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氏宜茂公家族
释义

序 言

刘氏宜茂公家族自江西迁湖南后,再迁四川、陕西、重庆,在川省大邑县、崇州市、都江堰、汶川均有分布,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为便于刘氏宜茂公家族宗亲查阅联系,特编制百度词条。

历代源流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男女,姓氏以出焉。古之命氏,姓也,或以地,或以生,或以为。宇润其源流,盖皆黄唐虞夏之裔。礼曰诸侯不敢祖天子,丈夫不敢祖诸侯,岂士庶得而祖之耶。然姓氏郡名始源义不可不知也。我姓若中山之出,自诸王白水之出。吾门祖籍,原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泽人氏,始祖刘宜茂公配刘氏,徙湖南宝庆府武岗州第一都竹碧塘法相寺华巖村(初查为今湖南省武冈市稠树塘镇法新村)地分卜居。生汝聪周氏,汝聪生轸,匡氏马氏生学安欧氏、学葵黄氏。学葵生良明、良原。学安生良福林氏萧氏,良光马氏,良寿欧氏,良祚刘氏,良禄林氏。良福生四子启富马氏,启谏黄氏,嗣乏。启贤李氏,启龙王氏。良禄生四子,启选欧氏,启宰林氏,其余二子无考。其良光、良寿、良祚诸后裔失考,亦不知徙何方。学葵良光后裔迁重庆。良明后裔迁陜地,其宗支由此遗失,故传略而未详。启富生国茂马氏,国昌陈氏,国滔欧氏。启宰生国仪、国富、国玉共四子,其一未考。在楚脉远数辈囬宅聚处,忒相好矣、毌相尤矣。不意李贼所闯,羽飞驰车蹂躏,周畏避难。良光、良祚、良寿子后裔遂查不知迁于何地矣。

入川概况

溯来川之由,自启贤同李氏始居荣经县阐扬圣教,设教训徒。启富公因念弟数载未归,手足情切,出外谈访,亦数载未归,亦不知往于何方。国茂公念二公久出不还,遇亲友远游贸易归者,慇勤惟二公是问,继闻叔父启贤至川省落处。国茂公年方一十二岁,不畏山川遥远,阅何脩阻,直至荣经县与叔父相会,然未见父面。终于心怀耿耿仍然归家。未及一年,启富公亦还,始知启贤落业。父子相逢,欢喜无极。后亦施至启贤公处,弟兄相会,乐亦无涯。启富公遂于灌园食力,设教救民,香火甚旺,神门大开。数年来鸟倦飞高知还,人匿久亦念返桑梓,可乐难处,脱身而归,然垂白在堂,不无倚闾之望,况游子瞻望,思亲心切。寄书觝家,命国茂至川父子叔侄商议移居。国茂得书,至荣经县听从父叔之命,囬家搬移。事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岁次壬午。祖萧氏年迈,至贵州病故焚化身负至川省大邑县唐家场贺家营,遂安葬于此。启贤亦至大邑县卜宅居住。继而国茂移居灌邑周村五甲座口寺下垻置业居焉,囯昌居石羊场上垻置业。事在康熙庚子年时。启宰先至川省于道观场上垻居住,与良福良禄二公后嗣,同乡共井音信相通,嵗时相见,共游光天华日之下。

字辈派行

因念来川多年,木本水源,不可遗失宗支,若失后代何稽,爰集老幼序立宗支兼修世派永垂不朽永远轮传。

派曰

学良启国正(此排行根据世系表推测)

天文承顺子 纯士映明良

哲彦能全上 朝廷希俊章

传世警言

自立宗派以后家存一部支图永久不乱之兆矣。如若颠倘颠倒错乱即有犯宗之罪。一家之罪恶不小,好难贤愚不一,必体一脉亲纵派衍甚繁,贵循尊卑之序,欺诈绝不宜使,猜嫌亦不可存,彼者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中也养不中也养,不才古人所以重一脉而熏陶其子弟者,岂不昭然若揭哉。惟愿合族是则是效,庶有光于家焉。尊国法、重家法、和宗族、睦邻里、顺父母、敬长辈、合礼教、正名分、纳忠告、勤修身、俭持家、奋齐家、贤兴业。

宗支世系表

一世祖 宜茂 刘氏

二世祖 汝聪 周氏

三世祖 轸 匡氏马氏生二子

四世祖 学安 欧式生二子,良禄、良福。

学葵 黄氏生二子

五世祖 良福 林氏肖氏生四子。良福后人启富公始居座口寺下坝周村五甲繁衍生息,具体位置为现大观镇欣禾村11组刘志忠(纯字辈)家老屋基。

良光 马氏

良寿 欧氏

良祚 刘氏

良禄 林氏,良禄后人启宰始居大观场上坝繁衍生息,部分后人移居崇州市街子镇。

以上系学安公后

良明 欧氏

以上系学葵公后

良原 黄氏

良福祖原命生于明朝乙酉年(1585年)六月十九日午时。林氏原名生于明朝庚戌年八月二十七日戌时。萧氏原命生于明朝丙午年(1606年)十月十九日午时乳名寅大法名清X,亡于康熙X壬年九月十七日午时,安葬于大邑县唐家场贺家营他分X,干山X向。

六世祖 启富,系良福子 马氏生三子

启谏 黄氏无后

启贤 李氏生二子。启贤先于启富定居大邑县。

以上系良福后

启龙 王氏生二子

以上系良禄子

启选 欧氏

启宰 林氏

良光、良寿、良祚后嗣失考,系学安后。

良明、良原后嗣失考,系学葵后。

启富祖字君,原命生于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十月初三日丑时,亡于庚寅年(1710年)二月卅日时,法名法富,享年六十有六,安厝于周村五甲石骡庙,亥山巳向。(现大观镇欣禾村4组刘明发刘明清刘明玉家西北方500米左右,为一旱地)妣马氏原命生于清顺治三年嵗次丙戌年(1646年)九月初四戌时,亡于康熙戊子年(1708年)又三月初一寅时,葬于卷洞沟。庚山甲向。

七世祖 国茂,系启福子,马氏生二子五女

国昌 陈氏,生二子

国滔 欧氏生五子

以上系启福子

国珍 缺氏生一子

国禄 刘氏

以上启贤子

国文 缺氏生一子

国云 缺氏

以上启龙子

国仪 缺氏生二子

国福 马氏生三子

国玉 欧氏生三子

国正 缺氏,后嗣失遗不可稽

国治 缺氏,后嗣失遗不可稽

国茂祖原命生于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年)七月十四日辰时,亡于XX年二十八日戌时,葬于石钢沟上岸(大观镇人字桥山沟里,大观青城山交界处,附近住任姓、葛姓两家。国字辈三祖公国茂、国昌、国滔坟茔并列。墓前、墓地周围为原有清明会的公地,就是刘氏家族的公地。),壬山丙向。马氏生于康熙三年(葵)丑(1664年)八月初三日寅时,亡于XX年腊月,葬于五显岗,干山向。

八世祖 正仁,系国茂子。许氏生三子

正仪 章氏生七子。后人有大观镇欣禾村刘正中、石羊镇刘映林及其父亲刘觉吾。

以上系国茂子

正奇 缺氏,后嗣难查

正邦

以上国昌子

正智 缺氏,后嗣难查

正礼、正朋、正友三人无后

正信

以上国滔子

正德,国珍子

正朝,正阳,系国禄子

正龙,系国文子

正罗 刘氏袁氏。系国云子,后嗣难查

正潮 缺氏。系国仪子

正安,系国仪子

正坤、正儒、正光,系国禄子。

正绅、正纬、正绪,系国玉子

正仁祖原命生于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冬月十五日子时,享年六十有八,亡于乾隆卅年乙酉年(1765)七月初五日己时,安厝于石钢沟(大观镇人字桥山沟里,大观青城山两镇交界处,附近住任姓、葛姓两家。具体位置为国字辈国茂三祖公坟茔南面,小地名为棕叶林,墓室在解放后毁坏)。

许氏原命生于乙卯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安厝石钢沟(位于国茂三祖公坟墓靠青城山边界方向的坎上,靠近葛家,坎上竹林茂密,坎下为小溪和葛家外出道路)。

九世祖 天锡,系正仁子。尚氏生五子

天尧 李氏

天贵 欧氏

以上系正仁子,后嗣不可知

天学 袁氏生三子

天荣 刘氏

天华 戴氏

天照 李氏

天富 袁氏

天爵 李氏

天成 杨氏

以上七人都是正仪子也

天锡、天尧、天贵三位祖公葬于青城山石桥村黄泥岗山上,原石桥村8组族人刘映寿家的后山上,墓前、墓地周围为原有清明会的公地,就是刘氏家族的公地。对面山形似笔架,预家族多出文人。刘映寿,与欣禾村14组的刘映海(刘老三、明明两弟兄的父亲)是同爷爷的。

十世祖 文榜,系天锡子。陈氏生四子

十世伯祖 文珖 董氏生四子

文理 王氏。后嗣未考

文福

文龙 缺氏乏嗣

以上系天锡子

文榜祖原命生于乾隆卅七年壬辰年(1772年)三月二十七日辰时,享年七十三嵗,亡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妣陈氏原命生于乾隆壬辰年(1772年)冬月十六日已时,享年七十五嵗,道光十六年(1836年)安厝宅外(原大观镇平清村三组,碑特高大,解放后毁)合墓。

十一世祖 承玉 童氏,刘氏,生二子。

十二世 顺孝 张鈡赵左 买屋基修大瓦房,事在光绪13年,公元1888年

十三世 子章 周氏,生纯长、纯青二子

十四世 纯长 杨氏、苟素云,生士珍、维学二子,二女

未解之惑

迷惑一

家谱记载一世祖刘氏宜茂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早和市梅子村砂珠泽”,具体位置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查遍了网络,泰和县早禾市这个地点的确定有的,但是梅子村和砂珠泽或者砂珠潭,就不确定了。梅子村有的说是梅坡,在网络上查,由没有查到早禾市镇下面有梅坡这个地点。这是迷惑之一。其二砂珠泽这个小地名,上面根本就没有。最大的可能是历史太久,小地名慢慢消失了。

迷惑二

宜茂公为什么从江西早禾市迁湖南武冈?

家谱中没有记载原因。

迷惑三

宜茂公的上面为哪一支?

他的兄弟、父辈以上的信息等没有记载。让现在的我们再去寻找过去的祖先,难度相当的大。

迷惑四

江西迁湖南的准确年份是那一年?

家谱记载:五世祖良福祖原命生於明朝乙酉年(1585年)六月十九日午时。如果以25岁计一代,则四世祖学安公生于1560年,三世祖轸公生于1535年,二世祖汝聪公生于1510年,一世祖宜茂公则生于1485年。如果以22岁一代计,则宜茂公生于1497年。考虑搬家迁徙应该在成年之后,则宜茂公从江西迁湖南武冈的年份应为1510-1519年前后。但泽只是推测,还很不准确。

迷惑五

宜茂公家族在湖南的居住了多少年时间?现在还有没有宗亲在哪里?

根据上段推测,宜茂公入湘为1510-1519年,折中为1515年前后,到国茂公搬迁入四川灌县,事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则宜茂公家族在湖南武冈稠树塘镇老屋居住了197年,近200年。200年的时间,理应在那里还有宗亲的,但是他们在哪里呢?

迷惑五

大邑县唐家场贺家营是现在的准确位置在哪里?那里还有没有刘氏宗亲?通过网络查找,我与父亲、保大老爷一起到大邑唐家场去了,也没有问到贺家营这个地点。但是,这里有我们的宗亲居住是肯定的,理由有五:

一是我族入川后,国茂公从湖南搬迁过来的最高世,五世祖良福的爱人肖氏就葬在贺家营,能够葬在这里,说明我族有人在贺家营定居;

二是保大老爷说,解放前,家族办清明会,每次大邑县宗亲都要上来请我们大观这里的人下去吃清明会;

三是阴司坟,启富公墓(启富祖字君X,原命生於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十月初三日丑时,亡於庚寅年(1710年)二月卅日时,法名法富,享年六十有六,安厝於周村五甲石骡庙,亥山巳向(现大观镇欣禾村4组刘明发刘明清刘明玉家西北方500米左右,为一旱地)),据族人刘明清讲,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挖古墓平祖坟,挖掘了该座祖坟。能够记录历史的碑文也同时毁掉。现在欣禾村当地的刘映昌,现已68岁,还记得当时的阵势(据刘映昌讲,某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残碑)。族人中无人敢反对。有族人将启富公遗骸悄悄收集起来放在蜂桶里,搁置在刘明清家墙壁边。刘明清的母亲现在还健在,目前已经八十多岁了,亲眼目睹了启富公遗骸,头骨、牙关骨等。后大邑县来人领回去了。估计为启富公的兄弟启贤的后人。当时,没有留下来人的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

第四,10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还有两名大邑县人到启富公坟墓附近问启富公后人情况。当时来人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五是,族人刘吉成、刘义和(均为纯字辈)拿着家族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大邑县访问族人,并在当地逗留了二十多天。刘义和于2005年过世、刘吉成过世更早。因此,现在不能确定大邑县的具体地点。

以上五点足以说明贺家营的宗亲是确实存在的。但现在还没有找到准确位置,也没有找到他们。

迷惑六

还有没有更为详细的家谱,或者其它版本的家谱?现在能够找到的是1964年的家谱一部,还有就是族人在大观镇欣禾村原平清院做道场的记载本一部,道场本是1941年的,保存在刘映福二哥处,字迹清晰,书写公证。1941年写的,之前的版本来自哪里?还有没有?还有就是启宰公的后人先于启富公后人迁入道观场上坝居住,大邑县贺家营那里,他们有没有详细的家谱?

迷惑七

家族分布范围,确定的位置在哪里?

分布于青城山镇黄泥岗、卷洞沟的刘氏家族、道观场上面、街子场的刘氏家族排行一样,他们是从哪里分支的?移居中兴,三江、水磨、麻溪、汶川、阿坝州,移居重庆、陕西的宗亲他们的准确记载没有?

后记

编辑族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拆迁集中居住加快,老一辈的过世,宗族资料不断遗失。我父亲刘士珍甚是忧虑,因此不遗余力,与族人保大老爷一起到青城山石桥村黄泥岗、大观镇人字桥石冈沟拜祭祖先,到大邑县唐场镇寻找宗亲,找石羊刘映林、大观刘明清、康复路刘映福等多方寻找家族宗谱,收集完善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人从事网上联系、文字录入工作。但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暂且传到网络上,希望有知晓信息的宗亲提供帮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