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皇后
释义
1 一、刘汉武宣皇后

刘英(?-313年),字丽芳,十六国之匈奴汉国昭武帝刘聪妃。太保刘殷的女儿,刘娥的姐姐。姿色冠时,通晓政事。去世后被追谥为武德皇后。

人物介绍

刘英(?-313),汉昭武帝刘聪的皇后,父刘殷, 刘娥的姐姐。史称大刘后。

刘英美丽出众,精明能干。刘聪见之打算纳其入宫。但遭到皇太弟刘义的反对。他认为同姓不能通婚。刘聪转而向太宰刘延年、太傅刘景征求意见。刘景迎合刘聪的心意,便说可婚。于是刘聪便招其入宫,宠爱有加,不久便被封为左贵嫔。

313年刘聪原配去世,刘聪要立刘英为皇后,刘聪的母亲张太后不许,命刘聪立太后的侄女张徽光为皇后。不久刘英就去世了。张太后死后,刘聪立刘英的妹妹刘娥为皇后,并追谥刘英为皇后。

大事年表

嘉平二年(312年)正月:刘英封为左贵嫔,妹妹刘娥被封为右贵嫔,侄女四人皆为贵人,六刘从此在后宫专宠,刘聪极少上朝理事,凡事都由左贵嫔刘英处理。刘英文词机辩,晓政过于刘娥。刘聪的母亲张太后很不满,将自己弟弟的两个女儿张徽光、张丽光送入宫中,封为贵人。

嘉平三年(313年):刘聪原配呼延皇后去世。刘聪要立刘英为皇后,张太后坚决反对,要求立张徽光做皇后,不久刘英就不明不白去世了。刘聪没法,只好在十二月立了张徽光做皇后。

一个月之后,张太后病死,张徽光不久去世。六月,刘聪立刘英的妹妹刘娥为皇后,并追谥刘英为武德皇后

2 二、刘汉武德皇后

汉昭武帝刘聪皇帝皇后刘娥(?-314),或称小刘后,姊刘英,父刘殷。容貌美丽,性情贤惠。

313年刘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建鹤仪殿,规模宏大,欲以金屋藏娇。廷尉陈元达切谏此举劳民伤财。刘聪大怒,要杀陈元达。皇后刘娥得知,急密敕左右护卫停刑,再迅即写就书表一封,亲手交于刘聪,写道:“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陈廷尉之直言,正是社稷之福也,陛下正宜加封赏,而今却欲诛之,四海之内将谓陛下何?!忠臣进谏而不顾身,可留身后美名;人主拒谏亦不顾身,则留身后骂名!陛下今为妾营殿而杀谏臣,授忠良之士以口舌是因为妾,远近怒怨于陛下是因为妾,因私而使公困弊因为妾,社稷岌危因为妾,天下之罪皆归于妾,妾身将何以当之!且妾观自古败国丧家,多因于妇人,故每每为之警惕,以免蹈其覆辙,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亦为祸国殃民之妇人!妾诚无面目复奉陛下巾栉,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 刘聪读罢,为之改色,手掣刘皇后墨迹亲劝陈元达自解铁锁,扶其上座。

314年刘娥怀孕了,生了一个不成人形的怪胎,刘娥也因此惊吓而亡。刘聪十分宠爱刘后,免不了过度悲伤,他将丧葬的仪制弄得格外隆重。

3 三、刘汉昭武帝刘聪皇后

刘氏,初封贵人,后汉昭武帝刘聪封其为左皇后。祖父刘殷。

4 四、前赵献烈皇后

刘氏(?——326年)。其容貌端庄,聪慧动人。刘曜对其非常宠爱。刘氏临死前,希望刘曜照顾其刘家,刘曜一一照办。刘氏死后,刘曜封其谥号“献烈皇后”。

5 五、前赵末帝刘曜皇后

刘氏,字芳。前赵献烈皇后刘皇后的堂妹。刘皑的女儿,生卒年不详。

326年,刘皇后临终时,把堂妹推荐刘曜,认为她德容兼备,足以母仪天下。刘皇后死,刘芳后被刘曜封为皇后。329年刘曜为石勒所杀,刘芳失踪。

6 六、后赵明帝石勒皇后

刘氏,后赵明帝石勒结发妻子。后封为皇后。被后赵武帝石虎处死。

7 七、后赵武帝石虎皇后

生平

刘氏,后赵武帝石虎皇后。前赵国主刘曜之女,初封定安公主。

329年,石虎灭前赵,得到她,宠幸之,生子石世。348年,立其子为太子,刘氏为天王皇后。349年,石世即位,封为皇太后。然仅33天之后,石世被贬为谯王,为彭城王石遵杀害。刘氏贬为太妃,旋被杀。

相关史料

《晋书》载记第七:

初,戎昭张豺之破上邽也,获刘曜幼女,年十二,有殊色,季龙得而嬖之,生子世,封齐公。至是,豺以季龙年长多疾,规立世为嗣,刘当为太后,己得辅政,说季龙曰:“陛下再立储宫,皆出自倡贱,是以祸乱相寻。今宜择母贵子孝者立之。”季龙曰:“卿且勿言,吾知太子处矣。”又议于东堂,季龙曰:“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腹秽恶,故生凶子,儿年二十余便欲杀公。今世方十岁,比其二十,吾已老矣。”于是与张举、李农定议,敕公卿上书请立世。大司农曹莫不署名,季龙使张豺问其故。莫顿首曰:“天下业重,不宜立少,是以不敢署也。”季龙曰:“莫,忠臣也,然未达朕意。张举、李农知吾心矣,其令谕之。”遂立世为皇太子,刘氏为皇后。。。。。。古世即伪位,尊刘氏为皇太后,临朝,进张豺为丞相。豺请石遵、石鉴为左右丞相,以尉其心,刘氏从之。。。。。。曜兵入自凤阳门,升于太武前殿,擗踊尽哀,退如东阁。斩张豺于平乐市,夷其三族。假刘氏令曰:“嗣子幼冲,先帝私恩所授,皇业至重,非所克堪。其以遵嗣位。”遵伪让至于再三,群臣敦劝,乃受之,僭即尊位于太武前殿,大赦殊死已下,罢上白围。封世为谯王,邑万户待以不臣之礼,废刘氏为太妃,寻皆杀之。世凡立三十三日。斋

8 八、南齐高帝昭皇后

刘智容(423年—472年),齐高帝萧道成皇后。祖父刘玄之;父刘寿之,官员外郎。在她17岁时,裴方明要娶她做儿媳妇,刘家已经许诺。但智容又感到不合适,便反悔。后嫁给萧道成。比他大4岁,并生下儿子萧赜、萧嶷。

后世说她很贤惠,是萧道成的贤内助。宋泰裕元年(472年),刘氏死,享年50岁。478年萧道成称帝后,追封她为昭皇后。

9 九、南齐明敬皇后

刘惠瑞(生卒不详),齐明帝萧鸾皇后。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父刘道弘,官光禄大夫;父刘通,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母王氏封平阳乡君。

刘惠瑞生长在官宦人家,因貌美聪慧被萧鸾娶为妻。建元三年(481年),封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489年)去世。萧鸾即位后,追赠她为“敬皇后”。

10 十、北魏宣穆皇后

刘氏,刘眷之女,登国元年被选入后宫,起初立为贵人。生有一女华阴公主,一子拓跋嗣。拓跋硅攻取后燕后,将慕容宝的女儿带入宫中。天兴三年,朝臣提议立后,拓跋硅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铸起金人者得后位。于是,慕容氏得位。天赐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为太子,随即刘氏被处死。死后一个月,拓跋嗣即位,封其母为宣穆皇后。

11 十一、唐朝肃明皇后

刘皇后(?一693年),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仪凤年间,刘氏以宫女的身份进入当时的相王府,不久,生下长子李成器和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文明元年(684年),李旦曾即位为睿宗,刘妃册为皇后。690年,睿宗让位于母亲武后,还称太子,刘氏仍为太子妃。

武后的侄子武承嗣指使韦团儿诬告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天后,就将进宫朝见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秘密杀害。

景云元年(710年),追谥肃明皇后,招魂葬于东都城南,陵曰惠陵。716年,睿宗崩,迁祔桥陵。

12 十二、后唐神闵敬皇后

刘玉娘(?—926),后唐庄宗皇后。魏州成安(今河北成安)人。父刘叟,江湖游医。公元924年被立为皇后。谥号“神闵敬皇后”。她为瞒出生棒笞生父,为掌朝政残害忠良。她勾结伶官,聚财敛民。后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尽

人物简介

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原是名歌女,因长得漂亮又工于心计,慢慢做了晋王夫人。

一天,一老翁来到行宫前,口口声声称前几天在这里看到的晋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儿,要见女儿。

庄宗请老臣辨认,确信老翁正是刘玉娘的父亲。但刘玉娘却称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贪图富贵、假冒皇亲的市井无赖,令人将老翁打二十军棍,立即轰走。其实,刘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亲,只是为了争夺皇后宝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为她不想暴露微贱的出身,以免给反对她立后的大臣以口实。所以她宁可受天理良心的谴责,也不认父亲。

此后刘玉娘虽然当上了正宫皇后,但却是“恶妇令夫败”。两年后,李存勖被判军流矢射中时,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又有聪明的决定,不但不去看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浆。拔箭之后,喝水还有活的希望,喝酪浆是非死不可。刘玉娘收拾收拾金银财宝,跟皇弟李存渥双宿双飞,率领七百人的骑兵卫队,逃到太原。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戕。

生平大事

因祸得福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原是魏州成安(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出身于贫寒的普通百姓之家,母亲早亡,父亲则以挖草药在乡间行医治病及占卜为生。在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时,曾占领了成安,刘皇后当时只有五六岁,为逃避战乱,父亲带她准备去他乡暂时谋生,等战乱平息后再回来。未等出逃,村庄便遭到李克用属下部队的抢掠,当时领兵的将校是袁建丰,他见刘氏长得俊俏伶俐,便让人将她弄走,回去献给了晋王李克用的妃子曹氏做了一名小侍女。这次被掠走本是祸事,但日后刘氏嫁给李存勖并做了皇后,也算是富贵无比了。而最后刘氏却因为自己的贪婪与吝啬不仅失去了富贵的生活,还丧了性命,被赐自尽。

曹夫人看到刘氏很是怜爱,便好言安慰她,开始的时候,刘氏还想着不幸离散的父亲,日子长了,比家里富裕的生活使她逐渐将往事淡忘了,也适应了王府的生活。

曹夫人让人教她吹笙,她接受得很快,又让人教她歌舞弹唱,聪明乖巧的刘氏很快便技压群芳,深得曹夫人的喜爱。

这个曹夫人就是李存勖的生身母亲,性情谦逊,明辨是非,丈夫李克用性情暴躁,对属下极为严厉,左右稍有过失便严加责罚,因此无人敢出来求情,唯独曹夫人从容劝谏相救。李克用由于平时母亲常教导他善待非同一般的曹夫人,加上他也敬重曹夫人的贤惠品德,因而每当曹夫人劝止时便怒气顿消,宽恕了左右。到了李存勖出生后,体貌出众,有豪杰之相,李克用欣喜不已,对曹夫人更加敬重了。曹夫人并未因此而骄横,对李克用依旧恭敬相待,勤于府内事务。所以深得左右侍者的尊敬。

曹夫人不但贤惠,还有谋略,李克用死后,李克宁等人密谋篡位,加害儿子李存勖,她便找来忠臣张承业,告知内情,张承业便诛杀了李克宁等人,稳固了李存勖的地位。

但曹夫人作为一个母亲也是不愿意让李存勖常年征战在外,使自己日夜为之操心。李存勖则说:“先父遗愿不敢忘记,此仇必报,军机不可贻误,请母亲原谅。”然后又领兵亲征去了。为让母亲放心,李存勖在邺都驻扎期间,一年中曾不辞辛劳回来四次探望母亲,将士和百姓无不为他的仁孝所感动。

曹夫人对儿子异常宠爱,对刘氏的伶俐与容貌也是喜在心中,等到刘氏成年时就很自然地想到将刘氏送给李存勖侍奉左右。

和李存勖结婚得宠

一次,李存勖去给母亲问安,曹夫人便有意让刘氏装扮之后吹笙助兴,尔后,刘氏又为他们母子表演歌舞。李存勖从小就精通音律,听着刘氏悠扬婉转的曲子惊喜不已,又见刘氏娇媚百态,楚楚动人,目不转睛地看得有些入神。曹夫人见状,心中暗喜,便当场做主将刘氏赐给儿子为妾。李存勖谢过母亲,又选择了良辰吉日举行了婚礼。不久,刘氏被封为魏国夫人。

李存勖此后与后梁继续交战,终于逐渐占了优势,在灭梁前夕,他称帝建立后唐。在和刘氏结婚之前,晋王已经有了两位夫人,即韩氏和伊氏,韩氏为正妃,伊氏为次妃。刘氏起初并没有争夺主次之位,有李存勖的宠爱已经很知足了。后来,刘氏为李存勖生下一个儿子,心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李存勖看儿子非常像他,也很宠爱,便赐名继岌。生子之后,李存勖对刘氏更是加倍宠爱,领兵征战时也让刘氏随军同往。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刘氏也趁机殷勤侍奉,使李存勖对她痴恋不舍,而韩氏和伊氏便被冷落了。

残忍地赶走生父

刘氏由于生有一子,又有李存勖的宠爱,渐渐地有了当皇后的欲望。但她深知自己的不利条件,即出身低微,无法与出身名门的其他两个夫人相比。正当刘氏为自己的出身苦恼的时候,失散多年的父亲却找上门来。思女心切的老人没有想到女儿会残忍地将他赶出门去。

李存勖听说有人自称是刘氏的生父,请求进宫与女儿相见,便派人找来当年抢掠刘氏的将校袁建丰,让他辨认。李存勖本是孝子,对于这位失散多年的岳父也想在证实之后认下来,同时也为刘氏找回生身父亲。

袁建丰辨认之后,对李存勖说:“陛下,此人很像臣当年所见的刘夫人之父,当时他留着黄胡须,臣还能认得出来。”

李存勖听后很高兴,赶忙派人去报告刘夫人这个好消息。刘氏由于四五岁便离开了父亲,当年的事情很难记得清楚,但既然袁建丰辨认过了,那肯定就是自己离散多年的生身父亲了。凭心而论,刘氏还是非常想与父亲相认的,但这时候她正和韩氏夫人争夺皇后之位,而且她还在她们面前夸耀自己出身高贵。在李存勖继位建后唐时曾想立刘氏为皇后,但曹太夫人认为她出身低微,不应考虑,李存勖这个孝子便服从了。对此刘氏也很清楚,因此,现在如果认下这个一没权势二没钱财的穷父亲,自己的话岂不是不攻自破。以后还可以寻机争到手的皇后宝座岂不就随之成了泡影了吗。经过权衡利弊,刘氏决定不认这个生身父亲。

刘氏立刻去见李存勖,对他说:“臣妾当年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幸死于乱军之中了,记得当时我还曾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所以妾已经没有生身父亲活在世上了。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农家老翁胡乱冒认!肯定是前来敲诈赚取富贵的刁蛮之人,陛下还记得大唐德宗年间那个冒充沈太后的高氏女子吗?”

李存勖听了,竟也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因为在他看来,不认生身父亲的事很难设想,况且又是自己宠爱的刘氏。刘氏见李存勖相信了自己的话,便让侍卫出宫门将他可怜的父亲打了一顿板子赶走了。老人气得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号啕大哭,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了消息。狠心的刘氏逼走父亲,到最后被后唐明宗李嗣源赐死,也是罪有应得。

李存勖试探刘氏

李存勖对刘氏不认生身父亲这件事毕竟心存疑虑,为进一步探明虚实,他便发挥自己演戏化装的特长,扮成一个老者,他本来就喜欢和伶人一起演戏,还有个艺名“李天下”。他身上背着个蓍(音诗,一种草,古代用蓍草茎来占卜)草袋子,还让儿子继岌戴着顶破草帽跟在后边,就像当年刘氏父亲行医占卜的样子。刘氏正在睡午觉,继岌便悄悄走到她的床前,大声说刘衙推(当时人对乡村医卜人的称呼)寻访女儿来了。刘氏惊醒之后见是儿子和丈夫乔装改扮来戏弄自己,不由得大怒,拿起板子来就打继岌,李存勖赶忙劝止,告诉她不过是开开玩笑。刘氏又趁机哭闹一番,李存勖好言相劝这才罢休。从此,李存勖干脆也不再找麻烦了,毕竟美人比一个老人重要得多。

使权谋登皇后位

这一关总算躲过去了,然后,刘氏又为皇后位置费尽心机。她知道立皇后也是朝廷大事,必须争得权臣的支持才行。于是她私下派遣心腹的伶人与宦官去拉拢宰相豆卢革和掌军权的枢密使郭崇韬。豆卢革本来就善于见风使舵,早就想找机会巴结李存勖宠幸的刘氏,看到刘氏派人上门求助,便满口应允。而郭崇韬为人稍为耿直一些,开始并不愿意支持刘氏做皇后,但由于当时郭崇韬憎恨宦官当权,言谈之中又经常对宦官露出不敬之词,因此招致宦官们的不满,常在李存勖的面前说他的坏话,李存勖对他也逐渐产生猜疑。郭崇韬内心不安,也在谋求良策消灾避祸。他的部下见刘氏主动派人联系,便对郭崇韬说:“陛下最宠刘氏,立皇后是早晚的事,大人不如先行向陛下奏请册立刘氏为正宫皇后,陛下必然会感激你的,而刘氏也能记得你的恩德,有了刘氏的支持,宦官也就无法再加害你了。”

郭崇韬听从了部下的建议,第二天便联合豆卢革等大臣上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皇后。李存勖满心欢喜,便立刘氏为皇后,并封韩氏为贵妃,伊氏为德妃。

李存勖在出奇兵灭掉后梁之后,自以为天下平定,便开始昏庸享乐起来,与先前他的英武多谋简直换了一个人。刘皇后本来就能歌善舞,李存勖又喜欢与伶人化妆演戏,正好夫妻一同玩乐于宫中。刘皇后志满意得,比先前更加骄横,连李存勖也是对她无可奈何。李存勖曾宠爱另一个美女,刘皇后便醋意大发,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天,李存勖派人召属将李绍荣入宫赐宴,以示对他的抚慰,因为他刚丧妻不久。言谈之中李存勖顺口说道:“爱卿请放宽心,朕一定再为你选一个漂亮女子为妻。”

刘皇后听了,便趁机让人唤来李存勖正宠爱的那个美女,对李存勖说:“陛下就将她赐给李将军为妻吧。”不等李存勖表态,刘皇后便让李绍荣向李存勖跪拜谢恩,然后让人将这个美女先送到了李绍荣的府上。李存勖内心大为不快,好几天不理刘皇后。

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李存勖的贤内助,帮他治理国家,反而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李存勖后来死于乱军之中,和刘皇后的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关系。

贪财误国

李存勖开始听信宦官的主张,将国家的财赋划分为内外府库,州县供奉的钱财就纳入外府库,充当军事和政治费用。藩镇所贡献的钱财则送入内府库,供酒宴、游玩和赏赐伶人所用,最后导致外府库经常枯竭,经费紧张,而内府库的钱财却堆积如山。刘皇后不但不劝止李存勖,反而坐享其成,甚至常视为己有,不肯出一点以解国家急需。在后唐国势衰败,民不聊生,将士缺乏粮饷怨声载道的时候,李存勖依旧奢侈享乐毫不收敛,大臣请求废除地方的苛捐杂税,以收揽民心,李存勖不但不听,反而预先征收河南第二年的赋税以供自己享用。宰相豆卢革无奈之下乞请发放一些内府库的钱财赏赐将士,以解燃眉之急,等日后再如数补还。刘皇后一听脸色大变,回屋拿出日常用的银盆两个,又将皇子满喜等三人领出来,让豆卢革卖了犒赏将士。这种刁蛮撒泼的做法让人不耻,豆卢革无奈拜辞而去。贪财如命、吝啬至极的刘皇后不顾国家安危,只顾自己享受,将自己和李存勖一同送上了死亡之路。

刘皇后以贪婪吝啬而出名,占有内府库无数财宝还不满足,为了更多更直接地聚敛钱财,她还派人经商贩卖物品,从中渔利,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皇后,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刘氏为了多销商品,竟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售,这在当今商品社会里不足为怪,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就严重违背了礼教的要求,更何况又是一个皇后。

刘皇后为贪财还曾认大臣张全义为义父,后梁被后唐灭掉后,张全义归降后唐。李存勖进驻洛阳后,经常带刘皇后去张全义家游玩吃喝。张全义是当时的豪富之家,每次李存勖夫妇来时都尽心尽力伺候,山珍海味与美酒摆满宴席,饭后又拿出金银玉器奇巧珍宝送给他们。刘皇后便向李存勖说:“妾幼小时候遭遇战乱,不幸失去父母,常感到孤寂伤感,现在张公对我们这么好,妾很想拜他做义父。”李存勖当场便同意了,刘皇后行过礼后,张全义又命人拿出大量珍宝作为给义女的见面礼。此后,刘皇后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张全义这个义父家去享乐,还能常收到张全义的贵重礼物,无形中又多了一条生财捷径。而张全义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有此良机哪肯放过,每遇节日便命人送礼入宫给刘皇后。有了刘皇后这个义女撑腰,也就从根本上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和富贵。

有了贪婪爱财的皇后,便有了善于聚敛钱财的官吏。李存勖任命在这方面很擅长的孔谦做租庸使,孔谦为尽可能地多搜刮民财,便打着改革的旗号绕过藩镇直接下令到州县催交赋税,就是已经被李存勖明令废除的他也恢复。聚敛之后供奉内宫,在满足李存勖夫妇挥霍的同时孔谦加大了剥削力度,刘皇后的贪财已经到了误国误民的地步。有了孔谦这个样板,其他官吏纷纷效仿,层层加重剥削,致使百姓流亡他乡,兵士挨饿受冻。各处的藩镇见状,也纷纷巴结刘皇后,以固结自己的权势,每次向朝廷进献财物,都要准备两份,有一份专门给刘皇后。国家的危急越来越大,而刘皇后和李存勖只顾享乐,全然不顾这些已经威胁自身生命的残酷现实。

干预朝政 毁国栋梁

刘皇后不仅贪财乱国,还直接干预朝政,妄杀大臣。郭崇韬本来对他做皇后出过力,但后来郭崇韬领兵平定四川地区之后,一些宦官因捞不到油水,便向刘皇后诬陷郭崇韬独吞四川财物,还想自立谋反。刘皇后不辩是非,在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前去调查郭崇韬时,竟向使者下了诛杀令。自己毁掉了国家栋梁。

刘皇后和李存勖的倒行逆施促使危急最后暴发,士卒们由于缺粮食吃,竟将妻子儿女出卖,或者到山里挖野菜充饥,但常常有在半路饿死的。军队中怨声四起,而李存勖还沉迷于打猎,刘皇后更在钱眼里醉生梦死,不知命在旦夕。

李存勖放任刘皇后枉杀郭崇韬后,自己又猜疑并杀掉了功臣朱友谦全家,使得将领们人人自危,先是四川大乱,其后,李存勖不准镇守瓦桥关期满的魏博士兵回本乡,又激起兵变。李存勖先派元行钦镇压,结果被打败。只好派平时就猜疑的李嗣源去,最后李嗣源也与兵变将士合为一处,杀回洛阳。李存勖死于洛阳兵变中,临死时叫刘皇后来侍候,刘皇后只派人送去酪浆,刚喝下一杯,李存勖便一命归西了。

穷途末路终自尽

刘皇后得知李存勖死后,也不去探视,反而收拾金银细软,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在骑兵保护下逃出宫门,想到晋阳暂时躲避。在路上为求保护刘皇后竟和李存渥通奸共寝,到了晋阳城下,守将恨其素来贪婪不爱护将士,不肯开城门收留。李存渥后来也被部下杀死。刘皇后走投无路,只好取出一些钱财建了座尼姑庵,做了尼姑。

李嗣源听说刘皇后逃到晋阳当了尼姑后,也没有放过这个误国的昔日皇后,派人去让她自尽了。这位贪图富贵不认生父的刘皇后从此结束了自已吝啬而又残忍的一生。贪财为了享乐,但她却没想到贪财也会让人丧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钱何尝不是如此,钱能使人富贵,也能使人堕落甚至送掉性命。

13 十三、后唐末帝皇后

刘氏(?——935),后唐末帝皇后。应州浑元人(今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祖父刘建立,父亲刘茂成都是戌边的军事将领。公元934年被立为皇后。

后唐天成元年(926),李嗣源发动政变,夺取了后唐政权,称后唐明宗。明宗封李从珂为潞王,出为凤翔节度使,刘氏被封为沛国夫人。刘氏自出嫁以来,随丈夫出征,帮助料理内政,并发挥聪明才智为丈夫出谋献策。但她性情泼辣,不许李从珂纳妾。

后唐清泰元年(934),明宗病死,其子李从厚已于长兴四年(933)即位为闵帝。李从珂效法义父,夺取皇位,被称作后唐末帝。刘氏被立为皇后。不久,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远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李从珂派兵抵抗,军士不听指挥。后与刘皇后、曹太后携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

14 十四、后周贞惠皇后

刘氏,后周世宗柴荣的结发妻子。将家女,幼归于世宗。汉乾祐中,世宗在西班,刘氏始封彭城县君。世宗随太祖在邺,后留居邸第。汉末李业等作乱,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国初,追封彭城郡夫人。显德四年夏四月,追册为皇后,后追谥为“贞惠”。陵曰惠陵。

15 十五、北宋章献明肃皇后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宋真宗赵恒的皇后,也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人物介绍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

不知是否庞家穷困,还是刘通生前未敛财产,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988)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其实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然而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十六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岁的杨氏充沸,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

然而,刘娥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起初,刘娥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相关野史

从明朝流传下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宋真宗的德妃刘娥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娥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娥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16 十六、北宋昭怀皇后

刘氏(1079——1113),哲宗赵煦皇后。1099年立为皇后。谥号“昭怀”。刘氏以“乳母”身份进入后宫,备受赵煦宠爱。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其不循列妾礼,并蓄意诽谤,并在后宫兴风作浪,导致孟皇后被废。随后,其取而代之。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徽宗看在哲宗的面子上,对于刘氏加以恩礼。但刘氏却百般干扰朝政。徽宗与群臣众议后,决定废除她。而后,因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使得她成为北宋后妃中唯一一位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

17 十七、北宋明节皇后

简介

明节皇后(1088年-1121年)刘氏,北宋宋徽宗妃嫔。

生平

刘氏出生低微,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她的聪颖美貌深得宋徽宗喜爱,10岁(1097年)入宫,政和三年(1113年)闰四月由普通宫人封为才人,八月封为美人,九月封为婕妤,政和八年(1118年)六月晋封淑妃,宣和二年(1120年)五月封为贵妃,称安妃。生建安郡王赵柍、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楒和和福帝姬。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三十四岁,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节。徽宗对其死大感悲恸,其时宫人皆泣悼之,崔妃却面无戚容,徽宗又悲痛又气愤,其后借故将之贬为庶人。

徽宗对安妃念念不忘,第二年赏灯时节,他回想起和安妃出行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一词:

无言哽咽,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阳时月。

子女

子三:

1:皇第25子建安郡王赵模(1115-?)

2:皇第26子嘉国公赵椅(1118-?)

3:皇第28子英国公赵橞(1120-?)

女一:

1.和福帝姬赵金珠(1116-?)

18 十八、北宋明达皇后

明达皇后

简介

明达皇后(11世纪-1113年)刘氏,北宋宋徽宗之妃嫔。

生平

刘氏出身寒微,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济阳益王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政和三年(1113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

《宋史·列传第二》有记载:“先是,妃手植芭蕉于庭曰:‘是物长,吾不及见矣!’已而果然。左右奔告帝,帝初以其微疾,不经意,趣幸之,已薨矣,始大悲恻。特加紧四字谥曰明达懿文。叙其平生,弦诸乐府。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请,因册赠为后,而以明达谥焉。

子女

子三:

1.皇第8子益王赵棫(1107-?)

2.皇第11子祁王赵模(1108-?)

3. 皇第12子信王赵榛(1111-?)

女三:

1.皇五女茂德帝姬(1106-1128)

2.皇八女安淑帝姬(追封)

3.皇十四女洵德帝姬(1110-?)

19 十九、金朝昭圣皇后

刘氏,金显宗完颜允恭结发妻子。辽阳人。天眷二年九月己亥夜,皇刘氏的家人,见一个身着黄衣的女子,进入皇后母亲的卧室。没多久,刘氏便出生了。其性聪慧,凡字过目不忘。初读《孝经》,旬日终卷。最喜佛书。大定元年,选入东宫,时年二十三。三年三月十三日,生金宣宗完颜珣。由于那日雷电交加,刘氏后惊悸得疾,没多久便卒亡。承安五年,赠裕陵昭华。宣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升祔显宗庙,追谥昭圣皇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