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兰林
释义

简历

女,学习工作简历(大学起):

1978年~1983年: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

1983年~2003年: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工作,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9年~199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全国温病学高级师资班学习。

1998年~2000年:安徽中医学院硕士课程班学习。

2002年~200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博士学习。

2005年~至今: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工作。

成就

教学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中医学院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温病学》编委。博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全国著名温病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副组长王灿晖教授及全国四大中医教研名师之一的杨进教授。从事温病学教学、临床及科研二十余年,长期致力于外感热病学研究,形成了温病学理法方药的理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方向及外感病辨治规律与治疗机理的研究思路。教学思维活跃,承担研究生、本科生《温病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质量较高,深受学生欢迎;临床思路开阔,善于温病学理法方药临床实践,运用卫气营血理论指导治疗热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出疹性疾病、皮肤病、月经带下病等外感、内伤的血分病效果较显。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颇丰,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8部。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8项。论文论著颇具独特见解,曾先后十余次在全国举办的中医临床基础学、温病学、感染病学的学术会议上报告发言,与国内中医药院校温病学界及医院的感染科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并进行活跃的学术交流,深受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目前主要在器官组织水平的基础上从细胞分子水平开展外感热病血分病变的证治规律、病理本质及治疗机理的理论、临床及实验方面的研究工作,阐明外感热病血分病变中的细胞因子、细胞凋亡、DAN分子含量的变化及其治疗方药的保护机制,为血分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各种血分病变的中医治疗水平。

发表论文专著:

1、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

(1)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20(国重级)

(2)外感热病“三维辨证观”构建基础及完善措施,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25(国重级)

(3)升清降浊活血方治疗温病肺系发热的作用机制研究,安徽中医学院,2006,25(5):(省级)

(4)升清降浊活血方治疗温病肺系发热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5):6(国家级)

(5)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中医文献杂志,2004,22(1):52(国重级)

(6)外感病蓄血证治源流及辨析,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147(国重级)

(7)五、六版温病学教材对比研究及评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1,7(1):76(国重级)

(8)论温病学研究借助模糊数学的可行性,中医教育,2001,20(6):7(国家级)

(9)近百年中医妇科文献评述,中医文献杂志,2001,72(4):39(国重级)

(10)合肥市益民社区高血压基线调查,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32(省级)

(11)合肥市社区高血压现况与干预,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5):22(省级)

(12)疠气学说创立基础及发展迟滞的原因,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2(省级)

2、出版专著:

(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规划教材《温病学》,2003年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委

(2)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温病学学习指导》,2003年1月,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委

(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同步配套题解《温病学》2002年8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副主编

(4)《中医美容驻颜点津》,2005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编

(5)《汉方古籍丛书·杂病广要》2002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点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