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光夏
释义

刘光夏,1938年生,陕西西安人,回族,擅版画、书籍装帧,美术杂志编辑部。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历任北京装潢设计研究所工艺美术师,中国美协《美术》编辑。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美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美术副编审;另有革命烈士刘光夏。

书画家刘光夏

人物简介

刘光夏,男,1938年生于西安,回族,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书画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 刘光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艺术家。曾发表中国画、版画、连环画、宣传画、书籍装帧设计、诗歌、剧本等作品数百件。绘画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数十次,获奖多次。他专心于中国彩墨画的创作和探索,他的山水画多以乡土、明月、春雨、大海为主题,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情诗意,给人以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

艺术特色

刘光夏的书法很善用墨,无论是行书、狂草或是隶书,常有水渍溢出墨团,努力继承先人“涨墨法”的效果。而许多长诗、长跋,则显得清逸冷峻,线条柔中见刚,大大去了火气。他坚持书画同源,相得益彰的理念,强调艺术无不相同,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的思想。坚持前人提倡的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因而行、草、隶、篆日日研习,进而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书法家。观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一种长锋羊毫特有的粗茁、厚实浑重的艺术效果,一种气势开张的阳刚之美,一种提笔暗过,圆润凝练,绮丽精深,长撇长捺,意韵深长的感觉,又恰有一种天趣自然,返朴归真,平和简静,山水萧散与和雅之美。 他的绘画始终追求以诗入画,讲究诗与画的相互结合。他认为书画家不能没有诗的修养,诗是画的灵魂。画家惟以诗心作画,才能建构起画的境界。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用诗句或整段诗命名的。当你步入他的绘画世界,徜徉于他那些画中的花前月下时,你会发现,他的笔下原来也是一个天地无穷,神思无穷的世界。在这里“意境”、“三远”、“心视”、“散点

透视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笔墨则在灵敏的变幻中渗透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颇多感悟、颇多理解和颇多反思。细细地观察和分析他的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为了创造更加独到和深刻的意境,他通常采取了许多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诸如变形手法,每每为了使物象与图景超出一般且产生非凡的艺术魅力,他常常打破前人格局,在花形、鸟形、树形、山形、石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并通过它们彼此间的呼应、向背、穿插、组合,以构成自己独有的新境。像“童年”、“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里清浊并用的笔法,使其笔墨、色彩、物象、景象均在清晰与含糊之中。既使墨色产生了丰富而奇妙的变化,也使具象与抽象在作品中互运、互化、互生。又如比衬手法,往往令人感到一种大起伏、大跌宕与大变化。其中有色与墨的比衬,有墨白、干湿、浓淡、冷暖、明暗、强弱,各种颜色与同一种颜色间的比衬,也有点线面、大小、长短、纵横、疏密、虚实等不同形式的比衬。通过比衬统一,使画面中的形象强烈而不平板,生动而不僵滞,丰富而不单一。深迷互衬法,则是他大胆地借用古人在传统山水画技法中深远与迷远的方法,并将其融入花鸟画的创作之中,有机地运用,从而产生了新的图式,新的创意,新的意境,完成了一种新的建树。

现任职务

刘光夏现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副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研究会会员、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陕西新月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乳山书画院、招远书画院名誉长河南省信阳鸡公山中外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州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

主要成果

发表中国画百幅,代表作有:《乡土风情》(组画七幅)、《我的童年》(十三幅)、《刘光夏彩墨画》(五十二幅)挂历,手册等。《月光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画1984年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桂林山水》等中国画获奖。装帧设计作品73册,代表作有:《天安门革命诗抄》,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精、平装);《科学童话》、《外国童话》、《儿童漫画》(共11册),1979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玲珑三娘》,198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为书籍、报刊插图100余幅,在《人民文学》、《民间文学》、《新观察》、《中学生》、(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

中国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近20次,在北京、西安、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曾发表诗歌、歌词约20余首,儿童歌舞剧本2部,歌词作品(谱曲后)在全国获歌词创作优秀奖4次。《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大 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书作条目介绍。

革命烈士刘光夏

人物简介

刘光夏(1904—1930)革命烈士。广东兴宁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受党委派回兴宁发动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9月2日,领导发动武装暴动并取得胜利,宣布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并任团长,率领部队与敌作战,打击反动势力,创建了水口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该团与古大存领导的第七团队部汇合。同年夏天,又与郑天保部汇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五(华)、兴(宁)、丰(顺)、梅(县)、大(埔)五县暴动委员会”,任委员。1929年冬,所部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五十团,任团长。红五十团成立后,多次粉碎敌人的“会剿”。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仇恨、惧怕,设重金悬赏缉捕。1930年3月下旬,率部攻打反动武装据点澄江圩,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人物生平

刘光夏1904年出身于广东兴宁下堡镇柏树村农民家庭。民国九年(1920年)考入梅州中学,在厦门大学就读期间,开始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思想倾向革命。1923年考进厦门大学,学校查其学历不足退学,回到兴民中学读书,担任学生会主席至毕业。毕业后在新陂小学任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1925年冬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当时水口的地主恶霸反动势力勾结伪县政府到潮州分校把刘光夏及其父母、岳父母抓进兴宁监狱,后经多方营救,无罪释放。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昌分校)第六期,化名曙光、川东。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到武汉中央军校政治科特训。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前夕,受党委派回家乡兴宁,在水口盐米沙发动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接着又与蓝胜青等在9月2日,领导发动兴宁第二次武装暴动并取得胜利,宣布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第十二团”,并任团长,率领部队与敌作战,打击反动势力,创建了水口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该团与古大存领导的第七团队部汇合。同年夏天,又与郑天保部汇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五(华)、兴(宁)、丰(顺)、梅(县)、大(埔)五县暴动委员会”,任委员。192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委员,“五兴梅丰埔”五县暴动委员会委员,七县联委委员。同年冬任兴宁县委书记。他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江地区兴宁农民武装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1929年10月颁布了毛泽东、朱德、古大存、刘光夏、陈魁亚、朱子干、陈海云七人署名的土地政纲布告《东江革命委员(1929-177号)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的土地革命运动。1929年冬,任东江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共东江特委委员,所部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五十团,任团长。红五十团成立后,多次粉碎敌人的“会剿”。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仇恨、惧怕,设重金悬赏缉捕。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下旬,率部攻打反动武装据点澄江圩,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家庭成员

刘光夏一家7位亲人,包括爱人蓝亚梅(女,中共兴宁县县委委员)为争取人民得解放而壮烈牺牲。他们是:其父刘殿阶,是农民武装随军医生。其生母陈娣,游击队交通员。其胞兄弟刘治文、刘育文,均是红军指战员。其侄刘汉仁,交通员。

所获荣誉

邓小平同志曾称赞刘光夏同志是我党红军初建时期的优秀军事骨干。

1952年7月18日,兴梅专署批准,将烈士家乡命名为光夏乡。家乡小学命名为光夏小学。

2003年10月16日,在烈士家乡光夏小学举行盛会,上级领导为革命烈士刘光夏铜像揭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