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坪镇
释义
1 广东省连州市龙坪镇

龙坪镇是广东省连州市辖镇,位于连州东北部,辖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9307人。

区域概况

龙坪镇位于连州市东北部,东与西江镇接壤,南与连州镇交界,西与保安镇为邻,北与星子镇相接。辖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下辖麻步、垦区、黄芒、袁屋、松柏、朝天、石桥、凤凰、龙坪、东村、元壁、乌石、青石、太坪、沙坳、孔围等16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9307人。

气候环境

龙坪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最高温度38℃。冬季最低温度-3℃,年平均气温18.4℃,冬天可见霜雪,但时间较短,一般5-8天。年平均降雨量1700mm,雨期多在夏季。全镇地域广阔,既有典型的山区,又有半山区、丘陵地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资源,昼夜温差大,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基础设施

龙坪镇距连州市区15公里,有G107线、G323线、S259线、X393线、X394线等主干道路和各行政村公路纵横贯穿,全镇已实现自然村通公路,其中8个行政村村道通了水泥路,另外8个行政村村道硬底化正在动工兴建,有望2006年7月底全部竣工,交通十分便利。全镇范围内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覆盖率分别达90%以上。镇内现有两个变电站,正在规划中的龙坪11万伏变动站也将于近期动工兴建,工业用电十分方便。

自然资源

龙坪镇辖区内资源丰富。全镇自然环境优美,拥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如省一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温泉为重碳酸钾热矿泉,水温47-76℃,流量6.85升/秒,对皮肤病患者有奇效;还有马河秋色等景点,令人流连忘返。镇内土地、森林、水力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全镇共有耕地面积42548亩,其中水旱田面积27740;全镇80%的土壤都属于黄壤土,沙壤土和柴色土,PH值在4.3-7.2之间,对该镇栽培各种农作物十分有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15000千瓦,已引资开发电站13座,装机容量10140千瓦;已探明有硅灰石、碳酸钙、大理石、铁、硫、砒、煤等矿藏,其中,比较大型的矿藏有:碳酸钙储量750万吨;硅灰石分布面积达20平方公里,蕴藏量达160万吨,为全国之最,现年开采量仅6.2万吨,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煤炭储量800万吨,大理石储量1200万吨。当地劳动力资源充足,现有富余劳动力4500人。

经济发展

经济概述

200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农业总产值11989万元,同比增长6%;工业总产值 万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3615元,比去年增加了229元,增长6.76%;工商税收(含运输税) 万元,同比增加 %;镇级财政收入 145万元,同比增长 35.5%;固定资产投资5071万元,同比增长34.02%。

农业

镇内拥有黄芒农业生态示范园、龙兴优质水果基地等农业龙头企业。孔围萝卜、太坪紫红长茄远近驰名,其中孔围萝卜获国家农业部绿色无公害蔬菜质量认证。还有白菜、辣椒、青瓜、马蹄、莲藕等各类反季节蔬菜。“孔塘烟”在明清时期就已成为“贡烟”,享誉全国甚至海外。“大东山西瓜”、“大东山香芋”经过连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样鉴定,被评为“质量信得过农产品”,并被贴上激光防伪标签,在市场上树立起了自已的名牌。孔围萝卜、龙坪水晶梨、大东山西瓜、大东山香芋等经过逐年热销珠三角和港澳甚至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已经是名声在外,成为了粤北连州的特色品牌。水果类主要有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的水晶梨,以及布朗李、脐橙、沙田柚等。

文教卫生

龙坪镇现有3间卫生院,实现每千人口有医务人员1人以上,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教育事业又上新台阶,经整合教育资源后,全镇有2间中学合并为1间中学;经检查验收,龙坪中心小学被评为连州市一级小学,全镇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发展前景

近年来,龙坪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珠江三角洲产业逐步向山区转移的有利机遇,通过“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的工作方法,把外地的资金优势和本镇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外引内联,大力实行“农业稳镇、工业立镇、旅游旺镇、科技兴镇、依法治镇”的方略,有效地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2 贵州罗甸县龙坪镇

地理位置

龙坪镇地处罗甸县中部,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八总乡、沫阳镇相邻,南与凤亭乡、沟亭乡隔河相望,西与逢亭镇相连,北与板庚乡、云干乡接壤。全镇总面积189.9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0.07万亩;耕地面积10767亩,其中:田5722亩、土5045亩;宜林面积10.7万亩;宜牧面积5.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全镇辖区内有县机关、企事业单位103个(含省、州驻县单位)。全年平均气温19.6℃,无霜期达335天,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早熟蔬菜是其支柱产业之一。镇内交通便利,矿产、土地、水资源丰富,共有企业1583个,工农商市场前景可观。

历史沿革

1984年建立人民公社时,龙坪镇的前身即原城关镇公社,辖2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1991年8月开展建镇并乡撤区工作,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龙坪镇、立亭乡、所也乡合并建立龙坪镇。新成立的龙坪镇人民政府驻地设在龙坪,辖2个居委会、20个村,13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44人,少数民族人口20290人,总面积187.4平方公里。

2004年,原城东居委会与龙坪村村民委员会合并组建为城东社区;原城西居委会与新城村村民委员会合并组建为城西社区;原沙井村改为河滨社区。合并组建后的龙坪镇辖3个社区、17个村,129个村(居)民小组。

2008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82个自然寨和3个社区、29个居民小区,共有9984户,总人口39017人,其中农业人口26152人,非农业人口12865人。

发展前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龙滩水电站建设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龙坪镇结合实际,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紧密团结,开拓进取,抢抓争快,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了很多特色产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把龙坪镇建成一个聚生态、旅游、交通为一体的“旅游湖滨”和南下物流中心城镇。

3 贵州遵义县龙坪镇

概况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龙坪镇,位于遵义县中部,遵义市区东南部;龙坪人民政府坐落龙坪,营盘山北麓,湾塘河南岸。距遵义县县城南白镇20公里,遵义市区约20公里。海拔880米,县城南白镇至镇中心地势较平坦。面积126平方公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40882人。辖1居委会、21村委会。

历史沿革

原名隆平场,1932年改今名。1949年为中兴、龙坪、兴隆3镇。1953年改3乡。1958年撤乡建龙坪公社。1961年析建龙坪、新隆公社。1984年改置龙坪镇及大兴、双兴乡。1992年合并置龙坪镇。原龙坪区公所所在地,1992年撤销龙坪区,原龙坪区公所析龙坪镇、深溪镇(含原大窝乡,该镇1998年划入遵义市红花岗区)、喇叭镇(含原大土乡)。

经济资源

主产辣椒、烟叶、水稻、油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为农贸集市。有钢铁冶炼、水泥、砖瓦、粮油加工等乡镇企业。

文化教育

1、有中小学21所,职中1所。

2、瓦厂寺,是龙坪镇著名景点和佛寺文化见证,香客往来甚多。

交通状况

交通便捷,有省道马遵公路和县道经过,是连接遵义东南部重交通中心,也是遵义市区规划二环重要交通站点。

资源

龙坪镇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位于龙坪镇上水村境内已探明可采的碳酸锰,品位平均在27点左右,储量70多万吨。在位于龙坝居委会石家寨境内有大量的土地,经过化验,适合种埴茶叶,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大。

4 湖北武穴市龙坪镇

龙坪镇位于武穴市东部,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古称“鸿脑洲”、“龙坑”,至清嘉庆年间改名“龙坪”。因地势狭长,恰似一条卧于江畔的巨龙,故有“龙之乡”的美誉。国土面积63.8平方公里,辖8个村(下冯村、朱河村、五里村、大树村、向文村、朝阳村、沙墩村、牛车村等),1个居委会(花园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7万人。

中文名称:湖北省武穴市龙坪镇

外文名称:Hubei province Wuxue City Township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下冯村、朱河村、五里村等

政府驻地:龙坪

电话区号:0713

邮政区码:435416

地理位置:武穴市东部

面积:63.8平方公里

人口:4.7万人

方言:广济方言

气候条件: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车牌代码:鄂J4

经济发展

龙坪土质肥沃,历来粮棉种植水平较高,是全省重点棉区之一。近年来,棉田的“双套四熟”种植模式又在全省推广。镇内建有农业高级科技园一座,优质棉、无公害蔬菜、豌豆、意杨、特种养殖等基地10个。龙坪自古就是广济、黄梅、瑞昌、九江等周边县市的商业集散地。木屐、鼎罐业非常发达,无筋絮、细丝油面曾是朝廷贡品,仿古工艺鼎在明代就闻名于世,如今在湖北仍是“一枝独秀”。镇区内现有各类工商户500多家。

龙坪是闻名全国的“塑料城”。全镇现有各类塑料企业38家,主要产品有证件革、鞋底、拖鞋、包箱、钙塑、再生料、吹塑等7大系列36个品种。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规模产业2个亿,年生产各类鞋底1000万双。年产拖鞋30万双。还是全国6大证件革生产基地之一,证件革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

近年来,龙坪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给千年古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镇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形成五纵二横7条主干道,全长5785米,道路硬化率100%,绿化覆盖率达30%,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全部入户。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前来龙坪。四川彩虹集团已在龙坪建立中南分厂,其主导产品盘香年产50万箱,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盘香生产基地。

历史典故

龙坪镇历史悠久,文化名人辈出,相传清代嘉庆皇帝的老师即为龙坪镇的金会员,至今龙坪镇仍有一条街叫做会元街就是以他命名,关于这位金会元,民间还流传有不少传说,据说《宰相刘罗锅》里头也有不少事情即是引用金会元的桥段。

1998年长江洪水时,隶属于龙坪镇管辖的新洲村(为长江中心的一座小岛,呈三角形,灾前有居民近两千多人。)因防洪堤坝被毁,迁居龙坪镇朝阳村、朱河村等地组建移民新村,现在都在当地党委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不但丝毫未受洪灾影响,反而个个尽头十足,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始朝向小康生活奋进。

教育事业

龙坪镇中小学校

武穴市龙坪镇下冯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五里中学 武穴市龙坪镇五里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向文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大树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朝阳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朱河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沙墩中学 武穴市龙坪镇沙墩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牛车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花园小学 武穴市龙坪镇龙坪中学

武穴市龙坪镇龙坪中心小学   

5 湖北保康县龙坪镇

简介

龙坪镇地处荆山山脉南麓的保康县龙坪镇,是全省温饱工程重点乡镇。全镇版图面积202平方公里,辖10个村,59个村民小组,10161人。平均海拔1350米,全年无霜期180天,平均气温8.5℃。龙坪山峦迭嶂,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无污染。野生牡丹、名贵药材、红豆杉随处可见。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是避署纳凉的好地方,而且具有生产无公害食品独一无二的好环境,被省市专家确定为无公害优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化劣势为优势,变贫瘠为富饶,依托资源,在特色上做文章,建立了以青苞菜、萝卜、白菜、土豆、西红柿、青椒为主的2.8万亩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年产蔬菜1.5亿公斤,畅销15个省市,57个大中城市;蔬菜基地被襄樊市评为“十佳商品基地”,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截止2002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00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人均收入1932元,面对新世纪,新一届党委、政府将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建成高山明珠乡镇。

一、选支柱产业,启动脱贫。龙坪镇是一个典型的高寒乡镇,全镇自然条件恶劣,全年无霜期仅180天,平均气温只有8.5℃,90年代初,80%以上的农户吃饭靠供应,穿衣靠救剂。当他们从报纸上看到长阳火烧坪发展反季蔬菜致富的报道,就带领干部群众三上火烧坪考察学习,认为两地气候条件非常相似,可以把反季蔬菜作为脱贫致富的项目来发展。于是就动员党员干部和部分思想开明的农户带头试种,1995年试种500亩,亩平收入1120元,是种粮食收入的3.2倍,从此之后,他们坚持发展反季节蔬菜不动摇,2002年全镇种反季菜已达2.8万亩,远销20个省近100个城市,成为闻名全国的蔬菜大镇。60%的农户已进入小康行列。

二、壮支柱产业,促进脱贫。他们选准了这个脱贫致富项目后,就是如何壮大它,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在脱贫致富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实施中,始终通过抓"三带"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党员带头。十字冲、大阳坡两个村近三年蔬菜收入均过百万元,人平达到3000元以上,主要是党员干部带头。这两个村的党员干部家庭人均种菜2亩以上,人均种菜收入达2500元,村支书、主任每人种菜均在10亩以上;二是干部带领。支柱产业要成为真正的骨干项目,必须要有规模作保证,而规模的扩大必须依靠千家万户共同发展。因此,只有干部发挥好领导作用,才能引导本村和身边的贫困户告别贫困。大阳坡村五组原任村干部陈江亭,带领他所住屋场的两年弟兄和两个儿子,5户共种菜600亩,收入70多万元,户平3万元。三是大户带动。专业大户是先行者,也是能人,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无论是生产在发展环节还是销售产品环节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能带动一方,影响一片,成为远近闻名的种菜状元。

三、扶支柱产业,推动脱贫。脱贫要快,支柱要强;支柱要强,环境要扶。几年来,该镇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完成1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1、科教事业发展快。新建校舍10栋,改造危房100余间,既解决了学生上学难、教学环境差的状况,又为支柱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2、公路建设网络化,为支柱产业疏通命脉。按照"基地建到哪里,公路修到哪里"的要求。两年来,全镇农民没向国家要1分钱,自发新修公路56公里,汽车直达农户和菜园,便利的交通为产品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3、程控电话进农户,为支柱产业插上翅膀。先后投资近100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目前45%的农户安了电话,上了因特网,为促进农产品与大市场相对接打下了良好基础。4、改水工程快启动,为支柱产业输送血液。全镇改水40余处,既解决了3000余人、2000余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又方便了3200亩反季菜苗期灌溉。5、集镇建设上档次,为支柱产业塑形象。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把集镇建设上档次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抓好,达到了硬化、绿化、亮化,1997年获得市村镇建设三等奖,并年年获全县塑形象先进单位称号。农贸市场新增摊位21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活跃,吸引了大批客户到该镇购销,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山上大市场。

四、调支柱产业,加速脱贫。该镇通过几年大调结构,大种蔬菜,支柱产业不断稳固壮大。但他们不安于现状,紧盯市场,在"调"字上下功夫,在"优"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动脑筋。即调大"块头",区域规划,规模发展,海拔1200米以上的大水管理重点发展青苞菜,兼顾发展耐寒蔬菜,海拔800-1200米之间的龙坪管理区重点发展萝卜、白菜,兼顾发展青苞菜;海拔800米以下的朱砂管理区重点发展青椒、西红柿,兼顾发展萝卜、白菜等大路菜,在全镇范围规模发展间作套种土豆,调优"结构",针对市场,确立了以发展青苞菜为核心,配套发展青椒、西红柿、萝卜、白菜、西瓜等紧俏精细菜20多个品种,丰富了品种花色,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展深加工,先后投资120万元,兴建了年生产规模1000吨的腌泡菜厂,生产的榨菜、胡椒、萝卜梗、麻黄豆等20余个"酸嫂"牌系列品种,在99中国北京世界农博会上赢得中外专家好评,被评为湖北名优产品,改变了湖北无蔬菜名优品牌历史。2000年加工销售600吨,总收入400万元,加工增值纯收入115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拉长了产业链条,推动了蔬菜产业纵深发展。

文化教育

龙坪镇中小学名录


龙坪镇龙坪村小学龙坪镇冯家岭村小学龙坪镇温坪村小学龙坪镇株砂村小学龙坪镇申坪村小学龙坪镇莲花村小学龙坪镇冯家湾村小学龙坪镇杨家河村小学龙坪镇川山村小学龙坪镇仁和村小学龙坪镇香炉山村小学龙坪镇大阳坡村小学龙坪镇茨茹淌村小学龙坪镇十字冲村小学
龙坪镇初级中学

发展前景

展望新世纪,确立了将龙坪建设成为全国高山无公害生产名镇,全省重要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全市蔬菜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化体系,成为兴镇、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计划发展基地3万亩,收入1500万元,人平蔬菜收入再增300元,全镇增收500万元。

6 湖北建始县龙坪乡

[地理位置]龙坪乡位于建始县东北角,地跨东经110009`,北纬30048`。南与高坪隔石柱河、石门河而相望,西接茅田,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

全乡版土面积225平方公里,其版土图图形状如正向长江游去的一条鲤鱼。全境属于巫山山脉,山脉走向纵横交错,山峰高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境内层峦叠障、沟壑纵横、多槽、坦和坡地。西北最高点尖峰山海拔1882米,东南最低点下方河海拔800米,海拔高低相差1000余米。境内年平均气温14OC,年平均降雨量1400—16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俗有“自古龙坪多云雾”之称,属典型的高寒山区。

209国道经过境内7个村和龙潭、楂树坪两个乡集镇,经209国道距巴东港63公里、距邺州镇82公里,“楂红”、“楂巫”公路穿过距龙潭坪集镇19公里的楂树坪集镇,向南28公里接318国道线,向北通重庆市巫山县城。

[历史沿革]龙坪自改土归流后,一直属建始管辖,民国7年(1918年),龙坪属建始县设“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10个区的礼字区。民国24年(1935年),龙坪属长梁区所辖的联保。民国25年(1936年),龙坪属建始县所辖的一个乡。民国32年(1943年),龙坪属茅田区的一个乡,辖10个保168个甲。

1949年11月6日,建始县人民政府成立后,龙坪属于茅田区所辖的乡。1950年,龙坪的10个保改为10个行政村,仍属茅田区所管辖。1953年至1955年,龙坪建乡15个,撤消行政村,辖350个互助组,其间于1954年组建农业合作社1个,到1955年发展到10个。1956年,组建农业合作社35个,其中高级社1个。1957年,建乡8个,辖36个大队,218个生产队。1958年,龙坪、高坪合并为高龙公社,龙坪设9个管理区,辖 31个大队,128个生产队。1959年至1975年3月,将9个管理区改为区辖的9个人民公社,其大队由31个合并为28个,生产队由128个增加为210个,1964年2月将生产队合并为186个。1975年4月,龙坪设立县辖的龙坪、阳坪、申酉3个人民公社,将原高坪的荣河公社划归申酉公社,将原柳林公社的大洪大队和阳坪公社的和兴大队划归青花公社。龙坪、阳坪、申酉3个人民公社下辖28个大队,186个生产队。

[行政区划]1984年7月,折社建区,原龙坪、阳坪、申酉3个人民公社合并为龙坪区,下辖龙潭坪、光河、楂树坪、柳林、下棋棚、申酉坪、小垭、花椒园、玉兰9个乡(镇)人民政府,设立1个区集镇,将原前进大队在集镇范围内的3个生产队划归原社直的农科大队变更为许家湾村。

1996年11月,撤消龙坪区建立龙坪乡人民政府,原9个乡(镇)人民政府变更为9个管理区,将楂树坪集镇纳入建制镇。1997年7月,将玉兰坪管理区的玉兰坪、黄金坦两个村合并到龙潭坪管理区,全乡辖8个管理区30个村(居)民委员会267个村(居)民小组。2002年4月,撤消8个管理区设立龙潭坪、楂树坪、申酉坪3个办事处。2002年11月,将居委会、龙潭村、许家湾村合并为龙潭坪村,全乡30个行政村变成28个行政村。

[土地资源]全乡总面积2246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5330公顷(天然林12000公顷,人工林3330公顷),河流、道路、宅基地及草山草坡面积4600公顷,耕地面积2670公顷,现有耕地面积约2537公顷。

由于全境地面型态结构的沟、槽、淌、坡交错存在,大于25度的坡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左右,耕地主要为两大类型,一类是高山一带的冷气灰色田,地力较差,一类是二高山一带的大土田,地力稍强一些,全乡以玉米和洋芋生产为主,二高山以下生产小麦、油菜、豌豆和花生。其经济作物,高山主要出产蔬菜、党参、玄参、西大黄、云木香、大力子、桔梗、独活等,二高山一带以烤烟、魔芋为主。

[生物资源]立体型自然气候,使境内蕴藏了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马褂木,俗名鹅掌秋。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锦鸡,且分布较为广泛。有名贵树种泡桐树,数量不多,零星分布。在下棋棚村的下棋棚生长着一棵很大的华山松,树高36米,胸径0.95米。在杨桥河村的白果树坪有棵巨大的白果树,此树枝繁叶茂,占地面积达0.1公顷。全乡盛产梨子和苹果,高山的部分地方盛产核桃。二高山以下盛产柿子。芸豆,又名大四季豆,是高山一带的特产。在辽箭坪、岳家坪、桃园垭、山羊头等地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其茶叶品质较好。另外,野生天麻,贯叶连翘(对叶草)、鱼腥草等野生中药材较为丰富,每年都有大量采购,是农民收入的一个补充部分。

[水能资源]境内主要河流有冷水河和纸洪溪,冷水河发源于铁场坝和小垭子交界的龙洞子,流经下方河、毛茸河注入野三河。纸洪溪发源于辽箭坪与瓦渣坪交界的猴子洞,流经马玲河注入重庆市的抱龙河。两条河流曾经开发建成电站4座装机容量1184千瓦。

[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的矿藏、矿产资源有煤、铁、硫、硒、铅、耐火材料、墨玉大理石和石灰石8种。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十八格一带,储量3200万吨,1958年大办钢铁和人民公社时社办企业进行过大量开采。全乡煤炭储量达8200万吨,重点妥布在铁场坝、吴家湾、磨场沟、杨家槽、黑岩包、阴阳槽、姜家沟等地,柳林煤矿生产的无烟煤是远近较闻名的优质煤。全乡煤炭开采最高产量达10万吨以上,产值2800万元,目前仍是该乡的一大支柱产业。

<!--end-->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