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窠 |
释义 | 词语解释内容? 词目:龙窠 拼音:lóng kē (1).即龙华树。 清 金农 《冬心画佛题记》:“佛之 化城 ,城中有无忧林,林中有十二种树,龙窠其一也。”参见“ 龙华树 ”。 (2).指 弥勒佛 。 弥勒佛 成道于龙华树下,故称。 清 金农 《冬心画佛题记》:“ 李公麟 画长带 观音 像, 关仝 画 龙窠 佛像, 董源 画 定光 佛像, 黄居寀 画著色 观音 像。” 龙窠石? 解释?一种可以治疮瘢的石子。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龙窠石》:“ 中山 僧 表坚 ,面多瘢痕,偶溪中得石如鸡子,夜觉凉冷,信手磨面,瘢痕尽灭。后读《博异志》,曰:龙窠石,磨疮瘢大效。 龙窠啜茶九龙茶馆,其实是九龙窠下的一座四脚凉亭。亭还年轻,不具考古的价值。它能存在,全在于它上方的悬崖上有六株名声很响的大红袍。由于此地双峰插云,峡谷幽深,亭显得非常矮小。从谷口张望,宛若古人遗落的官帽。又因附近没有建筑物依傍,亭就只剩下形影相吊的份了。 当是够不上名亭的端由,记得住亭名的人寥寥无几。不过,亭虽名不见经传,用场却不一般。无论从牛栏坑南行,还是从三花峰北往,沿涧徐行,一路享尽看山、赏景、读诗的乐趣,终归会走到大红袍下。心疼钞票的,就在亭畔放松筋骨。有人接待或囊中有币的,进亭啜茶是必不可少的。 去年十月,我曾在此亭呷过免费茶。因是一学术研讨活动,同行十余人中,有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瑛、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高洪波、著名诗人舒婷等腕级作家,在武夷山市文联主席赵勇的带领下,车泊天心岩下,从牛栏坑而入。时间充裕,不赶任务,自然没有走马观花之憾,也不做人为的勉强移情,而是把自身的存在整个儿与山水交融。 山水中本身就蕴藏着哲学命题,隐含着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总是趋之若鹜地走向山水,为的就是寻求天地灵气的滋养。九峰如九龙,难觅首与尾,目光在长龙身上巡察,摄入眼帘的全是奇观。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至九龙茶馆,发现有许多操着不同方言的游人指着岩壁上的茶树谈论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红袍,六株茶树年产不足一斤成品茶,20克茶叶曾在香港卖出15万元的天价。蒙赵勇热情相邀,我们得以入亭看座问茶,亲尝正宗大红袍。 亭内几案古朴,全是木头雕成。甫坐凳上,四面来风,便有三分清爽。饮罢一盏酽茶,又爽了三分。这时老板笑着问道:“猜猜看,你们喝过的茶已沏过几遍?”我们一个劲地摇头,他接着说:“五遍啦!”把个“五”字的语气故意加重得有点夸张。久闻大红袍是茶中珍品,想不到泡了五遍仍这么浓香,心里慢慢琢磨出个理儿:大红袍确实为武夷山扬了名,武夷山也为大红袍添了韵。 山泉沏茶,钻鼻而入的是抗拒不住的茶香。慢酌细啜,满嘴生津。三盏落肚,爽意十足。尽管日已西斜,由于山峦的挡隔,山腰以上还被阳光照耀得一片浅黄,金灿灿的一片秋色,而山腰下由大红袍嫁接繁衍的层层茶园却是一片暗绿,绿油油的一片希望。浅黄和深绿的两个层面构成一幅织锦,那样赏心悦目。佳茗、佳景,再加上多彩的心情,相形见绌的是语言的贫乏。旅伴问我有何感受,只觉言语及不上思想的腾越,情急之下,除了随俗地赞一声“九龙窠茶好景也好”,倒说不出更多的来了。□蔡飞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