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志伟 |
释义 | 1 中国射击队运动员刘志伟,男,中国射击队运动员,北京人,2003年武汉全国城市运动会冠军。读初一时进入北京市月坛体校,1998年通过怀柔射击基地的考试进入北京射击二线队,2000年进入一线队,2002年入选中国男子射击队,2006年6月2日,在世界杯射击赛意大利站比赛中,勇夺男子步枪3X40冠军。 ◎ 1.射击运动员姓名:刘志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12.18 身高:168cm 体重:66kg 国籍:中国 籍贯:北京 项目:射击 主要成绩 2003年获得五城会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 2003年获得美国世界杯射击男子气步枪冠军 2003年获得世界杯射击韩国站男子步枪3X40亚军 2 中山大学教授刘志伟,男,汉族,1955年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1983年起,一直在中山大学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教学与研究。1994年开始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先后以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或访问学者身份,多次到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暨南大学等境外大学任教或从事研究。 刘志伟教授的研究涉猎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多个领域,已发表论著包括明清时期的财政赋税、乡村社会结构、社会动乱、商业与市场、对外贸易、手工业、宗族与家庭、妇女、族群与民俗等课题,特别在探讨明清户籍赋税制度和传统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方面着力尤多。从80年代中期以后,他长期与海内外的人类学家与历史学家合作,深入到乡村社会中,把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结合起来,探索社会经济史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的对话的新方向,拓宽和深化了研究的领域。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发表,四次被邀请在美国亚洲学会年会上宣读研究论文, 在海内外中国有相当的影响。主要的论著包括1997年出版的专著《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役制度研究》,以及在美国发表的“Lineage on the Sand:The Case of Shawan”和“Lineage, Market, Pirate, and Dan: Ethnicity in the Pearl River Aelta of South China”,在《历史研究》发表的《地域社会的结构过程: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对话》、《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丛乡豪的历史到士人的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在《清史研究》上发表的《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等论文。其中《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坟”及其传说》一文被收入由钟敬文先生担任学术总监的《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在教学方面,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明清史文献》、《明清史专题》等课程。他主持的“历史教学网络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附:主要论著目录 著作: 1.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户籍赋税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2. 《经营文化:中国社会单元的管理与运作》(与陈春声合作主编),香港教育出版公司,1999 3. 张声和家族文书,香港华南研究出版社,1999。 4. 《18-19世纪羊城风物——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藏广州外销画》,(与刘明倩合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5. 《清代全史》第五卷(合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6.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下卷)》(合作),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7. 《梁方仲文集》(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 1. 关于明代徭役制度的两点商榷,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四期。 2. 广东摊丁入地新论,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年第一期。 3. 简论明清时期广东沙田的所有权,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1982年第一期。 4. 明代均徭中的银差与力差,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1982年第二期。 5. 明代市舶司迁移电白、澳门说质疑, 《广东史志》, 1986年第一期。 6. 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前广东地区赋役制度考述, 《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广州。 7. 明末潮州地方动乱与“民”“盗”界限之模糊, 《潮学研究》, 第7辑,1998年。(与陈春声合作) 8. 明清时期广东仕宦开海思想的历史发展, 《学术研究》, 1986年第三期。(与戴和合作) 9. 明清时期广州城市经济的特色, 《广州研究》, 1986年第一期。 10. 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区里甲制中“户”的衍变, 《中山大学学报》, 1988年第三期。 11. 清代后期广东丝织工场的个案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年第三期 12. 清代经济运行的两个特点——关于市场经济的论纲,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0年第三期。 13. 清代广东地区图甲制中的“总户”与“子户”,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1年第二期。 14. 明清珠江三角洲传统市场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2。(与陈春声合作) 15. 清代前期广东地区的里甲差役及其改革, 《十四世纪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2年 16. 略论清初税收管理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一辑),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2年。 17. 神明的正统性与地方化关于珠江三角洲北帝崇拜的一个解释,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二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 18. 明代广东地区的“盗乱”与里甲制, 《中山大学史学集刊》(第三辑),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19. 清末民初的乡村自治--沙湾《辛亥年经理乡族文件草部》介绍, 《庆祝王钟翰教授八十五暨韦庆远教授七十华诞学 术论文合集》,黄山书社, 1999。 20. 隆记茶行史事补, 广州博物馆编:《镇海楼论稿》,广州美术出版社, 1999。 21. 试论清代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年第二期。 22. 系谱的重构及其意义:珠江三角洲一个宗族的个案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2年第四期。 23. 宗族研究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王宾和阿让?热?比松编:《狮在华夏——文化双向认识的策略问题》,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3。 24. Lineage on the Sands: The Case of Shawan, in Helen Siu & David Faure ed. Down to Earth.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Stanford 1995. 25. 大族阴影下的民间神祭祀:沙湾的北帝崇拜, 《寺庙与民间文化》,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出版, 1995年。 26. 移情与史学研究之境界----读《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与陈春声合作) 27. 传说、附会与历史真实:珠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28. 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 《清史研究》, 1999年第2期。 29.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历史研究》, 2000年第三期。(《历史研 究》五十年文选(社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月)。 30. 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 《中国农史》, 1992年第四期。 31. 族谱与文化认同——广东族谱中的口述传统, 《中华谱牒研究》,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 32. “虚席以待”背后:牛津大学聘任陈寅恪事续论, 《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 2000年。 33. 祖先的世系与文化认同——关于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家谱的几个问题, 纪宝坤等(编):《族谱与海外华人移民研究》,新加坡华裔馆, 2002。 34. 海外商业活动与乡族纽带——以沙滘楚旺房陈氏族谱为例, 纪宝坤等(编):《族谱与海外华人移民研究》,新加坡华裔馆, 2002。 35. Beyond the Imperial Metaphor: A Local History of the Beidi (Northern Emperor) Cult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Fall 2001), 2002. 36. 女性形象的重塑:姑嫂坟的传说,《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7. 满天神佛:华南的神祗与俗世社会,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岭南历史与社会》,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3。ISBN962-937-086-7, 2003。 38. 边缘的中心——“沙田-民田”格局下的沙湾社区, 《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3。ISBN7-100-03720-4, 2003。 39. 地域社会与文化的结构过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 《历史研究》2003年第一期。 40. 大洲岛的神庙与社区关系,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1.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三期。(与萧凤霞合作) 42. 宗法、户籍与宗族——以大埔茶阳《饶氏族谱》为中心的讨论,《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四期。 43.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洋人家庭的中国佣人,《史林》2004年第四期。(与程美宝合作) 44. 从域外寻找Canton,《广州艺术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一期。 45. Lineage, Market, Pirate, and Dan: Ethnicity in the Pearl River Aelta of South China, in Pamela Kyle Crossley, Helen F. Siu, Donald S. Sutton (Ed),Empire at the Margins: Culture, Ethnicity, and Frontier in Early Modern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与萧凤霞合作) 46. 历史叙述与社会事实——珠江三角洲族谱的历史解读,《东吴历史学报》,第14期(2005年)。 47. 丛乡豪的历史到士人的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书评、笔谈、随笔: 1. “移民”----户籍制下的神话,《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25期,2001年10月。 2.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评介, 《中国史研究》, 1990年第一期。(与叶显恩合作) 3. 《最早来华的摄影家》一文补正, 《历史大观园》, 1994年第6期。 4.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纪要, 《清史研究通讯》, 1988年第二期。 5. Academics between communism and commerce, (美国)Academe Vol.85, No 4, 1999.7-8.(与程美宝合作) 6. 陈寅恪与“牛津”缘一面的真相----牛津大学聘请陈寅恪档案, 《明报月刊》, 1999年四月号(与程 美宝合作) 7. 从梁方仲教授的学术贡献看史学的功能, 《学术研究》, 1994年第5期。 8. 地方史研究的人文主义取向, 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学林出版社, 1999。 9. 读《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补编》,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5年第二期。(,与汤明 合作) 10. 对清代区域经济特点的探索, 《南方日报》, 1988年3月28日。 11. 纪念汤明燧教授学术报告会综述, 《广东学术通讯》, 1993.10-11 12. 嘉靖《增城县志》评介, 《广东史志》, 1986年第四期。 13. 揭示传统中国政治斗争的经济和文化内涵----读《明代政争探源》, 《广东社会科学》, 1992年第二 期。(与陈春声合作) 14. 经济史研究的科学化追求与人文关怀--读《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 《历 史研究》, 1994年第5期。(与郑振满合作) 15. 开放的历史及其现代启示——读《华南丝区:地方历史的变迁与世界体系理论》, 《农村经济与社会 》, 1988年第五期。 16. 理解传统中国“经济”应重视典章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二期。(与陈春声合作) 17. 历史学本位的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7,三联书店,1998年。(与陈春声合作) 18. 牛津与中国研究, 东方文化, 1996年第2期。 19. 评沈清松《创造性的对比与第三条路的探索》, 载周英雄、陈其南编《文化中国:理念与实践》,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1994年出版。 20. 评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 《东方文化》,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93第二期 。 21. 尚余孤瘦雪霜姿--汤明遂传略, 汤明燧文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与陈春声、戴和合作) 22. 社会主义与对外开放(笔谈), 开放时代, 1988年第一期。 23. 数字化时代的历史学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 2000.13,14期。 24.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现代学术意识, 《改革与实践》,中山大学教务处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与陈春声合作) 25. 寻找香港文化的根源(从历史中寻找“香港文化”), 明报月刊, 1997年1月号。与程美宝合作) 26. 应重视传统农业发展的社会空间,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年第1期。9与陈春声合作) 27. 一份神诞活动的通告,《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四期,1996.7. 28. 对《珠江三角洲田野考察介绍》的几点补充,《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七期,1997。附:答陈泽泓先生,《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十期,1998。 29. 简介《许舒博士所藏张声和家族文书》,《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八期,1997。 30. 征求解读一张地契,《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十期,1998。 31. 文化建设必须以学术与教育为本,《岭南学术论坛》2004年第四期。 32. 《区域、结构、秩序——历史学与人类学对话》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7年第五期。 3 浙江丽水市莲都区副区长刘志伟,男,汉族,1965年7月出生,祖籍山东沾化。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浙江省委党校。历任丽水地区财税直属分局局长,丽水市地税局一分局局长,丽水市地税局二分局局长。2006年10月至今任莲都区副区长,区政府党组成员。 4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系 别: 经济与贸易系 职 称: 副教授 简介 1985年至今在北京科技大学任教 其间曾分别到加拿大Macmaster大学学习,到英国Lacanster大学参加合作研究项目,还参加过多项国际工程投资贸易项目的咨询活动等。 教育背景 1982年2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2月获管理学硕士学。 主要科研项目 中英企业决策过程比较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企业素质研究,部委项目 China Market Study of Metallurgical Functional Hard Coating,国际合作项目 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厂协项目 获奖情况 代表性著作 《国际商务函电与沟通》,主编,双语(中英文),2005 《国际技术贸易》,主编,2006 开放时基金的优势和风险探讨,等10几篇。 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技术经济 主讲课程 国际商务函电与沟通 国际技术贸易 工程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 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与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 5 郑州大学教授刘志伟,男,汉族,1962年12月生,甘肃通渭人。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选》学会理事。曾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与《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发表论文多篇;著有《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等专著;主编兰州大学系列重点出版项目“两岸文化星系” 丛书,首辑收入所著《“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合著有《汉魏六朝赋选评》等。主持国家古委会等省部级项目,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主要兼职有: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CA)中央党校学术顾问兼客座教授、台湾佛光大学史学系所客座教授、河南省中原文化与资源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等。曾为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应邀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佛光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马来西亚马华公会(MCA)中央党校等进行学术交流、讲学活动。 一、主要论文 1.《孔融〈杂诗·其一〉作于光和三年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 2.《胡须:魏晋“英雄”权力意志异化的象征符号(上)》,《语文知识》2007年第1期; 3.《胡须:魏晋“英雄”权力意志异化的象征符号(上)》,《语文知识》2007年第2期; 4.《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5.《边让考论》,《古代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一部“老而更成”的杜诗研究专著——郑文教授〈杜诗檠诂〉评介》,《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5期; 7.《文子与道家的文艺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陆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9.《刘邵与古典“英雄”概念的基本内涵》,《光明日报》2006年6月2日“文学遗产”栏目; 10.《〈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 11.《两汉王朝政治中的宗庙祭祀与孔子崇拜》,《儒教文化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韩国成均馆大学2004版; 12.《试论魏晋诗赋的骈偶化》,《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试论王粲〈英雄记〉》,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4.《“英雄”价值观念与曹操的家族文化教育》,《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5.《从陆机诗赋论看其诗学赋学价值—兼论诗赋研究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6.《子建尘埃与魏晋文化创造》,《海峡两岸历史文学与历史文学创作论文集》,台湾佛光大学出版社2002版; 17.《题材选择与魏晋诗赋演进》,《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8.《至慎与佯狂——阮籍人格之“谜”试解》,《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19.《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0.《文选音乐赋发微》,《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1.《文选音乐赋创作程式与美学思想发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22.《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辨》,转载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 23.《不无危苦之辞,为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转载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 24.《从音乐意象看魏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5.《阮籍真的是癫狂证患者吗?——与刘康德先生商榷》,《社科纵横》1995年第2期。 26.《论〈咏怀·其一〉对阮籍〈咏怀〉诗的"范式"意义》,《诗赋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7.《走向文化反思的逻辑起点——从庾信看由南入北文士的文化幻灭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8.《从音乐意象看音乐与阮籍的文学创作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29.《关于〈论魏晋六朝作家“文心”与“人心”的分裂〉一文若干错误的订正》,《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专辑; 30.《从庾信看北朝后期文人的“节操”问题》,《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31.《意象密合的构成方式——庾信艺术新论之一》,《西北大学学报》1988专辑; 32.《庾信〈枯树赋〉写作年代考辨——与沈家庄同志商榷》,《西北大学学报》1987专辑。 二、独著或参与著作 1.《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33万6千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执行主编《两岸文化星系》大型系列丛书,收入《“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幼学琼林助读》,(上、下册),45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陇上画师张维垣》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撰写《中国历代乐府诗精品鉴赏》北朝乐府10余万字,北京广播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撰写赵泰靖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评析魏晋南北朝部分10余万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汉魏六朝赋选评》(合著)三秦出版社2008版。 三、主持或参与项目 1.主持《陆机集校笺》,国家古委会项目; 2.主持《魏晋文化与文学》省教委项目; 3.主持《陆机研究》,省社科项目; 4.参加赵逵夫教授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唐前诗赋探微》、西北师大科技创新项目《先秦文论全编》、《两汉赋评注》、《魏晋南北朝赋评注》等项目。 四、获奖 1.《从音乐意象看音乐与阮籍的文学创作关系》,获甘肃省社科奖; 2.《幼学琼林助读》获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奖; 3.《魏晋文化与文学》系列论文获甘肃省社科奖; 4.《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获甘肃省政府图书奖; 5.《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获甘肃省教委社科奖; 6.所主讲《魏晋南北朝文化史》获甘肃省精品课程奖。 五、教学 1995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教学方面,除为本科生主讲《汉魏六朝文学》、《先秦文学》外,还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魏晋文化与文学》、《庾信研究》、《梁代文化批判》、《魏晋南北朝诗研究》、《世说新语研究》、《唐前小说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专题》、《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等专业必修或选修课。 6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志伟,男,1967年9月生,河南邓州市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刑事司法与刑事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黑龙江省海林市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曾任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1985年—1989年在河南大学政治学本科学习,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2年在邓州市林扒高中任政治课教师;1992年—199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毕业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并先后获得吕振万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1998年6月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2006年7月起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2007年6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一、科研成果 独著、主编、参编刑法学著作40余部,发表刑法学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规划项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应用的原则、步骤与措施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新型犯罪比较研究”之子项目“业务过失犯罪比较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项目“我国社区矫正立法问题研究”,北京市2007年度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研究”,协助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代表作主要有:《业务过失犯罪比较研究》、《侵占犯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等。 二、学术著作 1.《侵占犯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2.《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业务过失犯罪比较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刑法学的新动向》(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2005年版; 5.《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6.《扰乱公共秩序罪》( 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8年版; 7.《扰乱公共秩序罪》(修订版,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版; 8.《刑法相邻相近罪名界定及其运用》(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刑法对策研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03年版; 10.《刑法规范总整理》(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刑法学》(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2.同等学历人员申请法学硕士学位考试模拟题《刑法学》(副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3.《中国特别刑法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7年1月版; 14.《海峡两岸刑法总论比较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年版; 15.《新刑法全书》(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97年版。 16.《毒品犯罪惩治与防范全书》(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97年10月版。 17.《中国刑法典的修改与适用》(合著),中国民航出版社97年4月版。 18.《新编刑法简明教程》(合著),中国人事出版社97年6月版。 19.《新刑法典的创制》(合著),法律出版社97年9月版。 20.《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辅导(法学科目)》(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8年版。 21.《海峡两岸刑法总论之比较研究》(合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98年版。 22.《刑事法专论》(上、下卷、合著),中国方正出版社98年版。无稿费 23.《疑难刑事问题的司法对策》(第3册,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99年版。 24.《疑难刑事问题的司法对策》(第6册,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99年版。 25.《犯罪总伦探索》(合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6.《当代新型犯罪司法实务全书》(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篇上》(合著),福特基金会项目。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8.《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卷)(合著),福特基金会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29.《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犯财产罪(分则篇四)》(合著),福特基金会项目。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0.《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4卷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合著),福特基金会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 31.侵犯财产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中国刑法实用》(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3.《刑法原理与实务》(合著),司法部律师专业自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4.《酷刑遏制论》(合著),英国大使馆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中国刑法解释》(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被判刑人移管国际暨区域合作》(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国际刑法与国际犯罪专题探索》(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39.《刑法案例评析》(合著),法律出版社96年版。 7 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男,汉族,湖南新化县人,1956年5月出生,1974年1月参加工作,1978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现任中共娄底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 1974.01-1976.02 下放新化县水车公社水东村知青 1976.02-1980.01 解放军81755部队战士\\副班长\\班长 1980.01-1980.07 新化县五金公司职工 1980.07-1982.01 新化县白沙公社团委书记\\党委委员 1982.01-1983.12 新化县山溪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 1983.12-1984.09 新化县山溪公社党委副书记 (84.04-84.09娄底地委党校学习) 1984.09-1986.08 娄底地委党校大专班马列理论专业学习 1986.08-1986.12 新化县圳上镇党委副书记 1986.12-1987.12 新化县圳上镇党委书记 1987.12-1989.01 新化县圳上区委副书记 1989.01-1990.04 新化县圳上区委副书记兼圳上镇党委书记 1990.04-1992.03 新化县圳上区委书记 1992.03-1992.12 县级娄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1992.12-1995.08 娄底地区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1995.08-1996.12 娄底地区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96.03-96.08国防科大学习) 1996.12-1999.08 涟源市委副书记(96.12-97.07兼娄底地区计生委副主任) 1999.08-2004.10 涟源市委书记 (2003.11当选为中共娄底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2000.09-2003.06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法律专业学习) 2004.10-2007.10 娄底市委第一副秘书长] 2007.10- 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 2006.09- 中共娄底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8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志伟,主任医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外科26年。主要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冠心病外科治疗。先后获承德市科技进步奖4项。 9 中铁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志伟,1984年毕业(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机械专业,现任中铁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10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男,1962年7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1981年6月毕业于镇江师专化学系,86年于江苏教育学院脱产进修本科毕业,98年于华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1981年8月至87年8月,在埭头中学任教,87年9月至今在光华中学任教。历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2004年8月任校长。期间获得溧阳市先进工作者、溧阳市优秀党员、常州市高中会考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有《一题多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再认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校本教学研究与管理》、《从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制度的实施谈教师评价的模糊性和有效性》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11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潮剧演员男,1968年生,广东普宁人,知名潮剧小生,中级演员职称,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1985年以良好的潜质考上汕头戏曲学校,学小生行当,在校时得到著名潮剧小生曾义藩、李裕钦老师的指导,基本功扎实。1989年以优秀成绩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同年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二团当演员,2000年调潮剧院三团,现在三团担任小生演员兼剧团秘书,是三团的主要业务骨干。 刘志伟唱腔流畅自如,明亮通透,声情并茂,做工规范整洁,榜眼分明,台步手法娴熟自然,扮相俊逸秀美。从艺的二十多年来,分别在多台剧目中扮演主要角色,塑造出一系列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如《王魁休妻》中的王魁,《风花雪月》中的范士奇,《白狐仙》中的石如玉,《芦林会》中的姜诗,《蔡伯喈认像》中的蔡伯喈,《京城会》会中的吕蒙正;《碧血双飞燕》中的吴岩,《巧姻缘》中的刘魁元,《血溅南梁宫》中的陆荣,《三竿恨》中的黄金龙,《告亲夫》中的盖良才,《百花寺》中的庞奇,《古港传奇》中的何青,《三英争驸马》中的李一清,《珍珠扇》中的刘子龙,《红丝错》中的薛春林,《穆桂英招亲》中的杨宗保,《断桥会》中的许仙,《换偶记》中的冯天盛,《刘璋下山》的刘肥,《平贵登基》的石平贵,《双驸马》的丁明礼,《龙凤呈祥》的白华章,《包公会李后》的赵恒,《忠烈双娇》中的唐僖宗,《岳银瓶》的岳雷等。 多次随团赴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 12 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个人简历1978.12——1982.02 在江苏省公安专科学校大专班学习; 1982.02——1992.06 江苏省公安厅刑侦处内勤、科员、副科长、科长(其间:1988.09—1991.07 省委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 1992.06——1995.07 江苏省公安厅刑侦处副处长; 1995.07——1996.12 江苏省公安厅刑侦处副处长、省公安刑事警察总队副总队长; 1996.12——1998.01 江苏省公安厅经济案件侦察处处长; 1998.01——2000.12 江苏省公安厅经济案件侦察处处长、经济案件侦察总队总队长(其间:1998.09—2000.11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研修班学习); 2000.12——2003.11 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委员、三级警监; 2003.11——2004.01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其间:2002.09—2004.01 在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学习); 2004.01——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2010.08—— 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13 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个人简介 刘志伟 男,汉族,共和国同龄人,初名汉生,笔名金林、史立。自号安世轩主。祖籍北京,汉口生人。素以彰德人自居,以写字匠自诩。 资深媒体人、文化产业策划人、学者、作家,享受政府补贴优秀专家; 安阳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顾问。 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中国王懿荣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 河南省社科研究基地、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安阳工学院客座教授、小屯艺术团艺术总监、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学术总监。 主要作品及参与活动 电视剧《甲骨魂》(编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片名),1988.2央视播出,由山东王懿荣纪念馆永久收藏; 电视剧《有病找谁》(编剧),1996年央视播出,获全国卫生影视一等奖; 电视剧《河 魂》(编剧),1989年央视播出。 著 作《中国?安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河南省外宣品一等奖; 著 作《中国开放城市系列书 安阳》中英文版 新世界出版社1989.1 文史随笔《百年话甲骨》海潮出版社1999.5,参加第37届国际书展,并赠送埃及开罗大学收藏; 文史随笔《古都三千年》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文史随笔《古都遗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文史随笔《殷墟殷商 殷都》中国文联出版社; 大型动漫《梦回殷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出品; 大型仿殷乐舞《商 颂》(创作编导)获河南省舞蹈大赛二等奖;仿殷乐舞《大秀殷商》(总编导) 获河南洛阳世界风情巡游最佳节目奖; 受邀参加央视“读书时间”(19990730)《百年话甲骨》一书; 受邀担任央视《探索发现?百年守望》学术嘉宾(20090903); 受邀参加央视《城市平台》、《让世界了解你》、《周末异想天开》等节目担任嘉宾; 受邀担任湖北卫视《国庆长假计划》学术嘉宾; 受邀担任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等多档节目学术嘉宾; 受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学院、河南省文化厅培训班、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市委党校等高校举办《世界遗产殷墟漫谈》讲座; 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学术大事记 1984.10 参加全国商史讨论会 1985.10 参加殷墟笔会 1986.6 参加安阳甲骨学会,现为常务理事; 1986.8 《独于集古爱殷商——记胡厚宣大师》 《安阳日报》 1986.8 《寻觅王文敏公的踪迹》 《安阳日报》 1987.9 发表《甲骨学研究的新形势》 《甲骨文研究》1期 1987.9 参加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吸收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员 担任编剧的电视剧《甲骨魂》(胡厚宣顾问;周谷城题署)为国际会议首映;1988.2《甲骨魂》央视播出; 该剧为山东王懿荣纪念馆收藏; 1987.9 《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记哈佛大学人类系主任张广直先生 《安阳日报》 1987.11 参加中国古都学会开封年会,吸收为中国古都学会会员、理事; 1988.4 《万里鹏程入壮游》 《安阳日报》 1988.9 《拜谒王文敏公的故乡》 《安阳日报》 1989.10 参加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9.11 论文《试论古都研究的社会效益》 中国古都学会七次年会入选 1993.8 论文《繁华的宫廷乐舞》中国古都学会11届年会暨国际古都学术研讨会入选 1994.11 《再拜王文敏公的故乡》 《安阳日报》 1995.4 《为世所用使古都研究生机盎然》 《中国名城》 1995.4 《丹甲青文听绝唱》 《安阳日报》 1995.5 《八宝山送胡老》 《安阳日报》 1995.3 《略论商代后期的宫廷乐舞》 《殷都学刊》 1992.10 创作编导大型仿殷乐舞《商颂》 中国(安阳)殷商文化节开幕式演出,获河南省舞蹈大赛二等奖参加全国民族舞蹈大赛获优秀演出奖 1995.11 论文《走出古都宣传的误区》 中国古都学会年会13次年会大会报告 1995.12 论文《殷商宫廷乐舞初探》 河南民俗学会第二次年会 1996.9 《切勿坐着金矿要饭吃》 《安阳日报》 1997.1 《难忘泰斗——周谷城交往的一点小事》 《中州古今》 1997.1 《难忘故园——袁家骝三访安阳》 《安阳日报》 1997.9 《一衣带水书为桥》 《中国地市报人》 1997.10 论文《从欧阳可亮与安阳的学术联系看中日文化交流》 中国古都学会14次年会 1998.10 《保护殷墟 利用殷墟——访俞伟超先生》 《安阳日报》 1999.9 文史随笔《百年话甲骨》 海潮出版社 央视《读书时间》(150期“甲骨学一百年”嘉宾) 2001年该书参加第37届国际书展并赠送埃及开罗大学 2000.7 论文《商代雨卜乐舞及其演变》 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1.7 论文《明义士年谱》 中国古都学会年会论文 2002.10 《假日长假计划》 湖北卫视特约专家 2003.3 《殷墟不虚》现场点评专家 央视《周末异想天开》 2004. 先后参加央视《城市平台》、《中国魅力城市评选》、 《探索发现·司母戊鼎传奇》《让世界了解你》等栏目, 担任现场评点专家 2004.11 发起并主持“明义士故居”筹建工作,担任学术总监 主持申报,故居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10 《河南四大古都魅力大赛》 河南卫视特约专家 2006.3 《水木清华与洹水安阳》演讲 清华大学 2006.5 文史随笔《古都遗韵》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6 文史随笔《古都三千年》(合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6.10 文史随笔《殷墟 殷商 殷都》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6 主持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筹建、落成,接待明义士后裔, 接待加拿大《环球邮报》驻京记者采访, 接待加拿大驻华大使罗岚一行考察; 2007.3 北京·殷商文明论坛特邀专家, 发表《殷墟 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演讲 《文明》杂志社 2007.4 论文《丝绸之路起于殷商盛于汉唐》 国家旅游局专家论证会 2007.4 《世界遗产殷墟漫谈》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城市学院、河南省文化厅培训班、安阳师院、安阳工学院等 2007.5 创作编导大型仿殷商乐舞《大秀殷商》 先后应邀为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奥运火炬传递安阳主会场、殷墟世 界遗产一、二周年纪念活动等演出,并河南省庆祝世界旅游日暨国际风情巡游最佳表演奖 2008.10 《大秀殷商》 为殷墟科学考古八十周年国际纪念活动演出 2008.10 《有关明义士几个存疑问题的考证》 《安阳甲骨学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 2009.5 成立殷都刘邦兄弟动漫创作工作室 担任主笔 创作动漫脚本《梦回殷商》 《神奇甲骨》(30集) 《汉字真神奇》(30部) 2009.7.14 动漫《梦回殷商》签约,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制作,在殷墟游客中心播放; 2009.9.3 央视·探索发现《百年守望·甲骨风云》专家嘉宾; 2009.10.16 央视·探索发现《发现豫商》现场专家; (资料截至2009.10.16) 14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伟,男,汉族,1962年12月生,甘肃通渭人。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中国《文选》学会理事。曾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与《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发表论文多篇;著有《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等专著;主编兰州大学系列重点出版项目“两岸文化星系” 丛书,首辑收入所著《“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主持国家教育部和古委会等省部级项目,参加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曾为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应邀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佛光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马来西亚马华公会(MCA)中央党校等进行学术交流、讲学活动,曾兼任台湾佛光大学史学系所客座教授、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CA)中央党校学术顾问兼客座教授、河南省中原文化与资源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等。 一、主要论文 1.《〈唐钞文选集注〉陆机诗注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2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8期; 2.《孔融〈杂诗·其一〉作于光和三年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 3.《胡须:魏晋“英雄”权力意志异化的象征符号(上)》,《语文知识》2007年第1期; 4.《胡须:魏晋“英雄”权力意志异化的象征符号(上)》,《语文知识》2007年第2期; 5.《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6.《边让考论》,《古代文献的考证与诠释——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一部“老而更成”的杜诗研究专著——郑文教授〈杜诗檠诂〉评介》,《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5期; 8.《文子与道家的文艺思想》,《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9.《陆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刘邵与古典“英雄”概念的基本内涵》,《光明日报》2006年6月2日“文学遗产”栏目; 11.《〈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 12.《两汉王朝政治中的宗庙祭祀与孔子崇拜》,《儒教文化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韩国成均馆大学2004版; 13.《试论魏晋诗赋的骈偶化》,《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试论王粲〈英雄记〉》,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5.《“英雄”价值观念与曹操的家族文化教育》,《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6.《从陆机诗赋论看其诗学赋学价值—兼论诗赋研究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7.《子建尘埃与魏晋文化创造》,《海峡两岸历史文学与历史文学创作论文集》,台湾佛光大学出版社2002版; 18.《题材选择与魏晋诗赋演进》,《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9.《至慎与佯狂——阮籍人格之“谜”试解》,《昭明文选与中国传统文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20.《古今〈虬髯客传〉研究反思》,《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1.《文选音乐赋发微》,《文选学新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2.《文选音乐赋创作程式与美学思想发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23.《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辨》,转载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 24.《不无危苦之辞,为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转载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1期; 25.《从音乐意象看魏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26.《阮籍真的是癫狂证患者吗?——与刘康德先生商榷》,《社科纵横》1995年第2期。 27.《论〈咏怀·其一〉对阮籍〈咏怀〉诗的"范式"意义》,《诗赋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走向文化反思的逻辑起点——从庾信看由南入北文士的文化幻灭感》,《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29.《从音乐意象看音乐与阮籍的文学创作关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 30.《关于〈论魏晋六朝作家“文心”与“人心”的分裂〉一文若干错误的订正》,《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1专辑; 31.《从庾信看北朝后期文人的“节操”问题》,《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32.《意象密合的构成方式——庾信艺术新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专辑; 33.《庾信〈枯树赋〉写作年代考辨——与沈家庄同志商榷》,《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专辑。 二、独著或参与著作 1.《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33万6千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执行主编《两岸文化星系》大型系列丛书,收入《“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幼学琼林助读》,(上、下册),45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陇上画师张维垣》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撰写《中国历代乐府诗精品鉴赏》北朝乐府10余万字,北京广播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撰写赵泰靖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评析魏晋南北朝部分10余万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主持或参与项目 1.主持《“英雄”文化与先唐小说关系研究》,国家教育部项目; 2.主持《陆机集校笺》,国家古委会项目; 3.主持《魏晋文化与文学》省教委项目; 4.主持《陆机研究》,省社科项目; 5.参加赵逵夫教授主持国家教育部项目《唐前诗赋探微》、西北师大科技创新项目《先秦文论全编》、《两汉赋评注》、《魏晋南北朝赋评注》等项目。 四、获奖 1.《从音乐意象看音乐与阮籍的文学创作关系》,获甘肃省社科奖; 2.《幼学琼林助读》获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奖; 3.《魏晋文化与文学》系列论文获甘肃省社科奖; 4.《魏晋文化与文学论考》获甘肃省政府图书奖; 5.《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获甘肃省教委社科奖; 6.所主讲《魏晋南北朝文化史》获甘肃省精品课程奖。 五、教学 1995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教学方面,除为本科生主讲《汉魏六朝文学》、《先秦文学》外,还为研究生、本科生开设《魏晋南北朝诗研究》、《〈文选〉与魏晋南北朝诗学》、《汉魏六朝文学专题》、《魏晋文化与文学》、《魏晋南北朝赋》、《魏晋南北朝文化史》、《梁代文化批判》、《庾信研究》、《世说新语研究》、《唐前文言小说研究》等专业必修或选修课。 15 天津大学工学硕士1972年生人,男.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本科毕业,天津大学工学硕士.先后在国内大型通讯企业从事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在国际标准组织宽带论坛中担任起草人,参与多项国际通信标准起草工作. 16 原宁都师范教务处主任刘志伟(1949.2-)江西省瑞金市黄柏乡太坊村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江西师大数学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讲师。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4年7月赣南教育学校数学科毕业分配在宁都师范任教。1991年任宁都师范教务处副主任,1999年任教务处主任,2003年9月起任教研员 (正科)。有4篇论文获江西省中师学科中心组一等奖,1篇论文获全国中师学科论文二等奖,1份教案获全国中师数学教案一等奖。1990年被赣州地区评为优秀党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