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应启 |
释义 | 刘应启,河南人,出生于1911年。百岁老人刘应启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150多次。离休后他写下100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1000余场次。。他走访贫困群众,资助失学儿童,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在人们眼中,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刘应启自己则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中文名:刘应启 出生日期:1911年 籍贯:河南商城县百塔集乡刘凹村 党派:中国共产党 人物介绍刘应启,曾用名刘绍武。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宣传股长、党总支书记、组织科长。 人物经历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至第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新10旅第28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华北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作战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四地委路东和路西工委书记兼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汝蔡隋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配合刘邓大军渡黄河和济宁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主任、政治委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三过草地,我三次都在收容队里工作。先后收容了伤病、掉队战友300多人,也眼睁睁看着不少战友长眠在雪山草地。”刘应启回忆道。 “前面部队吃豌豆头,中间部队吃豌豆秆子,后面部队吃豌豆根子。”长征路上,因人烟稀少,筹粮困难,整个队伍缺衣少食。而年轻的刘应启被安排在了最为艰苦的收容队,跟在大部队的最后,抬担架、背伤员,照顾掉队的战友。 “过草地前准备的干粮一个星期就吃光了,吃完了干粮吃野草,实在没得吃就吃牦牛粪便。是战友的团结互助和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我们走了下来。”刘应启说。 第二次过草地,收容队行军到草地深处的时候,突然,狂风卷着冰雹,冰雹裹着沙石,扑打在脸上刀割般疼,眼睛都无法睁开。一个已经精疲力竭的战士怎么也爬不上一个土坡,而他身后就是一片沼泽地。刘应启咬牙顶着冰雹奔上前,紧紧地拽住他的手。 “我实在走不动了,”那位战士无奈地说,“你不用管我了!” 留下来,只有等死!刘应启不放松战友的手,斩钉截铁地说:“抓紧!给我抓紧!”在他拼命的叫喊中,那位战士伸出冻得发抖的另一只手,将生的希望全部交给了他。 一步、两步、三步……刘应启艰难地连爬带拖,一手拉着战友,另一只手插进泥里。眼看两人就要滑进泥潭,路过的9团政治处主任肖明德飞快地下马将他们拖住,拽着坐骑的尾巴,硬是把两人一起拉上了坡。 “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这样的故事讲不完啊!”老人平静地说。 离休生活1965年离休后,他怀着“铁心跟党是我魂、为党分忧是我责、永葆本色是我求”的坚定信念,续写人生辉煌,先后被全国、全军评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先进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希望工程贡献奖”,数十次被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1965年8月28日,刘应启离休了,他的新长征也开始了。 老人每天必做三件事:听广播、读报刊、看新闻。大儿媳妇指着卧室里塞满两柜子的笔记本告诉记者:“这十多公斤读书笔记是公公的宝贝。” “离休40多年,他是离而不休。”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政委张怀森说。 学校、工厂、农村、机关,800多个单位、1000余场报告、百万人次听众——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冀鲁豫、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等地,都留下了刘应启“新长征”的足迹。 2003年4月,扬州一家工厂亏损严重,即将申请破产。厂领导慕名找到刘应启,请他为职工们讲最后一课。接到邀请的刘应启一连几天伏案准备到深夜。 “爬雪山难不难?过草地险不险?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红军将士攻难克险,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只要精神不垮,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绝境都能走出!”刘应启精彩的演讲,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报告会一结束,这个工厂的干部职工便在厂区挂出“发扬红军传统,振奋企业精神”的横幅。他们发愤图强,自愿4个月不拿工资,集资为工厂购买原材料。仅用半年时间,企业便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1995年,是扬州市实施“希望工程”的第一年,刘应启则是全市“希望工程”捐款的第一人。这一开头,就坚持了16年。 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有一份统计:刘应启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困难群众共计200多人,累计捐出了40万元。而正军职离休、每月收入上万元的他,至今都没有存款。 老伴田静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年刘应启回老家河南省商城县刘洼村扶贫。他先把毛毯和200元捐款送到每个贫困户家中。了解到当地适合种植一些名贵花木,又自费买了3万多元的苗木和种子,花钱雇卡车送到村上。离开的时候看到一位老乡衣服破旧,又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了他。 老伴笑他是“穷光蛋主义”者,刘应启却自得其乐:“没有存款,我还是富人。” 在刘老的读书笔记中,我们读到了他的心声:“万里长征是人民群众一程一程送过来的,革命胜利是老百姓倾其所有支援取得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怀着感恩的心服务人民、回报人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