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楼国良 |
释义 | 工程师楼国良楼国良(1936一 ),诸暨枫桥外东坞村人。高级工程师。 个人主要经历1951年就读于学勉中学。1962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由国家分配到北 京总后勤部轻武器研究所工作。不久调至二 机部九院,从事国家尖端军事科学研制工作o 1963年后,楼国良先后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地面爆炸试验产品 设计及第一颗氢弹设计,并担任该项产品的设计组长。接着又参 加第一颗中程导弹核武器研制,并主管该产品设计、加工、质量控制到交付部队使用的全过程。1971年后,楼国良主要是从事编写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总结、远程导弹核武器的定型设计;巨浪号核 武器(已交付海军使用)的研制设计,并任该产品的设计组长o 1985年调至南京工业学校,筹建机械制造专业,任该专业主任,并 主讲机械制造工艺、夹具、切削原理、刀具、机械制图和金属材料等 课程。 荣誉楼国良在我国尖端军事科学中做出了很大成绩。如:属原子 弹结构的核心和主要部件“投篮结构”、“蜂窝状支承结构”的研制, 该两项产品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和三等奖;“热核武结构设计”和“板机核心部件锥筒支承结构及工艺研究”,获1978年全国 科学大会 奖、四川省科学大会奖;“716装置结构设计”获国防科委科技成果 四等奖;“617一l装置结构设计”获国防科委技术成果三等奖; “617—2装置结构设计”获国防科委技术成果四等奖;“617型引爆 弹外球新结构”获核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515甲球结构设计” 获核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自相摧毁及连射齐射条件》获核工 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影响楼国良是我国从事尖端军事科学研制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足 迹遍及青海、四川绵阳、新疆等地。他参与研制的“617一l装置结 构设计”、“617—2装置结构设计”、“617型引爆弹外球新结构”三 项成果,是以气体核材料代替固体核材料试验的成功,这使核武器 体积缩小、重量减轻,是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里程碑。 医生楼国良男,1962年12月生。于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海医院特需诊疗科主任。主要从事血液肿瘤的诊治,在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恶性血液病(主要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现兼任《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会员。在临床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中做出了突出成绩。自1988年开始从事多种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以来,先后获得了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1.1990年第二军医大学校青年基金;2.1994年国家自然基金;3.军队九五医药重点项目基金;4.1999年长海医院123人才培养曙光计划基金;5.军队十五医药基金面上项目),先后完成1、从白血病患者外围血中诱导出LAK细胞。2、多种细胞因子对白血病来源的 LAK细胞的增强作用。3、多种细胞因子(IL-2、IL-3、TNF等)转基因疗法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4、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其抗白血病免疫反应机理。先后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