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隆背微蛛 |
释义 | 昆虫名,为蛛形目,皿蛛科。分布于湖北、广西、江西、浙江、安徽、上海、河南、山西、山东、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水稻、果树、茶等。寄主昆虫为飞虱、叶蝉;寄主危害作物又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 中文学名:隆背微蛛 拉丁学名:Erigone prominens Boes. et Sir., 1906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蛛形目 科:皿蛛科 属:隆背蛛属 分布区域:湖南、四川、广东、台湾、江苏、福建、云南、陕西、河北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1.70-2.1Q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头部显着隆起,沿中线有几根刚毛,排成一列。前中限黑色,较其它眼为小。螯肢前外侧面有排列不规则颗粒,前齿堤5-6齿;后齿堤4-5齿。第I、Ⅱ、Ⅲ步足胫节各有2根背刺,第Ⅳ胫节有1根背刺。腹部灰黑色至黑色。外雌器似一叶状突起,前缘有一小缺口。 雄蛛体长1.40-2.00毫米。头胸部较雌蛛更为隆起。背甲两侧缘各有1行锯齿,齿数约20个左右。螯肢前侧缘有6-8个向下弯曲的齿,瓣成一行。颚叶上有多数颗粒,每一颗粒上着生1根毛。 卵袋一般呈圆形,覆盖丝致密,紧贴于卵粒团上面,外观侧面看去似斗笠状。卵袋呈粉红色,卵粒团淡黄色,近孵化时卵袋外观颜色变化不大。直径约2-3毫米。卵粒团直径约1.00-1.50毫米。每个卵袋内含卵6-15粒。 幼蛛隆背微蛛幼蛛共蜕皮4次有5个龄期。一龄:体长0.72毫米,眼域宽0.12毫米,胸板长0.17毫米,腹长0.36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0.56、0.55、0.40和0.55毫米。头胸部隆起中央有3根黑毛,排成纵列,腹部背面有纵列、整齐体毛。附肢粗壮,左右平伸。在卵袋内。二龄:体长0.75毫米,眼域宽0.12毫米,胸板长0.20毫米,腹长0.2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0.75、0.72、0.60和0.72毫米。体淡棕色。前中眼黑色,其余白色,前后眼列均微前曲,后中眼>前中眼>前侧眼,前后两侧眼紧靠,后中眼及后中眼间距均大于前中眼及前中眼间距。三龄:体长0.87毫米,眼域宽0.15毫米,胸板长0.26毫米,腹长0.46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20、1.10、0.85和1.00毫米。体棕色。步足淡黄色。背甲中部隆起,边缘黑色,有的个体两侧缘有模糊黑点状齿纹。腹部毛较密,色较深。胸板桃形,边缘黑色,中间有黑色稀疏的网状纹。四龄:体长1.20毫米,眼域宽1.17毫米,胸板长0.25毫米,腹长0.6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25、1.20、1.10和1.18毫米。背甲棕色,边缘色较深。眼区、前额和头胸部中央隆起,形成2个隆峰,两侧缘有17-20个黑点齿状物。腹部棕黑色,有浓密细毛。步足土黄色。雌蛛生殖厣可见,雄蛛触肢末膨大。五龄:体长1.40毫米,眼域宽0.18毫米,胸板长0.30毫米,腹长0.85毫米,4对步足的长度依次是:1.98、1.87、1.15和1.84毫米。头胸部深棕色,前额及头胸部中央隆起,以前额隆起较高,明显呈现两个隆峰。头胸部侧缘有明显的17-20个银齿状条纹。腹部黑色,有浓密细毛,步足土黄色,毛黑色,雌蛛生殖厣更明显,雄蛛触肢末端膨大,色深。 生物学特性习性隆背微蛛喜潮湿,结不规则小网,亦可游猎。该蛛抗高温和耐低温的能力较强,是早春活动较早的一种蜘蛛。在地面活动较多,有时亦到棉株上,自残习性不强。 年生活史隆背微蛛在武汉地区于11月下旬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在杂草根隙、土块下、枯枝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7个世代。 繁殖性比从室内饲养得到成蛛来看,雄蛛略多于雌蛛,其雌雄性比为1:1.14。产卵与护卵:隆背微蛛的雌蛛在早春季节多把卵产在土块下,夏秋季亦可产在棉叶上面或土块下。该蛛护卵习性不强,一般守护在卵袋旁,很少伏在卵袋上面,因产卵间隔较短,故一头雌蛛经常守护2-3个卵袋。产卵袋数:隆背微蛛是产卵袋数较多的一种蜘蛛。一般在10个左右,最多可见18个卵袋。产卵袋多少与温度有关。其平均产卵袋数在15℃时为6个,20℃为12个,25℃为10.50个,30℃为9.30个,32℃为8.70个,35℃为4.70个,37℃只有2个。产卵间隔:产卵之间的时间,一般在3-4天。温度对产卵间隔有一定影响。低温使间隔延长,如在15℃恒温条件下,平均6天;高温使间隔缩短,如在37℃恒温条件下,平均为2.33天。卵袋含卵量:因产的卵袋较小,故卵袋内的含卵量亦少,平均10粒左右。温度对卵袋内含卵量影响不大。如在15-37℃温区内所产卵袋内的含卵量在9.33-13.33个,只有15℃和37℃的含卵量略低于平均数。每个卵袋内的含卵量的多少与产卵次第有关。一般在后期产的卵袋内的含卵量较少。产卵量:隆背微蛛单雌产卵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出差异。在15℃恒温条件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58粒,20℃为178.56粒,25℃为150.26粒,30℃为131.70粒;32℃为137.66粒,35℃为67.51粒,37℃为20.50粒。可见隆背微蛛产卵的最适温度在20-30℃之间。产卵率:在正常的条件下,几乎每头雌蛛均可产卵,但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抑制雌蛛产卵。根据我们试验,隆背微蛛的雌蛛在37℃恒温条件下产卵率为60%;在15℃恒温下只有10%,在20℃、25℃、30℃和35℃恒温下产卵率为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