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太君 |
释义 | 宁波大学教授男,1965年8月出生,博士,校聘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生导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智能射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1989年1月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初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获得微波通信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射频电路与系统专家、IEEE会士(Fellow)、加拿大国家自然基金首席研究员Fadhel M. Ghannouchi 教授,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射频电路研究和设计。2006年5月刘太君博士作为引进人才回国,被宁波大学聘为教学科研一级岗位,荣华学者获得者。现在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工作,是无线通信方向学术带头人。 由于在“三毫米波关键部件及其技术”上的突出贡献,于1990年荣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于1991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6年获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后奖学金。在国内外高级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报美国专利两项。系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等刊物的审稿人。多次参加国际级微波及无线通信学术会议并宣讲论文。在射频功率放大器记忆效应研究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被特邀为2006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亚太微波会议(APMC2006)的系统相关技术分会的分会议主席。 目前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射频前端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收发信机、射频集成电路、智能射频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3年来所承担的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基于记忆型射频数字预失真的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60771066); 2.主持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3G/Super-3G移动通信系统超线性高效率射频功放模块研发”(2010C14007); 3.主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记忆型射频数字预失真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2007610006); 4.参与2010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高效、线性宽带功放模块”(2010ZX03007-003-04),设计完成450-470MHZ和1850-2025 MHZ的 DPD侦测链路以及对应高效率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宽带大功率放大器记忆效应建模及预补偿技术研究”(60671037); 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来移动通信射频信号非线性自适应预失真技术研究”(60372026); 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ROF系统的并联式高功率光电探测关键技术研究”(60972064); 8.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IMT-Advanced系统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研究(Y1101270); 目前的研究方向 1. 无线射频技术,具体包括:射频功放的建模和线性化技术、高效射频功放设计、宽带无线通信射频前端关键技术、宽带无线收发信机、射频集成电路、智能射频软件等。 2.光载毫米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