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庭芝 |
释义 | 刘庭芝(约651-?) 唐朝诗人。 一名刘希夷,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颍川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刘庭芝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中文名:刘庭芝 别名:刘希夷 国籍:唐朝 民族:汉 出生地:颍川 出生日期:约651年 逝世日期:不祥 职业:唐朝著名诗人 主要成就:诗歌(尤善写闺情诗) 代表作品:《从军行》、《采桑》、《春女行》、《代悲白头翁》 文集:有集十卷及诗集四卷,今失传 逝世年龄:不满30岁 逝世说法一:被舅舅宋之问遣人用土囊压死 逝世说法二:病死 墓地所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汝州刘庭芝,字希夷,苦篇咏,善为闺帷之作。诃哀多似古调,体势与时不合,遂不为人所重。希夷美姿貌,善弹琵琶,好酒色,落魄不拘常俗。为《白头吟》,忽作一联语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谁复在?”既而复叹曰:“我此语似谶。石崇曰‘白首同所归’,复何所异?”乃除之,复作二句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复叹曰:“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并留前句作诗,后岁余为奸人所害。《大唐新语》卷八。 据说此人少年成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能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而不拘小节,十足一副名士风流做派。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没做过什么官就死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唐子才传》说他是“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有种离奇的说法是,《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他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他是由于不肯出让自己的《代悲白头吟》而被害死的。 刘希夷死后六七十年,《代悲白头吟》开始大受欢迎,颇有人师法、模拟甚至剽窃这首诗。五代十国时编的《才调集》里选录唐人贾曾的《有所思》,就“生吞活剥”了《白头吟》的前半段。 刘庭芝与红楼梦 《红楼梦》谈起刘希夷并非偶然,因为书里曾多次袭用其诗作的句法、意境。最明显的是林黛玉做的《葬花吟》,偷师《白头吟》好几处。“闺中女儿惜春暮”和“洛阳女儿惜颜色”,“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和“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明媚鲜妍能几时”和“婉转娥眉能几时”,等等,改写套用痕迹宛然。不过比起贾曾那样生硬的“窃”来,林妹妹——不,应该说是曹雪芹——的手法,自然还得说是高明的。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里, 雨村先生就着宝玉之性,对古往今来之人杰怪才逐一点评一番,真真言出令人心驰神荡,喜之不禁。 “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 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 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 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 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这一大串子人名里头,有一个“刘庭芝”,他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刘希夷。 其实这名单上头,许多人杰精怪,庭芝这个名字也就此淹没,再不惹人注意的。 但若要细论起来,这人却与红楼一书,关系不浅。 刘希夷,一名庭芝,唐太宗、高宗年间人。 此人每尝与温庭筠,米芾,柳永,唐寅等人相提并论,其人若何,也大约可画的出来了。 少年时便有才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又喜饮酒,落魄而不拘小节,真真一幅风流名士作派。 最善为从军闺情提诗,落笔清丽,却思之凄婉。 代表作除“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等之外,最为后人传诵的,便是那一首“代悲白头翁”。 那“年年岁岁”的千古名句,便出于此。 历来才气过人却偏行为乖张的人,必是命短的,这刘希夷也没逃过去。 他二十五岁上中的进士,却二十八岁就死了。而死因更是蹊跷不明,被人猜疑千古。 大半是说,他的生命就是断送在一首诗上的。有人爱上了他的诗,求他转让,他不肯,于是便被杀了。 而祸端,也就是这一首“代悲白头翁”。而再究根底,竟是那“年年岁岁”两句。 更相传,是他舅舅宋之问所谋。 传说总是有趣的,而历经了千年,却也难辨其真假。不过茶余饭后,供人一哂的用处。 只是细究起来,这典故却有意味的紧。现录全诗如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据传当日他作诗之时,先出一联“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自觉语音不祥,便要换两句。 于是,又斟酌出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名联。 后觉两联都好,丢了哪个也舍不得的,于是只道“不以文字祸福”宽自己的心罢了。便两联都留了下来。 却万万没想到,真真就断送在了这两句诗上。 正如《唐才子传》里所录——“寸禄不沾,长怀顿挫,斯才高而见忌者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