角庄、李各庄、城柏庄、良仁庄、东吴庄、白家坊、严山头、丁各庄、太平庄、富贵庄、东花台、梧桐峪、北坎子、鹿角峪、西花台、栗树港、河南庄、高家庄、北花台、邢家洼、小峪。 双望镇双望镇 镇政府驻双望村。面积79.7平方千米,人口3.01万。辖45个村委会:双望一、双望二、双望三、双望四、秦庄头、韩官营、五达营、刘各庄、小彭庄、青龙港、红花峪、李黑石、韩江峪、金黑石、苗官营、黄各庄、范家庄、大彭庄、四新庄、廖黑石、石羊虎、肖家峪、银洞峪、马黑石、魏家沟、马各庄、吴家沟、马家沟、曹家沟、杨山沟、腰站、张庄、安里、大岭、坨上、单庄、向阳、沙河、桃园、黄家、新立、东董各庄、东三里庄、下应各庄、上应各庄。 下寨乡下寨乡 乡政府驻下寨村。面积46.9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37个村委会:下寨、上屯、张沟、贾庄、李世沟、朱庄子、姚黑石、时各庄、石恼村、赵弓庄、高家沟、兴隆沟、马庄子、顾家沟、毛家店、荷叶庄、部落岭、烟筒山、刘黑石、茆家沟、赵家洼、武王庄、丁家沟、大石炕、邵黑石、肖家沟、石家脑、彭家沟、半壁山、黄家河、莫黑石、小莫营、孟家沟、张木庄、董各庄、小蔡家沟、十八里铺、王老虎庄。 刘家营乡刘家营乡 乡政府驻刘家营村。面积59.6平方千米,人口1.63万。辖15个村委会:峰山、城里、下庄、南关、水峪、东风、薛庄、红星、薛园、桑园、刘家口、三里店、侯各庄、鹿尾山、桃林口。 陈官屯乡陈官屯乡 乡政府驻陈官屯村。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2.88万。辖34个村委会:陈官屯、丁家庄(丁各庄)、兴甲子、宋家坟、常各庄、郑各庄、程庄子、蛮子营、韩庄头、伦家洼、赵官屯、后官地、前官地、杨山头、小刘庄、桑家岭、宋各庄、新挪寨、大刘庄、山坡子、何官屯、张家沟、年家洼、寥各庄(北单庄)、单庄、八家寨、上梨峪、下梨峪、庙岭沟、土山、染庄、冯家沟、韦家沟。 木井乡木井乡 乡政府驻木井村。面积69.6平方千米,人口4.39万。辖19个村委会:木井、安口、雷庄、分山、高柏各庄、张柏各庄、牛柏各庄、邸柏各庄、卢柏各庄、大李佃子、小李佃子、东李佃子、东马山沟、潘贯各庄、秦贯各庄、万贯各庄、杨贯各庄、田贯各庄、陈贯各庄、万百户营、冯贯各庄、吕施庄子、小顾佃子、陈家营、费佃子、瓮佃子、柏佃子、杨家坨、东杨庄、侯庄子、剪庄子、潘打窑、西施庄、缪家营、郝佃子、朱家桥、窦庄子、大道上、当中庄、新房子、郭佃子、黄土营、康各庄、张杨庄、陈佃子、七百户、谷家营、杨庄子、谭家坡。 蛤泊乡蛤泊乡 乡政府驻蛤泊村。面积51.6平方千米,人口3.03万。辖51个村委会:北街、东街、南街、中坨、后坨、蒿地、白庄、前坨、殷庄、西铺、王吴庄、八间房、大新庄、西洼里、后西街、侯家坡、黄家营、张庄子、王打窑、东洼里、扈打窑、莲花池、大冯庄、梭头湾、青龙河、两县店、杨家铺、下岗上、四百户、小四百户、王深港、阎深港、马深港、杜深港、顾深港、梁深港、南太平庄、孟柳河、杨柳河、高柳河、周柳河、宋柳河、王家山、牛心山、鲍子沟、头百户、二百户、铁庄。 印庄乡印庄乡 乡政府驻印庄村。面积47.3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19个村委会:印庄、石岭、东沟、揣庄、前进、李家窝棚、毕家窝棚、大徐家沟、小徐家沟、东水家沟、大道王各庄、西马庄、亭子岭、大横河、小横河、翁各庄、段家沟、岳家沟、小王屯、东马庄、蔡各庄、榆林甸、水家沟、姚各庄、杨上庄、大英窝、小英窝、王铁庄、大王屯、孙揣庄、刘王庄、王各庄、四各庄、相公庄、汤家沟、四家营、马家洼、倪家沟、乔各庄、黄崖子、付各庄、岳各庄、张安子、白各庄。 地方历史卢龙县迄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上古唐尧之世属冀州之域,隋唐以来县城曾为郡、州、府、县治所。史志所载名胜古迹颇多,有文物至今犹存,金大定年间重修的石幢,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商朝时这里曾是孤竹国的国都。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这里是辽西郡。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辽西恰是指此地。西汉著名将领李广也曾在此地驻守。李广箭穿石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坐落在城南六里之处,称为“虎头唤渡”的古渡口,就相传是其射虎之地。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龙城”正是指河北卢龙(飞将指飞将军李广)。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卢龙县始于隋朝,据说是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今青龙河)而有其称。卢龙也是秦、汉长城的古塞名,叫“卢龙塞”,在今河北的喜峰口一带,因山体色黑形似龙而得名。由此也可以说,卢龙县名也是由“卢龙塞”移用的。 2009年7月12日被民政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旅游资源卢龙的古城建筑和城外原有的八景绝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现存的古迹仅有始建于金代的石幢[俗称石塔]。石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高约十米。幢的四周有十二根石柱和栏板环绕,柱、栏上刻有云中浮龙、石狮、和人物造型,其形态各异,姿态优美,极其生动。幢身的上、下均雕刻着八条盘龙,幢身中间刻有佛像、飞天神象、佛经和创建石幢记。整座石幢造型极为美观,雕刻极为精湛,堪称为石雕中的杰作。 自然资源卢龙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7℃,降水725mm,雨量充沛,全县耕地面积64万亩,草场4万亩,林地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31.5%。卢龙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初步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产地137处,以砂石为主。建筑砂储量3.4亿吨,碳酸钙含量80%以上的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储量30万立方米,白云石、硅石、重晶石等储量也很丰富。铁、金、油母页岩等也有一定储量。主要矿产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条件。卢龙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果树面积13万亩,其中干果3万亩。果品产量7200多万吨,以“石门核桃”最为有名。板栗、李子、红杏等也很有名。卢龙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洋河、饮马河等六条主要河流,建国以来,全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修建了被誉为“群星落地”的121座小水库,开挖了被誉为“银河下凡”的68.6公里长的引清大渠,使全县一半以上的耕地成为水浇地。 经济概况到1998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8亿元、8.7亿元、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7%;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57091万元;县财政收入实现8519万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6397万元。卢龙县是传统的农业县,甘薯、酒葡萄、畜牧养殖被列为全县农业产业化三条主线。卢龙县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化工、机械、水泥、陶瓷等4个工业门类。主要产品350多种,全县有乡镇企业1万多家,从业近5万人,1998年总产值24亿元。 卢龙县工业发展较快。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生产体系。全县县办工业52家,有煤炭、化工、机械、纺织、水泥等22个工门类。主要产品有350多种,有31种达到省级以上标准。DL乳酸、钢丝锁、柠檬酸钠、手把壶、油石等2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工业企业尤以石、水泥、陶瓷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业发展较快。县域南部石门地区有武山水总公司、陶瓷总公司、武山石矿等7个规模较大的建材企业,已经构成了建材工业基地的雏形。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中农用汽车系列、璃纤维制品系列填补了省内空白,汽车内装饰板、柠檬酸钠、电教器材等填了国内空白。 农业发展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多年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创汇农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生产条件好。过近几年大规模的配套建设,主分干渠灌溉网遍布全县,1992年实现了全县水利化。农产品丰富多样,农物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化工产品有乳酸、柠檬酸钠,出口日本、德国、荷兰等国。正在研制开发的有L型乳、柠檬酸、总溶剂、酒精、医药、植物胶、变性淀粉、饴糖、蛋苕酥等化工品和食品;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罐头、薯脯、薯酱、冷、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全县7家汤粉厂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品大部分出口。从长远看,薯类产品原料丰富,逐步由传统加工向深层次、综合开发发展。卢龙发展干鲜果品加工业有充足的原料,尤其是卢龙的“石门核桃”以个大、皮薄、香甜、含油量高而驰名中外。卢龙素有养猪的传习惯,牛、羊、鸡、鸭、鹅等畜发展较快,几年前卢龙已被确认为全国奶山羊、商品牛基地县。 卢龙县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外商提供了良好条件。京山、京秦、大秦三条铁路横贯东西,五个火车站均匀分布;公路四通八达,京山、京秦、三抚干线公路环绕四周,乡级公路1992年全部实现油路化。电话与秦皇岛市并网,可以与国内外直拨通话。供电条件较好。其它方面的基础套设施也比较齐全。 特色产业甘薯产业:卢龙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甘薯产区,其最具特色的擦黑农业就是甘薯生产加工。卢龙甘薯栽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30万亩左右,1998年鲜薯总产量达到6.86亿公斤,为开发薯制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卢龙县大力推进甘薯产业化进程。全县现有薯制品加工企业18家,固定资产近3500万元,年生产能力达2.6万吨;有粉条、粉皮加工专业村115个,加工大户29500个,民间小型加工机械厂50多家,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加工格局。卢龙薯制品品种有13种以上,形成了两大系列:一是化工产品系列。其中柠檬酸钠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食品加工系列。除淀粉、粉条、粉丝、粉皮外,还有冷面、薯罐头、薯脯、薯酱、金属片、薯叶柄、薯枣、膨化薯片等产品。1996年卢龙县被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 统计公报综合经济总量又有新突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4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7.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31.8:4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45元,比上年增加1152元,增长12.8%。 农业2006年全县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据统计,200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实现增加值0.2亿元,同比增长14.8%;畜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7.2%。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继续快步发展,猪、牛、羊、家禽的饲养量均比上年增加。2006年全县出栏生猪48.4万头,同比增长4.1%;出栏牛4.5万头,同比增长14.9%;出栏羊21.2万只,同比增长20.0%;出栏家禽531.1万只,同比增长5.8%。全县肉、蛋、奶总产量继续增长,达到10.4万吨,同比增长6.3%。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9.8%;农村项目投资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22.4%;农村个人投资完成1.0亿元,同比下降13.6%。投资结构趋向合理。第一、二、三产业投资总量均呈增长态势,投资结构日趋优化。扣除农村个人投资,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0.7亿元,比上年增长89.5%,占全县投资的比重由上年6.2%增长为8.7%。农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加快了全县第一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强化了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36.1%,但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9%下降为57.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8.7%,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5.8%下降为33.7%。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活跃。2006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6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9.0%。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3.4%。从销售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15.9%;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12.3%。县城和农村市场购销两旺,但县城零售额增速高于农村消费增速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7%,为各业之首,同比增长16.0%;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13.2%。 对外经济及招商引资2006年我县一般贸易和三资企业出口总值累计完成5352万美元,同比增长163.0%。全县实际利用外资5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2.6%。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8.7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34.0公里,省级公路31.1公里,县级公路132.2公里,乡级公路317.8公里,专用道13.6公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607万元,比去年增长17.4%。固定电话年末拥有量64040部,同比增长8.6%;移动电话用户86473户,同比增长17.2%。 财政、金融和保险财政收支平稳增长。2006年我县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0006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526万元,同比增长8.5%;财政支出29373万元,同比增长26.9%。金融保险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3亿元,同比增长39.0%。金融存贷双向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7亿元,比年初增长1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为10.8亿元,比年初增长5.8%。保险业日益兴旺。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742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财产险占17.9%,人身险占82.1%。 教育、文化和卫生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底全县各类学校总数为153所,在校生5811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0918人,初中在校生16636人,高中在校生7539人,职教中心在校生2515人,电大进校在校生508人。年内各类学校招生14583人,毕业生15454人。年底全县幼儿园的幼儿数达到8757人,其中:县城幼儿数2825人,农村幼儿数5932人。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普及。全年组织群众性文艺表演46次,年末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图书总藏量9万册。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4359户,同比增长7.0%。卫生事业进步,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61张,同比增长15.3%;卫生技术人员1061人,其中主治医师113人,副主任医师14人,护师7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效显著。截止到2006年12月底,我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5.6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7.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