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义说
释义

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说法之一,源自《毛诗序》。《毛诗序》承袭《周礼》六诗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作品名称:六义说

创作年代:东周时期

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屈原

六义说的内容

六义说:即《诗经》中的风、赋、比、兴、雅、颂,最早由《周礼 春官 大师》中提出“六诗说”后,《毛诗大序》发展为“六义说”,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体裁,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风》是“以一国为事,系一人之本”,既通过个人的抒情言志反映一国的政教风格。《雅》是“言天下三事,行四六之风”说王政费兴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盛衰;《颂》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的诗,主要是歌颂先王公德祈祷神明,赋之善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六义说的讨论

1、《周礼》的六诗说见于《春官·太师教六诗》条,讲到,“以六律为之音”,可知是重在乐诗,但又讲到“以六德为之本”,则又与“义”相近。《毛诗序》之六义说,则只能以《诗经》为主而偏于‘诗,的那方面。论诗固可有诵诗、弦诗、歌诗、舞诗四种,但同一诗篇,都可有诵、弦、歌、舞四种作用。弦与歌都指乐歌讲,诵与舞则是诗的作用之两极端。所以讲六诗可以不分体与用,讲六义就不妨分体用。

2、《周礼》的六诗说见于《春官·太师教六诗》条,讲到,“以六律为之音”,可知是重在乐诗,但又讲到“以六德为之本”,则又与“义”相近。《毛诗序》之六义说,则只能以《诗经》为主而偏于‘诗,的那方面。论诗固可有诵诗、弦诗、歌诗、舞诗四种,但同一诗篇,都可有诵、弦、歌、舞四种作用。弦与歌都指乐歌讲,诵与舞则是诗的作用之两极端。所以讲六诗可以不分体与用,讲六义就不妨分体用。

《毛诗序》将乐之“六诗”改称为《诗》之“六义”,已有偷梁换柱、混淆视听之弊。而孔颖达《毛诗正义》复据此解释所谓“六义”,云:“然则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交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这就是所谓“三体三用”之说。宋朱熹也说:“《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也;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六诗”原则上是诗体的分类,“六义”原则上是诗用的分类。至“六义”之说盛兴,“六诗”之本义遂渐趋湮灭。

3、祝尧论述了古赋的艺术特征:“然赋之为古,亦观六义所发何如尔。”祝氏解释六义说:当讽刺则讽刺而取诸风,当援引则援引而取诸比,当假托则假托而取诸兴,当正言则正言而取诸雅,当歌咏则歌咏而取诸颂,则诗人之赋,吾又兼之。风为讽剌,比为援引,兴为假托,雅为正言,颂为歌咏。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六义不仅可以用于诗,也可以被辞、赋以及其他文体所采用。

毛诗序简介

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作者不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