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万寿 |
释义 | 基本信息西路红军女战士刘万寿 张新明 牛 皋 刘万寿,1914年10月8日出生在四川通江县龙凤村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里。 生平14岁参加红军,16岁光荣入党。1936年11月,红军西进河西,红五军随三十军右侧西行,经大靖、土门到达永昌,此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红军战士穿着夏季的衣服,有的弄一块长方形毡片,中间挖个洞,套住头,对折到腰里,扎一根草绳,算是一件"马甲"。脚上大都没有鞋子,有的裹着破布,有的包着烂毡,有的冻掉了脚趾,有的在晚上宿营时就永远没有起来……。在永昌,红军战士被马家军包围,整整激战了七昼夜。刘万寿又随军赴高台参战。高台战役中,军长董振堂英勇就义。刘万寿与部队失散后化装成老百姓,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当时同她一起的战士还有16名。她们没有失去革命的信心,临时从中选出一名游击队长,带领大家打游击战。一日,在高台一河道旁,遇见一售货的商人。这商人将红军密告于敌人,于是敌人疯狂反扑,红军战士被杀被抓。因刘万寿隐藏到附近山上的小煤窑里,才免遭惨杀。 她象失群的孤雁,无处栖身。不知过了多少艰辛的日日夜夜,流落到民勤的夹河,和一闫姓牧羊人结了婚,后来又举家迁到了古浪的海子滩。 功绩解放后,刘万寿曾当过农民代表,区农会主任,初级社社长。从1958年起又当起了村支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群众看得起她,信得过她,二十多年里,她鼓舞群众发扬红军精神,建设自己的家乡。她的口头禅是:共产党是救人来的,听党的话没错。 水是农业的命脉,作为一村支书的刘万寿,把治水挂在心上。20世纪60年代,他发动群众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大搞小型水利建设,共修三条水渠,全长达39华里,《甘肃日报》上刊登了她治水的事迹,于是老红军治水的故事就在古浪大地上传开了。昌灵山有西北小武当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风景游览区,她又从几十里的地方到山上指导开发。有人曾劝她烧香敬神,她说:我死都不怕,还相信什么鬼神!刘万寿离职后,她的长子闫向环,不负众望,又接过了母亲的重担,担任了村支书,一干又是10多年。刘万寿于2001年去世,享年87岁。 长江后浪推前浪,红军接力有来人。如今刘万寿的后代们,紧随着时代的步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大儿、二儿、五儿兄弟三人购买了两台四轮拖拉机和一台二八型拖拉机,农忙服务于农,农闲跑运输。三儿从武威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阿拉善右旗旗委办公室工作。四儿从广州华南工学院毕业后,在国防科工委工作,曾立三等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