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田镇 |
释义 | 1 广东龙门县龙田镇◎ 基本信息龙田镇位于龙门县东北部,东经114°14′,北纬23°44′,总面积286平方公里,东连河源市和平陵镇,南邻龙城镇和油田林场将军帽分场,西接天堂山镇和左潭镇,北与蓝田瑶族乡相连。镇人民政府设在王坪村,距惠州市80公里,广州市162公里,南昆山60公里。2002年11月田美撤镇并入王坪镇后,管辖27个村民委会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35个村民小组,管辖原王坪镇邬村、江冚、长坑、旧梁、沙塘、王宾、菱角塘、西埔、石龙头、李洞、社厦、赖屋、黄珠洞、田美等,总人口42987人。全镇耕地面积2670.7公顷,其中水田2260.4公顷;山地面积12866.7公顷,其中25坡度以下山地面积6666.7公顷。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撤销龙门县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粤民区〔2005〕29号)精神,撤消王坪镇改设龙田镇。龙田镇于2005年8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 龙田镇位于县城的西北部,丘陵山地,管辖原王坪镇邬村、江冚、长坑、旧梁、沙塘、王宾、菱角塘、西埔、石龙头、李洞、社厦、赖屋、黄珠洞、田美等14个村委会,20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30亩,现户籍人口25077人。 ◎ 自然资源水力资源:长坑二寨电站装机容量320千瓦,年发电量112.6万千瓦时;黄珠洞大沙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88万千瓦时;芦池东升电站装机容量500千瓦,年发电量150万千瓦时;樟潭水可开发装机容量2400千瓦,年发电量1180万千瓦时;三洞水可开发装机容量700千瓦,年发电量180万千瓦时。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石、瓷土和矿泉水资源。长坑石英石贮藏量约为500万吨,邬村瓷土资源贮藏约为100万吨。矿泉水资源主要有两处,一处是王宾大坑迳村矿泉,日流量1500吨,含偏硅酸47.2~61.05亳克/升,并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水温一年四季保持21℃,达到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已完成道路贯通和水源保护工作。一处是丫鬃山矿泉水,已由本地商人建成“泰元天然矿泉饮用水有限公司”,产品畅销东莞、深圳等地。旅游资源:主要有温泉区三处。江冚温泉,泉水平均温度54℃,属低矿化度硅酸泉,日流量300吨。赖屋温泉,泉水平均温度60℃,日流量800吨,已初步建成兴运旅游渡假区。李洞温泉距县城12公里,泉水温度平均76℃,日流量7800吨,富含46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有机物。2001年已引入外资4000万元投入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7000万元,取名为“龙门温泉”,占地68万平方米,内设温泉区、别墅区、酒店、会议厅、歌舞厅、钓鱼场和理疗保健等各项设施,第一期工程计划于2003年春节前试业。 ◎ 国民经济2002年王坪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755万元,比2001年增加4317万元,增长13%,其中农业总产值16712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1113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8909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3.9%、1.9%、16%。村委会集体经济总收入75万元。人均年收入2992元,比2001年下降2.4%。 ◎ 农业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712万元,比2001年增长3.9%,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蔬菜为主,大力发展以城郊型为主体的商品农业,朝着种植基地化,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淡水养殖、优质水果、笋竹、蔬菜种植已具规模。全镇有“三高”农业基地30多个,常年种植蔬菜近666.7公顷;冬种潮洲芥菜1666.7公顷;笋竹400公顷;橙、柑、桔386.7公顷;荔枝、龙眼、珍珠李、酸梅166.7公顷。2002年“三高”农业总产值896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五成,比2001年增加14%。粮食播种面积:2001年5176.4公顷,总产量26788吨;2002年4875.3公顷,总产量25140吨。2002年比2001年调减了301.1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用作发展“三高”农业。利用冬闲田种植潮州芥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平均每公顷产量48000千克,现已形成特色。发动农民种植蔬菜外销和粗加工(腌制菜),全镇有冬菜腌制池4200多个,每年可产腌制熟菜3000吨,腌制菜主要销往邻近的广州、深圳等地。 ◎ 工业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22万元,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13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0%,比2001年增长1.9%,到2002年12月,全镇有工业企业173间。县的金山工业区座落王坪镇戴屋村与平陵镇小塘黄沙村交界处。规划面积达3000公顷。联泰针织厂和科达装饰材料厂为骨干企业。 ◎ 下辖村西埔村 石龙头村 旧梁村 沙塘村 长坑村 王宾村 江厦村 三洞村 樟潭村 花围村 横田村 青溪村 戴屋村 王坪村 陵角塘村 江垅村 邬村村 城西村 王竹沥村 芦池村 黄溪村 陈村村 田美村 李洞村 赖屋村 社厦村 黄珠洞村 2 广东兴宁市龙田镇◎ 乡镇概况龙田镇位于兴宁市中部,距城区8公里。东与石马、宁塘相连,南与宁中接壤,西与叶塘为邻,北连合水、龙北二镇。现辖凉伞、金星、曲塘、坪见、龙盘、鸳塘、环陂、鸡公桥、蓼塘、五一、丽溪、碧园、羊岭、高陂、水陂、石壁等16个行政村和一个圩镇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6.44平方公里,2000年末总人口43876人。 ◎ 自然资源龙田镇大部分属丘陵地区,东界及北缘有部分海拔200米以上山峰,最高峰为螺坑嶂海拔346米,共有山林面积933公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土壤多为紫色页岩发育土,西部则为宁江河冲积平原。石马、官田水系在石壁村汇合后,自东向西流经水陂、凉伞、金星三村注入宁江。该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80毫米,日平均气温20.4℃,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37.5℃。年平均日照时数2078小时,夏长冬短,四季宜耕。 ◎ 乡镇经济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甘薯、木薯、烤烟等。自1979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由生产队转为农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随着全面种植三系(或二系)杂交水稻良种,推广塑盘抛秧、病虫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995年水稻年亩产达1吨,以后连续6年保持“吨谷镇”称号。2000年早、晚两造水稻种植1028公顷,总产达1598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25636元,镇级财政收入157万元。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提高农业商品率,形成我镇农业生产的“三大区域”:一是南部鸡公桥、碧园、环陂、鸳塘等村以发展商品蔬菜为主,成为本市城区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之一;二是东北部羊岭、高陂、蓼塘、水陂、石壁等村以发展种果为主,兼顾发展优质烤烟种植;三是西部坪见、曲塘、龙盘、金星等村重点发展水产、禽畜养殖业,同时兼顾发展甜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水果品种以龙眼、李果居多,2000年未,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71公顷,其中龙眼428公顷,被兴宁市授予“龙眼基地镇”称号,所产桂圆、元肉远近闻名。 ◎ 交通区位境内交通便利,原省道1939线(兴宁至平远)贯串南北,19 年新建兴合线在我镇过境,县道龙石(龙田至石马)公路始于龙田圩镇,1997年起,镇村两级广泛筹集资金,掀起乡村公路建设热潮,至2000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全镇公路里程共53公里,其中省、县道16.5公里,乡村公路36.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5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1.26公路。 ◎ 基础设施境内建有石壁、上坪塘、八仙、黄坑、顽坑、武仙岩、螺坑等水库7座,总库容796万立方米,均建在东部山区,灌渠居高临下,可灌溉面积1040公顷。其中石壁水库为县属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02平方公里,库容550万立方米,蓄水高程154米,灌渠高程137.5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营发电、养鱼。石壁、上坪塘、武仙岩等3个水库均建有坝后水力发电站,共装机597千瓦。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我镇于1990年在石马河下游建溪唇电站1个,装机55千瓦,1996年又在合水水库下游曲塘村新寨诋兴建低水头电站,装机3×250千瓦。境内主要矿产有:石膏、稀土等。1979年前有兴宁化工厂、兴宁糖厂、兴宁橡胶厂等三家县属企业落户我镇,后因市场因素先后破产或转制。镇办企业有石膏矿、水电站、建筑队、酒厂、农机厂、铸造厂、服装厂、木器厂等8个,主要产品有石膏、铁木家具、服装、白酒等,效益好的有石膏矿,年产石膏5万吨,总收入460万元。1992年外资企业龙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该镇上坪塘水库、所产“龙威绿柚”闻名内外,出口港澳等地。 ◎ 历史沿革龙田旧称“大龙田”,取名于戴、龙、田三姓,相传此三姓祖先较早在此地定居,因“戴”与“大”谐音,故称“大龙田”,后来直呼“龙田”。 后来直呼“龙田”。建国前设龙田区。1949年至1950年与石马区合并称“龙石区”,1951年又分开,龙田为兴宁县第七区。1957年初区改乡,第七区划为龙田、龙北两个乡,1958年合并设立政社合一的“龙田人民公社”。同年12月份分出合水公社,1961年再分出龙北公社。1983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1986年12月改称龙田镇至今。市属石壁林场在辖区内,场内为石壁水库库区生态公益林。 ◎ 科教文卫1979年有中学3间,小学22间。其中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各一间,2000年龙镇中学(初级中学)并入龙田高级职业中学。龙田中学2000年评为“兴宁市一级学校”。1980年后,港澳台同胞先后捐资兴建龙田中学“宇新科学馆”、“庭芳图书馆”、凉伞小学、中心小学“郑克和教学楼”、羊岭“汉金小学”、鸳塘小学“田家炳教学楼”。1994年5月开展“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掀起捐资办学热潮,中、小学校全面进行危房改造,一幢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入学率98.9%,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龙田卫生院为地段中心卫生院。1989年旅港乡贤吴志忠先生等捐资46万元,兴建了其文命名的“清贵门诊楼”一座,添置医疗设备,改造了卫生院条件。2000年龙田卫生院有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设有门诊、住院部、防疫、妇产科、后勤等5个科室。住院部设有病床50张,手术室2间,能做胃、阑尾、剖宫产、男(女)输精(卵)结扎等手术,门诊设有200毫安X光、化验、心电图、B超等医技辅助科室。经1995年验收核定为一甲卫生院,担负着龙田及邻近乡镇防疫、治病为主的医疗服务。2000年儿童免疫接种率80%,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另外,还有乡村卫生站27间,形成全镇的初级卫生保障网络。 ◎ 领导班子何小娟党委书记: 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 袁勇华副书记、镇长: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 林汉辉副书记: 协助书记主持镇党委日常工作,分管党群、政法、综治、信访和办公室、工会、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工作 罗建新常务副镇长:协助镇长主持镇政府日常工作,分管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烟草、畜牧、生猪等工作 廖强栋副镇长:分管计育、教育、卫生院、医保等工作 李卫平副镇长:分管企业、安全生产、物价、财贸、民政等工作 罗 文 委 员:兼任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劳动保障、外事侨务、统战、科技等工作 刘 东 委 员:兼任武装部长,分管民兵预备役 罗庆平 委 员:兼任纪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分管纪检、监察、统计、经管等工作 罗志东 委 员:分管国土、规划、环保、环卫等工作 彭捷源 委 员:分管宣传、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工作 刘茂云 委 员:分管组织、人事、老干等工作 苏彦明 委 员:分管交通、公路、扶贫等工作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5350 男 17941 女 17409 家庭户户数 9317 家庭户总人口(总) 34475 家庭户男 17314 家庭户女 17161 0-14岁(总) 9821 0-14岁男 5439 0-14岁女 4382 15-64岁(总) 22060 15-64岁男 11179 15-64岁女 10881 65岁及以上(总) 3469 65岁及以上男 1323 65岁及以上女 214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1329 ◎ 下辖村坪见村 曲塘村 金星村 凉伞村 龙盘村 鸳塘村 鸡公桥村 五一村 蓼塘村 碧园村 羊岭村 高陂村 丽溪村 水陂村 石壁村 环陂村 3 福建福清市龙田镇龙田镇是地名,同名得有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龙田镇、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龙田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龙田镇。 ◎ 乡镇概况龙田镇位于福清市龙高半岛中部, 全镇面积88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是福清市人口最多的乡镇。龙田历来是福清龙高半岛的商贸中心,是福州市二十个商贸旺镇之一。群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龙田镇人民已完全脱困,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曾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乡、全省“十好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福州市“先进基层党委”,连续二年被评为福州市“标兵单位”。 ◎ 地理位置龙田镇地处福清市龙高半岛中部,位干东经119°27′、北纬25°36 ′。面积88平方公里,东北与平潭县隔海相望,西南与江阴半岛为邻,北部、西部与海口、上迳毗邻,东南部与港头、江镜接壤。镇区距省会福州77公里,距特区厦门市264公里,距闽南金三角泉州市158公里,距著名风景区石竹山27公里。 ◎ 自然资源龙田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气温高,雨水多,季雨强,日照足,年平均气温19.7℃,全年平均总降雨量为1161毫米。全镇共有东张水库主干渠 14.2公里、支渠6条37.5公里。龙田镇自然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近3.9万亩,山地面积3.6万亩,滩涂面积4.2万亩,海岸线总长26.3公里,海水养殖面积达2800公顷。 ◎ 历史沿革龙田镇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相传南宋时蒙古族铁骑南下,江浙一带平民为逃避战祸迁居龙田,为朝廷牧马放牛,逐渐形成集镇,古称“牛田”。明朝嘉靖42年(公元1562年)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率兵在此地打了大胜仗,因镇下街有登龙门、龙舟塘,故改名“龙田”。1949年成立龙田区, 1959年与江镜、港头撤区并乡后,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建制镇。 ◎ 交通概况龙田镇地处龙高半岛中部,是福清市龙高一带的交通枢纽。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龙福(福清)、龙江(江镜)、龙渔(渔溪)和龙高(高山)4条主干公路。省道真大公路纵穿境内,市道海港公路横穿镇区西部。北去15公里即达福清市区,西出20公里可接福厦公路,东沿真大线可直达平潭县城,南去30 公里可到江阴码头,距元洪码头、长乐国际机场近在咫尺。 ◎ 基础设施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邀请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对龙田镇区和工业区规划进行了编制调整,邀请福建省环境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龙田环境发展规划。把龙田镇定位为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省级重点滨海中心城镇,镇中心规划区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9平方公里,工业区3平方公里。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方面,建设了工业一路、工业二路、福南路、上薛至闻读道路等12条总长近40公里的高等级水泥路,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供水方面,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日供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通讯方面,完成了32000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电力方面,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投资3000万元,新建城东110千伏安变电站,确保了工业区发展的用电需要。实行旧城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先后实施了新市巷、茹栽巷、后斗巷旧城改造工程,共拆迁旧房20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25万平方米,建成龙辉街、新市巷、后斗巷等一批商贸走廊;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150宙的福庐花园,共建设150幢农村别墅式住宅,被评为“省级村镇优秀住宅小区”;实施“新、亮、绿”工程,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 经济概况200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5.46亿元;比增11%;其中工业产值29.9亿元,农业产值5.56亿元;企业总产值48.57亿元,比增11%;财政收入5011万元,比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6935元,比增5%。农业发展呈现新景象。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水果、畜牧、苗木、鱼类养殖、贝藻类养殖等六大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东壁岛围垦工程,总投资4.44亿元,垦区海域总面积4.34万亩,将建成高效农业种(养)殖区,提高水产品养殖的总量和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龙高半岛的开放开发。 全镇现有的各类工业企业714家。其中,省级开发区——龙田工业区:有龙盛实业公司中德化工公司、龙东皮革有限公司、中发汽配、鸿博环保餐具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并形成了以水产食品加工、摩托车配件、化工、皮革、饲料加工、制鞋、彩印、建材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体系。该区内已落地企业120多家,工业产值43亿元,已形成水产加工冷冻、铝台金制造、沙滩鞋、建材等产业聚集。企业发展逐步由数量型、速度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已有龙威水产、中德化工、友谊胶带、晨晖五金、东威水产、东辰涂料等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 文化教育龙田镇现有完中2所,其中省二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中心小学3所,村级完小35所,幼儿园7所,市级医院1所,卫生院1所,文化站l个,文化娱乐场所25个,有线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全镇拥有基层文化室(含老年人俱乐部)8个,业余闽剧团5个、铜管乐队8队、各类体育协会45个。 ◎ 主要特产是花蛤,属贝类,生长在浅海泥沙中,具有肉鲜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宴宾请客之佳品。龙田镇东营素有“花哈之乡”的美称。全村有养殖专业户120多家,联产体22家,年产量可达1500吨,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省各地以及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14493 男 58321 女 56172 家庭户户数 27706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9338 家庭户男 55308 家庭户女 54030 0-14岁(总) 32094 0-14岁男 17441 0-14岁女 14653 15-64岁(总) 74667 15-64岁男 37253 15-64岁女 37414 65岁及以上(总) 7732 65岁及以上男 3627 65岁及以上女 410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5727 ◎ 下辖村珍塘村 上一村 下一村 二村村 三村村 上薛村 前坑村 南山村 后面村 上苍村 下溪村 友谊村 际塘村 坂头村 闻读村 西焦村 赤坑村 西坑村 东峰村 山头村 西亭村 北庄村 玉瑶村 锦美村 岭前村 树下村 玉峰村 山前村 东庭村 后林村 积库村 东营村 东施村 东欧村 西华村 东华村 厝场村 山利村 茶腰村 海滨村 4 湖南宁乡县龙田镇◎ 乡镇概况龙田镇是长沙西部边陲乡镇,为长沙西大门,她与娄底的涟源、益阳的安化、湘潭的湘乡毗邻接壤,省道S311与县道横雷公路成十字相交于集镇中心,并贯穿全境。全镇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2345人, ◎ 自然资源总面积72.5平方公里,有水田13503亩,龙田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的丰富的林业资源是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锰、钨、钒、银、莹石矿。龙田为生态林区,有林地53098亩。 ◎ 经济概况200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1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4.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00万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元。 ◎ 基础设施交通建设:一是镇主干道升级改造为重点,全面实现水泥路面硬化;二是抓好村级道路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村村通公路。主要村级公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水利建设“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汛与抗旱并举的原则,针对龙田镇的特殊地理位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消灭干旱死角,增强灌溉能力,改造集镇河道,确保集镇排水和周边农田灌溉。 电力建设方面:以增加效益和降低损耗为目标,全面完成农网改造,重建龙田110千伏安变电站。 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动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走乡镇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和小城镇发民展”三位一体的路子,立足扩容提质,强化功能,促进小城镇上规模、上档次。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1805 男 11625 女 10180 家庭户户数 6060 家庭户总人口(总) 18586 家庭户男 9656 家庭户女 8930 0-14岁(总) 3841 0-14岁男 2031 0-14岁女 1810 15-64岁(总) 16000 15-64岁男 8616 15-64岁女 7384 65岁及以上(总) 1964 65岁及以上男 978 65岁及以上女 98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1486 ◎ 下辖村月塘村 黄泥田村 学堂村 龙田村 西冲村 洞口村 塔子山村 冬塘村 杨柳村 白花村 柑子村 潭溪村 隔山冲村 七里村 月沙村 横岭村 杏塘村 石屋村 朝阳庵村 联江村 5 贵州岑巩县龙田镇◎ 乡镇概况龙田镇位于岑巩县西部,龙江河上游。东接注溪乡,南连镇远县,西抵客楼乡,北邻平庄乡,西南北三面是山区,东部及中部是河谷,境内有龙马、路溪、八水、猴溪桥四条小河为别由西南北方向注入龙江河,岑(巩)—石(阡)公路,镇(远)—江(口)公路一横一纵交于集镇。龙田原名龙劲坳。镇内居住着汉、苗、侗、仡佬等民族,辖10村1场1居委,155个村民组4530户,总人口20227人,其中农业人口19526人,汉族人口16724人,全镇总面积146.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710亩,森林覆盖率53.74%,境内有杨泗庙,朱木林风景名胜区。 ◎ 自然资源龙田镇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海拔490米,无霜期291天,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5.3℃,年平均降雨量1100mm。 龙田镇资源丰富,主要出产油菜、花生、柑桔、茶叶、油桐,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352 男 8790 女 8562 家庭户户数 4717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350 家庭户男 8789 家庭户女 8561 0-14岁(总) 5899 0-14岁男 3069 0-14岁女 2830 15-64岁(总) 10490 15-64岁男 5271 15-64岁女 5219 65岁及以上(总) 963 65岁及以上男 450 65岁及以上女 51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48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