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洎 |
释义 | 简介刘洎(?一646)唐代大臣。男,汉族,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生年不详,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庚申(二十六)日(646年1月18日)。隋末,初仕萧铣为黄门侍郎,归唐后授南康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县)都督府长史。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升给事中,封清苑县男,调任治书侍御史,授尚书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代黄门侍郎。他敢于谏诤。劝唐大宗宜少与臣下辩驳,对政事建议慎于取舍。史书记载:太宗欲闻己过,洎曰:“顷上书有不称旨,或面穷诘,无不羞汗,恐非所以进言路”。太宗征辽东时,令他兼太子中庶子(诏兼左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治监国,与褚遂良不相能。帝还,后被褚遂良诬陷而赐死。尚能文,刘洎著有文集十卷,(新唐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 相关史料大唐新语酷忍第二十七太宗征辽东,留侍中刘洎与高士廉、马周辅太子于定州监国。洎兼左庶子,总史、礼、户三尚书事。太宗谓之曰:“我今远征,使尔辅翊太子,社稷安危,所寄尤重,尔宜深识我意。”洎对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僣失者,臣谨即行诛。”太宗以其言发无端,甚怪之。诫之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卿性疏而太健,必以自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及征辽还,太宗有疾,洎従外至,因大悲泣曰:“疾如此,犹可忧圣躬耳!”黄门侍郎褚遂良诬奏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也。正当辅少主,行伊、霍之事耳。大臣有异志,诛之自然定矣。”太宗疾愈,诏问其故。洎以实对,遂良执证之。洎引马周以自明。及问周,言如洎所陈。遂良固执曰:“同讳之耳。”遂赐洎死。遂良终于两朝,我所匡正;及其败也,咸以为陷洎之报焉。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