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卢得志 |
释义 | 卢得志,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山东省利津县人,1972年2月参加工作,197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文学创作一级。 简介1971.12——1978.07,山东省利津县二中民办教师,利津县三中教师,利津县傅窝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县教育局秘书; 1978.08——1985.07,山东省利津县委秘书、办公室主任; 1985.08——1986.12,山东省利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87.01——1993.12,山东省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 1994.01——1995.07,山东省东营市委宣传部部长; 1995.08——1997.12,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7.12——2000.02,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2000.03——2006.09,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2006.09——2007.03,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正厅级,列副局长第一位); 2007.03——2010.09,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0.09——, 山东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系中国作协全委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创作成就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和思想理论研究,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大众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萌芽》、《散文》、《中华散文》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及理论、评论文章。著有散文集、杂文集《思辨集》(1989年中国展望出版社)、《心香集》(1990年山东文艺出版社)、《思想的颗粒》(199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著有语言艺术研究专著《陈毅的语言艺术》(1994年山东大学出版社)。编著、 主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著和文集十余种。有论著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有多篇杂文获人民日报杂文奖,经济日报杂文奖,北京杂文奖,山东省第二届、第五届、第六届优秀杂文一等奖,有散文作品获山东省新时期优秀文学作品奖。1994年被评为“山东十佳理论工作者”。散文《黄河入海时》、《皮菜花》、《榴园听泉》、《屋檐滴水》,杂文《名的“四舍五入” 》、《莫名的惊诧与不平的不平》、《被救助者的尊严》等60多件作品,先后被《新华文摘》、《书摘》、《报刊文摘》、《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大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993散文选》、《阅读·欣赏·习作范文选》、《中学语文》(佳作欣赏)、《现代语文》、《中学语文阅读教材》、《山东新文学大系》、《山东散文作家论》、《人民日报“金台随笔”杂文选粹》、《经济日报“王府井随笔”杂文选粹》等选载。 卢得志文学习作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初以小说、诗歌为主,80年代则以散文和杂文为多,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在散文创作中,注意于情景交融中追寻一种散文的哲思之美。作品或描绘自然江河之美,或抒写故乡人情风俗,或咏叹个人所见所历,情意动人且启人心智,业内不少资深人士给予较高的评价。称其“既有哲理性,又不乏诗意,颇富有美感,以其主要创作特征而言,可以说是‘多思的散文’。”(石英《散文的多思》,1990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联想放纵不羁,情理互渗,且有愈施愈深之妙,达到了景、情、理兼备的审美境界。”(许评《乡士情笃》,《新闻出版导刊》1993年第1期)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对其散文创作的思想面貌和艺术风采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我深感得志善于透过灵动的语言和形象,在朴实、严谨和细腻中间追求曲折与深入,从而闪烁出一阵阵思想的火花来。细腻和巧妙地渲染某种事物或风景的艺术形象,做到由表及里地挖掘出一些启迪读者的生活哲理来,鼓舞大家升华自己的意志和情操,这无疑是得志已经取得的弥足珍贵的成就之处。如果要论到散文创作总是应该以感情的饱满和能够做到动人心弦为最佳境界的话,那也可以举出得志的《黄河入海时》这些篇章来证明。当他融入了这样壮阔和浩茫的氛围中间,感情就不由自主地激昂和澎湃起来,高唱着中华民族高旷的魂魄;再加上他善于驾驭色彩缤纷的文字,从而涂抹出了黄河顽强、坚韧、深沉和浑厚的性格,这样就不能不激荡着许多读者的心灵。如果说应该充分鼓励各种思想与艺术风格都获得蓬勃发展的话,那么在其中自然以更具有阳刚之气, 更能够鼓舞读者的作品为最可贵。得志也善于在含蓄蕴藉之中写出款款动人的篇章。阅读这些洋溢着深情的篇章时,能让多少读者朋友的心灵也跟随着他的笔触摇曳不止。” 其他1993年第2期《中华散文》载有卢得志一篇笔谈,兹节录其中一节,大致可反映他的散文观:“泛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散文,每每被作品优美的辞采所折服,为作家深挚的情感所感染。而更令人心旌摇动的,却是寓于优美的辞采和深挚的情感之中的深睿精妙的哲思。散文的哲思,不是硬贴上去的,它从景、物、事、情中生发。触景(物、事)生情,继之情动于衷,而后才会心骋神驰,生发某种感悟。这种感悟往往是不经意而偶得,不可刻意追求。散文的哲思不是为某一个哲学论点作注脚,亦非就现成的哲理加以演绎,散文的哲思是生活的大千造物的赐予。作家须独具慧眼,于看似平常处,另辟蹊径,察人所不见,发人之未思。这不仅需要较高的知识修养、艺术修养,还需注意思想的修养,不断为思维的纵横驰骋拓宽空间。散文的哲思蕴含于景、物、事、情的描绘、叙写和抒发之中,不宜直白,无须长论。常常是水到渠成,点到为止,甚至引而不发,全凭读者神会。惟此,才愈发显出哲思的魅力。散文的哲思说到底是一种美,理性之美,思辨之美,智慧之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