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煦 |
释义 | 唐朝刘煦刘煦[公元八八七年至九四六年]字耀远,(一作名煦,字日辉)涿州归义人。生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卒于晋出帝开运三年,年六十岁。神彩秀拔,文学优赡,与兄晅弟嗥皆以好学知名。唐庄宗以为翰林学士。明宗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未几入相。时人荣之。末帝时,盐修国史,与李愚相诋诟,罢为右仆射。天福中,为东都留守。开运中,拜司空平章事。以目疾乞休,罢为太保,卒。煦著有唐书二百卷,清人列为二十四史之一,盛传于世。 清朝刘煦刘煦,山西赵城人,刘体重之子。由拔贡授直隶知县,历权繁剧。咸丰初,迁开州知州。河决,赈灾,全活数万。治团练有功,署大名知府。十一年春,直隶、山东匪迭起,守城四十日,乘间出奇击贼,城获安。既而东匪西窜,势甚张,畿辅震动。煦督师破清丰贼垒,乘胜进攻濮州老巢。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开、濮之间,积水多沮洳,土人谓之水套,匪辄凭匿。至冬,复竖旗起事。煦率乡团八千人,追贼於冰天泥淖之中,三战皆捷,水套底定。 同治元年,擢大顺广道,命偕副都统摭克敦布办理直、东交界防剿事宜,以劳卒於官。优诏赐恤,大名及原籍并建专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