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六工镇 |
释义 | 介绍六工镇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昌吉市东北郊,是区、州、市三级重点建设镇,行政辖区面积108.1平方公里,耕地6万亩,养殖水面15000亩,常住人口近2万人。六工镇位于昌吉州 首府昌吉市北郊8公里处,自东向西分别与乌鲁木齐市、米东新区、五家渠市接壤,是区、州、市三级重点建设镇,省道昌五、乌五公路横贯全镇。行政辖区总面积10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6万亩,养殖水面1.2万亩,是乌昌地区重要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全镇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万,有汉、回、维、哈萨克等1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321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7%。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百家工会示范乡镇”、被自治区授予“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自治区园林城镇”、“依靠科技奔小康示范镇”、“小城镇建设优秀示范镇”、“村镇建设先进单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体育特色镇”等称号,被州上评为“六好乡镇党委”、“文明乡镇”、“昌吉州先进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民族团结模范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六工镇政府及所属事业单位共12个(六工镇政府、六工镇广播服务中心、农业机械管理站、林业工作站、农经站、菜篮子办、农业技术推广站、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乡镇企业办、土地规划管理所、卫生院、水管站),其中:科级单位1个,相当股级单位11个。 经济六工镇地处新疆经济最发达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前沿,恰好位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五家渠市相夹的金三角地带,区域优势明显,便于接受城市的能量辐射,并有利于生产要素能量的集聚和高效释放,是昌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镇。 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业总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4 %(种植业收入1.42 亿元,同比增长7 %;畜牧业收入1.01 亿元,同比增长26 %;渔业收入0.38 亿元,同比增长,14%);二、三产业营业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二产收入7.03 亿元,同比增长15 %;三产收入0.78 亿元,同比增长15 %;劳动力转移收入778万元,同比增长25 %);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7元,较2010年净增1224元,人均同比增长12 %。 六工镇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是一块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宝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方便快捷的交通、通讯条件,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都为六工镇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一、地理区位六工镇位于昌吉市东北郊。镇政府驻地为新庄村,至昌吉市距离为8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25公里。六工镇北部与农六师五家渠市相邻,东部与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米东区长山子镇高家湖村接壤,西部与昌吉市滨湖乡相接,南靠昌吉市园艺场,总面积约为108.1平方公里。 六工镇处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9°13′~91°22′,北纬43°25′~45°29′。海拔高度为500~550米,南高北低,呈长条形地状,南北纵坡平均为3.2%,较为平坦。 六工镇与外界联系有昌五、乌五两条公路,昌五公路与乌五公路贯穿镇域。乡村道路已基本形成网状分布,镇与村、村与村、农庄与农田均有道路相通,生产、生活非常方便。昌吉市公交公司分别有8路车(昌吉亚中商城—五家渠),37路车(昌吉亚中商城—下三工村),穿越六工镇域进入六工镇,50路车为杜氏旅游专线车。 到2009年底,全镇有耕地6.78万亩,养殖水面1.2万亩。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9人,占4.5%),总户数3491户,有汉、回、维、哈萨克等11个民族,其中汉族9449人,占75.3%;回族2363人,占18.9%;维吾尔族521人,占4.2%;其他民族445人,占3.6%。 昌吉市六工镇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最具发展潜力的黄金地段,是区、州、市三级重点建设镇,省道昌五、乌五公路纵贯全镇,俗有经济发展“金三角”之称。六工镇是乌昌地区重要的蔬菜瓜果、鲜鱼、葡萄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塞外江南”之美誉。 二、资源条件六工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以及“自治区园林城镇”、“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自治区小城镇建设优秀示范镇”、 “自治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诸多荣誉称号。2004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118个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278个城乡一体化试点镇,2009年被自治区列为城乡一体化试点镇。 六工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且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 (1)气温。年平均气温为8.1℃,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温度-29.7℃。大于等于0℃的积温为4145.2℃,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3693.6℃。夏季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时间,平均出现75天,一般在5月10日~9月20日之间。秋季气温变化剧烈,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一般可达130天(11月5日~5月20日) (2)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195.3mm,年最高降水量283.7mm(1998年),最低降水量122.6mm(1997年)。大量降水量日集中在5月~8月,最长连续降水日5天(1992年4月30日~5月4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出现在97年9月9日~11月7日为60天。一次最大降水量为33.5 mm出现在1998年5月19日。降雪主要在10月下旬到翌年3月10日,积雪长达120天,最大积雪深度230mm。年平均蒸发量为1790 mm,年最高蒸发量为2113.7mm,年最低蒸发量 为1579.8mm。蒸发量一般为降水量6~10倍。 (3)光热资源。六工镇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为2666.9小时,日照率为60%,年最多日照为2941.3小时,年最少日照时数均超过300小时,平均每天都在10小时以上。无霜期平均为175天,最长期为218天,最短期137天。全年有阳光辐射能126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能为61.5千卡,作物生长季节的辐射能为98.3千卡/平均厘米,生理辐射能47.2千卡/立方厘米,四季皆可利用太阳能为生产、生活服务。 (4)工程地质。六工镇土壤以潮土为主,深度在5米以上,5米以下有一层砾石粒层,土质透水性较好,地下水径流畅通,地下水水位在5米左右。地层结构比较简单,土壤是在冲积物上发育生成的荒漠灰质土,其土壤90%为潮土。 (5)水资源。头屯河经六工镇东侧边缘而过。全镇有一条贯通南北的总干渠,全长16.8公里。水源主要来自头屯河,并有通向各村的支干渠8条,全长约4.6公里,除此之外还有斗渠、农渠等。六工镇域范围内有蓄水量100万立方的水库3座,分别为:六工水库、十三户水库。 据水文地质资料,六工镇处天山褶皱带、地质结构松散,且多孔隙,利于地下水径流,故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天山北麓,由冰雪溶水与大气降水补给。六工镇靠提取地下水和头屯河水资源浇灌农田。地面水源于头屯河,年引水量24000~176000立方米,全镇50%的用水量提取于地下水。 (6)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及乡村风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六工镇已蓬勃发展。近几年来,30多家大小不等、规模不等、风格各异的乡村度假村如雨后春笋在全镇范围内发展成长起来。远近闻名且在乡村旅游有着领导作用的国家4A级景区杜氏旅游渡假村坐落在六工镇十三户村片区内。 三、发展优势全国文明村镇两连冠、旅游优势、区位优势、道路优势、环保优势、渔业优势。 基础设施优势——六工镇集镇功能齐全,已完成2平方公里集中供水、排水、供热工程,拥有一座日处理5000立方米污水厂,集镇现已规划完成1千亩房地产开发用地、1千亩生态工业园区用地、6千亩生态保护湿地,搭建了承载大项目吸纳大资金的平台,能为中外客商提供投资兴业的优越环境。 旅游优势——全镇拥有农家乐度假村32家,其中国家4A景点(杜氏旅游)1家,三星级景点4家。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围绕乌鲁木齐、昌吉市、五家渠市三个城市的350万消费人口,利用昌五公路、乌五公路两条省道公路,发展沿路旅游产业,充分吸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直接地与区内外市场对接,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围绕万亩水面,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生态旅游经济,相继推出了乡村垂钓、龙舟赛、冰上足球等几十种娱乐项目。成功打造推出了六工镇一日游项目,沿路的绿色生态长廊、无公害观光农业、渔业,开阔了广大游客视野。 区位优势——六工镇位于昌吉州首府昌吉市北郊8公里处,自东向西分别与乌鲁木齐市、米东新区、五家渠市接壤,是区、州、市三级重点建设镇,名符其实的“金三角”地带; 道路优势——镇域与正在动工修建的乌昌大道相接,乌五公路、昌五公路两条省道在六工地域交汇,公路的拉动效应,调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环保优势——镇域森林覆盖率达32%,被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自治区园林城镇”等称号,完成了2平方公里集中供水、排水、供热工程,拥有一座日处理5000立方米污水厂,全镇9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认证; 渔业优势——全镇现有养殖水面1.3万亩,位居昌吉市首位,水产品年产量达6000吨以上,远销乌昌地区乃至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地,2009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渔产品证书。 发展特点:六工镇是典型的城郊型经济区域。作为全国第一批改革发展试点小城镇,六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城郊地缘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渔业、葡萄、鲜食玉米、无公害瓜菜、贮藏保鲜”五大特色产业,初步构建了“一村一品”的生产发展格局,所有耕地全部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四户坝村的渔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顺口溜这样说“东五工的蔬菜春提早,西五工的葡萄保鲜好,十三户的玉米按棒卖,四户坝的鱼儿鲜又美,下三工的大葱任炖烧,下六工的葡萄酿美酒,新庄村的美景惹人醉,沙梁子的大米最可口”。近年来,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六工镇发展环保旅游产业的规划部署,六工镇以争创新疆环保旅游第一镇为目标,二三产业形成了以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经济状况 六工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既定的五大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五个率先”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旅游之地”丰富内涵,努力实现“五大基地”建设目标;始终坚持以“三融入”、“三集中”为发展方向,以新农村建设为发展重点,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业总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14 %;二、三产业营业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7元,较2010年净增1224元,人均同比增长12%。 2、产业结构 六工镇总耕地面积66672亩,粮食作物33636亩,经济作物33036亩。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葡萄、鲜食玉米、无公害瓜菜、渔业、储藏保鲜、乡村旅游、低污染工业等特色产业。 (1)现有葡萄面积1.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3万亩;鲜食葡萄0.4万亩。经济效益方面按近年平均市场价葡萄2.5元/公斤,平均单产按1500公斤/亩核算,可实现收入6375万元; (2)现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主栽品种有春提早、秋延晚韭菜、西红柿、黄瓜、笋子以及豇豆、复播大白菜等。蔬菜的平均亩效益在0.28万元/亩计算,可实现收入3360万元; (3)鲜食玉米种植面积0.67万亩,品种主要有白、黑、黄、赤糯以及水果型玉米等。近年来通过昌吉玉青香鲜食玉米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注册“青玉香”商标、制作了包装礼盒,鲜食玉米效益由未注册前0.12万元/亩提升到0.35万元/亩,可实现增加收入1206万元; (4)现有储藏保鲜库容2.3万立方米,储藏菜窖3.5万立方米;其中储藏保鲜水果可增加收入575万元,储藏菜窖可实现收入292万元; (5)六工镇现有温室大棚650座,温室全部投入运营生产,主要以春提早育苗、秋延晚蔬菜生产为主,每棚按两茬收入1.5万元计算,可实现纯收入975万元。 (6)二三产业形成以生态旅游、办公及民用家具、日用化工、种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现有51家工业企业,拥有吉瑞祥集团、登海种业、易生圆食品、杜氏旅游等一批自治区知名企业。 3、镇辖8个村的基本情况 六工镇从地理位置上说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的乡镇,各村都有各具特色的经济产业优势。截止2009年底: 西五工村人口1764人,劳动力1113人,耕地面积8182亩,经济总收入3773万元,本村以葡萄种植、农产品保鲜、育苗、设施农业、蔬菜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8049元。 新庄村人口1538人,劳动力1122人,耕地面积9350亩,经济总收入3240万元,本村以葡萄、瓜菜种植、种籽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8391元。 四户坝村人口641人,劳动力555人,耕地面积4120亩,经济总收入1577万元,该村主要是渔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10904元。 下六工村人口1665人,劳动力1149人,耕地面积12466亩,经济总收入3467万元,该村以酿酒葡萄生产、农产品窖藏为主。人均纯收入10022元。 沙梁子村人口1724人,劳动力1161人,耕地面积11706亩。经济总收入2876万元,该村以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畜牧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7587元。 下三工村人口988人,劳动力696人,耕地面积6119亩,经济总收入1956万元,该村以各种蔬菜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8360元 十三户村人口1285人,劳动力1043人,耕地面积6119亩,经济总收入2926万元,该村以鲜食玉米、瓜菜种植、渔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8257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