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树镇 |
释义 | 1、四川省射洪县柳树镇基本情况柳树镇俗称“柳树沱”,位于射洪县南端,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故乡。绵渝高等级公路横穿镇区,距县城18千米、遂宁40千米。面积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2085亩,总人口7万余人,总户数近2万户。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棉花、油料、小麦、红苕、玉米、生猪、禽蛋、水果、蔬菜等。1992年9月行政区划变动时,将原柳树乡、新民乡、文风乡合并为柳树镇。全镇共有37个行政村,347个村民小组。 柳树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8208 男 34651 女 33557 家庭户户数 18322 家庭户总人口(总) 62592 家庭户男 31197 家庭户女 31395 0-14岁(总) 16223 0-14岁男 8526 0-14岁女 7697 15-64岁(总) 47101 15-64岁男 23936 15-64岁女 23165 65岁及以上(总) 4884 65岁及以上男 2189 65岁及以上女 269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0509 自然资源地势地坦,平坝、浅丘四六开。年均降雨930毫米,年均气温17.3℃,年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发育。土壤以紫色土为主,质地理想,养分丰富,宜种性广,保水保肥力强。境内属于人民渠、前锋渠灌区,水利条件较好。稻麦玉薯产量高,养殖业发展基础好,农业结构调整潜力大。 经济状况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亿元,其中农业1.34亿元,企业产值3.26亿元。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沱牌酒厂,推动着镇域经济跨跃式发展。个体工商企业达2553户,从业4300余人。粮食总产量25138吨,生猪出栏55000头,存栏18000头,集市贸易成交总额2.6亿元,财政收入总额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 在该镇企业打工的6000余人,工资总额2400万元;外出务工6150人,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新疆、西安、成都等地,收入总额约3500余万元。 依托粮油、生猪、蚕桑、棉花等传统产业,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成了规模种养业生产基地,其中3个村规模养殖肉牛,5个村规模种植蔬菜,4个村规模养鸭,3个村规模种植花生,2个村规模种植葡萄,生姜、白芷、杜仲、丹参等。 射洪县柳树镇针对春早春旱现状,在"早"字上做文章,在"旱"字上下功夫,争取抗灾夺丰收的主动权,重点抓好旱粮作物,关键抓好春玉米生产,力求早育多育多种多栽,确保栽满种尽。 一是早育早栽,以早制旱。大春玉米在3月5日已育90%以上,预计3月15日前移栽结束;水稻旱育秧播种安排在3月下旬,湿润覆膜撒播育秧安排在3月25日-4月5日,两段育秧种子上盘安排在3月下旬,4月5日前寄插结束;红苕11800亩已全部殡种,做到苗足苗壮,壮藤早栽;棉花已作好苗床准备,在4月1日-4月5日育苗结束,4月底-5月上旬移栽进地。 二是大力推广抗旱高产良种。玉米重点推广科源玉6号、中正3号、中正4号等抗旱性较强、产量潜力大的中熟或中迟熟品种;水稻重点推广富优1号、Ⅱ优H103、内香优3等高产优质抗病良种;红苕主要推广南薯系列品种;花生推广天府13、14号;棉花重点推广川杂14号、渝杂2号。 三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因地制宜,以旱制旱,大力发展旱粮作物。主动扩大春玉米、积极发展冬大豆、大力发展秋洋芋等耐旱作物,把高塝望天田、漏水田、干湾子和无水源保障的两季田改作旱地,一律不准育种水稻。 四是以调制旱,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依托龙头企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发展果蔬、药材、蚕桑、棉花四大耐旱经济作物。依托清见桔橙公司,在二台土以上积极发展经济果林,实施好"5000亩优质水果产业工程",建设优质杂柑基地3000亩,目前已栽水果2000亩;依托顺坤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抓好"500吨蘑菇种植工程",力争今年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00亩;积极建设好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落实1500亩,丰富"菜篮子"。依托隆泰丝绸公司,实施好"5000担蚕茧工程",新建高产优质桑园500亩。依托棉麻公司、棉研所实施好"5000亩抗虫杂交棉工程",力争产棉达350吨。依托遂宁银发公司,抓好白芷GAP基地建设,已发展白芷2000余亩。 五是以科技制旱,实现科技避灾减灾。大春玉米推广肥团独籽保温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全镇玉米地膜栽培面积达到5500亩,占30%;水稻推广旱育秧,实行宽行窄株多蘖移栽,全镇旱育秧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000亩,占70%以上;红苕推广地膜保温育苗,做到种足园宽,壮藤早栽;棉花推广肥团或方格独籽盖膜育苗,宽等行移栽,并套种花生或实行棉花、玉米分行带作。镇上重点打造绵渝路1000亩大春玉米抗旱增收科技示范带,其中重点在白石村8社示范100余亩,以大示范促大带动,其他各村落实5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片,以此推动全镇大面积落实科技制旱措施。 六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配、节约用水,做到合理调度水源,确保大春生产用水需求。全镇应蓄水50万方,已蓄20万方,计划提灌水30余万方。 城镇建设1995年被国家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8、1999年连续荣获“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先进”称誉。省全镇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光纤电视网络已覆盖所有村社。城镇区依托沱牌抓发展,已建成“四纵四横”棋盘框架主街道大格局,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镇内有县级重点中学1所,镇中3所,镇小5所,入学率100%,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卫生院3所,村级医疗站25个,医疗点12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占镇人口35%。 人文景观古饶益寺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正统8年,坐落在通济山半山腰。建筑群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及玉皇楼、三尊大佛、十八罗汉、两米高人物大壁画栩栩如生,观音大石像,十二圆觉像活灵活现,1985年后又新建成八百罗汉堂。古华严寺创建于清代初年,寺内正殿尚存,天井中有千年参天银杏大树1株。 文化教育该镇柳树中学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射洪县第二初级中学校”,1970年开始办高中,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高级完全中学,1985年成为遂宁市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3年被省教厅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156亩,建筑面积60000多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39个,初中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人数4100余人。共有教职工211人,其中专任教师170人。从2000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学校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先后修建了高规格的教学楼、学生食堂、学校建立了多功能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语音调频系统,摄录编系统,课堂演示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站,拥有高规格现代的演播室、微机室、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备课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标准化的400米田径运动场。 学校高楼林立,花木成荫,“花园式、生态型”的布局,结合众多人文景观,使学校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清新、高雅。“遍地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清晨书声朗朗,入夜灯火辉煌。三春桃李争艳,九月金桂飘香,盛夏红莲碧藕,隆冬红梅苍松,更有沱牌酒城毗邻,涪江十里长堤风景如画,真可谓四季风光秀美,鸟语花香。 2、黑龙江省林口县柳树镇位于林口县城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距牡丹江市48公里,南与穆棱接壤,行政区总面积56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全镇27606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3500人,耕地12.3万亩,201国道贯穿全镇10个村屯,距镇政府仅1公里,牡佳铁路也贯穿该镇,交通十分便利,为全镇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镇属第三积温带,资源丰富,境内拥有煤、金、草炭土、花岗岩等丰富的矿产,其中煤炭储量千万吨左右,含煤面积30平方公里,草炭土储量达500万吨以上,面积达一平方公里。木材、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储量大、种类多。2005年实现农业总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人均收入实现4980元,比上年增长36%;镇财政税收实现306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均创该镇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获县委表彰“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乡镇”、“财源建设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致富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这一主线,通过全镇上下团结一心,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现已形成了以“劳、烟、禽、药、煤”为主的农民增收五大产业。 1、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输出基地6个,全镇域外转移劳动力5534人,集体累计转移7500人,举家搬迁的农户达611户,2291口人,打工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950元。 2、烤烟产业:2005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达到4865亩,同上年增长132%,收购烟叶125万斤,直接拉动农民增收440万元,实现税金88万元。 3、肉禽产业:以复兴村肉鸡产业发展基地为主,辐射附近富强、柳树、嘎库、土甸子、柞木、工农等12个村屯,年出栏达到100万只,实现农民增收400万元。已成为牡丹江市天资公司的肉鸡供应主产区。引资500万元建成一座集肉鹅养殖、饲料生产、羽绒加工于一体的“林口大健”鹅业养殖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草场面积150亩。计划年存栏2万只,产值60万元,税收6万元。 4、北药产业:该镇去年成功引进北药种植大户马品道,在富强村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北药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10亩,年收入达50万元,现在“北药一品村”已初具雏形,带动全镇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实现收入220万元。 3、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营口市老边区辖镇。1956年建柳树乡,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设镇。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9公里,镇政府驻东柳,人口2.12万人,面积130平方千米,辖24个村委会:东柳、西柳、小桥子、前山岔子、后山岔子、石灰、北甸子、聂家、小边、香炉庄、东后岗、西后岗、前后岗、和平、牛家、东大、西大、崔家堡子、段家、小平山、李家、赖家、曹家、太平山。 中长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过境。乡镇企业有冶金、建材、服装、化工、机械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柳树镇农业区域发展布局趋向合理,农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都有了明显提升,为实现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柳树镇在加强原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对聂家5000亩低洼地块进行了标准化整治,修建台田作业道。同时镇里还组织开展了科技推广服务、无公害产品认证等活动,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阔田种猪场、幸福种鸡场和各类专业协会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下,柳树镇快速推进畜禽产业,重点突出生猪、黄牛、肉鸡的养殖规模,不断加快畜禽养殖小区的建设。全镇生猪、肉鸡、黄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5万头、150万只和5000头。今年预计可增加农业产值3000万头,农民人均收入可增加500元。 4,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基本概况柳树镇位于西乡县西南腹地,距县城17公里,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江隆基先生的故乡。全镇总面积10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0亩,共辖15个行政村,26500人。镇内物产丰富,盛产茶叶、优质稻、油菜籽、木耳、香菇、板栗、核桃等优质农产品,是省级无公害A级大米生产基地镇、全县万亩茶园基地乡镇和生猪生产大镇。镇内山清水秀、植被丰厚,以茶观光、以茶休闲的旅游产业初步形成。基础建设基础设施硬件齐全,城峡路二级水泥路横贯全境,通村水泥路辐射全镇,各类通讯网络覆盖全境。柳树民风纯朴、人杰地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一五五六”发展战略,紧扣率先突破发展这个主题,着力在现代农业、乡镇企业、项目建设、资源开发、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群求突破。全镇干群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欢迎各界人士来镇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主导产业继续围绕建设茶叶经济强镇和生猪生产大镇的既定目标,在茶叶发展上全面落实除草、施肥、修剪、补植、台刈等管理措施,不断增加茶园有效面积和提高经营效益。积极推行茶产权改革,采用拍卖、租赁、入股等方式优化配置茶业资源,促进了优化组合,形成新的发展潜力。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953 男 10713 女 10240 家庭户户数 664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951 家庭户男 10711 家庭户女 10240 0-14岁(总) 5918 0-14岁男 3165 0-14岁女 2753 15-64岁(总) 13642 15-64岁男 6808 15-64岁女 6834 65岁及以上(总) 1393 65岁及以上男 740 65岁及以上女 65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32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