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洲棋 |
释义 | 六洲棋,又称:淮南棋、插方、来马、五福棋,中国民间传统棋类体育形式。源于淮南市民间,简便、通俗、易学,在民间广为流行,深受社会底层大众的喜爱。龙其在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以及湖北省、山东省非常普及,并流传到中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起源于劳动人民生活,根植于民间大众之中,它简捷、明快,趣味性、竞技性强,是一项长期流行于民间,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竞技项目。对于启迪智慧,休闲娱乐,增进交流非常 有益。列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六洲棋 遗产级别: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文号:皖政(2008)93号 批准日期:2008年12月4日 项目编号:Ⅵ—4 申报单位:安徽省淮南市 历史渊源六洲棋起源于17世纪中期的明朝末年淮南渔民“蔡家网船”,由于蔡家祖先长期用渔网捕鱼,休闲时为消遣时光,突发灵感,以渔网做棋盘,贝壳做棋子,利用淮河上的捕鱼规则发明了“渔网棋”,经过多年来的完善、推广、演变而来。因古淮南又称古六州,故名。在六洲棋推广方面,清末有个渔夫叫蔡前初,看到六洲棋的好玩,就想在全中国推广普及。他上起镇阳关,下至临淮关,以棋会友,走一路,拜一路,会一路,曾经七七四十九拜,与当地有威望的绅士拜把子,为的就是把六洲棋作为淮河两岸的文化传播并融合,加之六洲棋的通俗好玩,很快风靡了大江南北。虽是民间行为,但也渐渐被官方认同,中原地区几乎人人皆知,并推广到了港、澳、台地区。 六洲棋从清末传遍全中国时,各地的叫法虽不同,但下棋的套路基本一致,大致都是“三步丁,四级推,摆五福”等等。对弈双方在棋盘上各占18个棋位,棋位的含义也就是淮河上捕鱼的要地。当时还有一种传说,到新的一处开辟领地捕鱼,必须要“摆码子”——即以六洲棋会当地的要人。一般的棋技是根本上不了台面的,你要想立得住,就要提高技艺,所以,当时的六洲棋普及之快,技术进步之快,早已不亚于中国象棋和围棋。 表现形式六洲棋棋盘是由横竖六条30厘米(左右)长的线段组成,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而且平行的;横竖交叉线段两端不出边线,组成一个大正方形,正方形中间是25个小正方形,两线的焦点称之为棋位,棋位的含义是淮河上的捕鱼要地,六六三十六个棋位。对奕双方在棋盘上各占18个棋位,这些棋位在棋盘上有着对称性质,每个棋位都有特定的命名,凡是对称的棋位名称相同,为区别起见,给予编号。棋子正面分黑白两种,背面涂以黄色,即黑黄、白黄两种,总称黑、白、黄三色棋子。六洲棋的对弈过程,分做两大阶段:即着子阶段和运子阶段。 游戏规则交战双方各挚黑或白棋子(或其他什么的,哪怕是酒瓶盖),轮流将自己的棋子下落与交叉点上,每次落一子,如果本色棋子有三粒及以上或左右看或上下看或斜着看等,只要有一种情况能形成不间隔的直线,或者最小的方框的四个点都是同色棋子,就算得分了(此时称为“成子”),也就能得分了(若有六个棋子能形成一条直线,那就是“大杠”了,能得两分呢)。每得一分,就可以将对方尚不是“成子”的那些棋子中的任何一个棋子暂时让它失去功能。当全部36个交叉点均被棋子占满后,再将那些失去功能的棋子拿开,让原来的点空出来。以后,交战双方轮流着每次将自己的棋子移动一个交叉点到空出来的交叉点上,当移动后能形成“成子”,就可以得分了,依此类推地继续下去,直到棋盘中只存在一方的棋子,就是胜方的。 传承情况因其来源于民间,简便、通俗、易学,在民间广为流行,深受社会底层大众的喜爱。龙其在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河南省、江苏省、以及湖北省、山东省非常普及,并流传到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起源于劳动人民生活,根植于民间大众之中,它简捷、明快,趣味性、竞技性强,是一项长期流行于民间,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竞技项目。对于启迪智慧,休闲娱乐,增进交流非常有益。由于一直在民间流传,六洲棋一直没有统一的棋盘、棋子,以往人们在下棋的时候都是在地上画几个简易的格子当作棋盘。一直没有形成相关的辅导与学习教材,更谈不上棋谱,这给六洲棋棋友和想学习六洲棋的人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在名称上也很不统一,在淮南一带叫六洲棋,在阜阳叫插方、来马,而在山东青岛,则叫“五福”。2007年开始,安徽省合肥市高校的蔡启敬等几位大学生对这一古老棋种进行挖掘、整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合工大六洲文化传播项目组。为整理、推广六洲棋,非遗的传人蔡涛对全国的六洲棋进行了研究,整理出六洲棋的基本下法以及比赛规则,并且申请了专利保护。他们还计划举办六洲棋棋艺比赛、校园推广、棋艺讲座等。同时,他们还将进行游戏软件开发,在网络上推出六洲棋网络游戏;整理棋艺书籍、教材,以供出版。2008年年底,淮南六洲棋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淮南市首届农民文化节上,六洲棋列入比赛项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