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仁文 |
释义 | 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刑法学会理事、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教学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刑法学会常务理事、立法学会副会长。 中文名:刘仁文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隆回人 职业:立法学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法学博士,经济学、社会学博士后 代表作品:《刑事政策初步》,《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成就先后任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 究所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国际刑事法院总检察长办公室法律研究官员,并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在美国哈佛大学、布鲁金斯学会、俄罗斯远东大学和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央”警察大学、辅仁大学、高雄大学、玄奘大学等地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 任职现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刑法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教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河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科华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著作《刑事政策初步》,《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刑法的结构与视野》,《环境资源保护与环境资源犯罪》,《过失危险犯研究》,《严格责任论》,《想到就说》、《具体权利》,《法律行者》,另有译著若干。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注释与适用》、《易混淆罪与非罪、罪与罪的界限》、《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社会蓝皮书》(合著,每年一本)。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外国法译评》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论文、译文、评论及各类随笔100余篇。参与全国人大政法修订,劳动教养立法等一系列立法活动,参加中央关于社会治安的一系列报告的撰写,有些建议曾得到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批示。 文集不仅要惩罚,也要救赎 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 怎么又见公判大会? 宽严相济与“以宽济严” 许霆案判决缘何与公众感情背离 联合国通过全球暂停执行死刑案意味着什么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 从“广场化”到“剧场化”的刑事司法 同一个屋檐下的犯罪学与刑法学 全球语境下的刑罚反思 规则应尽量统一,例外越少越好 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两个问题 2006年中国刑事法治状况 “赔钱减刑”的价值冲突与协调 冤案为何发生? 警惕死刑复核和二审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和谐司法的要求 论死刑的成本 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 简约的法律才是有力量的 怀念郑成思老师 《具体权利》自序 我的几点创作体会 法院受审:该还是不该 死刑的成本 违规鉴定胎儿性别暂不入刑体现慎刑思想 “相应的法律责任”是什么责任? “合法”之下的“合理” 研究生论文抄袭现象值得重视 取消个案请示更符合诉讼规律 小的是好的 法学家为什么没有忏悔 余振东案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将羁押场所划归司法部就能彻底禁绝刑讯逼供吗? 娱乐场所:监管与规划需双管齐下 从程序上提高死刑案件的质量 死刑二审开庭的意义 旁听审理米洛舍维奇 介绍三个荷兰最近的人命案判决结果 在实践中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 《模范刑法典评注》译序 死刑研究方法论 耶鲁半年 法律职业的使命与视野 以个体生命为切 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严格限制死刑的几个前提条件 限制人身自由法律措施的完善 《死刑的全球考察》译后记 问责制:新的政治文明生长点 耶鲁法学院迎新小记 三谒马克思墓 唐宁街10号访问记 牛津的晚餐 《刑法基础》影印本序 让法院从“额外任务”中解脱出来 保持法院的中立地位 法治的要义在于管住“一把手” 建立减刑、假释的长效监督机制 谁来组织评议司法机关的行风 刑事司法信息应顺畅抵达涉案各方 刑事政策导论 《刑事政策初步》自序 《理论犯罪学》译后记 刑事司法信息应顺畅抵达涉案各方 治安通报与公众知情权 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一放了之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李步云先生对我学术成长的帮助 奸淫幼女要否负严格责任——兼与苏力先生商榷 论刑事政策的评估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 计算机犯罪及其法律对策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学术随笔一:比较的风险 学术随笔二:收容遣送工作不宜继续保留 学术随笔三:“公捕大会”的做法应当废止 学术随笔四:警察要不要作证 学术随笔五:法治进程中的语言建设 学术随笔六:律师取证应有权会见当事人以外的在押人 学术随笔七:“两劳”人员的劳动报酬问题 学术随笔八:未决犯会见亲属权探析 学术随笔九: “留有余地”与“疑罪从无” 学术随笔十:法的理念与操作 学术随笔十一:刑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书评之一:刑法学的本体追问 书评之二:用刑法理论回应社会现实,以求实精神谱写科学读物 书评之三:刑法哲学的又一力作 书评之四:制度建设是具体的 只向真理低头 中国国情报告——法制篇 论危害国际环境罪 刑法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初探 论刑事政策的制定 论刑事政策的执行 二、都江画院院长概要刘仁文,男,四川省都江堰人。字荣立,别号映石、子庶、林萱,1947年生于四川都江堰市。自幼酷爱山水画,曾受胡立、雷启厚二先生启蒙学画。 履历1985年以前从事过美术宣传、工艺美术设计管理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北京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有机会近一步接识叶浅予、何海霞等先生、聆听教诲,三年学习获得优秀学员称号。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艺代会”,受到李鹏、姚依林、田纪云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同年参加日本东京《四川现代美术作品展》,参圳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现代中国画展”。1998年作品参加香港新华分社和荣宝斋联合举办的“四川中国画展”。1991年两件作品参加大陆台湾两岸美术作品观摩展。同年在成都四川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获奖1993年作品《青城幽趣》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优秀奖。同年应邀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华名人书画展”。1994年作品《天窗惠丰》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四川省美协优秀奖。同年《青城幽趣》参加中国美协丰办“美国纽约·中国首届山水画展”。同年作品《月夜飞鸟惊》获力加拿大多伦多第二届枫叶杯佳作奖。1995年作品《南川新林》、《秋雨》等四件作品入选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十届新人新作展”。同年作品《青城幽趣》参加中国美协主办“澳大利业悉尼·中同当代优秀山水画展”。同年作品《明月松问照》获四川省美协等单位联合举办“四川电子天府杯大展”金奖。1996年作品《巫峡峥嵘》获四川省政协、省美协联合举办“长江美术作品”展二等奖。1997年作品《山谷暮霭》、《峡江烟云》被四川省美协推荐参加。“中国首届新西兰中国画展”和“韩国等三国美术作品展”。同年作品《洁净的世界——九寨沟》获四川省美协“金熊猫”奖。1998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山水画展。同年赴天津、郑州、广州举办画展。l999年作品《争荣》人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九届美展”,并获四川省美协优秀作品奖。2000年作品《争荣之二》入选“天府百年100人画展”并收入“天府百年”大型画册。同年作品《青城秋趣》获四川省美协主办的“山水画大展”优秀奖。代表作:《青城幽趣》被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云迷青城》被全国政协办公厅收藏;《卧龙奇观》被北京天安门陈列馆收藏;《傲雪图》被广州美术馆收藏;《秋山余照》被台湾大台中美术会收藏;《蜀山情》被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中国艺术中心”收藏。有《刘仁文画集》、《刘仁文山水画集》出版,不少作品收入国家大型画册,其成就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大词典》。 任职现为中国美术发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暨成都市山水画会会长。都江堰市美协主席、都江画院院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