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虎成 |
释义 | 民族英雄刘虎成刘虎成,女。民兵英雄。江苏泰县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泰县乡党支部书记兼民兵游击队指导员、区妇联主任、区联络科科长、区委副书记。1946年国民党政府军进犯苏北解放军时,组织民兵游击队埋地雷、打游击,打击国民党政府军和还乡团。1947年国民党政府军三百余人分八路围攻民兵游击队,好指挥民兵沈着战斗,突出重围,无一伤亡。次年率民兵游击队在县警卫连的配合下,击溃国民党政府军三百多人的进攻,救出被抓去的二百多名群众。被群众誉为“我们的女司令”。1949年任泰县妇联主任。同年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获女民兵英雄称号。1956年后,任泰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 副校长刘虎成个人简介刘虎成,男,1965年6月17日出生,大专学历。1982年4月参加教育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9月担任杨林尾镇第一小学副校长,兼任毕业班数学课教师至今。其间,多次被评为杨林尾镇先进教育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仙桃市教学先进工作者,2004年6月作为湖北省小学骨干教师公示于湖北教育信息网。 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思考,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参加过仙桃市第九届中小学政教校长提高培训,获取《上岗证》,是仙桃市小学德育学会会员,小学自然学会会员,小学数学学会会员。一贯严谨治教,形象良好。探究理论,充实自我,乐助同事,凝聚活力,爱岗爱生,提高素质。 工作态度严谨治教,以身示范 他一贯以严肃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教策略对待职责范围内的人和事,效果良好,绩效斐然。 对于教育教学中的事件、问题、现象,都认真研究,仔细思考,他认为“教学无小事”。 一次,课外作业上出现了一题“判断”,原题是这样的:比例尺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同行们认为这个题是对的,他觉得不妥,当时,他简单谈了自己的理由,同行们说:一个小小的判断题没必要这么费神。他并没就此罢休,反复查阅资料,认为这个判断题不对有二:其一,比例尺是一个比,“1”是一个数,比例尺是不能与1比较大小的,只能把比例尺的比值与“1”比较;其二,比例尺的值有三种可能——“大于1”、“小于1”、“等于1”。 长此以往,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都是适宜、合理的。1996年被群众推荐,杨林尾镇政府考察后担任副校长,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兼任毕业班数学教师。连续多年来,所任数学会考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期中、期末检测合格率100%,优秀率80%以上。 学习态度探究求索,充实自我 他在校内先自购计算机,率先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当学校装备计算机室时,已经可以充当青年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引路人了。在学习理论、技术方面,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40岁以下教师都严肃、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他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引探教学法”,率先学习了“引探教学法”所依据的理论,弄清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向全校数学教师作讲座,根据市教研室的要求,制定适宜本校实际的操作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备课中如何设置引探方法、步骤,授课时如何操作,课堂、课后如何辅导等讲解细致、周密。“引探教学法”,他率先尝试教学,钻研教法,和我校的有经验的老教师艾天海老师,共同研究适合教师课堂操作的程序,在辅导中青年教师使用“引探教学法”教学,他的听课一学期在50节以上,贴切的评价让老师们心悦诚服,下去以后总是按“引探教学法”来教学,使杨一小的数学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大家迅速掌握了备、教方法,较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 课堂实践中运用“引探教学法”,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操作形式——“自学·讨论”式,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不断充实,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现在已形成基本完备的“自学·讨论”式数学课堂教学操作系统。 对人态度乐助同事,凝聚活力 教学教研中辅导青年教师学习,运用新教法,是他的一大特色。 督促、辅导青年教师郭红华运用计算机绘制几何图案,学习教学理论,参加仙桃市小学数学教师综合能力竞赛获一等奖。 与青年教师胡冬霞分析教材,寻找教学突破点和如何抓住课堂教学契机,帮助其设计教学程序,辅导其多轮试教、改进,参加仙桃市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新秀比武获一等奖。 在青年教师彭丽所准备的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比武准备过程中,协助其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获二等奖,青年语文教师陈艳琼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比武,在他的辅导下获市二等奖。 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让青年教师夺奖有盼头,竞争有甜头,因而,反复研究试验有劲头。《新课程标准》,教师是人手一册,他认真研究,做好业务笔记,及时撰写心得体会,不断让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了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他还进行了试卷性竞赛,评比等次,在他的带领下,教师们都按课程新标准来指导上课,学校的“基础加特长”的科研课题,教师们写申请报告时有“课题”所做,个个跃跃试试。教师教学呈现一片可喜状态。从而提高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教研水平有了长足长进,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高。 教育态度针对教育,促生成长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真诚和爱心对待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得学生从自卑走向自信,由孤独走向合群,由封闭走向开朗。这是《课标》新理念所倡导的人文关怀,是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落在实处的具体体现。他认为课改并不是要教师去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在教育教学中做个有心人,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学生A,一天晚上到同学(本校教师的孩子)家里串门。B的妈妈第二天清早发现昨晚洗澡后随手放置的项链不在了。A成了第一被怀疑对象。B的妈妈准备直接上A家,索回项链。作为副校长的他,详细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建议B的妈妈不要张扬,而心等待。 A从这件事的处理中,从内心感激。A在给刘老师的信中写道:刘老师,您真好,那天您知道项链是我偷的,但您给了我改错的机会,没在同学面前出我的丑。我今后一定改掉偷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好好学习,为您争光。后来A不仅行为上从喜欢随便拿他人的东西转变为拾到钱物归还失主或交公,而且学习上从不太自觉转变为努力学习,在小学毕业会考中获全优。 又如,他班学生肖凯,虽然已经读六年级,但是一到冬天,懒起床,懒做作业,发展到逃学,一次,他离家,家长东寻西找,他到处打听,6天才找到,家长将他带到他跟前,说:“刘老师肖凯再不能读书了,不读,我还有一个傻儿子在,继续读下去,连一个傻儿子都没有了……”面对这种情况,他从做肖凯的工作入手,不下十次上门,一次遇雨淋湿了他全身,感冒了一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肖凯已安心坐在教室里学习。 课程改革深入课堂,强化课改 学校工作的重点是课程改革,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他清楚地认识这点。于是他经常与课程改革实验年级教师在一起,研究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本地家庭教育现状,深入课堂听课,一学期达60多节。 根据仙桃市教育局的课改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吸收实验教师良好的建议,他着手制定了课改实验“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评估细则”、“学生评价办法”等。 为了让课程改革深入每家每户,他每学期都组织家长培训会,发“告家长书”及“课改实验社会调查表”。今年春季,召开的一、二年级家长会,着重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怎么辅导家庭作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他还亲自上课改年级数学课,并成功组织了杨一小青年教师“新蕾杯”教学比武。从比武中看出了一小教师真正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是他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带动的又一效应。 他的付出,促成教师学习之风,带来教师教研之风,带动了学校全面工作,学校于2003年9月被仙桃市教育局授予“课改实验先进单位”及“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绩效斐然他教学思维活跃,观念得到了更新,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做到了教学、科研两不误,成果、效果显著。 近几年中,不断有论文刊载于杂专和获奖,部分列举如下: 论文《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刊载于《仙桃教育》2000年第10期 论文《灵活处理教材,开放学生思维》收编于《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2002.3 论文《从地震一课的演示实验中所想到的》获市二等奖 论文《浅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获市二等奖 论文《开放题设计之我见》获市二等奖 论文《家访技巧略读》获市二等奖 论文《巧找砝码》刊载于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小学数学》杂志上 论文《也谈活动课》刊载于《中国基础教育论文集》 我校“基础加特长”教育科学实验在省教研室立项后,被课题组安排为A级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其研究工作在课题组指导下步步深入,成果累累。 他钻研理论和技术,努力改造丰富自我把领导工作和教学兼顾,教书和育人结合,教研和科研同时关注。成为研究性教师,育人育性科研型领导,导教导学,对于杨一小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