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渊然 |
释义 | 人物简介刘渊然(1351~1432年),其先萧县(今属安徽)人,祖父伯成,任赣州路总管,遂家赣县(今属江西)。道教长春派创始人。幼为祥符宫道士,道号体玄子。先受业于“胡、张二师”,复师事江西于都紫阳观赵原阳。赵原阳见他形貌清奇非寻常人可比,进而探其志存忠孝,认为是修道的“良器”,遂带他到金精山,传授予“玉清宗教社令烈雷,玉宸黄箓太极”等书,呼召风雷,役活鬼物、济拔幽显,立有应验。既而又受金火返还大丹之诀,栖神炼气,玄悟超然。尝著《济急仙方》一卷。 人物生平明洪武二年(1393年),朱元璋慕其名,召至京城,赐号“高道”,擢道录司右正一,永乐初年升左正一。朱元璋命其“建金箓大斋”,从而出现了“醴泉、甘露、鸾鹤”的祥瑞,赢得朱元璋的宠信。嗣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谪至滇,先后在真武祠和黑龙潭龙泉道院传教,收门徒百余人。刘渊然精通道教经典,道行精妙,“凡滇民有大灾患者,咸往求济,无不得所愿欲。”并在龙泉道院以道教符箓大书“万物滋生”大碑,因刻工和视觉关系,碑有立体感,故昆明人习惯称之为凸字碑。原碑已毁,现碑为清嘉庆三年(1789年)追泐,为道教重要文物。 洪熙元年(1425年),刘渊然还朝受封,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诰加“庄静普济”四字,“领天下道教事”,成为全国道教领袖。刘渊然荣耀不忘第二故乡昆明,奏请明仁宗皇帝,改真武祠为真庆观,龙泉道院为龙泉观。并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今保山)三道纪司,以植根其教派。宣德七年(1432年),刘渊然卒于金陵(今南京),但其创立的道教长春派与吕洞宾为祖师的天仙派、丘处机为祖师的龙门派同为明清云南道教的三大教派,尤以长春派在昆明流传最广。该派的最大特点为注重符箓、驱邪赶魔、崇尚医术等。 刘渊然弟子众多,以邵以正、蒋日和、徐道广、芮道才、李道如最为有名。其中邵、蒋二人为名闻全国的道士。 (马颖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