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 |
释义 | 地理位置刘邓大军渡淮遗址大埠口渡口:位于河南省息县县城南2公里处淮河北岸,古时为入楚孔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北靠华北平原,南眺濮公山,面临滔滔淮河,可谓进入大别山区的咽喉之地。 事件经过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根据中央军委实施战略反攻计划,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穿跃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8月24日下午,率前线指挥部及中原局机关抵达息县彭店,并在此召开会议,部署如何突破淮河天险。邓小平政委强调:我们到大别山还有一道险关——淮河。我们要夺下淮河渡口,使部队迅速进入大别山。当即命令十八旅旅长肖永银率部于拂晓前(25日晨)占领息县县城。守备县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不堪我大军一击,很快作鸟兽散四处奔逃。我先头部队迅速控制淮河北岸息县境内各个渡口。26日夜刘邓首长率野战军指挥部进驻大埠口渡口。此时正值雨季,淮河水上涨,河宽水流湍急无船更无桥,而敌人追兵先头部队仅距15公里,已与我后卫部队接火,情势十分危急。 为使部队尽快渡河,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际春等首长在渡口东小王湾召开紧急议会,决定分头指挥渡河。深夜刘伯承司令员亲乘竹排,手持竹杆探测水情,发现河水骤降当即命令部队迅速涉水过河。27日,刘邓大军在淮河洪峰到来之前,全部顺利渡过淮河,胜利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挺进壮举。 社会评论刘邓大军渡淮虽已过50多年,但当地人民群众把大军利用淮河两次洪峰间隙顺利渡淮传为神话,称为“天意”,其实人们深知这是大军壮举的正义之果。198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回忆二野战史时指出:“过淮河,老天爷帮了一个大忙,能够徒涉。过去没有人知道淮河是能够徒涉的,那一次刚涨起来的河水又落下去了,伯承亲自去踩踏,恰好就在那个时候能徒涉,这就是非常顺利了。不然,我们过淮河还是能过,但会有伤亡,以后会更困难一些,当时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但是整个地看应该说是很顺利地实现了战略反攻的任务,跃进到大别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40页)》。 为永远铭记革命前辈伟大业绩,缅怀先烈的勇往直前革命精神,1991年中共息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拟定在刘邓大军渡淮地建立纪念碑,并收到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亲随刘邓首长渡淮的老前辈李德生上将题词。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也专为此事来信,表示支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