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电芝 |
释义 |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苏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鞍山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和苏州科技学院兼职教授。 国际社会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理学会副会长。现任无锡学远教育名誉顾问。 发表论文140多篇,独撰或主编专著与教材20多部。1996年以来主持了国家级、部委级等科研课题16项。2005年博士论文《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代表作和课题成果《教学心理学》、《学习策略研究》、《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养研究》、《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开发智力的新途径:中小学开设学科思维策略课的系列实验研究》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 刘电芝教授详细介绍: 刘电芝教授主要致力于发展与学习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女性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在策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有重要创新,提出的儿童学习策略多重加工模型,对策略发展乃至认知发展的解释具有普适性,填补了此方面的研究空白。博士论文《小学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获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著作先后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发表论文近200篇,独撰或主编专著、教材和译著20多部,主编丛书两套17本。代表作有《学习策略研究》、《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等。其中,《学习策略研究》从全新的认知角度系统地探讨了该前沿性领域, 200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主持的“中文图书评价研究”,对我国解放后出版的100多万种中文图书分学科进行评比,该书在“自学”类图书中名列第一。1996年以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新课程学科学习策略的系统开发与教育实验研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儿童青少年认知策略的加工机制与发展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13项。研究成果实践成效显著,应用面广。开发了诊断中小学学科学习策略的七科测查量表,构建了策略教学的五环节、四要素和策略有效教学的四条件。学科学习策略实验在浙江、贵州、重庆、成都、郑州、安徽和福建等地推广,上百所中、小学受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