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茹慧 |
释义 | 女,1940年出生于西安,著名女生角演员。10岁时(1950年)经人引荐进西安尚友社学艺,工小生,先后在《别窑》《藏舟》《劈山救母》等戏中扮演角色。1960年扮演《辕门斩子》中以须生应工的杨延景,在舞台上初露才华。 中文名:刘茹慧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西安 出生日期:1940年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西安尚友社 代表作品:《别窑》《藏舟》《劈山救母》 主要成就:国家一级演员 人物简介刘茹惠,女,1940年出生于西安,著名女生角演员。10岁时(1950年)经人引荐进西安尚友社学艺,工小生,先后在《别窑》《藏舟》《劈山救母》等戏中扮演角色。1960年扮演《辕门斩子》中以须生应工的杨延景,在舞台上初露才华。1992年赴日考察。她的嗓音宽厚浏亮,发声吐字巧妙,讲究唱腔的旋律和利用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很早便步入秦坛名宿的行列。曾任陕西省青联副主席、政协委员、碑林区人大代表。现为西安市秦腔一团(原尚友社)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书画院名誉院长。 成就及荣誉1960年参加陕西省青年演员汇演获青年演员奖。 195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主演贫生戏《打柴得宝》获青年演员奖。 1980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胭脂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90年被香港黄河出版社列为推向世界的“陕西著名作家、艺术家”的人选之一。 1993年参加西北五省区戏曲会演获“特别荣誉奖”,同年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十佳”演员之一。 1999年又被评为“百佳”演员之一,并且名列前茅。 个人作品刘茹惠戏路宽,是舞台上的多面手,可以胜任各行当的角色,除演出《辕门斩子》《打柴得宝》取得较大成功外,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梁山伯、《西厢记》中扮演张君瑞、《英烈传》中扮演民族英雄郑成功、《秦王求贤》中扮演秦王、《庵堂认母》中扮演徐元宰、《胭脂》中扮演吴南岱、《李离伏剑》中扮演曹母、《屈原》中扮演公子子兰、《走雪》中扮演曹玉莲、《虎口缘》中扮演贾莲香、《沙家浜》中扮演阿庆嫂、《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吴清华、《平原作战》中扮演小英子等。 评价秦坛名宿刘茹慧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著名女生角演员,师承秦腔名家惠济民、陈尚华等。她的嗓音宽厚浏亮,发声吐字巧妙,讲究唱腔的旋律和利用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很早便步入秦坛名宿的行列。秦腔《辕门斩子》即是她以须生应工的代表剧目之一。在这出重头唱工戏里,她首先着力于以字控腔,以情带声,巧妙运用装饰音和跳跃性节奏的变化,来抒发人物的内在心绪。如《见太娘》一场中,她多处采用苦、花音两种调性色彩的对比和怨恨交加、刚不掩柔、柔不掩刚的情感脉络,来准确阐释人物内心异常激动而外表尤显恬静的繁富的心理变化特征。既表现出杨延景严肃法纪的决心,又饱含着尊敬恭顺太娘的无限深情,把六郎暂息雷霆,耐心对慈母讲理论法晓以大义的孝道与丝毫不退让的原则性,揭示得颇有层次和深度。她十分讲究发音的意境。如“儿问娘进帐来”的“来”字是开口音,采用提气的方法上挑,使字音足而语气重;“为何烦恼”的“烦”字以低音加重唱出,不但目的性强,而且更恰切地表现了延景在母亲面前小心谨慎、低声下气的探询口气。《见八王》一场中,刘茹慧在“八贤王和我作了对”这段[紧拦头]板式里,糅进了婉转跌宕、清脆嘹亮的小生腔,听起来新颖别致。特别是转入“戴乌纱好比愁人帽”的[二六板]唱腔,时而委婉低回,时而又高亢有力,句句音韵铿锵,颇有荡气回肠之感,把君臣间有理有节的争辩一下子推向了高潮。《见桂英》一场中,她对旧本的唱词作了较大的修改,理顺了顾及破天门阵的大局,使曾经领教过穆桂英威风的杨元帅,此时的神情由原来的一味恐惧畏葸,变为悦怯交集,直至喜出望外,再配以轻松明快的花音[二六]、[双锤]板式,立显精巧酣畅,大大加强了喜剧色彩。古语讲:“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至此,戏剧气氛缓和下来,亦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刘茹慧此处演得松而不散,戏而不谑,极富喜剧格局,实属很有心计的创造。刘茹慧还善于发挥自己高音区明亮挺拔的优长,紧扣剧情常在叫板、扯喝场,长拖腔中采用节奏鲜明的顿挫与跌宕,来加强吐字行腔的力度,造成直冲云霄之威势。难怪每及此处观众便有响亮喝彩声。 细微之处见功夫刘茹慧的表演也是值得称道的。她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在细微之处见功夫。譬如,当太娘跪倒后,杨延景卸冠伏地,跪步匍匐在母亲面前,在“我的太娘”的战兢兢起板声中,右手一捏一抻来了个半甩袖。随着“娘开了天地恩儿才敢起来”的[歇板]拖腔声,于“太娘开恩”的夹白中,右手又回个半甩袖。这两次半甩袖的表演很有分寸,把杨延景内心快快不乐的埋怨情绪和又不敢过于违抗的矛盾心理,表演得恰到好处。太娘进帐后,杨延景有两次迥然不同的大笑,也极富有情致。第一次,杨延景扶太娘坐定,猛看见宗保,脱口骂了声“奴才”,引起太娘不满,他忙转身发自内心对太娘来了个赔罪的安慰畅襟大笑。第二次,太娘为救宗保跪地求情,吓得六郎丧魂失魄,忙扶起太娘归坐,回头见法标受缚的宗保,想到此事皆由他起,霎时又气得浑身发抖,后退中碰撞在太娘身上,惊得向前跳步,急转身不自然地放声大笑。此乃强装的笑,是对母亲下跪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补偿表示。尤其在笑声中再配合眼神的运用,观众更能清楚地窥见其心理变化的端倪。再如,杨延景唱到“我智勇双全的儿媳呀”时,来了个上下翻飞快速耍帽翅的特技,增强了珍惜人才的宽宏气度和允情桂英破天门大阵的决心,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继承与创新“物维求新”,美无止境,艺术的生命在于运动。不难看出,刘茹慧主演的秦腔《辕门斩子》,既入乎矩规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既有继承王文鹏、刘易平等前辈名家的艺术精髓处,又唱出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演出《辕门斩子》的诸位名家之林中,列上刘茹慧的名字是当之无愧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