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怀文 |
释义 | 刘怀文,1900年农历正月初五出生在枣庄市薄板泉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自幼跟着教私塾的父亲刘振吉读书。他好学上进,学习成绩很好。因目睹军阀割据、生灵涂炭的混乱局面,心中无比愤懑,立志为国家的振兴而献身。后来他听到国民革命军与军阀开战的消息,便邀约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毅然南下,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北伐军。 迅猛发展的工农运动鼓舞着刘怀文,使他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正当北伐节节胜利的时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了。刘怀文被捕入狱。后经多方查证他不是共产党员,才释放归队。刘怀文愤然离开部队,返回自己的家乡,先是务农,后又到贾汪煤矿当了井下采掘工人。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刘怀文决心弃工从戎,杀敌报国。他和四弟刘怀民一起,参加了共产党员朱道南组织的抗日武装。1938年5月,刘怀文所在的武装被编入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他被任命为排长。夏末,刘怀文奉命率部到滕南收编一支地主武装,在他作收编训话时,一颗冒烟的手榴弹扔到了面前。他临危不俱,一脚将手榴弹踢向敌群,手榴弹爆炸了,战斗打响了。在刘怀文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带领全排安全撤回。上级嘉奖了他,并任命他为连长。不久,又晋升为副营长。这一年,刘怀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义勇总队为了提高干部的军政素质,选派刘怀文到岸堤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9月学习结束,被分配到刚成立的沂水县县大队任大队长。县大队很快由5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县大队组建后一直驻防在沂水七区,刘怀文到任后充分估量了县大队周围的环境,认为必须逐步南移,以争取发展和对敌伪斗争的更有利位置。10月,他带县大队移驻二、七区交界处的杨家岭。11月初又移驻靠近沂水城的松峰一带。11月上旬,国民党沂水县保安大队由县境西南向西北部转移,我县大队为其通过城北提供了方便。但保安大队路过圈庄我县大队驻地时,保安大队长周莘农指挥所部突然向我县大队发动攻击。刘怀文当机立断,指挥县大队反击周部,并保护区、乡民主政府人员突出重围。1940年3月20日,沂水县临时参议会在九区高家庄子召开成立大会,县抗日民主政府经参议会选举产生,刘怀文被选举为县政委员会委员。就在本月的一个夜晚,周莘农率保安团偷袭沂水北部抗日根据地制高点卞山,二区区中队和道托乡分队奋起抗敌,双方僵持不下。县大队长刘怀文获得情报后立即率队驰援,将保安团击退。此后,县大队派三连常驻卞山,坚守沂水抗日根据地北大门。不久,沂水县大队和部分区中队升级到沂蒙支队一团,刘怀文任该团副团长。4月21日起,沂蒙支队一团二、三营在刘怀文带领下反击进占马头崖村的国民党五十一军黄营,经过两天激战,狠狠打击了蚕食沂水抗日根据地的顽固派。23日晚,沂水县委、县政府在东郭庄村举行大会,为讨伐黄营战斗部队庆功。8月16日,沂水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改选大会召开,刘怀文被代表们公推为常委。9月,鲁中我军进行第四次整军,沂蒙支队改编为一支队,刘怀文任一支队一团副团长。一团大部分时间坚持战斗在沂蒙地区,一营坚守沂水根据地北大门,二营坚守于泰石公路以南的虎崖一带制高点。他和他带领的部队为保卫沂蒙根据地立下了功勋。1941年秋冬反“反荡”中,一支队一团受到极大损失。1942年2月,重编一支队一团,刘怀文调抗大一分校上干队学习。 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阶段,敌人据点林立,日伪军“扫荡”频繁。10月28日,日伪军1.2万余人在完成了对泰石路以南中心抗日根据地的包围后,开始用“拉网”战术向预定目标推进。山东抗大一分校副校长袁仲贤带领的上干队等部陷入敌人的合围圈。除少数冲出外,大部退守沂中县南墙峪村附近的仙姑顶。敌人将该山团团围住,并出动七架飞机配合地面部队,频频向崮顶发动进攻。我军英勇抗击了一天,傍晚,各部人马开始组织突围。抗大一分校领导人决定让刘怀文带领30人作为后卫部队,负责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刘怀文等不顾疲劳和伤痛,立即率队抢占了有利位置,对日伪军可能进攻的方向实行警戒。当大队人马快要冲出包围圈时,他们的行动被敌人发觉。敌人向他们一次次的猛扑均被击退。这时,一声巨响,炸破了刘怀文的肚子,肠子流了出来。他强忍剧痛,把肠子塞进腹内,用子弹带裹住,然后抱起机枪扫射冲上来的敌人。子弹打光了,仅剩一颗手榴弹,敌人听不到枪声,试探着向前走来。刘怀文猛然跃起,举着冒烟的于榴弹冲向敌群,爆炸声中,刘怀文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保卫沂水抗日根据地献出了宝贵生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