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流村镇 |
释义 | 流村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为1997年合乡并镇时由流村乡、高口乡和老峪沟乡三个乡合并而成,总面积257平方公里,下辖28个行政村。该镇地势西高东低,有长峪城沟等河流流经。流村镇历史文化悠久,有圆楼长城、菩萨庙、关帝庙、永兴寺和寺中明朝大钟等大量文物遗迹。 中文名称:流村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电话区号:010 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 面积:257平方公里 人口:18629人(2006年) 方言:北京话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杨六郎金枪井、白羊沟自然风景区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村镇简介流村镇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部,太行山与燕山余脉交汇处,东距昌平卫星城14公里,东北距昌平区南口镇9公里,东南距北京市区德胜门45公里。镇西北侧是河北省怀来县,西南、东南为门头沟区及海淀区,东侧及东北侧分别与昌平区阳坊镇和南口镇相接。镇域面积25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森林覆盖率达70%,99%的地区空气质量一级。全镇下辖28个行政村,截至2006年底全镇户籍人口18629人,其中农业人口15388人,非农业人口3241人。 地理状况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深山区,其中高楼岭是昌平区第一高峰,海拔1439.3米,黄崖尖为第二高峰,海拔1418.5米;北部和南部边缘为中低山,山顶多裸岩;中部偏南及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230天,平均气温摄氏12.1度。土壤类型因海拔高度的不同,从棕壤到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褐土、褐土性土呈现区域性分布规律。 镇域西部河流属永定河水系,主要河流为长峪城沟。南部河流属温榆河上游的北沙河水系。白羊城沟为东部主要河流,呈“Z”字形流经整个东部地区。山区地带常年有泉水。2005年王家园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库容为500万立方米,是流村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2006年在王家园水库下游实施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水利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交通状况镇域内有市级公路南雁路(南口至雁翅)、区级公路北禾路(北流村至禾子涧)、高秦路(高口至秦峪口)、李流路(李庄-新元村-黑寨-古将-白羊城-新村-北流村)、下店路(下店村南口至西峰山村西双叉路)、昌流路(二分场加油站至北流村)、北葛路(北流村-南流村-上店-温南路)和水台路(西峰山村至工兵营)。其中高崖口、流村一带有北京公交357路和昌平公交11路、13路直抵昌平卫星城,交通十分便利。 历史文化流村镇人文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始建于秦朝的黄楼古长城雄风古韵犹在;宋代的杨六郎金枪井、穆桂英望儿坨依稀可见;明朝年间修建的白羊城城墙遗址和了望台、烽火台巍然横亘;清朝嘉庆年间修建的庆王陵遗址古迹依然。白羊沟自然风景区、菩萨山风景区、大漠奇石馆等景点各有特点。漆园村千年古树槐抱椿、老峪沟千亩高山草甸堪称奇观。流村镇社戏、御赐龙鼓在北京地区独有。 农业生产流村镇依托地域和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果业经济,经济林总面积达26671亩,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柿子6753亩,仁用杏7600亩,苹果3772亩,小枣2861亩,核桃2128亩,桃2114亩。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苹果、香椿、小枣、核桃、仁用杏、冬枣、樱桃等。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仁用杏、小枣、核桃等果木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使得一部分农户走上致富路。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化经营,镇政府注册了“西峰山”商标品牌,制作了7种农产品的包装箱,北流苹果、西峰山小枣、老峪沟仁用杏也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经济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49340万元,工业总收入达37250万元,工业利润总额达2912万元,完成出口交货858万元。截止2006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1095万元,完成财政税收4694.6万元,人均劳动收入所得5705元。 流村镇完成了全镇28个村8600多户的自来水改造、连村公路建设、农村低压电改造、有线广播视频信号村村通等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用电、出行等方面的难题。截至2006年底,完成铺设路网281100平方米,搭建吊炕3469铺,安装太阳能路灯452盏。在退耕还林、粮食综合直补、生态林管护、组建治安消防队和农民用水协会、科技文化交流、大病统筹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利用政策给农民送去实惠,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素质,形成了全镇和谐稳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流村村情概况流村位于榆次区乌金山镇中段,东临太旧高速公路,南靠榆次城区,西与太原交界,北接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榆罕线穿村而过。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太旧高速峪头出口仅500余米。流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0亩,林地100余亩,现有人口540余户,1800余人。 流村主要以传统农业及运输产业为主。传统农业中,种植有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及蔬菜瓜果;养殖家畜羊380只、牛46头、猪500多头。自1996年以来,流村运输业有了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6月,共有各种运输车辆200余辆,榆次运输业中“南有张庆,北有流村”已成不争的事实。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流村的经济发展,2009年村人均收入达到每人4000元。 流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务实,将继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带领全村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继续努力。 村规民约为了提高全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全村的安定团结和两个文明建设,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本村村规民约,每个村民必须自觉遵守并受其约束。 1、每个村民要认真学习、宣传、执行﹑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响应政府号召。 2、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赡养老人,教育子女,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照顾孤寡老人,帮助五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 3、严禁饮酒闹事,无理取闹或故意挑起事端;严禁虐待老人、妻子、儿女。 4、学科学、学文化,搞好计划生育,自觉遵守国家婚姻法,实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禁出现计划外生育。 5、积极参加农技培训,学习科技知识,搞好优质种植等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增产致富。 6、不得乱占滥用耕地,土地属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拍卖,须用地者应先批后用,否则交土地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7、维护、管理好果园,禁止破坏或偷盗。违者,按实际价值赔偿外,另处以1—10倍的罚款。 8、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要求用水、农田灌溉、必须有专人放水。 9、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杜绝偷电和违章用电行为。 10、禁止未经批准在村内主要道路两侧、公共胡同堆放物料,占用道路。 11、禁止偷盗、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健康民俗,搞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维护农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保证村民的权利和利益。 12、严禁在地头焚烧秸秆、野外生火,以免引起火灾。一旦发现,严肃处理,重者送公安机关拘留。一旦发现火点,每个村民都应及时上报和扑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