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冈镇 |
释义 | 龙冈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地处盐城市区西郊,距市区9公里。龙冈原名“冈门”,在解放前被一名镇委干部改名。龙冈镇东临盐城机场和204国道,南接宁靖盐高速公路和盐金国防公路,省道盐兴、盐淮路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中文名称:龙冈镇 别名:冈门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 下辖地区:龙冈,鞍湖等 政府驻地:龙冈镇青龙居委会 电话区号:0515 邮政区码:224011 地理位置:东部沿海 面积:93.51平方公里 人口:7.68万人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建盐小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苏J 基本概况龙冈镇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地处盐城市区西郊,距市区9千米。龙冈原名“冈门”,在解放前被一名镇委干部改名。龙冈镇东临盐城机场和204国道,南接宁靖盐高速公路和盐金国防公路,省道盐兴、盐淮路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乡镇介绍龙冈镇位于盐城市区以西,距市区9千米。镇政府机关驻龙冈,以镇北绵延7.5千米形似卧龙的沙冈命名。东与张庄街道交界,东南与潘黄镇接壤,南与郭猛镇毗邻,西与秦南镇交界,北与建湖县的庆丰镇相望。镇内旅游景点有华都森林公园、当代名人胡乔木故居、现代草书书法家胡公石墓。全镇土地面积9340公顷,耕地面积5030公顷,下辖22个村、8个居委会、3个管理区,至2008年底总人口77061人。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95亿元,财政收入122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13元。 龙冈镇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齐头并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兴盛,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市前茅,被评为江苏百家名镇、市明星乡镇,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九五’期间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龙冈是盐城市的工业重镇,突出的区优势,雄厚的实力优势,领先的技术优势使龙冈工业得以迅猛发展。跨入新世纪,永不满足的龙冈人正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大、中、小并举,高、中、低并举,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举的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热忱欢迎国内外仁人志士来龙冈投资兴业,共创辉煌的明天。 乡镇历史龙冈地处盐阜平原,古代称“淮夷地”。龙冈这个古老的集镇在秦汉时期就已兴盛,成为盐、铁、鱼、和粮的集散地。宋朝开宝元年,龙冈西郊就建成了弥陀西寺,前后共十三幢房屋。本地闻名的凤凰桥,明代万历县志上已有记载。 龙冈以镇北绵延十五里行似卧龙之沙冈而得名,遂设龙冈镇。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为龙冈市,民国18年为龙冈镇,民国34年又改为龙冈市,民国35年建龙冈区,后改为城区;民国36年恢复龙冈区,1957年划分为杨斌、龙海两个大乡;1958年成立龙冈人民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为龙冈乡,1984年4月改为龙冈镇,实行以镇代乡,以镇管村的体制。2001年,原盐都区鞍湖镇划入龙冈镇,设龙冈镇鞍湖社区。2010年龙冈镇的丁晏居委会并入盐都区盐龙街道办事处。 面积人口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显示,该镇土地面积9340公顷,耕地面积5030公顷,下辖22个村、8个居委会、3个管理区,至2008年底总人口77061人。 社会发展龙冈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齐头并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兴盛,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市前茅,被评为江苏百家名镇、市明星乡镇,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九五’期间发展乡镇企业先进乡镇”。境内有该市著名的江苏省龙冈中学,该校始建于1953年,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牌。1997年3月,被省教委确认为省级重点高中。2004年经省教委验收合格,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国家级示范高中)。镇内旅游景点有华都森林公园、当代名人胡乔木故居、现代草书书法家胡公石墓等。 组织机构龙冈镇内设机构 一、党政办公室 主要负责承办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方面的事务工作。 二、财经办公室 主要负责财政财务、统计、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 主要负责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村镇建设规划等管理工作。 四、经济工作办公室 主要负责工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科技、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管理工作。 五、综合治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负担监督和违法事件的查处以及相关的执法工作。 龙冈镇下属事业1、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2、文化广电服务中心 3、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5、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 6、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农业建设该镇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洪渡、兴龙千亩应时水果渐成规模。加强特色村培育,江渡等5个村居被市政府评为五金配件、杞柳编织、玻璃仪器、生猪养殖等专业特色村。建成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个经济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储巷柳编合作社被列为重点协会,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达到90%。重视农产品创优塑牌,盐淮大米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产品、奥威饲料获部级名牌农产品、龙冈牌鸭梨获省级金奖,凤凰牌种子等6只产品被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新建龙冈牌鸭梨等3个省级无公害产品基地。健全完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2006年新增转移劳力1100从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务工收入同比增长43.7%。 经济发展龙冈是盐城市的工业重镇,突出的区优势,雄厚的实力优势,领先的技术优势使龙冈工业得以迅猛发展。跨入新世纪,永不满足的龙冈人正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大、中、小并举,高、中、低并举,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并举的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 全镇有各类企业600多家,形成机械电器、玻璃仪器、针织服装、建筑建材、精细化工、商贸流通六大支柱产业。龙冈凤凰高新科技园区、民营创业集中区已初具规模,IT软件、申同管道、鑫源铜业、弘策电子等一批高新大外项目相继入园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特色,建成万亩果林、万亩无公害水稻及千亩特种蔬菜基地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95亿元,财政收入122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913元。 村庄工业龙冈镇总结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即:打“三色”牌、闯特色路;念工业经、唱招商戏;扶龙头户、兴支柱业;搭支撑架、建小山城。在民族工作社会化机制强力实施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龙冈畲族乡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新修村到组简易公路54公里,新建百米大桥4座,小桥近30座,完成50公里出乡进村公路硬化建设,区位劣势正逐渐转变为区位优势。投入三百多元完成王家城等8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达标建设,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新建水陂10座,维修水陂12座、电排站8座、山塘6座,修复河墈400多米,渡槽水渠近2公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日益舒适;特色农业效益凸显,年饲养白鹅、灰鹅4万羽,种草养鹅已成为畲乡农民致富的热门话题。此外,高山蔬菜、食用菌、药材苗木、山羊养殖等项目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油茶基地、毛竹基地、蔬菜基地、烟叶基地、种羊基地、食用菌基地等农产品基地纷纷建立,农民从事农业所获得的收入稳步增加。 工业强乡富民得以实现,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等方式在县城工业园兴办了双宏电气、瑞龙芦荟茶、华鑫玩具、金汇实业、新纪元服装、良家小品等十二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年产值16亿元年纳税在8千万元以上的江西东盛铜业有限公司落户县工业园区,将成为畲乡富乡富民的又一个产业支点;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圩镇整体规划布局和老街拆迁,形成了四横两竖的“目”字新城区,自来水、有线电视、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基本到位,主街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完成墟镇中心城区整体规划及修编工作,新建设的休闲广场达3000平方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6个村通了有线电视,500多农户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编排的5台民族歌舞多次参加文艺汇演并获奖,《走进龙冈》一书进入审编阶段,开坚持经常性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民俗文化不断浓厚,新建设的民俗文化新村成为了推介畲乡的名片。在全民创业共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大潮中,龙冈一万四千余干群将发扬“齐声唤,同心干”的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于畲乡的项目建设和经济腾飞中去。 双培双扶是强化管理,提升农村党员素质。龙冈镇在建立健全“双培双扶”示范户的培育、培训、管理和帮扶贫困户等制度,特别是加大对党员干部和示范户的培训力度,强化培训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党的理论、政策法规、致富技能、先进事迹、现代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会干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是明确标准,大胆启用致富能人当村官。龙冈镇结合村级党支部换届选举,在“选人”上下功夫,重点以“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为选拔范围,力求把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群众满意、党员认可、致富带富能力强,并具有较高素质的党员作为选拔村党支部书记的标准。同时建立“双培双扶”档案,并确定专人联系,重点培养。 是创新机制,形成“双培双扶”良性互动机制。一是大户带动、党员联动。在能人大户中开展“一帮一”、“一带几”的结对帮带活动,使他们做到先帮后、富带穷。龙冈镇对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贫困户,着重从路子上“帮”,通过协调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进行帮扶,直到其脱贫致富;对致富户,着重从思想上“联”,并通过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来赢得群众的认可,并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培养其入党。二是其他促动。建设一批成规模、针对性强的示范基地,如在上芭蕉村建立“竹器加工基地”,在伊家村建立“石蛙养殖基地”,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支部带动、党员联动。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协会,把农村党员、村干部和发展能手与农民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用首期基数为60万元的西周镇党员困难互助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开展致富能人及党员联合担保小额贷款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带发展”、组织“带进步”的作用,以“双扶”为载体,实现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到集体个人一起推动的模式。 是开辟新途径,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利用组织资源,增强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加大对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力度,龙冈镇投资260万元建成“强村富民综合楼”工程,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8万元,涉及收益村24个。二是积极实施山区“移民工程”。已完成10个村983户2847人高山移民工程。通过实施“移民工程”,提高农民的收入,逐步实现了脱贫致富。三是开展“村企联姻”。实施以工扶农,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展村企结对全覆盖,真正实现村企共建。同时对企业强化激励考核办法,确保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