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州中学
释义

龙州中学的前身是“同风书院”,它创建于1893年(清光绪19年)。在一个世纪期间,它经历了繁复的沿革过程:同风书院——边防师范学堂——边防实业学堂——广西第二中等农业学堂——镇南道立中学——广西省立第七中学——广西省立龙州初级中学——广西省立龙州中学——龙州县龙州高级中学——龙州县龙州中学。解放前,它是广西西南边陲最高学府。

[1][2]龙州中学百年史略

----参学校文献及龙州中学百年纪念册内资料

广西龙州县龙州中学史略

校址一直在城东里许白沙街尾,校内有参天的古榕树,有仙岩、可思亭、省亲桥诸景、幽雅异常。1950年8月,与国立第二侨民中学合并,仍取名“龙州中学”,校址迁至利民街。新校址占地面积约200亩,空旷开阔,右傍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前依碧绿的丽江之水,确是读书的好地方。

一百年来,它植德树人,抚育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造就革命和建设人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的功绩象巍魏的大青山,不可磨灭;它那优良的学风和革命传统。象丽江水一样,川流不息!

一、集资兴学 作育英才

(1893---1936)

1893年(清光绪19年6月,思顺道兼南关监督蔡希分,边防督办苏元春及文武僚属集资创建同风书院。所建院宇计有正门一座,书楼一座,还有斋房、伙房、师生宿舍等大小房屋共六十八间,规规模颇为宏大壮观,是清末秀才研读的场所。学堂沿袭科举制。1906年(清光绪32年),废科举,校名改为“边防初级师范学堂”。翌年,改为“边防实业学堂”,盘其祈先生奉命掌校务。1909年(宣统元年)又改为“广西第二中等农业学堂”,为振兴广西农桑培养人才。

1912年(民国元年).遵照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把“学堂”改为“学校”,学校命名为“镇南道立中学”,校长是留日的闭钰书先生。当时规模两个班.学生九十多人,教师八人。

1920年(民国9年)7月,学校收归省办,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七中学”,省派欧文雄任校长,所聘教师多属边防硕学之士。当时边防督办谭洁明捐助巨款,购买大批图书,连同同风书院所遗下的图书均陈列图书库内,供师生阅览。

1934年八月,与省立第六中学(崇善县)合并,改名为“广西省立龙州初级中学”,校长朱安中,学校迁往崇善。学校的图书、仪器更见充实,理化实验可分组进行。翌年春,又迁回龙州。

当时学校管理严格,特别是1935年日本发动了新的侵略战争,制造了华北事变以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开始实行军事训练,设立军训处,处设主任一人兼大队长,中队长两人,中队副四人,学校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开创了严谨、活泼、勤学、有礼貌的优良学风,学校孕育了一批先躯,培植了优良的革命传统。

早期,1906年间,孙中山派同盟会员到校教学,他们宣传民主思想。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还积极发展同盟会员,为辛亥革命做好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学校不少师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在革命风暴中觉醒起来,积搬投身至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大家所熟悉的出生于龙州下冻乡的革命烈士高孤雁,1916年他考进镇南道立中学以后,接受了进步的教育,萌生了改造旧世界的民主革命思想。他组织同学看进

步书刊激励了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从学校回到自己家乡后,上街串村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青年参加读书会,领导本乡青年与当地土豪劣绅作斗争。1924年他到广州苦苦求索,终于找到了党,而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高孤雁在南宁被捕,9月11日他和十二位难友英勇就义。

在高孤雁的革命思想感召下,当时就有十三位同学参加了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他们毕业后都直参加土地革命斗争,并且成为革命的骨干,例如龙州镇北门街的何子礽和逐卜乡的黄奇彦,毕业后即到右江参加红七军百色起义。何子礽当上红七军五十五团团长,于1930年12月在湖南战斗中牺牲。黄奇彦当上了红七军十九师参谋长,于1932年4月在湖北的黄岗战斗中英勇牺牲。在红军时期,为革命献身的校友还有黄元浩、甘湛泽、苏松甲等,参加红八军龙州起义的校友也不少。烈士们壮志虽未酬,但他们在南疆播下了无数的革命种子,并且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使之茁壮成长。他们为母校谱写了千古不泯的光辉篇章。

二、狼烟滚滚 弦歌不绝

(1937---1945)

八年的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空前深重的灾难。龙州经历了四次疏散,三次沧陷,学校受到空前的浩劫,教学秩序遭到彻底的破坏。环境尽管如此艰苦险恶,但弦歌仍不绝;战争孕育了学子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奋了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龙州虽然地处西南大后方,但抗日的浪潮冲激着这边陲古城。当时无论白天黑夜,敌机经常进行空袭骚扰,但师生仍坚持上课。一旦警报发出,便手拿书本跑到防空洞躲避。后来由于敌机空袭频繁,干脆就把课堂搬到防空洞口——仙岩、大榕树荫下上课,晚上人人点起豆大的铜油灯坚持学习。

当时,抗日救亡的歌曲在校园回荡不已,老师同学们“读书不忘救国”,组织了抗日宣传队,经常到街上,到农村,到民众中去教抗日歌曲,宣传抗日道理,宣传“爱国公约”,鼓动民众献金慰问前方壮士,激发民族自豪感。

1938年1月。日寇大举南进,形势十分危急。广西桂系当局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和广西地下党组织的推动下,决定在全省组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救亡团体——学生军。当时学校在地下党员教师路璋的宣传、鼓动下。就有同学潘大瑄,(潘古)、虞克韩等130多人参加了学生军。这批同学在抗日烽火中经受了锻炼,其中不少人后来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1939年11月,日寇攻陷龙州,学校当局以“坚壁清野”为名,将学校图书仪器全部烧毁。当时校长郭思愚逃到雷平县(今属大新县)、靖西县避难,卫时月余,敌人退兵,于是年12月返回龙州,学校继续上课。

1940年4月间,郭思愚在学生抗议下去职,由广西督学办事处主任唐崇祜兼代校长,6月间.唐崇祜去职,由督学杭玉华兼代校长。时值龙州第三次疏散(第二次沦陷),学校迁至雷平县下雷乡。是年9月,奉令与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合并,校长甘洪泽再将该校迁往雷平县石龙乡复课。直到1941年1月,令恢复省立龙州初级中学,派省督学麦有权来龙州主持筹备复校事宜。未及两个月完成复校任务,省府派汤松年任校长。8月汤因病辞职,改派曾恒俊接任。1943年9月曾不受学生欢迎离职,省派龚家伟接任校长。1944年7月,学校爆发“倒龚学潮”.龚被免职,王赞光任校长,同年8月省府为发展边防教育。培养青年升学起见,将龙州初级中学改为省立龙州中学,招收高中一个班(第一班),初中一个班(第四十七班),此我校成为完全中学。

王赞光治校极严,强化军事管理。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扎绑腿,学生一律内膳,天天进行一小时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紧张、活泼、朴素的作风,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1944年10月,龙州第四次疏散(第三次沦陷),学校第三次迁往雷平县安平乡上课。1945春季在安平招收高中一个班(第二班)、初中一个班(第四十八班)。当时师生教学、生活极艰苦。分散到民房、庙堂住宿,教室是茅草房,台凳是群众的木板、园竹搭成。尽管生活艰苦,但教师勤教严管,学生奋发苦读,每天早上至晚十时,琅琅的读书声,抗日救国的歌声回荡整个山村。

1945年4.月.王氏调任宁明县长·由王振国继任校长。7月日冠溃退,国土重光,9月奉命复校,重返旧址。学校建筑物及所有校具,均遭毁坏,断壁残垣,满目疮演,惨不忍睹。学校因陋就简,搭起草舍竹棚,权作员生住宿教学之用·生活十分困苦!是年秋招收高中第三班,初中第四十九班新生各一班。1945年10月.日本投降,经历八年抗战离乱的苦难生活总算结束了。

三、战云阴霾 星火熠熠

(1946——1949)

1946年春,招收高中第四班,初中第五十班新生各一班,是年王振国校长辞去职务,省派李伟昌接任,招收高中第五班,初中第五十一班新生各一班。同年8月李氏调省供职。省调黄兆谞撑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百废待举,人民希望生息休养,过个安稳的日子;青年学生需要安定的政治环境和学习环境。但是蒋介石反动政府违反人民的意志。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顿时战云笼罩神州,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一场要和平反内战;要民主反独裁,要饭吃反饥饿的学生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这股浪潮也冲击着龙州这座山城,龙州中学校园再不能平静了。抨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歌曲如“古怪歌”、“茶馆小调”……在校园内外流行起来,学生还通过演剧、墙报、演讲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的意志,尽管当地政府和学校当局的压制,恐吓,也阻止不了学生的正义行动!

1946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派潘大琪到学校通过“读书会”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当时“读书会”只有张志华(张洋)、莫显金、蒙家麟、农秀、谭民权(谭锐)等五人,他们把马列主义、革命思想在校内秘密传播,使学校的李生民主运动不断向前发展。这五位同学带动部份进步学生先后到游击区参加游击战争。他们中有的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如虞克韩(龙州县副县长)、农秀、汤维修,有的在白色恐怖下被反动派杀害,’如严毓衍、韦志(老师)潘元龙、谢汉放(七中时期学生)等。他们用自已的鲜血又为母校谱写光辉篇章!

黄兆谞在任期,广西省政府拨了六千一匕百多万元(包括联合国的救济款在内)来修建学校办公室、教室、师生宿舍、添置课桌、床架.并购置一批图书仪器。还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捐献图书共六、七百册。

1947年春季省令停止招收初中班,仅招高中第六班一个班,秋季复招初中第五十二班、高中第七班新生各一班。

1947年7月,由于学校当局对学生实行独裁专制,并且大量贪污建筑款及学生的救济物资,挪用公款做生意,在国内学生民主运动高潮的影响下,终于爆发了校史上规模最大的“学潮”。同年9月黄兆谞被免去校长职,省摺升原教导主任童思蕴为校长,并从南宁调来军训教宫,企图强化管理学生。学校当局井除、记过一批“学潮”骨千学生,当地政府还逮捕了两名学生,激起了学生及社会人士的不满,一场新的“学潮”在蕴酿之中。1948年尾,童思瘟去职,1949年2月省派吴健舟接任校长,他是建国前最后一位校长。

1949年12月,龙州中学投入了人民的怀抱,获取了新生。

从1893年至1949年的五十六年中,学校经历了两个朝代—清朝、民国。长期禁锢在封建、半封建二半殖民地的教育体制的侄桔中,但是它却为落后的桂西南十多个县培养了六千多名学生。这些人中如军事家高孤雁.已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甘苦等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8: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