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亚光 |
释义 | 刘亚光,男,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黑龙江省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黑龙江省植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副教授教学工作主讲本科生课程《农药学》、《杂草学》、《植物保护专业英语》、《环境生物测定技术》,研究生的《农药生物测定》等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2名已经获得了硕士学位。 主要在研项目及获奖成果主持并完成一项省级博士后基金一项和省科技厅青年基金一项。以主要参加人的身份,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基金各一项。1998获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证书号为98-002第6号;2006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证书号为2005-01-18-10。现主持市科委学科后备带头人基金基金一项、第三名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一项。 主要论著(2001年以来,*通讯作者) 学术论文: 1、 刘亚光,李海英,杨庆凯.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大豆科学,2002,(21)3:195~198 2、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灰斑病侵染过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32)3:235~238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Ⅱ.大豆叶片组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2):20~23 3、 李海英,刘亚光,杨庆凯. 大豆叶片结构与灰斑病抗性的研究. Ⅲ.大豆品种感染灰斑病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研究.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3):50~51 4、 刘亚光,李海英,杨庆凯. 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关系的研究.大豆科学,2002,21(3):195~1983_232 5、 刘亚光 , 徐刚, 杨庆凯.大豆叶片内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与大豆抗灰斑病关系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2):119-123 6、 刘亚光,赵长山,宋捷,陶波.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策. 中外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与实践,2003,1:13~16 7、 刘亚光1 李海英2 杨庆凯3.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与提取. 菌物系统,2003,22(4):620~627 8、 刘亚光1 , 李海英2, 杨庆凯3. 乙烯利对大豆叶片内几种抗性生化物质的诱导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8):1014~1016 9、 刘亚光,李柏树,赵滨,哈尔滨市田间阔叶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1):1~5。 10、刘亚光,高淑梅,李柏树,哈尔滨市田间禾本科杂草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的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381~385 11、ZHANG Yan-ju,LIU Ya-guang, DIAO Zhou, et al .Study on Graft-induced Resistance to Cucumber Mosaic Virus in Pepper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2004,11(2):113-117 12、刘亚光。《农药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讨。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86-87 13、刘亚光,杨谦. 长残留除草剂广灭灵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463-466 14、闫春秀 赵长山 刘亚光*.微生物降解长残效除草剂的研究进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650~654(通讯作者) 15、刘亚光,李丽清,马景生,杨庆凯. 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叶绿素动态含量变化的研究. 大豆科学,2001,20(1):49~53 16.Ya Guang Liu 。Preliminary Studies on Chlorimuron Degrdation in Soil by Effective Microogranisms。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6,13(1):22-26t: 17、徐兆飞1,刘亚光2※. 灰斑病菌对大豆总多酚和总黄酮的诱导研究.大豆科学,2006,25(3):234-238(通讯作者) 学术会议论文: 1、 liu Yaguang,He Fuli and Yan Chunxiu. Study on Induction of Total Polyphenol and Total Flavonoid in Soybean by Cercospora sojina Hara,Biological Control and Bio-technology,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生物防治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防科工委备案,黑龙江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年:189-197 2、 刘亚光,INDUCTION OF SEVERAL BIOCHEMICAL SUBSTANCE IN SOYBEAN BY CHEMICAL FACTORS,200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 3、 刘亚光,赵华. 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及安全性评价。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第七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集,张朝贤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 4、 阎春秀,姬光福,刘亚光。阿特拉津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 5、 张宇,刘亚光。苜蓿田除草剂的筛选.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 6、 庞福德,刘亚光。EM菌对土壤中阔草清残留降解的研究.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2004年9月(通讯作者): 著作: 1、 刘亚光著.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致病机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刘亚光副主编.农药营销学,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3、 刘亚光副主编. 杂草科学与环境及粮食安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4、 刘亚光主编.农药生物测定技术(校内教材),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5、 刘亚光主编.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实验指导(校内教材),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原农林部检疫所工作人员刘亚光1940年出生于上海, 1965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农林部检疫所,1972年底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他本是一位学术根底很差,没有做出过实质性成果的默默无闻的人物,但他却凭借一种特殊的本领,令自己一度在整个中国妇孺皆知。 他的特殊本领就是“口才”。他不仅敢于撒谎、善于摆弄一般人听不太懂的新概念,还拥有一种仿佛无所不知、真理在握的气概。他非常了解听众——主要是官员和文化名流的心理,知道他们了解什么、需要什么。结果,几轮话一讲,那些科学素养较低的官员和文化名流就纷纷对这位“品格高尚”、“活跃在科学最前沿”、“创新能力非凡”、“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但遭到“大学阀”压制的“青年科学家”肃然起敬,心甘情愿地给他帮忙,为他造势。这个势还一直被造到最高层。然后,有中央领导人为他的事而下指示,这些原则性的指示又被他宣传成“中央领导支持刘亚光”。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他自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在所有被刘亚光利用过的人中,投入最深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作家杨沫。自1978年11月结识刘亚光以来,她不仅多次向华国锋、邓小平、陈云、胡耀邦、王任重、冯文彬等诸多中央领导和铁瑛(浙江省委书记)等地方领导干部上书吹捧他,为他鸣冤叫屈(华国锋在杨沫的信上批示:“请方毅同志阅处,如反映属实应对刘的科学研究鼓励、支持。”)还为他写了《是这样一个人》、《这个事件出现在正向四化进军的今天》、《不是日记的日记》等文章和书,热情地称颂他,为他打笔墨官司,还帮刘亚光联系出书、发表论文。她甚至还利用自己的能量,促成浙江中医学院在三天时间内,为刘亚光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分子医学研究所”…… 刘亚光打动杨沫等文化界人士和某些领导干部的,主要是其“科学突破”:他抓住这些老干部岁数大了,对癌症和冠心病异常关注,既重视现代科学,又相信我国传统医学的心理,多次宣称自己在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医药方面有重大突破,自己实验的那些药品对癌症和冠心病有神奇疗效,从而很轻易地博得了他们的支持。 然而,这一套却糊弄不了科学家。他们多次发现刘亚光的论文缺乏科学性并提出了否定的意见。邹承鲁就是因一次专门鉴定刘亚光工作的会议而卷入此事的。时为1978年1月25日,在有50多位专家参加的鉴定会上,邹承鲁做出了尖锐的批评: 刘亚光的实验方法不能保证他的实验结果。问题在于缺乏严格的对照实验,例如酶实验,两种溶剂不同,实验温度不同,处理也不同,怎么能叫对照呢?这些在大学生化课都讲过,刘亚光却不懂……我赞成研究“生脉散”的作用机制,但像刘亚光这样的实验是否要继续做下去,还请有关单位慎重考虑。 迫于会议一边倒地否定其研究的形势,刘亚光不得不对邹先生当面表示感谢,但邹先生由此成为他心中最恨的“大学阀”。他把这些看法转告给杨沫。富有侠义心肠但缺乏科学常识的杨沫就以科学家的伯乐和力挽狂澜的左拉自居,不但在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反对邹承鲁等人压制刘亚光的848号议案,还多次在报纸上不指名地批评邹先生,说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懂装懂、假充内行的‘权威’”,甚至还在《人民日报》上呼吁,要求“有关部门及司法部门”给这种“破坏科研事业的人”以“应有的党纪国法的制裁”。 邹承鲁不肯示弱,先是对杨沫的报告文学提出意见,然后,又在《科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成果究竟由谁来评价》的文章,质问杨沫:“既然杨沫同志对于分子生物学也是内行,我希望杨沫同志给我指出,在哪些问题上我是假充内行、不懂装懂。”他最后得出结论: 总之,科学成果只能由同行审查予以评价。以种种手段造成政治上或新闻上的压力,都是极不正常的。以“首长批示”的方式来解决科学争端,也不能使谬误变成真理。 这时,汪德昭、何祚庥、樊洪业等人也发表文章支持邹先生。他们的意见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注意。1980年10月下旬,邓小平在中国科学院为此而打的报告上明确批示: 对科学的事情要有科学态度,科学上的是非要由科学家去评判。刘亚光闹腾了几年,再支持就不好了。请方毅同志找杨沫同志做工作。 杨沫为了自己的声誉,还不肯退让。她继续给邓小平、王任重等写信。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反而在1983年的第六届人大会议上,丢掉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身份。刘亚光见在国内不再可能有出头之日,便在杨沫帮助下,于1982年11月24日去了美国。此人到美国8个月后,才给杨沫写信,并且从此销声匿迹,再也不搭理杨沫。杨沫后来大概也有所醒悟,也不再提及这个人了。刘亚光事件就这样草草收场。 饶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亚光,男,1973年生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饶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个人工作简介: 1995年11月至1999年3月 饶阳县饶阳镇统计员; 1999年3月至2004年3月 饶阳镇人大秘书; 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 饶阳镇副镇长; 2007年7月至今 饶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