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流言三至
释义

成 语 流言三至

读 音 liú yán sān zhì

出 处 典出《贞观政要·论君臣谏诫第六》

意 思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曾参(前505-前436年),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也叫曾子,是孔子的学生,著有《大学》一书,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名言。据载:曾参外出求学时,鲁国有一个与他同姓名者杀了人,有人来告诉其母说:“曾参杀人了。”其母不信,织布自若。一会儿,一人又来告说:“曾参杀人了。”其母仍织布自若。又一会儿,又一人来告说:“曾参杀人了。”其母始信,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说明流言三至就非常可怕,可以动摇人们的自信心。

典 故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魏徵在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道奏章中说:陛下将重任交付给大臣,这是处理国家大事的程序,治理国家的办法。但以臣下度之,陛下虽然委任他们官职,却对他们信任不足,怀疑有余。国君对大臣不真心实意,用什么来要求他们做的忠恕(儒家认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忠”,要求积极为人,“恕”,要求推己及人,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礼记》上说:“国君多疑,百姓就迷惑。对臣下不了解,国君就忧愁了。”国君与臣子互相猜疑就不能治理好国家。现在群臣之中,有的远在外郡任职,尚若流言三次传来(流言三至),不像曾参母亲那样丢掉织布的梭子而翻墙逃走的人,我想是不会有的。君臣之间应意气相投,互相依傍,如同鱼水,上下同心,那么陛下的功业,便可以同三皇(指天皇、一皇、人皇)、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相提并论了。

唐太宗很赞赏地采纳了魏徵的意见。

成语“流言三至”便源于魏徵向唐太宗建议加强君臣信赖关系故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