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归镇 |
释义 | 1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镇龙归镇为一地名,在我国广东省广州市以及广东省韶关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龙归镇, 白云区辖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北部 。驻地清乾 隆四十六年(1781)建圩,因村民多在牧牛归来才去赶集趁圩,故名牛归圩。清嘉庆五年(180 0)扩圩时,雅化改名龙归。镇因圩名。原属番禺县。1958年划归广州市郊区。同年由太和、 龙归两个大乡合建太和公社。1984年改设大和区,1986年撤区置龙归镇。? 2004年6月,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太和、龙归两镇合并为新的太和镇。 2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地理位置 龙归镇位于武江区的中西部,地处东经113°20′02〞—113°32′26〞,北纬24.35′38〞—24°49′14〞,东邻西联镇和曲江区的白土镇,南与曲江区的樟市镇、罗坑镇相接,西与江湾镇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北与重阳镇相连。距韶关市区19公里,是广东省275个中心镇之一。辖15个村委会和一个社区居委会,2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456户,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总面积237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389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5057亩,山林面积35万亩。 特色农业 龙归镇是韶关市的农业大镇、依托城郊,近年来,不断巩固扩大淮山、茨菇、马蹄、粉葛、生姜、果蔗等十大传统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发展三元杂交猪和三角舫、光倒刺鲅、娃娃鱼等优质鱼的养殖,引进中药材青蒿种植。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5亿元,比增5.3%;农村经济总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2元。 自然资源 龙归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南水河、江湾河、密落河、续源河、江南河五条河流,可开发的水资源理论蕴藏量4万千瓦,到2006年底,全镇共建成31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万多千瓦。矿产资源品种多。有煤矿、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稀土矿、铋矿、莹石矿、锡矿等,境内还有丰富的森林等资源。 工业概况 龙归镇工业以小水电、矿产开采与冶炼、金属加工业为主,近年来又引进了一批家具、物流、丰产林等项目,目前重点建设项目有投资6000多万元。未来几年在镇区内计划建设面积38万平方米的亿华物流中心;同时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0000亩番禺大岗(武江)产业转移工业园。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比增18.7%;镇财政收入1784万元,比增11.5%。 交通状况 龙归镇交通便利,国道323线、京珠高速公路通过该镇,并在该镇社主地段设有高速公路进出口。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共引进外资1500多万元进行了旧城改造,形成了集居住、饮食和商业于一体的河滨新街。完善了3条主要街道及龙归至社主西线公路的美化、亮化、绿化设施。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镇区规划面积从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5平方公里,并且与韶关市政规划相衔接。 科教文卫 该镇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有中学2间,小学14间,幼儿园4间,教育设施齐全,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镇区有中心卫生院1间,各村委均覆盖有医疗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65%以上;大部分村委开通了有线电视,可收看30多个频道。村村通电话,通讯信号覆盖面100%。村委办公场所于2006年底全部实现楼房化。农村安居工程进展良好,近年来,共建成文明新村10个,分散户改造4000多户,镇通村公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底化。沼气工程建设自2005年开始发动以来,已建成沼气池1536个。 历史文物 龙归镇有著名的“九子石”、文武阁、董村寺等名胜古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