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芦溪古城独角缩龙 |
释义 | 近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9大类别共计102个项目。芦溪县古城独角缩龙入选民间舞蹈类,全市仅有4个。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芦溪古城独角缩龙 所属地区: 江西 · 萍乡 · 芦溪县 遗产编号:Ⅲ-22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萍乡市芦溪县 遗产级别: 省 概述芦溪灯彩艺术的种类较多,如鱼灯、狮灯、划旱船、板凳龙等,尤以缩龙最为出名。芦溪缩龙起源于芦溪镇古城村,相传为家住芦溪镇新田村严家冲的明代宰相严嵩远房族人从北京按图索骥而来,因严氏家族势单力薄,无力发起缩龙表演,遂联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经几百年变迁,这条缩龙就保留在古城。缩龙的特点是:形体庞大,长约30米,直径0.5米,龙头重达30公斤,制一条缩龙要用500公斤竹木等材料;形状逼真,造型独特,尤以“独角龙”为全国罕见;雄壮恢弘,声势浩大。表演需150人。其中牌灯手40个,鼓乐手50个,执龙表演的约60人。在锣鼓、唢呐、鞭炮声中,牌灯手开道,执龙者边走边舞,并不时地施放地铳,近10只通红的小鱼灯在黄色的缩龙前后左右上窜下跳,绵延百余米。缩龙表演分为金龙闹海(大之图),盘龙绕柱(绕屋柱),真龙报春(闹新年),神龙归位(团龙)等十余个小节。最绝的表演是“团龙”,若大的一条龙,数十个执龙者层层叠叠如宝塔盘旋而上,龙头居顶,龙尾在龙头前舞动。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古城缩龙赞叹不已。称该龙乃溶鳄、蛇、鱼、犀牛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象,属河姆渡图腾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渊源传说缩龙灯彩,全国罕见。唯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独有。关于芦溪缩龙的由来有这样几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明万历年间,朝中吏部大员严清华,年老请旨还乡养老,皇上予以恩准,并为感其一生忠心为国、清正廉明,许以珠宝厚赠,而严清华均婉言谢绝,只求皇上恩赐皇宫中仅有的两张缩龙灯图纸中的一张带回家乡,以作永久的纪念。皇上恩准,严清华带图纸还乡途中,舟行长江,恰逢狂风,一时间江上船翻舟覆,而严清华所乘之舟,突现黄龙,身托轻舟,平稳而行,安然无恙。后来皇上闻知此黄龙现出真身显灵之事,即下诏严清华:“此图不得外传,否则子孙灭绝。”后严家衰败,此图带到了古城。 另一种说法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在芦溪新田村严家冲之远房族人从京都按图索骥而来。严家冲严氏家族势单力孤,无力发起缩龙表演,遂联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经过几百年的变迁,严氏无后裔,这爿缩龙就保留在了现在芦溪镇的古城村。 《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这样记载:“萍乡缩龙,又称‘独角龙’,汉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镇,上埠镇等地,盛行于芦溪镇古城村。缩龙长39米,分为11节,头大,身子逐渐缩小,张开大嘴,口含龙珠,额头有‘王’字,头顶有一独角,身子可长可缩。相传缩龙源于明代,严嵩之子严世藩下野离京返乡时,带回宫廷‘缩龙制作图’回分宜县。后被其族人携图迁居到萍乡市芦溪镇下湾村定居。由于龙的身体大,玩耍的人要多,特邀本村异姓人耍龙。从那时起,每三年玩一次。” 《萍乡市志》上记载:“缩龙,以芦溪镇古冈村(今芦溪镇古城村)为代表,可称萍乡一绝。相传源于明代,严嵩之子严世藩下野离京返乡回分宜,带回明宫廷缩龙制作图,后其族人携图迁居萍乡芦溪古城,缩龙从此传入萍乡。芦溪缩龙的制作非常精密,龙长39米,分为11节,龙头重50公斤,张开血盘大口,口含龙珠。喉头沾着一道符,额头有王字。头顶有一独角(故又称独角龙)。龙身可伸可缩,玩龙须150余人同步进行,同时要配7组乐队,加之鱼仔灯、引灯、散灯等全部出动共300多人,耍法有金龙闹海、太极图、小极图、头尾绕柱、盘龙、穿龙等。每三年出灯一次,自正月十一始至十六日,出灯时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