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联村
释义
1 湖南省常宁市罗桥镇六联村

村情概况

六联村位于湖南省常宁市罗桥镇北面3公里处。省道214线穿越全村,东临潭水及大义山脉。

主要产业

每到水稻将近收割的时候,六联村附近一带风景迷人。一望无际的稻田,风吹起一层层的稻浪,阳光洒下来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置身其中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和不快。有诗云:“湖波一垌田,名满誉湘南。风起稻花浪,云开金色天。石盘生贡米,潭水出清源。乡意留南岭,情归大义山”,是对这里最好的写照。全村主要种植水稻及烟叶,每家每年大约可以压榨10公斤茶油。农村合作医疗遍及每个村民,实行土地承包制。村民大多南下打工,书记带头种植烟叶,取得较好效益。村书记李金初、村主任尹生光。

2 安徽省凤台县新集镇六联村

村情概况

六联村隶属于安徽省 淮南市 凤台县 新集镇,位于新集镇东部,与建颍乡、西三十铺镇相邻,16个自然庄,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村1056户,4008人,耕地4264亩,

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找准路子,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尽快带领全村人民建设小康生活,是该村的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充分发挥全村广大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学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

发展规划

结合该村具体发展规划如下:

一、 本年末在全村修建水泥路2条,长2.12公里;

二、 本年修建灌溉站1座,水渠配套;

三、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600亩,农作物套种。

四、 全村养猪1000头。

六、 全村饲养山羊2000只,养鹅4000只;

七、 全村整修鱼塘400亩,现已建成300亩;

八、 实行小麦水稻良种良法推广95%以上,加大科学种养含量的总体设想,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安徽省歙县璜田乡六联村

歙县 璜田乡 六联村地处大山深处,与浙江省交界。这个村曾是上个世纪70年代安徽省农村建设先进的一面旗帜。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总支扎实开展学习教育,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推行整改承诺,使六联这个“老典型”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2月3日清早,六联村的“群众热线”接到报告,距村委会3.5公里的黄柏坞村民组因连续大暴雨发生山体滑坡,两家农户的房屋被泥石流围堵,情况十分危急。接到电话后,村两委6名党员迅即赶往现场,紧急转移被困群众,组织全组100多位村民冒雨抢险。经过3天的紧张抢险,清运泥石150多立方米,有效控制了险情,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联村各村民组分散在各个山头,为方便群众办事,村里开辟了为民全程代理服务窗口,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户口、医保咨询、纠纷调处等日常事务。村党支部还在今年初投资3000元,为13个村民组安装了高音喇叭,并在全县率先开通“群众热线”电话,由村两委成员和调解委员会成员轮流值班,及时接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求助,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据了解,这部热线电话开通至今,已成功处理各类事件40余起,群众交口称赞。

六联村党总支在整改提高阶段,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有的放矢地推行党员整改承诺制。全村党员结合自身特长,从山区产业发展、扶贫帮困、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提出承诺。针对群众提出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村级道路等级低、手机没有信号等实际问题,村党总支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走“茶叶为主、养殖业为辅、加工业并举”的发展路子,并承诺两年内争取村级公路油路化,今年内争取建成移动通信基站。

目前,该村通过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不仅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让广大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身边出现的新气象、新变化。

4 云南省大理剑川县羊岑乡六联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剑川县羊岑乡,地处羊岑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7.50公里,到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32公里。辖香柏树、仁和、水自坪、青场、桑木箐、埂子箐六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77户,有乡村人口2509人,其中农业人口2475人,劳动力120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39人。

全村国土面积22.77平方公里,海拔2,378.00米,年平均气温11.70℃,年降水量842.2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核桃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117.00亩,人均耕地0.94亩,林地21,946.00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40.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17.00亩(其中:水田1270亩,旱地847.00亩),人均耕地0.94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1,946.00亩,其中经济林果1,914.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85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草地7,959.00亩;其他面积2,127.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47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547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47户(占农户总数的94.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9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495户(分别占总数的85.79%和85.79%)。

该村到乡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 7.5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50 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农用车7辆,拖拉机19辆,摩托车56辆。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7户;建有小水窖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18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自然村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情况。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5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40.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5.55万元,占总收入的14.9%;畜牧业收入167.73万元,占总收入的26.1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00头,肉牛1412头,肉羊2494头,鸡1950只);林业收入4.5万元,占总收入的0.7%;第二、三产业收入 136.59万元,占总收入的21.31%;工资性收入212万元,占总收入的33.07%。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8人(占劳动力的9.78%),在省内务工76人,到省外务工4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销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4.6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7.2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花椒等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4个,其中,已登记注册4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509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577户,乡村人口2509人,其中男性1276人,女性1233人。其中农业人口2475人,劳动力1206人。该村以白族为主(是傈僳族、彝族、汉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393人,其他民族116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4人,参合率99.96%;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 7.5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0人,在校学生192人,距离乡中学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35人,其中小学生192人,中学生243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0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 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4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 1544.3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6000元,一事一议筹劳100个(劳均60元)。年末集体总收入 0.00 万元,有固定资产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 ,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9人,少数民族党员59人,其中男党员46人、女党员13人。该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羊岑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等组成,下设4个村民小组。

该村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48人。

人文地理

“慈云古木”位于仁和村后象鼻山,古柏苍天,竹木深幽,该景区由慈云庵、本主庙组成,景区内有古柏树、大栗树、大青树三棵,各有三十余米之高。

慈云庵建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系施育所建,寺内除泥菩萨外,珍存着城隍、本主、子母娘娘等六尊木雕佛像,工艺精巧,栩栩如生。每年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本主庙会,将木雕神像分别供于三顶彩轿之中,鞭炮阵阵,敲锣打鼓,遍游村巷,甚是隆重、热烈,下羊片(六联、新松)称为迎接“五百天”,男女老幼争先朝拜。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180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几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本村基础设施差,特别是灌溉条件较差,文化和医疗卫生方面较落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较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种养殖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泡核桃、烤烟等特色产业。

5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六联村

六联村位于浙江省椒江区前所街道,曾是沿海乡的所在地,最大的中心村,后并入前所街道,故名为下洋屋,人口密集,商业发达,村内有上规模眼镜企业数十家,外来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很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