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忠卫 |
释义 | 柳忠卫,男,1965年出生,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和刑事执行法学。 [学习经历] →2006年9月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1年1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学 术 论 文 1.《2001年刑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2.《注意义务比较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 》2002年第11期转载; 3.《试论罪犯的人权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犯罪成立视野中的违法性认识》,《法学评论》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转载; 5.《犯罪过失概念比较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3期; 6.《关于“严打”根据的理性思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3年7期转载; 7.《诉讼卷欺诈行为研究》,《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刑事法学》2004年第1期转载; 8.《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9.《假释本质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0.《贷币犯罪的制度原因及其防范》,《河北法学》2005年第7期; 11.《假释撤销条件比较研究》,《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 12.《假释例外性条件与禁止性条件研究》,《政法论丛》2006年第1期; 13.《渎职罪主体解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1期: 14.《假释制度的刑罚目的论解释》,《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5.《假释撤销若干实务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6年第3期(上); 16.《假释撤销机构及人员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3期; 17.《假释与人身危险性关系论纲》,《刑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假释适用刑期条件比较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6年第6期; 19.《商业贿赂罪的本体界定》,《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20.《量刑基准的存在根据与形式》,《河南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 21.《商业贿赂罪客体解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2.《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行为方式探析》,《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 23.《对〈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的法理评析》,《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24.《刑事执行权论》,《刑法论丛》2007年第12卷; 25.《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提出民事诉讼的正当性研究》,《法学论坛》2007年第6期。 科 研 项 目 1.主持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一般课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关系研究》; 2.参加2006年山东省社科重点课题《刑罚轻缓化研究》(排名列第2位); 3.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会面上资金资助项目《刑法中的义务冲突研究》。 获 奖 情 况 《假释本质研究——兼论假释权的性质及归属》(发表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类一等奖,2006年山东省第2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