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陇巴村
释义

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陇巴村

陇巴村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甲竹林镇雅江北岸,这里原来是一个贫困的渔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来往靠几只渔船,人均收入仅有三四百元。2001年,搬迁后的陇巴村,交通便利了许多,2006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下,陇巴村农牧民群众找到了一个好的增收项目—开发江北丰富且质优的石头资源。2006年8月份,通过村民集资一半,国家扶持一半的方式,筹资135万元,在村东的大山上开起了采石场,全村4个组50多名劳动力在采石场干活,找到了稳定的就业方式。

石头开采出来就是宝。由于采石场距拉贡公路不远,交通便利,且价格便宜,再加上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块石需求量大增,陇巴村加工的块石十分畅销。几个月来,陇巴村加工的块石就卖出了13万块,收入达30多万元。2006年陇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比上年增加了800元,仅采石一项就为每户增加500多元收入。

陇巴村村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陇巴村成了全区典型的脱贫致富村。

云南省玉龙县塔城乡陇巴村

村情概况

陇巴行政村隶属玉龙县塔城乡,地处塔城乡南边,距塔城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8公里。辖拉市落、臭水台、拱给、波托、着落等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3户,有乡村人口1401人,其中农业人口1401人,劳动力101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0人。 全村国土面积49.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930毫米,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烤烟、芸豆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583亩,人均耕地1.8亩,林地600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芸豆为主。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8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23%)。有343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9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9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7户(分别占总数的85%和54%)。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7辆,农用运输车4辆,拖拉机54辆,摩托车3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亩,有效灌溉率为1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4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全村有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4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5万元,占总收入的52.53%;畜牧业收入76万元,占总收入的27.4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20头,牛46头,肉羊550头,家禽3000只);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3.97%;第二、三产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12.64%;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3.61%。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烤烟、芸豆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人(占劳动力的86.96%),在省内务工32人,到省外务工8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3人,少数民族党员53人,其中男党员51、女党员2人。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拉市落、臭水台、拱给、波托、着落5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0个,团支部0个,共有团员88人。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鼓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第四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3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56.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62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9.36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583亩(其中:水田233亩,旱地2350 亩),人均耕地1.8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烤烟、芸豆等作物;拥有林地6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核桃、青梅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35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草地1500亩;荒山荒地2000亩,其他面积7995亩。

人文地理

历史上,塔城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和重镇之一。茶马古道既是一条经济走廊,又是一条文化走廊。它不仅促成了西南边疆的繁荣,它还在增进藏、纳、汉、白等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促进民族的团结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塔城多姿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多个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地方,是丽江著名的“ 东巴圣地”和“歌舞之乡”。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5万元,占总收入的52.53%;畜牧业收入76万元,占总收入的27.4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20头,牛46头,肉羊550头,家禽3000只);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11万元,占总收入的3.97%;第二、三产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12.64%;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3.61%。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烤烟、芸豆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0人(占劳动力的86.96%),在省内务工32人,到省外务工8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43户,共乡村人口1401人,其中男性747人,女性654人。其中农业人口1401人,劳动力1016人。该村以纳西族为主,其中纳西族1296人,白族10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59人,参合率97%;享受低保8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9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0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0个,人畜混居的农户85 户,占农户总数的24.7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