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育民 |
释义 | 刘育民,生理学家。湖北大冶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助理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56年至1957年从事中央神经系统上行泓*散投射系的研究,找到了一个上行通路。负责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视觉生理实验室,并开展了人和昆虫视网膜电图、外膝体及人的相对光谱亮度曲线等方面的研究。1975年至1978年与人合作开辟了色度学和色觉学的研究领域,最先测定了中国汉族人的色度坐标。1978年后从事视觉系统空间分辨的心理物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个用人工瞳孔测定人眼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方法,为我国视觉生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刘育民刘育民 出生时间:1924年5月 民族:汉 籍贯:山东 荣成 国家:中国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将领 现居地:北京玉泉山 刘育民,又名刘常模。1924年5月出生在山东荣成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4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从事隐蔽战线革命工作。1948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局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奔赴东北,取得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辽沈战役的胜利后,刘育民被组织安排,参军入伍,被分配于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39军,与时任兵团司令员、后为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同志结下深厚友情。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并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辽沈战役后,由于提出四组一队战术,得到刘亚楼司令员嘉奖,进入兵团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平津战役期间,还参与了刘亚楼指挥的第四野战军14兵团解放天津的战役。天津解放后,留任于天津警备区司令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同年,时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天津警备区司令员的杨成武上将同志调入北京军区任司令员,刘育民同志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作战部担任作战参谋。 1963年,担任空军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负责作战部日常工作,少将军衔。之后,由于林彪之子林立果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被其父委托空军吴法宪司令员安排至空司作战部担任副部长,刘育民同志政治地位受到排斥。“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杨成武、傅崇碧、余立金三人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史称“杨傅余事件”,刘育民等多名空军机关军级干部也多被牵涉,免去军职。(因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政治迫害,刘育民同志为人极其低调、极少参加公共活动) 1979年恢复军职,任空司机关党委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按正兵团职(大军区正职,相当于88年恢复军衔制后的中将军衔)离休。革命生涯里,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等功、二等功及三等功奖章若干。1985年离休至今,居住在北京玉泉山安享晚年。 夫人伯秀兰,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