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潭村
释义

1 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龙潭村

2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龙潭村

3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龙潭村

4 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阴地龙潭村

5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办事处龙潭村

6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岭坡乡龙潭村

7 江西省南昌市开发区蛟桥镇龙潭村

8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龙潭村

9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腰街镇龙潭村

10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龙潭村

11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乡龙潭村

12 云南省怒江兰坪县通甸镇龙潭村

13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龙潭村

14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龙潭村

15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龙潭仡佬族文化村

16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九村乡龙潭村

17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

19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板桥镇龙潭村

20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竹山乡龙潭村

21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龙潭村

22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乡龙潭村

23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罗免乡龙潭村

24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龙潭村

25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龙潭村

26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乡龙潭村

2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龙潭村

28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龙潭村

29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龙潭村

30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

31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龙潭村

32 山东省宁津县龙潭村

33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龙潭村

34 江西兴国崇贤乡龙潭村

35 云南省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委会龙潭村

36 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龙潭村

37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

38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龙潭村

39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龙潭村

40 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龙潭村

41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

42 云南云龙县长新乡辖村

1 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龙潭村

龙潭村为一地名,在我国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以及湖南省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同名村庄,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村庄存在差别。

村情概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前高庙乡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前高庙乡乡境东部,距乡政府 2公里 。西临狄青湖,东靠唐河与唐河县苍台乡隔河相望,南联王祠堂行政村,北邻下庙行政村。南北长约 1.5公里 ,西南东北斜长 2.5公里 ,东西较窄,约 1公里 。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88亩。自然资源

截止2008年,厂口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4297.5亩(其中:水田1955.34亩,旱地2342.16亩),人均耕地0.85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297.5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237.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4亩;拥有林地1630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水面面积150亩,其他面积33243.5亩。

民族人口

截止2008年,该村有农户1345户,乡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农业人口5164人,劳动力3576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3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农村经济

解放前,小农经济濒临破产。建国后,农村经济逐步得到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2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元。进入21世纪,随着党中央优惠的农村政策的落实,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6元。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99.57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8.56 %。该村目前无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拥有企业 25个。

人口卫生

龙潭行政村有1101户,4295人,大部分为汉族,只有个别回族住户。总人口中男2322人,女1973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2%,中学文化程度占80%,大专以上文化占5%。有李、阎、刘、张、陈、杨、杜、王、熊、胡、何11个姓氏。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 1 所,校舍建筑面积 4802.4 平方米,拥有教师 30人,在校学生1195人,距离厂口乡中学2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85 人,其中小学生1195人,中学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 9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行政规划

龙潭村委会辖龙潭、张营、小陈庄、小信坡四个自然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龙潭,故名。龙潭,明洪武初年王姓由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香水村迁居今村东 4米 处,时即有多户世居于此,以村东唐河回弯处—水潭—“龙潭”代村名。1965年洪水毁堤,河身西滚,与何塘村同时西迁建于此,合并新村,统称龙潭。清同治元年,在村址上曾筑“天佑寨”。为清末翰林学士王儒林故里。张营,位于村部北1华里,狄青湖东岸。明末,张守义由今沙堰镇张庄分迁于此建村,即名张营。后分迁一支于村前另居,故有前、后张营之别。1975年,洪水毁村,两村合并,仍名张营。小陈庄,位于村东1华里,唐河北岸。清乾隆三十七年,唐河改道,将唐河东陈排湾耕地分割一段于河北,为耕种方便,先后从陈排湾搬来四户居住,繁衍成村,故名小陈排湾。又因村北、村西为唐河故道,村南、村东是唐河新道,新老河道四周环绕,又名四河套。1934年始由唐河县划属新野,改名小陈庄。小信坡,在村部北 1公里 ,狄青湖西岸,老龙沟东侧。清乾隆年间由信坡村分迁一支于村南居住,故名小信坡。人文地理

龙潭村地处唐河西岸,老龙沟东边,地势平坦,土质以沙质黄土为主,村西老龙沟岸边一带为黑土地,利于农作物生长,村东唐河弯弯曲曲,四季流畅,村西狄青湖、老龙沟常有积水,利于灌溉。土地中,耕地3488亩占75%,乡村道路用地占5%,林业用地占15%,工业用地占5%。自然植物资源有蒲公英、车前草、枸杞、野菊等,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矿产资源有贮量丰富的黄沙,是建筑的优质材料。新农村建设

全村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 14℃,年降水量67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297.5亩,人均耕地0.85 亩,林地16309 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9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30元。该村建有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158人,少数民族党员9人,其中男党员128人、女党员30人。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为车站所在地,建有集贸市场 1个。

2009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①重点发展种植业,以蔬菜、花卉、经济林果为依托;②努力建设新型乡镇集市③,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 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天生港镇龙潭村

天生港镇街道龙潭村地处南通市区西大门,南临长江,北依港闸河,二0四国道、黄海路穿境而过,集交通要道与黄金水道于一身,天生港镇工业园区在龙潭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辖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0 亩,人口4800 人,有26个村民小组(其中有2个农改居小组)。农民集中居住点——隆兴小区已形成规模,小区一到三期的安置基本结束。2007年下半年,村投入260多万元新建2600平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并配备100多平米的市民学校及多功能活动室。

2007年,村获得的荣誉:市民营经济明星村,区党建创新成果奖,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区劳动力转移先进集体,区十五验收计生先进集体。

2007年全村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辖区内有50多家各类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工业销售9.1 亿元;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服务业总量不断增大,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155万元,同比增长100%;营销收入达到7147万元,同比增长100 %;吸纳就业作用明显,服务业2007年吸收从业人员100 人,转移了部分劳动力,稳定社会的效应进一步显现;传统服务业健康发展,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营销方式;专项整治成效明显,企业纳入规范发展轨道;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三产企业3 家。农业经济以晶龙潭农艺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300亩的特种蔬菜生产。

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文明单位、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卫生事业卓有成效,龙潭村2006年通过省卫生村验收。大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全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扶贫济困工作不断深入,孤、残、病等困难群众得到多渠道、多层面、全覆盖的有效帮扶,让广大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07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同比增长12%。

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完成社会治安大防控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切实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村”。

龙潭村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经济发达、城乡靓丽、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新龙潭。

3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鸦鹊岭镇西北部,东与金和、东西泉村接壤,西与宜昌市金银岗林科所交界,北接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南接新场村。地貌为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新中国成立前,磨子溪、高溪属高前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第一自然村,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2月转为新场乡三、四、五高级社,1958年9月为新场大队(管理区)三、四、五个中队,1961年4月后由数字名改为地方名;1984年9月在“正社分设”换届选举中将大队管委会变更为村委会,到2003年3月,调整村组规模,龙潭、磨溪、高溪三村合并组建“龙潭”村,由20个小组并为7个组。村委会驻地设村中心,距鸦鹊岭集镇14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区28公里,村域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2129亩,旱地196亩,林地15000亩,水面3000亩,村民574户,1925人,劳力1190个。2005年全村粮食总产2201吨,油料总产338吨,生猪出栏5100头,柑桔1050吨,村经济总收入2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按照“精诚团结龙潭人,柑桔飘香龙潭村”的思路,下大功夫调整产业结构,为村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出一幅和谐、平安、发展新龙潭的画卷。

2001年,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村出资5万余元将高溪水库至杨文堂屋后沟渠1500米进行三面光加固;2003年荆宜高速公路动工修建,2003-2005年村投资170万元硬化汉宜路至龙潭矿泉水厂村级公路6.6公里;全村电力设施从无到有,有高低压线路20多条,配电室6个,户户通电,电器设备普及,村民生产 、生活用电有保障。柑桔产业兴起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00余亩发展到3000余亩,产量1050吨,形成了以高溪水库、磨溪水库和龙潭老林场为主的柑桔产业带;养殖生猪是农民的传统,到2005年全村育肥出栏生猪5100头,存栏 2800头,发展母猪344头。普及科技,改良柑桔品质,重点采用高接换种和低接增果技术,柑桔品改2000余亩;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猪、沼、柑”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大面积普及软盘旱育抛秧技术。利用闲置资源,招商引资,利用龙潭矿泉水厂引进宜昌市老板养殖黄粉虫(高蛋白铒料)和热带鱼种场,引进晓溪塔老板建起了龙潭橘馨园。积极培育打工经济,全村外出打工80多人,年创收入100万元。

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4个居民点;全村95%以上农户都住上了预制结构房屋,96%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户平一辆摩托车和一台彩色电视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1994年9月将龙潭、高溪小学并到磨子溪小学,2002年9月并入新场完全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学习;依托小学,办起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村民无文盲,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每年兴办一次文艺汇演,民间乐队常年活动在村民红白喜事之中。2003年4月建起集诊断、注射、换药、观察、药房、值班为一体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考核指标名列全镇前列,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三查”服务率85%;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对4名孤寡老人实行集体供养,2名实行分散供养,对9名特困人员实行了低保供养。截止2005年全村共创建“十星级文明户”200户、“五好家庭”30户、“妇媳妇”10个、“好妯娌”10对、“好邻居”15对。

4 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阴地龙潭村

【村情风貌】阴地龙潭村地处大岚镇西北角,据镇政府驻地10公里,村民委员会驻地阴地自然村。东与黄家庄村接壤,南接华山村,西与上虞徐家塔交界,北与黄家庄村毗邻。行政区6方公里,有耕地421亩,山地6570亩,其中毛竹2570亩,生态林4225亩,茶园500亩,花木300亩。全村2个自然村分属10个村民小组,共350户1026人,其中劳动力532人,外来劳动力180人。2005年底全村总收入109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329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2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60元。 村境数山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质地粘韧,山地多为黄泥土、砂石土。龙潭自然村有一条流至上虞的平均宽为20米,长为2000米的大溪流。

【村史沿革】阴地龙潭村在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时由阴地和龙潭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阴地自然村来历:阴地,原为宅基地阴面之意。因原村庄后山有几十棵直径一米左右的大松树,遮盖了整个村庄,整日不见阳光,使整个村庄成为了一块“山阴地”,于是就有了村名的来历。全村村民都姓王,属于同一个祖先。

龙潭原名黑龙潭,民间传说为龙皇菩萨居住所在地。境内有三个深潭,面积约300平方米、20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谭型石臼光滑,夏季周围无蚊子,整天不见太阳,空气格外新鲜。历来每逢旱灾高温天气,就有许多群众从上虞、嵊县等地赶来,抬着“龙皇菩萨”轿子,敲锣打鼓,前来三个龙潭处烧香拜佛,祈求降雨,非常灵验,于是便历代相传。

【产业经济】农业以茶叶、毛竹、花卉种植为主,兼有高山畜禽养殖如土鸡、山羊等。二、三产业以黑龙潭旅游为主,农家乐饭店发展迅速。村内有茶厂2家、电站一座。全村50%劳动力进城务工,其他人员已种植茶叶、花木、毛竹等为生。

【社会事业】村中很早就有小学、医疗室等教育卫生设施,村中目前还有村级幼儿园。2003年至今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都超过85%,2003年已全部清除露天粪缸,建造了公共厕所,设置了垃圾箱等,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村镇建设】近年来宅基地还田,优质茶园改造和基本农田整理的力度较大,不仅节约了资源,又有利于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2004年村道硬化全部完成,并修缮了旧小学,作为村办公室之用。安装路灯,对村级电网进行改造等等实事工程,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人居环境。

【一村一品】龙潭自然村的野生牛蛙,味美、质嫩、滋补,有幸能得一尝。

【发展特色】以村级集体电站为依托,开发黑龙潭景点,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共同促进农民增收。

【风景名胜】黑龙潭是在离龙潭村不远的山溪中依次排着的三个深潭,因传说中潭中有一条断了尾巴的黑龙而得名,黑龙潭神奇而美丽,特别是第二个潭上有一奇特的瀑布,水帘从一个龙嘴型的崖壁上飞挂直下,气势壮观,与众不同。

【发展目标】“十一五”目标:以村级集体电站为依托,开发黑龙潭景点,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村落文化宫。建设阴地至龙潭公路,对龙潭电站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力争早日成为生态优美,环境整洁,村民富裕的市级文明村。

5 湖北省利川市都亭办事处龙潭村

走进利川市都亭办事处龙潭村,这里地处城市郊区,中心位置距城区5公里,全村449户,172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00人,全村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闻名鄂西和川东的长十郎梨,2008年全村实现总收入4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是恩施自治州著名的特色农业专业示范村,是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省农村环保示范村、恩施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村。

龙潭村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风”,是利川市乡村旅游的重要景区和理想之地。

龙潭村现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明清古建筑四处,有川盐入鄂古盐道文化线路一条,古清江河道遗址一处,有民间老艺人15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传承人20人。山民歌、劳动号子、神话传说、肉莲响、摆手舞、打绕棺、打龙洞、打青教、舞龙舞狮、民间吹打乐、婚丧嫁娶等民风民俗世代传承,古朴厚重。以活态形式传承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以原生态形式保存的文化遗产在该村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彰显。

龙潭村旅游资源独特,发展前景广阔,八百里清江绕村而过,人们漂流划船、嬉水散步;万亩梨园春赏梨花,秋品梨子;龙潭水寨、木高桥、瓦屋坝、贺家淌,水井槽等数十家农家乐一线串珠;吊脚楼、板壁房、茅草屋、野味野菜等特色民居和美味佳肴让人流连往返;水桶岩、神洞、老龙洞、古石桥、慢坡山、肖家山、汪家槽、柳家槽、贺家淌、董家老屋等历史文物景点和自然生态风光美不胜收,看不言够。

2008年,把乡村旅游作为了该村的发展目标。通过上级扶持、招商引资和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雏形已经形成,不少的项目已经规划和在建,今年以来已接待零散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余万元。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人。

6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岭坡乡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岭坡乡西南部,紧靠乡人民政府。这里原名叫龙潭冲,相传山上有一龙潭,口径有一米多,无人知道深浅,六十年代曾有部队打石头把它填平,后来数百斤的石头不翼而飞,不知去向,现今留下一个空洞。1961年10月以龙潭冲为名建立龙潭大队,1984年队改村后至今称为龙潭村。

龙潭村紧伴衡娄公路,交通便利,衡山至东路的公路地从该村经过。南部与望峰乡接界。以农业和小商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较好,有少量的楠竹资源。

龙潭村下辖应角冲、灌塘坪、新屋湾、枞毛坪、四马桥、桃子冲六个村民小组,共有住户175户,总人口686人,现有耕地457亩,其中水田452亩,旱土5亩。

五组四马桥境内的帽子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7 江西省南昌市开发区蛟桥镇龙潭村

龙潭村地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角,南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接壤,由于开发建设需要,于2002.07月由新建县望城镇划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蛟桥镇管辖。现有人口1428人,管辖五个自然村,劳力886人,其中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有137人。

由于开发区迅猛发展,龙潭村土地基本被征用完,有四个自然村实行了整体拆迁,村两委班子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筑、统一管理”的方式,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老百姓的还建房建设任务,使老百姓及时地住进了新居。

土地被征用完了,老百姓以何谋生,老百姓就业怎么办?发展村级经济和解决老百姓就业摆上了议事日程,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讨,获悉江西旅游商贸学院拟扩大办学规模,正在与720厂洽谈合作事宜,村两委班子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给学校与其他单位合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龙潭村经济发展用地正好与江西旅游商贸学院北围墙接壤,双方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村两委班子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并报镇主要领导同意,立即与学院进行了沟通,并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

第一期四幢28000余平米学生公寓于2005年8月顺利交付学院使用,年租金达220余万元,由于龙潭村第一期学生公寓建设取悦于学院,学院委托龙潭村再建两幢学生公寓,龙潭村抓住学生入住的商机,及时规划建设了一幢学生食堂,一幢商业大楼,二十二套商业店铺于2006年8月,连同后建的两幢学生公寓同时交付使用,学生食堂、商业大楼进行公开招租,学生食堂年租金达90万元,商业大楼年租金达82万元,二十二套商业店铺全部面向龙潭村村民招租,年租金达22万元,到2006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0余万元。

学生公寓项目的成功实施,使龙潭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更主要的是村民就业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龙潭村通过与商贸学院联系推荐了126人在学院从事宿管、保洁、保卫以及后勤管理等,学生食堂解决本村村民50余人就业,二十二套商业店铺全部面向本村村民招租,解决龙潭村村民就业一百余人。仅学生公寓服务区就解决龙潭村300余人就业问题,现村委会正在规划建设农民就业一条街,今年8月底可望交付使用。

龙潭村针对137位失地老人,实行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同时逢年过节也给他们每人一百元的红包,让这些老人真正感觉到组织的温暖。对这些4050的弱势群体龙潭村优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在就业问题上龙潭村实行书记负总责,亲自抓,龙潭村提出了“想就业、找村委会”的口号,只要村民想就业,龙潭村就想办法解决,在龙潭村农民就业率达70%以上。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就业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龙潭村感觉到身上的压力更大,学生服务区的管理工作有待龙潭村进一步提高,村级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展,但龙潭村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村级各项工作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8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龙潭村

该行政村隶属昌宁县卡斯镇,地处卡斯镇北边,距卡斯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37公里。东邻大水平村,南邻卡斯村,西邻兰山村,北邻龙洞村。辖龙潭、大木桥、山毕子、芒尾等1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234户,有乡村人口5047人,其中农业人口5013人,劳动力36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26人。

全村国土面积15.43平方公里,海拔1330米,年平均气温22.8℃,年降水量893毫米,适合种植香料烟、甘蔗、水稻、玉米、蔬菜 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964.19亩,人均耕地0.98亩,林地16368.61亩,荒山荒地1775亩。

9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腰街镇龙潭村

龙潭村隶属于腰街镇小坝多村委会,位于腰街镇西南边,距离腰街镇政府21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距村委会1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842亩,耕地面积131亩,林地1204亩,人均耕地1.1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85.5亩。海拔1480米,年平均气温18.8℃,适合种植包谷、甘蔗等农作物。全村有农户27户,共119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19人,劳动力68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89万元。

10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隆阳区汉庄镇,地处汉庄镇东南边,距汉庄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区15公里。东邻丙麻,南邻西邑,西邻小堡,北邻团山。辖长洼子、梅子沟、上龙、下龙、大湾等1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74 户,有乡村人口5095 人,其中农业人口5085人,劳动力316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995人。

全村国土面积13.09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1200 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311亩,人均耕地1亩,林地1257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09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865亩(其中:田1826.4亩,地2038.6亩),人均耕地0.75亩,主要种植粮食、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5529.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3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6亩,主要种植桑树、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0亩,其中养殖面积110亩;其他面积1500亩。有矿石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没有路灯。全村有406户通自来水,有204户饮用井水,有58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8.8%)。有1191户通电,有37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3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1.8%和6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共1272部,其中安装固定电话农户数54部,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18部(分别占总数的4.2%和95.8%)。

该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44辆,摩托车22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26.4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26.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6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7户;建有小水窖25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已全部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没有1个自然村通路灯。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8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78万元,占总收入的43.3%;畜牧业收入1020万元,占总收入的41%(其中,出栏肉猪5320头,肉牛226头,肉羊75头);渔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0.43%;林业收入45万元,占总收入的2.2%;第二、三产业收入254万元,占总收入的10.2%;工资性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0.43%。农民人均纯收入2667元,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61人(占劳动力的4.9%),在省内务工139人,到省外务工2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农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3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87.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养殖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199户,共乡村人口5346人,其中男性2689人,女性2657人。其中农业人口5337人,劳动力 330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白族混居地),其中汉族5323人,白族6人,傣族3人,其他民族1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662人,参合率87.4%;享受低保13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26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该村没有1户人畜混居。

11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乡龙潭村

该行政村隶属巍山县巍宝山乡,地处巍宝山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11公里。东南分别与本乡建设村委会和安乐村委会接壤,西与本县青华乡明强村委会相邻,北与本县南诏镇河西村委会相邻。辖龙潭村、谷波罗、司马里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71户,有乡村人口1894人,其中农业人口1894人,劳动力131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30 人。

全村国土面积24.97平方公里,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15.6 ℃,年降水量78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和蔬菜瓜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880亩,人均耕地1.52亩,林地31570.5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12 云南省怒江兰坪县通甸镇龙潭村

该行政村隶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镇,地处通甸镇西面,距镇政府所在地21.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8公里。东邻水俸,南邻福登,西邻金顶,北邻弩弓。辖龙潭、水俸、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98户,有乡村人口1247人,其中农业人口1240人,劳动力6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31 人。

全村国土面积53.01平方公里,海拔2,830米,年平均气温9.50 ℃,年降水量882.00毫米,适合种植芸豆、马铃薯、苦荞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937.50亩,人均耕地3.6亩,林地49,402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9.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9.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13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丽江市古城区,近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成为边远贫困山区的一面旗帜。龙潭的发展变化,除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外,最主要的一点是村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具体体现在他们在狠抓党建带队伍、更新理念提素质、调整结构促增收、夯实基础强后劲等4个方面。

狠抓党建带队伍

龙潭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2003年以前共有57名党员,平均年龄53.6岁。党员队伍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弱,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近3年间,龙潭村党支部累计培养30名致富带头人、优秀妇女代表加入党组织,使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下降了7.3岁,科学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养猪能手和相全2003年加入党组织以后,利用自己摸索掌握的兽医技术帮助村民开展生猪品种改良、防疫治病,使全村的生猪品种全部得到改良。目前,养猪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全村人均出栏乳猪近10头,收入1000多元。像和相全一样,全村的党员掀起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潮,并涌现出党员科技示范户11户、党员养殖大户12户、党员种植大户15户、党员带动户19户、党员扶贫帮困示范户9户。同时,村党支部采取每位支委挂钩1个村民小组、每位党员挂钩1至3户贫困户的办法,帮助群众增强致富能力。通过开展党员义务建设一条路、义务维护一段路、义务保洁村道、义务清扫集市等活动,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另外,村党支部还积极探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责任制,通过设立参政议政、计划生育、民情民意等8个岗位,使无职党员人人头上有重任,不断增强党员意识。

通过抓党建,龙潭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和主心骨作用,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带出了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和老年协会等5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做到“五轮齐转”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更新观念提素质

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进取精神,集体观念淡薄,致富信心不足,是龙潭村党员和群众一度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陈旧观念,严重束缚了龙潭村的发展。“要解决龙潭的出路,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洪向辉告诉记者。近3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引导党员和群众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使大家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转变了陈旧观念,树立起了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几年间,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先后修建了6座石拱桥,争取多方投资40万元,为村里的小学新建了教学大楼。同时,组织群众集资投劳修建水泥村道,使3个村民小组的132户人家通了水泥路。今年初,村里还多方争取资金22.8万元,把通往山外的公路铺成平整的沙石路。现在的龙潭,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架通了自来水、点上了电灯,24户贫困户也告别茅草房,住上了新瓦房。看到村里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新鲜事,一位老大妈高兴地说:“过去总认为我们这里是山区,贫穷落后没有发展前途。现在看来,只要大家心齐,山区也能和其他地方一样过上好日子!”

在用事实教育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的同时,村党支部还创新3种学习方法抓好“洗脑”工程。即:组织党员和群众学在农忙里、学在家务里、学在育儿里;组织党员向普通群众学做人、向致富能人学生产、向科技能手学技术;在学习中,突出适时、适地、求真。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明白了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按老框框办事,这才叫解放思想。只有做到适宜发展什么就去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的就不去硬搞,这才叫因地制宜。大家纷纷摒弃陈旧观念,思想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调整结构促增收

烤烟是龙潭村的传统产业,但在前几年,烤烟种植持续走低,全村烤烟面积一度下滑到几十亩。去年,村里通过调整结构促进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到400亩,实现产值34万元,人均增收近300元。杨玉华一家种植4亩烤烟,实现收入78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对种植烤烟兴趣高涨。去年,全村共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30亩,其中200亩为市里的样板田。全村仅烤烟一项人均就增收630多元,每亩烤烟的收入比去年增长了近50%。

同时,村里积极争取区直有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引进推广种植了370亩白皮青蚕豆。结果每亩实现收入800多元,比种植传统的小麦,收入高出近1倍。今年,全村户均种植白皮青蚕豆增加到1.5亩以上,成为促进村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另外,村里在去年首次引进大蒜试验种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扩大了示范种植面积,为群众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结合生态亮村工程的实施,村里扩大了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全村户均已种植冬桃、雪梅、花椒等经济林果2.2亩,既绿化了山村,又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有4户人家经济林果年收入超过5000元。

夯实基础强后劲

去年底,刚刚收完烤烟的村民们,在乡政府工作组的带领下,又投入到“坡改梯”的战斗中。从收烤烟时就已经到龙潭村,与村民们一起连续奋战了2个多月的七河乡副乡长和丽华介绍说,从8月底开始,乡政府派出的5名工作人员,就一直在龙潭村跟群众一起收烤烟、搞坡改梯。全村已完成坡改梯1100亩,人均完成近1亩,紧接着还要实施全长近7千米的“三面光”水利配套工程。这项总投资280万元的“坡改梯”和配套水利工程的实施,将为龙潭的发展注入新的后劲。

这是龙潭村打牢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村里分别实施了通水利民工程、通路便民工程、生态亮村工程、文化活村工程,有力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村里还建起了集贸市场,使龙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和小商品交易中心。

教育是龙潭村的希望所在。为了改变30年没有一点变化的小学校的面貌,村里多方争取筹集资金40万元,建盖了教学大楼。不久前,又为小学校建成了篮球场、图书室,解决了学前班的教室,为孩子们营造了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困难,村里对17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其中,2名高中生每人补助1500元、10名初中生每人补助600元、5名小学生每人补助200元。

14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龙潭村

该行政村隶属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是龙潭乡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县城75 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 214户,有乡村人口791人,其中农业人口791人,劳动力40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318人。

全村国土面积12.10平方公里,海拔 2,110.00 米,年平均气温22 ℃,年降水量 1720 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079.00 亩,人均耕地1.4 亩,林地16,031.60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37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257.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核桃和烤烟为主。

15 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龙潭仡佬族文化村

龙潭民族古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距务川县城12公里,这个古老的仡佬族村寨已有700多年历史,是仡佬族保存最好的一个民族村寨,被列为全省20个民族文化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该村分前寨、中寨、后寨、茶地四个自然村寨。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潭,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建筑奇特,景色迷人。古寨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房屋多为木构建和木装修,门、窗都雕饰有神采各异的吉祥图案,构图精美,雕工细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年代在清朝咸丰同治至民国年间。

16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九村乡龙潭村

龙潭村距澄江县九村乡乡政府3.5千米,人口2 932人。下辖龙潭、黑蟆地、平滩子、干磨石、小田、窑房、大平地、大枯井、小滥田、大?取、鱼塘、干海子、九转弯、路溪勺、石灰窑、东溪哨、清水沟、山头上16个自然村。

17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隶属与位置

龙潭村系宁德市 屏南县 熙岭乡的第三大行政村,位于屏南县东部,东与四坪村和代溪镇忠洋村接壤,距代溪镇10公里,西与古田县吉巷乡水竹洋村接壤,距天湖顶湿地12公里,南与圪头村接壤,距古田鹤塘镇16公里,北与三峰村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

村落与居民

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一千余人,340户人家,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历史人文

龙潭村旧属古田县管辖,旧称福建省福州府古田县青田乡移峰里三十都四保西溪境龙潭里村(今熙岭乡龙潭村)。龙潭陈氏妈祖颖川郡陈善公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从宁德陈山下(现东山村)迁入。当时龙潭村有傅、杨、高、叶、周、韦等姓氏。傅姓败落陈善与子陈财,照顾村人傅江、傅海暮年生活,并安葬之,继承了傅姓产业。杨姓、高姓、周姓等纷纷败落瓦解。韦姓迁往三峰村。

龙潭“四平戏”:陈氏第五世陈马朝公妈学“四平腔”,马朝之子陈志显、陈志现兄弟精通“四平戏”始演戏酬神。至清初陈姓兴盛,开始自筹戏班。清乾隆间陈姓戏班被邀到周边及外乡演出,而且备办戏衣、锣鼓乐器等行头。于是打出班名“开祥云”,并到临县古田、宁德演出。据乾隆十七年(1752年)沈宗良增修的《屏南县志》记载:“元旦,拜祖先尊长,鸣锣放鞭炮,十一、十二起,县民演剧庆赞”。又据乾隆五年(1740年)任知县沈钟修纂的《屏南县志》载:“山头奶宫,在城东门外东山上,昔有孝女为父讼冤至此殁焉,或云神戴姓,邑人于六月初一演剧庆赞”。至此,龙潭“四平戏”戏班正式走向民间。

到了清嘉庆至道光、咸丰年间,龙潭村人又陆续组建“老祥云”、“新祥云”、“赛祥云”等“四平戏”戏班。清咸丰年间贡生黄正绅,因慕龙潭“四平戏”,特地携儿从旧城所在地双溪镇,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来到龙潭村看戏,并留下一首《龙潭村观剧赠陈陶川茂才》诗:“到门溪水响潺潺,一榻全收四面山。佳景乍经当驻足,帮人相见况开颜。欢筵鸡黍叨元伯,舞榭钗裙讶小蛮。喜得从行二三子,归途也学唱刀环”。可见“四平戏”唱腔、表演是很有特色而引人入胜的。“四平戏”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精华。“四平戏”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受到国家的重视,并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景观

龙潭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溪水清澈见底,横跨溪面七座石,村尾最古老石拱桥大约建于明代,清代间在桥面又建了桥厝,整桥雄伟壮观。溪中分别耸立三墩天然巨石,景色优美,正是“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村庄民居沿着小溪建筑南北对照。熙圪公路跨越小溪通过村庄中心,是村庄最繁华地带。

物产经济

“龙潭酒”是龙潭特产,用清爽小溪泉和本地土产的优质糯米结合古老技术酿造而成的黄酒,味道浓烈甘甜爽口,受到本地区和外省人士的青睐,供不应求。

1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杏坛镇北部,距镇中心城区约6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设古粉一、古粉二、霍村一、霍村二、福田、大社一、大社二、光南、青田、北岸、高华、朱曹、杨家、西华一、西华二、龙兴、海尾、高潮、忠秀、大巷一、大巷二、大巷三、三阳、冲元、街区25个村小组,户籍人口8237人。

龙潭村委会是杏坛水乡游的组团之一,其旅游景点有始建于宋朝咸淳元年(1265年)的龙母庙,还有建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的五龙庙以及建于明朝的单孔石拱桥——爱日桥,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19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板桥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石林彝族自治县板桥镇,地处板桥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东邻鹿阜镇阿乌村委会,南邻板桥镇小屯村委会,西邻宜良县狗街镇小哨村委会,北邻鹿阜镇三板桥村委会。辖小官村、保家哨村、小龙潭村、初为村、慈门村、黑泥潭村等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79户,有乡村人口3163人,其中农业人口3012人,劳动力166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03人。

全村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海拔1707米,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927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114亩,人均耕地0.7亩,林地8333.7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14亩(其中:田1280亩,地834亩),人均耕地0.7亩,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8333.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1亩,主要种植桃、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953.55亩,其中养殖面积180亩;荒山荒地3463.65亩,其他面积9810.7亩。有石材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有851户通自来水,有28户饮用井水。有879户通电,有27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6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0.72%和64.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44户(分别占总数的47.9%和61.89%)。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12辆,摩托车4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90亩,有效灌溉率为42.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4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5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3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4户。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39.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38.8万元;畜牧业收入68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427头,肉牛18头,肉羊719头);渔业收入8万元;林业收入17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68万元;工资性收入3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7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7人,在省内务工人,省外务工5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 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6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石材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63户,共乡村人口3163人,其中男性1618人,女性1545人。其中农业人口2980人,劳动力1412人。该村以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039人,彝族124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人,占人口总数的0.56%;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07人,参合率69.95%;享受低保1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板桥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拥有教师17人,在校学生320人,距离镇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20人,其中小学生200人,中学生120人。

全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2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11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2万元,有固定资产216.5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计划生育审批情况。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8人,其中男党员64人、女党员4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6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4个,共有团员97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该村地理位置偏僻,虽然通路通车,但交通不便利,吸引外资情况不理想。

2、村民有致富愿望,但由于特色产业不多,村民缺乏致富资金,生活还未达到富裕。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以小官庄石材厂为重点,开发石材资源,大力发展本村经济,增加本村农民经济收入.

2、以果树、蚕豆、黄豆、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烤烟种植为重点,发展本村种植业。

3、以家禽及肉羊养殖为重点,发展本村的养殖业,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4、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机械;培养科技人材;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条件。

20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竹山乡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竹山乡尼者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 竹山乡西边,距离尼者村委会4公里,距离竹山乡政府8公里。国土面积1.46平方公里,海拔216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洋芋、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75亩,其中人均耕地1.06亩;有林地1500亩。有农户19户,有乡村人口71人,其中农业人口71人,劳动力4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洋芋、玉米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5亩(其中:地75亩),人均耕地1.06亩,主要种植洋芋、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00亩;荒山荒地120亩,其他面积5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9户通自来水,有8户饮用井水。有1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3辆。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万元;畜牧业收入14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0头,肉牛5头,肉羊46头);林业收入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0万元;工资性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8元,农民收入以洋芋、玉米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在省内务工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洋芋、玉米等,主要销往本县。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4万元。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9户,共乡村人口71人,其中男性37人,女性34人。其中农业人口71人,劳动力4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4公里,距离乡卫生院8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9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尼者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竹山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万元,有固定资产1.6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

该村有党员总数1人,党员中男党员1人,团员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完善,自然村组经济收入来源缺乏,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制约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基础设施还较差,村道路硬化、水利设施以及文化室的建设、公共卫生设施等有待改善。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缺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等.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果业,改良品种,全面实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2、加大养殖业技术培训力度,发展鸡、猪、牛养殖,推动本村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增效。

3、引导群众在农作物种植上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发展一些经济效益高、产出率高的作物种植;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全村群众的科技意识。

21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东村乡龙潭村

龙潭村隶属于东村乡新庄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 乡西南边,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乡镇4公里。国土面积0.7平方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6.4 ℃,年降水量751.8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161亩,其中人均耕地1亩;有林地6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户,有乡村人口164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人,劳动力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22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赤鹫乡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富民县赤鹫乡,地处赤就乡西北方,距赤就乡政府所在地15.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富民县城35.5公里。东邻阿纳宰村委会,南邻赤就村委会,西邻罗免乡,北邻禄劝县。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7户,有乡村人口502人,其中农业人口 498人,劳动力3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5人。

全村国土面积18.84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1049.8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14.45 亩,人均耕地1.42亩,林地20,384.2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6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14.45 亩(其中:田52.50 亩,地 661.95 亩),人均耕地1.42亩,主要种植 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0,384.2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75.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75 亩,主要种植 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120.00 亩;其他面积 7,038.45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电话。全村有 117 户通自来水、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 10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1%;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5户(占总数90%)。

该村到乡集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距离最近的车站15.5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15.50公里。拖拉机 4辆,摩托车 7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300.00 亩,有效灌溉率为 4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300.00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62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1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16 户;建有小水窖 250口。全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术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2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138万元,占总收入的58%;畜牧业收入 77 万元,占总收入的3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252头,肉羊 186 头);林业收入 21万元,占总收入的9%;第二、三产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1%;工资性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15%。农民人均纯收入 2986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3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25 人(占劳动力的7%),在省内务工 23人,到省外务工 2 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 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 县内。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6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烤烟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 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 117 户,共乡村人口 506人,其中男性 248人,女性258人。其中农业人口 502 人,劳动力 313 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489人,苗族5人,白族1人,其他民族11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14 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2.7%;参加农村合作医疗 498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100%;享受低保77人(人员名单附后)。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 5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 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15.5 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在校学生59人,距离学校15.50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9 人,其中小学生50人,中学生9 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7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 117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714.45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政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 1 个,下设 3 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3 人,少数民族党员 23 人,其中男党员19人、女党员4人。该村建有团总支 1 个,团支部 2 个,共有团员 15 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距乡集镇较远,路道难走,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科技意识有待提高。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主要发展规模种植核桃,扩大烤烟种植面积,加强农业科技的培训、推广应用,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23 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罗免乡龙潭村

龙潭村村隶属于罗免彝族苗族乡、则核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4.2公里,距离乡政府10.6公里。国土面积1.98平方公里,海拔231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901毫米,适宜种植水稻、旱粮、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07.00亩,其中人均耕地1.48亩;有林地2,316.7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3户,有乡村人口185人,其中农业人口183人,劳动力1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2。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劳务为主。

24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龙潭村

龙潭村隶属于化念镇凤凰村委会。位于化念镇东边,距离化念镇1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全村国土面积6650亩,海拔1130米,年平均气温20℃,适合种植蔬菜.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4亩,林地5400亩,人均耕地0.88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0亩。全村有农58户,共28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268人,劳动力174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67元,农民收入以蔬菜.矿山分红为主。

25、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龙潭村

龙潭村隶属于青龙镇山岐村委会。位于青龙镇南边,距离青龙镇21公里,国土面积2788.4亩,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5.2℃,适合种植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2亩,林地1350亩,人均耕地1.24亩,共有经济林果地462.5亩。全村有农户28户,共13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37人,劳动力77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

25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龙潭村

汇口镇龙潭村位于皖、鄂、赣三省结合部的安徽省西南边陲,因长江主流、支流和鄱阳湖三水汇合冲积成潭而得名“龙潭村”,素有“皖江上游第一村”之称,明朝万历年间建立。全村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0.9万人,党员82人,党支部3个,外出流动党员3人,流动党支部1个

汇口镇龙潭村是农业大村,盛产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马铃薯等,每年产优质棉花500余吨,是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油菜2000公斤,玉米、大豆、芝麻、马铃薯6万公斤。 龙潭村有20000余亩的蔬菜基地,生产的“辣椒、大蒜、大包菜”已远销全国十二个省、市,蔬菜贸易十分红火,远近闻名。

26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乡龙潭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乡,地处靖安 乡东 边,距靖安 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 路,交通不方便,距区34.5 公里。东邻盘河乡 ,南邻青岗岭乡 ,西邻洪家营 ,北邻百顺村 。辖18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03 户,有乡村人口 3208人,其中农业人口3160 人,劳动力1555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人。全村国土面积21.36 平方公里,海拔2200 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 1300毫米,适合种植洋芋 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508.3 亩,人均耕地1.09 亩,林地21669.2 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788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564元。该村属于贫困村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 、通路 、通电视 电话 。全村有47 户通自来水,有 656户饮用井水,有743 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58 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105户。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5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 辆,拖拉机7 辆,摩托车37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508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3508亩。到2006年底,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63 户。全村有 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7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7 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其中有21 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 9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 58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 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78800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9.9 万元,占总收入的 %;畜牧业收入98 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772头,肉牛92 头,肉羊310 头);第二、三产业收入505 万元,工资性收入3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4 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5 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7 人(占劳动力的 %),在省内务工88 人,到省外务工99 人。28、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乡王家村委会龙潭村 龙潭自然村隶属于太忠乡王家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乡政府东南边,距离平掌村委会1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20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作物。有耕地194亩,人均耕地1.11亩;有林地1477亩。全村由1个村民小组组成,有农户43户,有乡村人口175人,均为农业人口,劳动力15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2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6.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4亩(其中:田78亩,地116亩),人均耕地1.11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44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9亩,主要种植核桃经济林果;有荒山荒地320亩。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6户;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2亩,有效灌溉率为52.5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86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9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2户为砖混结构;有41户为土木结构。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38户通自来水,有9户饮用井水,有1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43户通电,有2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0.47%和88.3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27.91%和37.21%)。

2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迤车镇张家村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迤车镇北边,距离村委会0.80公里,距离迤车镇11.50公里。国土面积1.12平方公里,海拔1,610.00米,年平均气温14.40℃,年降水量915.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133.83亩,其中人均耕地0.29亩;有林地289.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2户,有乡村人口336人,其中农业人口336人,劳动力2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2.9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4.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95万元,占总收入的34.66%;畜牧业收入36.70万元,占总收入的45.5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89头,肉牛27头,肉羊41头);林业收入0.56万元,占总收入的0.69%;第二、三产业收入8.90万元,占总收入的11.04%;工资性收入6.54万元,占总收入的8.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72.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5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3人(占劳动力的18.75%),在省内务工35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电、路、电视、电话四通。全村92户饮用井水。有9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8.4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8户(分别占总数的48.91%和41.30%)。

该村到乡镇已通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7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0.70亩,有效灌溉率为30.4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4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3.83亩(其中:田24.83亩,地109.00亩),人均耕地0.2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89.00亩;水面面积1.86亩;草地274.68亩;荒山荒地276.00亩,其他面积701.15亩。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烤烟、玉米、水稻),产品主要销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7.8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6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辣椒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92户,共有乡村人口336人,其中男性183人,女性153人。其中农业人口336人,劳动力224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9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7.92%。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1.5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于张家村完小,中学生就读于迤车中学、会三中。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11.5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人,其中小学生29人,中学生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3.83亩。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1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女党员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不平衡。二、村民整体素质普遍低,科技意识不强。三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多地少的现象十分突出,科技推广难,村民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创新精神。四、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困难。五、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六筹集农业发展资金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围绕万元增收这一目标,突出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高三个重点,培育壮大畜牧、林果、劳务输出三大产业,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农村民主法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8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雨碌乡陡红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 雨碌乡边,距离陡红村委会3公里,距离乡政府17公里。国土面积0.95平方千米,海拔2040米,年平均气温13.5 ℃,年降水量849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90亩,其中人均耕地0.5亩;有林地1031.9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4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人,劳动力1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3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8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7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26.86万元,占总收入的6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9头,肉牛10头,肉羊10头);林业收入0.64万元,占总收入的0.64%;第二、三产业收入1.62万元,占总收入的4%;工资性收入1.76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1813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0人(占劳动力的46.15%),在省内务工60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0户通自来水,有3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77%)。有4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2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户(分别占总数的7%和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7口;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亩,人均耕地0.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其中拥有林地1031.9亩,其他面积269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7.5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3%。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猪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4户,共乡村人口180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74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人,劳动力13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共18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67人,参合率93%。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雨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7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陡红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雨碌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17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人,其中小学生11人,中学生10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9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有固定资产8.2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 人,该村团支部设在村委会,团员4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双宏堰水沟不能长期通水。2、不通公路。3、产业单一,种植观念落后。4、无带动型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加强基础建设。2、修通村组公路。3、发展生猪养殖。4、发展林果产业44亩。

29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上村乡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上村乡小菁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乡镇北边,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乡镇13公里,国土面积0.8亩,海拔191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马玜薯等农作物。有耕地72.19亩,其中人均耕地0.58亩;有林地112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户,有乡村人口125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人,劳动力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0人。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3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2.19亩(其中:田12.89亩,地59.3亩),人均耕地0.58亩,主要种植玉米、马玜薯等作物;拥有林地1126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37.5%;畜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58.3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4头,肉牛17头,肉羊53头);林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4.17%;工资性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8.33%。农民人均纯收入88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1人(占劳动力的24.8%),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0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5户通自来水,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1.61%)。有3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32.2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户(分别占总数的3.23%和3.2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3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4辆。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畜牧业、种植业,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33.33%。该村计划大力发展养殖、干果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31户,共乡村人口125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56人。其中农业人口125人,劳动力8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25人。

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1人,参合率96.8%。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半坡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上村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13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人,其中小学生16人,中学生7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2.1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4人,党员中男党员4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本村),团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差,不通公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干果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0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猪120头,牛40头,羊150只;发展劳务经济,每年转移劳动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883元增加到1250元。

30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黄泥河镇龙潭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黄泥河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0.2公里,距离黄泥河镇22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1415米,年平均气温16.3 ℃,年降水量1441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1055亩,其中人均耕地0.92亩;有林地500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65户,有乡村人口1133人,其中农业人口1133人,劳动力6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06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4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55亩(其中:田208亩,地847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等作物;拥有林地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桃子、李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60亩;荒山荒地6135亩,其他面积1400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78万元;畜牧业收入284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3万元,工资性收入188万元; 其它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84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8人,在省内务工17人,到省外务工91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00户饮用井水,有2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5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67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 1辆,摩托车4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76口,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3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林果、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芭蕉芋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265户,共乡村人口1133人。其中农业人口1133人,劳动力113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有汉族1138人,彝族15人。 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133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2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龙潭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镇一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Csng259人,其中小学生178人,中学生81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4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7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9人,党员中男党员25 人,女党员4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11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该村内至今没有通自来水,人畜饮水主要靠井水提供,时有缺水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做大做强烤烟产业。

31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大河镇大河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大河镇南边,距离村委会2 公里,距离镇4公里。国土面积0.4平方公里,海拔1741米,年平均气温14.6 ℃,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147亩,其中人均耕地0.6亩;有林地2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户,有乡村人口244人,其中农业人口241人,劳动力1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6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畜牧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17%;畜牧业收入41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0头,肉牛6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2%;林业收入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06万元,占总收入的35%;工资性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19%。农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人,占劳动力的17%,在省内务工18人,到省外务工2人。

32 山东省宁津县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宁津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6.4公顷,共有549户, 2204人。

旧志载:“在县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测,苦寒不冻,相传有龙窟故名。土人建龙王庙于岸,旱潦祈祷之。”其址在今漳卫新河南岸,龙窟已湮,庙亦早废,遗迹犹存。村中张姓系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潍县迁来定居,以龙潭命村名至今。

33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苍山西镇美翕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苍山西镇北边,距离美翕村委会3公里,距离 镇12公里。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1171.7毫米,适宜种植核桃等农作物。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0亩(其中地80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玉米、核桃等作物;拥有林地8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63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草地593亩;荒山荒地300亩,其他面积17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话、通电。全村有6户通自来水,有12户饮用井水,有1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4%)。有1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58%);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亩,有效灌溉率为3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5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15.38%;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2.8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头,肉牛3头);林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53.85%;第二、三产业收入4.17万元,占总收入的10.69%;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核桃、玉米,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核桃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6.67%。该村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17户,乡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35人。其中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39人。该村以汉族、僳僳族为主,其中汉族63人,傈僳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7人,享受低保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2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李家庄小学、美翕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县、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1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人,其中小学生1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60个(劳均2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帐目等。

基层组织

该村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人。团员7人。

34 江西兴国崇贤乡龙潭村

龙潭村是乡辖山区村,也是全县四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地处兴国县城北部,距离县城35公里,东接崇贤村,南接高兴镇山背村,西与吉安泰和老营盘相通,北跟北胜村、均福山接壤。全村443户,总人口1944人 (其中雷、蓝两姓畲族68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693亩,其中水田1590亩,旱地103亩。山林面积29500亩,其中油茶林面积13300亩,毛竹林4000亩。全村辖16个村小组:九水、中元、陂坑、上窝、龙上、龙潭、月光、桃园、龙头、新基、竹林、严潭、太坪、半田、前排、羊子坳。

该村具有丰富充足的矿产和水利水电资源,主要蕴存有钨、铜、铁、白矿、碃石等;现有3个装机容量920千瓦的水电站,有可再新建3个装机容量250千瓦的发电站的水资源,山上森林茂密、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多,有佛子山、棋盘石、东华寺、龙潭瀑布、龙潭水库、莲花塘等景点。该村盛产油茶、杉木、松木、毛竹。

35 云南省永胜县大安乡梓里村委会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大安彝族纳西族乡梓里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5公里,距乡政府13公里。国土面积0.73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9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90亩,其中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1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户,有乡村人口74人,其中农业人口74人,劳动力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0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5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亩(其中:水田16.6亩,旱地73.4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亩,主要种植青椒、核桃、苹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亩,其中养殖面积1亩;草地3亩;荒山荒地4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有16户饮用井水,16户农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1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土路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2户;建有小水窖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2户;安装太阳能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8.1亩,有效灌溉率为8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土木结构住房为主,17户均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76万元,占总收入的42.4%;畜牧业收入6.25万元,占总收入的3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3头,肉牛5头,肉羊8头);渔业收入0.156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1.3%;第二、三产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1%;工资性收入1.85万元,占总收入的17%。农民人均纯收入153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全村主要产业销售总收入0.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青椒、核桃、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青椒、核桃、烤烟、中药材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7户,共乡村人口74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8人。其中农业人口74人,劳动力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纳西族、白族杂居村,其中汉族68人,纳西族4人,白族2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5人,参合率75%.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乡卫生院5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6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梓里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梓里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5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人,其中小学生5人,入学率达99%;中学生4人,入学率达98%。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10.3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146元,“一事一议”筹劳36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公开项目主要有本村小组财务支出和收入情况。主要以粘贴公告和召开村民会议的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有团员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困难,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青椒、核桃和中药材种植。

36 云南省昌宁县田园镇龙潭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田园镇四角田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田园镇东边,距离四角田村委会5公里,距离田园镇9公里,国土面积有7.72 平方公里,海拔178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1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茶叶、核桃等农作物。有常用耕地616.94 亩,其中人均耕地0.90亩;有林地855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74户,有乡村人口717人,其中农业人口686人,劳动力4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0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6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

该自然村有常用耕地总面积616.94 亩(其中:田375.68亩,地241.26亩),人均耕地0.9亩,主要种植粮食、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855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4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26亩,主要种植核桃、水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0亩,其中养殖面积10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2371.20亩。有粘土等资源。

基础设施

该自然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52户农户通自来水,有5 户农户饮用井水,有17户农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77 %)。有174户农户通电,有0户农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6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0 %和83.9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7户(分别占总数的97.7 %和95.98%)。

该自然村到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26辆,摩托车101辆。

该自然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8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15.0亩,有效灌溉率为51.0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68.6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9亩。

该自然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9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自然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7万元,占总收入的48.31%;畜牧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26.7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42头,肉牛181头,肉羊36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0.31%;林业收入32.0万元,占总收入的9.85%;第二、三产业收入31万元,占总收入的9.54%。农民人均纯收入248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万元,其中,外出务工人数100 人(占劳动力的14.58%),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 人,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6人。

特色产业

该自然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种植业、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6.1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果精初加工产业。拥有企业38个。

人口卫生

该自然村现有农户174户,共有乡村人口717人,其中男性352人,女性365人。其中农业人口686人,劳动力470人。该村以汉族主,其中汉族710人, 彝族5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10年底,该自然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50人,占人口总数的36.44%(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58人,参合率95.92%;享受低保78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田园镇中医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田园镇卫生院8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89户,占农户总数的51.15 %。

文化教育

该自然村小学生就读到李子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昌宁县第二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5人,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90人。

村务公开

该自然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及监督小组工作开展情况;村级、村民小组财务状况;项目招投标及决算情况;救济救灾物资发放情况;支农惠民资金发放情况;享受低保人员名单;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其它应公布的内容。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等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自然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7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16.94 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9.0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4625元(人均6.74元),一事一议筹劳380个(劳均1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自然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5人,党员中男党员11人,女党员4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本村),团员12人。

发展重点

该自然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基础设施薄弱,致使招商引资及生产发展受阻不前,如路面、医疗卫生条件差。 2、难以形成成片、成规模的种植示范园,群众难以看到可观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3、群众的认识水平领悟角度参差不齐。

该自然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努力向上协调和争取各种建设资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生产基本条件。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开拓视野。3、引导2户以上茶果加工大户,真正形成加工者+基地+农户产业化格局,积极发展蚕桑产业。

37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

龙潭村委会隶属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2000年4月由龙潭村和三联村合并而成,辖14个村民组,现有农户558户,人口1683人,区域面积24.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8500亩,农田891.8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480亩,水面86.1亩。农业生产以水稻、蚕桑为主,山场以竹木、茶叶为主。

村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桃花潭名胜风景区四分之三的景点座落于境内。这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电力实施齐全(大唐陈村水电站位于境内)。

本支部有党员45名;有女党员7人;党小组4个;党支部支委4人。

支部书记翟继俊,村委会主任翟宗武,妇女主任舒七景。

38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龙潭村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龙潭村现有19个村民组,506户,1958人。耕地面积667亩,山场面积11117亩。

39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龙潭村

龙潭村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位于柿树岗乡西部,与山南镇相接,全村共20个村民组,共计2040人,耕地面积2718亩,拥有党员49人。

40 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龙潭村

龙潭村位于东港市十字街镇中南部,东与前阳机场为邻,西与安全村为邻,北接龙源村,南与棋盘村为邻。全村共有10个村民组,2485人。村现有土地面积6203亩,其中水田3300亩,旱田2903亩。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6477元。

龙潭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和花卉苗木为主,其中种植业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食用菌为主。目前全村食用菌生产100余万袋;养殖业主要以养殖奶牛、蛋鸡、肉食鸡为主。我村的升泰乳业奶牛场现有奶牛900头,蛋鸡9万只,肉鸡15万只;花卉苗木现有面积800余亩,品种20余个。

41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地处盱眙县丘陵山区的中心地段,为河桥、桂五、古桑交界处,村辖面积辖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

龙潭村名由村内一潭清泉得名。此潭依山而生,据传言此潭为通海之泉,因之名之为龙潭,山亦名为龙潭山。龙潭四季流水,泉水冬暖夏凉。

龙潭山为风水宝地之所,传言有周朝尚书身后埋藏于侧山,山上有石羊,石马,石狮屹立山中(因文革破坏,已经无几)

得助于龙潭水之福,龙潭村为丘陵山区稀少的前期种植水稻村。

龙潭村周边山林茂盛,有山有水,山有大井冈,小井冈,石羊山。山边有水,水有大龙潭,小龙潭,漏冲冈泉。山上野果,水中游鱼为旅游休闲的绝佳之处。该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42 云南云龙县长新乡辖村

村情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长新乡长春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长新乡南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长新乡1.5公里。国土面积0.94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9℃,年降水量765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31.53亩,其中人均耕地0.85亩;有林地731.73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户,有乡村人口37人,其中农业人口37人,劳动力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17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1.53亩(其中:水田13.2亩,旱地18.33亩),人均耕地.85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731.7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7.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亩,荒山荒地16.68亩,其他面积613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8户通自来水,有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土路路;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拖拉机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户;建有小水窖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亩,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1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5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36万元,占总收入的34.3%;畜牧业收入1.58万元,占总收入的23%;林业收入0.03万元,占总收入的0.4%;第二、三产业收入2.24万元,占总收入的32.6%;工资性收入0.66万元,占总收入的9.6%。农民人均纯收入241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6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在省内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户,共乡村人口37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18人。其中农业人口37人,劳动力21人。该村以白族为主,其中白族37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人,参合率97.3%;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长春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长新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5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人,其中小学生3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0.17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19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 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设在村委会,团员2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水利条件基础设施差,大部分水田都成旱地。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宽库塘蓄水建设,合理利用库塘能使旱地变水田。在发展产业上扩大烤烟、核桃种植面积,努力发展蔬菜和养殖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