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敖镇
释义

六敖镇位于三门县东部,距县城约23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200亩,山林面积61730亩,滩涂面积1.1万亩。总人口3.2万人,辖4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政府所在地在下街村, 现有基层党支部58个,党员1030人。

地理位置

六敖东与健跳镇毗邻,南临健跳港,与东郭张隔港相望,西怀蒲西乡接壤,北濒蛇蟠水道。镇区街道有龙门街、健康塘街、六敖路、沙墩巷、后墩巷等6条。

党政机构

姓名 职位

吴章明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祁晋  副书记、镇长

李宗田  纪委书记

詹万军  党委委员

杨玉素  党委委员

柯孔尧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陈伯来  人大副主席

罗加强  副镇长

林泳  副镇长

历史沿革

六敖原名六鳌,因该地上敖、花市、前墩、门头等处有6座形似大鳌的小山,故名六鳌,后为书写方便,演变成六敖。又传,该地峋岩、花市、尖坑塘、马庄、盐灶、上敖6个自然村,古时均以熬盐为业,故名六熬,后演变为六敖。清代分属宁海南乡西洞,头岙2个庄。民国29年(1940年)三门建县前后,分属六敖、永丰2个乡。1949年解放初沿用旧制。1950年8月,永丰乡分设头岙、园里、西渡3个乡,六敖乡分设六敖、上敖2个乡,该地属西渡、六敖、上敖3个乡。1956年2月,上敖乡并回,前潭乡部分划入,仍称六敖乡;由西渡分设的涛头、蛇蟠2个乡,并回西渡乡,改称蒲西乡。1958年11月,分属六敖、健康、蒲西3个管理区。1959年9月复建前潭管理区,原划入的部分重又划出。1961年10月建六敖、蒲西2个人民公社,健康管理区和前潭管理区撤销,健康和前潭管理区的部分重又并入六敖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政社分设,为六敖、蒲西2个乡。1987年10月,六敖乡改制六敖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时,撤蒲西乡,除蛇蟠岛3个村外,其余部分并入六敖镇。镇政府驻下街村。

经济产业

六敖地处沿海平原水网地区,是本县三大平原之一,有耕地20813亩,地势低洼平坦,沃野连绵,河港纵横,塘堰相连,灌溉便利。建有大小水库12座,总蓄水量为1003.6万立方米,有尖坑山水力发电站和自来水厂。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本县主要产粮区,号称“鱼米之乡”。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为县糖化厂提供原类。镇办企业有农机厂、鱼种场、汽水厂、轮窑等。每逢农历一、四、六、九为市日,贸易兴旺。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892人,教职员52人;小学21所,在校学生3231人,教职员工110人。卫生院1所。还有露天影剧场、电影放映队、文化站等。

六敖境内平原为主,河湖密布,海岸绵长,海域辽阔,是县内主要粮食产区、水产养殖基地和优质柑桔产地,被省政府命名为“青蟹之乡”、“之乡”和“教育强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镇”,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镇”和“生态示范镇”。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级“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浙江省“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连续六年被荣获县经济社会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乡镇。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6亿元,财政总收入132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9元。

经历台风

三门县连心塘座落于三门县六敖镇北塘。1997年第十一号台风冲毁了三门县所有的海塘坝,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三门人民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投资4亿多元,修建了100多公里的标准海塘坝,固如铁壁铜墙。为永志党和人民的血肉深情,三门人民在六敖北塘立碑纪念,原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柴松岳为标准海塘坝亲笔提名“连心塘”。2000年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8月18日,第十一号台风正面袭击三门县,全县147公里一线海塘坝全线倒塌,决口1022处,长度55.8公里,16个乡镇509个行政村有320个村庄成灾,4万多农户家庭浸泡在汪洋之中,受灾人口达28万人,有8万人被洪水围困4天3夜,97人不幸遇难,17万亩农作物和5万亩围塘养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22.19亿元。原国家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慰问考察三门灾情后说:“9711号台风,损失最重的是浙江,浙江最重的是台州,台州又以三门最重。”

台灾过后,40万三门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三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灾面前不气馁,以高昂的斗志,积极投入到灾后生产自救中去。尤其是沿海10个乡镇的数10万灾民,他们一边吃着每人每天0.5公斤的国家救灾粮,一边义务参加修塘堵缺,重建美丽家园。

海塘不牢,家园难保。经受台灾惨痛教训的三门百姓,首先激发出了要求建设高标准海塘的强烈愿望。1997年10月28日,浙江省标准海塘现场会在三门召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号召,再次掀起了群众性建设高标准海塘的热潮。

海塘建设,真正的英雄当属人民群众。三门40万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肩挑背扛,战天斗地,他们用超乎寻常的艰辛和钢铁般的意志,修筑起一条海上长堤。三门县最多的一天出工人数达7万多人。柴省长曾四上三门标准海塘建设现场,称赞“三门是经济上的小弟弟,精神上的大哥哥”。

连心塘”是三门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更是党执政为民的见证。“连心塘”爱国主义教育地建成后,成了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3: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