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垄断性工资差别
释义

垄断性工资差别,是非补偿、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它是指因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力的某些自然特征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特殊矛盾,从而使某些职业的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工资差别。

一般来说,垄断性工资收入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之下:

1.非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收入差别 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但受外力限制(如工会、国家行政权力甚至社会经济体制的限制),其他劳动者又无法转人这个职业就业,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原有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入。

导致垄断性工资收入形成的这种外部原因也可以称为制度性原因,制度性原因都可以归结到市场发育不全和市场失灵。因此,通过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理顺其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消除造成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外部因素,便可以逐步地在相当大程度上消除这种垄断性工资收入来源。比如,采取城乡分隔的就业政策。由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农民进入城市中的各类职业(少数除外)就业,从而人为地限制了劳动力供给,这便有可能使城市中各类职业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福利待遇提高。因此,城市中从事各类职业的劳动者所获得的相对较高的工资和福利中就包含了一部分垄断性工资收入。而要消除这种歧视性政策所导致的垄断性工资收入,就必须从经济体制上入手,开放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相对隔离状态。

2.自然性垄断所造成的工资差别

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但由于这种劳动力在质量上的自然特征或其质量要求,使得对这种劳动力的补充很难实现或很难马上实现,即其他职业中的劳动者或新增劳动者很难通过短期的学习和训练迅速转移到这种职业的劳动岗位上来,从而使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保持了垄断地位,获得了垄断性工资收人。

这种垄断性工资收人也可以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因为这种收人相当于经济活动中的租金。租金一词是从土地租金引用来的,按照经济学理论,在现代生产力条件下,土地的供给几乎是无弹性的,因此为使用土地而付出的价格,即地租,不是取决于土地本身的实际价值,而是取决于对它的需求。在对某些职业的劳动力需求方面,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某些职业的劳动力供给也几乎是无弹性的,因此为使用他们而付出的价格,也如同地租一样,不是取决于他们本身的劳动价值,而是取决于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租金性工资收人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是文体影视“明星”们的收人。这些“明星”是从无数希望投身于该职业的人中间筛选出来的具有天赋的佼佼者,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无人可替代,因而几乎完全没有弹性。而同时,他们又受到国内甚至是千百万崇拜者的欢迎,对他们的市场需求有时是极其强烈的,因此他们的收入很可能会高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足球明星或者一个通俗歌星年收入数十万、上百万美元的事情并不是一件稀罕事,社会如何处理这部分人的超高收入是一个难题。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这种收人仍然属于符合现代经济规范的收人,社会不应当简单地禁止这一部分特殊劳动者获得高额收入。否则,对社会、对公众以及对文体事业本身的发展都无益处。比较合理的政策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对这一类垄断性工资收人课以重税并强化管理,税率可以远超过普通人的个人所得税率。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对社会有利,同时也不会影响这部分特殊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简单的道德谴责或者不规范的行政或经济制裁,都不是处理这种高额工资收人的理想办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